章节目录 第73页(1 / 1)

作品:《穿越古代逃荒日常

没看这些天都是吃的千户他们的粮吗?他们一点也不担心。 需要提前出发这件事,其实姜瑶和冯先生二人也早就探讨过,所以从粮食放一起的那天起,营地里就在为随时出发准备着。 每天早上起来,都把铺盖收拾好。 每个人的背篓和竹筒也都是安排好的,里面放什么东西、多少东西,提前放好。 就连水都是每天早上烧好灌进去的,到了第二天,把旧的拿出来喝掉,灌上新水。 粮食也是分好的,不管大人还是小孩,每人背篓的最底部都是一小袋粮食。 这几天姜羽甚至还带着妇女们,把一些粗粮用石磨磨成粉,和带着麦皮的小麦磨成的粉,一起揉成面团,贴锅里烙。 做了一些杂粮烧饼,挂在阴凉处晾。 这时候每个人只需要收拾好自己手头上在做的活,背上背篓,再挨个取做好的烧饼。 大人每人两块,小孩每人一块,不能自己走的小孩连背篓的没有,是被装在大人的背篓里的,就不拿烧饼。 速度快的先取,饼不够,后面慢的没有也没事,路上再匀。 给每个人分粮食,一是为了方便携带,把板车腾出来给伤员躺。 二也是为了万一有人掉队,至少每个人手里都有粮食。 而除此之外剩下的粮食就堆在山洞的角落,姜瑶正往空间里收。 姜羽在外面,负责把村民们拿不了的东西收空间里。 她的商城两天前也开启了,现在的空间和姜瑶一样,一个厕所那么大。 像石延正搬来的石磨,林大江等人搬来的早上才出炉的木炭,装满水的水桶。 还有陆陆续续跑回来的人,带回来的草药、野菜、柴,按紧要程度依次装进空间里。 最后实在装不下了,柴就不要了。 …… 到集合点的众人也没闲着,戴口罩,戴完口罩套头套。 头套就是最简单的那种筒状,只露两个眼睛,脖子那里用束口绳系上,连透气孔都没有。 开玩笑,粗麻布还怕不透气? 姜羽还嫌这玩意儿太透气了,也就能防防蚊子,跳蚤努努力还是能钻进去的。 大人穿戴好之后,再帮小孩戴。 有那年纪小的小孩不乐意的,疯狂摇头。 比如周老太家的小虎,还有四婶婆家的小贵。 给你能的,大家都是练过的好吗? 每天晚课固定的一项仪式,就是戴口罩头套。 一个抓手,一个按头,快准狠地戴好,束口绳一系就扯不下来了,配合那叫一个默契啊。 戴上了就好办了,一个个都消停了。 你说为啥? 因为口罩里抹了蜜啊! 是真的蜜,钟大去找草药的时候弄回来的。 知道几个小孩不乐意戴,姜羽给出得主意,往口罩里抹点蜂蜜,戴上之后让他舔。 虽说脏了些,但也没办法啊。 这种防疫的时候,就这些不知事儿的小娃娃最难办了。 不过姜羽特地交代了,这些装在背篓里的娃,一定要背在前面,时不时要检查一下口罩和头套绳子,有没有勒住脖子的。 就连这几个娃娃坐的背篓都是特质的。 里面有个座,掀开盖子把东西放里面,娃坐上去,还有两个肩带,要给娃背上,再把左右两边的绳扣一扣,就不怕娃掉出去了。 其他人的背篓都是有盖的,盖也都是用绳扣固定的,胸前也是一个绳扣,把两个背带一紧,跑起来也不怕掉了。 里头虽然没有隔层,但是每个背篓里面都有一个卡槽,是用来放竹筒的。 竹筒放进去,再用旁边的绳一系,只要不是满地打滚,基本不用担心水会洒了。 就算你摔倒了,那竹筒有盖啊,盖子上系着一根布条,布条两端各绑着一根短签,盖子盖上之后,把短签扎在两边,里面那层不扎透,只卡住盖子。 虽说比不上现代水瓶的密封性,但也不用时刻担心水会洒出来了。 要不是为了把竹筒和背篓做成这样,林有钱他们,也不至于从第一天开始,每天起早贪黑地苦熬着做。 三百人份的竹筒和背篓,七个人做,差不多每个人每天四五个竹筒和背篓。 除此之外还有之前被姜瑶提前收起来的备用水,也全是竹筒装的,也有三百多个。 而且,背篓的很多精细工作只有林有钱会做,他的压力就更大了。 好在后面几天,有些男人闲了下来,就帮他们锯竹子。 这才加快了不少进度,甚至还绑了几个木桶用来装水,可惜时间不够,没能多做。 一刻钟后,各户清点人数,所有人都来齐了,唯独少了林长生。 六婶婆急得不行:“他早上跟着去摘野菜去了,现在还没回来,不会出事了吧!怎么办,怎么办啊!” 姜瑶问林小溪:“你们刚刚没看到他?” 林小溪问了一下,都说没有。 姜羽已经在细细地听了,她刚刚只听了说话声和脚步声,但如果有人昏迷过去的话,就只有呼吸声和心跳声了。 如果不幸像上次林有根那样,闭过气去,那就只剩微弱的心跳声了,甚至没有…… 而最近林子里开始陆续有动物回归,也给她的搜寻增加了不少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