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87页(1 / 1)

作品:《穿成残疾反派的替嫁夫人[穿书]

这时皇帝出声,众臣立即噤声。 他问:“方齐是谁?” 詹岑巍道:“长道观的道士,道观藏匿罪臣是为同党。” 若在平时可能不大敢与詹首辅针对,但此刻却有官员紧接着道:“此人据说是个安分守己的道士。” 到底是怎样的道士呢?朝上好些官员都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 如何的为人,如何的行善百姓喜爱感恩等等不胜枚举。 都探查过,知道的很是清楚。 钟士三听得都晕乎了,不就是一个道士,怎么突然之间好像谁都熟识?弄的跟自家兄弟一样? 而且一事接一事的,说起来似乎没个完了,朝堂上变得闹闹哄哄。 回禀的官员等了些时候,才找到话口插了句话,道詹大人派钟大人去剿平了道观,如今此人尸首还作为逆贼警示悬在城门之处。 皇上算是听明白了,朗声掷地:“詹大人。” 詹岑巍俯身:“臣在。” “你就是给朕如此办差的?” 詹岑巍面色未改,并不觉得他行事有何问题,至于民乱。 “必是有人暗中挑唆民乱,皇上放心,请将此事交臣查办。” 皇帝看向他,如他所言此事背后若没有推力他也不信。确实道观一事可以容后再查,当务之急要平定民众情绪,让民众散去。 刚登基时铁血手段镇压是不得已而为之,况且亦有罪名可依。 但才登基就搞出民乱的,自古以来可没有几个皇帝。 对一个想做被民众称颂的帝王来说,这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这样的事,詹岑巍最知他心意确实能够办好,便让他戴罪立功也可,至于罪过可以届时再议。 他正要下旨意,突然又有急事从宫外飞速传到了殿上。 众臣看去,又发生什么了? 来禀之人咽喉滚动,道:“一众新晋大人们,正跪在宫门之外请命,请皇上治罪詹首辅,替长道观无辜之人主持公道。” 王太傅今晨醒来后,好像总觉得隐约能听到点什么。 又觉得不大可能,王家宅子处内城清净,真要是能听到那得多大的动静。 但见王赭过来时,还是问道:“赭儿,今日外头可有什么事?” 王赭道:“祖父,城里闹民乱了。” 王赭将打探听来各细节都说给祖父听。 王太傅惊讶,竟发生了这样的事。他备感心痛,苍老的双眸却明亮。 皇上是他的学生,此刻遇到艰难,更有詹岑巍之流弄权掌控朝堂蒙蔽圣听。 他身为太傅,怎么能安居宅中旁观而不去帮帮他。 他吩咐道:“取我朝服来,我要上朝。” 王太傅进宫时,朝议上正因新科进士们的请命再一次变得闹哄哄。 不愧是新人,果真是有胆啊,将矛头直接就指到了詹岑巍的身上。 如此机会怎能错过。苦于詹岑巍权重的官员们,和站在詹岑巍这边的官员们,都因此激烈争论起来。 直到听到了王太傅到的宣报。 王太傅?他怎么来了?不是多年消失养病了,还能走得动路? 王太傅不仅走得动路,还走得脚下如有生风。 皇上一见,顿时起身上前来扶住要行礼的王太傅,激动且惊喜:“太傅,你怎么来了?” 王太傅当年教导各皇子多年,都是真切且上心的,二人虽为君臣,但师生情谊也是真的。 王太傅一路过来,都看到宫门外新晋官员的请命了,加上多年未见的感慨,不禁颤声感泪:“皇上,老臣来晚了。” 皇帝想到过往及登基后的不易,也深受触动。 他问到王太傅身体,王太傅回话。 但身体好不好及其他琐事对此刻来说不是要紧的。 众臣看着二人情真意切了一会,便听王太傅道:“民心为重,都等着皇上主持公道呢。” 皇上道:“太傅帮帮朕。” 王太傅挺立看向詹岑巍:“首辅大人办案不慎,理当治罪安抚民心。” 所有视线落在了詹首辅的身上。 皇上沉声:“詹岑巍你如何作想?” 詹岑巍敛目。这样啊,闹成这样那这一次确实没有什么办法了。 他掀袍跪下。 “臣,知罪。” …… 漫长的朝议终于结束。 城门处,江嘉染看到方齐尸身终于被放下了,皇上派人传令彻查长道观一案,还予公道。 方齐一放下就被民众围上了,有人替他整理遮盖。有难过的哭有洗冤的喜,有对道长身后世的议论,夹杂小部分看热闹人士的感叹。 城门前依旧是人,但已经不是民乱了。不知谁先出的声,转眼间都在高呼万岁感恩皇上圣明。 消息传回各家亦有感慨。并都暗暗打算着等送方道长出殡之时,可得派人再去好好送一送,将这声势再振一振。 皇上既然要查办詹岑巍和钟士三,届时当然是声势越大越好。 江嘉染听完宫中旨意就离开了。她没有挤上前去看看方道长,人太多了,挤不过去也没必要,也不好看。 她回了应府偏院,一眼就先看到应照楼人在门外,似是在等着她。 她一笑说:“办完了。” 应照楼轮椅转动,推门进了院子,语气淡然一如平常:“好,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