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94页(1 / 1)

作品:《[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宫内校场上,弘昼看着正在反复拉弓射箭的弘历,不由发问道:“四哥,你近来的弓力是不是又长了?” 弘历正了正扳指,瞄准草人靶子道:“是长了半力。” 如何能不长呢? 每日只有在这儿演习骑射,纵马射箭的时候,才让弘历觉得有片刻的放松。 一年前,他犯了一个错误。 那时候被皇阿玛叫去,指着他一时不谨烧了的西洋船斥责时,弘历就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大错。 但一年过去了,他发觉,这不是一个大错,这简直是一个致命的错! 从那天起,皇阿玛换了他身边所有的太监,他好容易养起来的两个心腹全部不知所踪,他甚至不敢问一问他们的去向,是活着进了慎刑司每日舂米,还是进了安乐堂之后像那西洋船的木壳一样被烧成了灰。 他自打离开景仁宫搬到阿哥所后,以为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直到去年这件事后,他才彻底明白,原来他顶着的天,脚踩的地,都属于皇阿玛。明明是皇子,但他却在那段时刻,深刻的感受到自己其实没有家,没有喘息的地方。 所做的一切都在皇阿玛眼皮底下。 弘历知道皇阿玛为什么打圆明园回宫后,把六弟放到了上书房,而不是养心殿。 哪怕宫里地方不如圆明园多,难道还真找不到一间屋子安置小孩子? 想来皇阿玛这是着意把他们兄弟都放在上书房,使人在暗中看着他的言行举止,是否对永和宫尤其对异母的弟弟妹妹有敌意乃至恶意。 这一年来,弘历觉得如履薄冰,坐卧不安。 他自然不敢对六弟再流露出一点不好,但他又不敢做的太好——如果他表现得太关照六弟,是不是又显得前倨后恭十分虚伪,继而更让皇阿玛生疑心? 弘历面对六阿哥,简直像是拿着筷子去夹嫩豆腐一样小心翼翼。 饶是这样小心,还时时担忧恐惧皇阿玛看出他的本心来——他根本不喜欢六弟,他当然不喜欢他! 若没有这个弟弟,太子位就是他手拿把攥之物。 没有人会喜欢抢夺了自己地位的人。 弘历有时都忍不住怨皇阿玛:为什么不许他不喜弟弟?皇阿玛自个儿年轻时候,就有许多仇人似的兄弟。至今八叔还在安南漂泊呢,皇室中谁不知道,皇阿玛曾经都想过圈了八叔,甚至要了他的命。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皇阿玛自己怎么折腾弟弟们都行,到了教养儿子,便偏要他们兄友弟恭? 弘历到底才十五岁,每日在上书房只觉压抑的不得了,似乎墙壁都长了眼睛,时时刻刻有人在盯着他。 唯一能放松些的,也就只有这校场上了。 一箭又是正中靶心。 弘历自嘲想着:也多亏了六弟,不然他的箭术倒不至于在这一年内好了起来。 他将弓拉满,感同身受地体悟这种紧绷之力。 绷的似乎要断了一般。 许多时候,弘历想要索性放弃的时候,就会想起额娘:不是他一个人在煎熬,额娘也在陪他忍耐着。 熹妃确实在忍耐。 敏敏种痘出来次日,妃嫔们按时来向养病中的皇后问安,见了贵妃都忙上前道喜。 熹妃也不例外,作为妃位,她还得是带头上前的那一个:先恭喜贵妃四公主种痘平安,再恭喜贵妃,母家得了侯爵。 一直端着笑脸,让人觉得笑容都快长在了脸上。 熹妃觉得忍耐,姜恒看着她却也头疼。 这一年来,熹妃对她的态度大改——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人前人后,当然主要是人前,对她简直称得上‘毕恭毕敬’四个字。 以至于今年端午佳节时,连十三十四福晋见了熹妃在她跟前做小媳妇‘俯首帖耳’状,都委婉向她道:“熹妃到底是四阿哥的生母,不比其余嫔妃……”言下之意,姜恒哪怕是高一位份的贵妃,对熹妃也可以更客气和气些。 姜恒少有的无奈叹了口气。 生命是个轮回,熹妃现在行事,说到根上与当年最初跟她同住的周答应是一样的:以柔克刚,弱者是值得怜惜的。 只是周答应段位太低,早早被鉴定出伪劣产品,从此走上了去种花的康庄大道。 熹妃则比周答应不知道强到哪里去,她从不会与任何一个人说起贵妃‘欺负’她,从来都是滴水不漏的好话,还是那种小心翼翼的称赞。似乎怕哪句话说多了说少了就有人问责她一般。 且熹妃极有耐性,她已然这么坚持了一年,每次大宴上,都有点新开发的小动作,层层递近表达着自己对贵妃娘娘愈加的敬畏和退让。 姜恒是见到了什么叫真正的演艺人员,可以不需要台词,通过微动作叫人感同身受。 连这两位素来跟她亲厚的福晋,都委婉来提醒她可以对熹妃好一点,可见其余人会怎么想,只怕都觉得素日在宫里,贵妃不知怎么仗着位份和宠爱威压同有儿子的熹妃。 姜恒也不多解释,只对两位福晋道:“等宫里下回宴席,你们看看便知了。” 待到中元节白日,宫中要演封神等热闹戏文压这个阴日子。 太后和皇后看了两出开场后就各自走了。只剩姜恒带着嫔妃们与宗亲命妇们一起看戏。 姜恒就特意让人端了自己桌上的两道点心,一道送给熹妃一道送给裕妃,然后对熹妃笑道:“今日点心不错,熹妃尝尝这一道,是不是比从前做得好。”语气柔和话语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