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14页(1 / 1)

作品:《[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这个三月,之所以说是大事频发的三月,并不只是那出人意料的选秀与三阿哥弘时的指婚结果,更有西北突起的战事。 如今通过复选的秀女们,还都各自待字闺中,等着指婚,但也只好先等着——皇上如今顾不上当月老,且要先顾西北战事。 这场战事,要让姜恒来形容,那就是“整个晋西北打成了一锅粥”。 二月底,远在藏地的帕米尔高原上还在飘雪,属于人迹全无的时节。然而准噶尔汗王策妄阿拉布坦就故意挑了这个时节,命先锋队突袭西藏和硕特部,直接把拉藏汗给打蒙了,不过他没蒙多久——头都没了,当然就不会懵了。 不过准噶尔军队还没得意多久,也没来得及巩固藏地统治,就被策棱率领的大清军队又黄雀在后了一把,从猎手变成了猎物,不得不在刚打下的藏地狼狈应战。 此事原该到此为止,坐镇青海的十四爷,在计划里只是起个‘按兵不动’的幌子作用。 谁知准噶尔大概是做贼心虚,生怕大清发现什么端倪,于是二月底是一边突袭西藏,一边佯攻青海,想着更好的牵制十四爷的注意力。 这下十四爷可不困了:皇兄三令五申,让我坐镇青海不要妄动,但可没让我挨打不还手啊。 于是准噶尔是佯攻,十四爷是真的打。 直到策棱这只黄雀吞下准噶尔偷袭西藏的六千人队伍,并且活捉了准噶尔大将后,准噶尔才反应过来,自己原来是螳螂捕蝉,居然被大清反算计了! 准噶尔汗王又是羞恼又是焦急——被策棱抓住当人质的准噶尔大将敦多布不只是将军,还是他的亲弟弟! 弟弟被人抓了,西藏也没打下来,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急了,索性扔下西藏不管,调集大军转过头开始打青海,尤其是恂郡王驻守的西宁城! 大清抓了他弟弟,怎么能把人换回来?割地赔款是万万不舍得的,只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大清皇帝的弟弟,如今正在青海的恂郡王给抓了,大家交换人质,再回到最初的起点。 于是阴差阳错,原本用来当幌子的十四爷,反而成为了西北之战的主力,被准噶尔大军包了饺子,倒是筹划良久的策棱,只对阵了一个六千人的先锋队。 策棱听说策妄阿拉布坦亲自率大军往青海去围攻恂郡王,也心急如焚:十四爷那里不知准备的如何,毕竟十四爷连最好的火筒都送了来给他! 但策棱到底是个将才,算了算时间距离,自己驰援青海也不一定来得及,他索性带着人去打准噶尔汗的老家伊犁!围魏救赵,他不信策妄阿拉布坦发现自己老家要被人掏了的情况下,还能放手去打青海。 以上,已经是姜恒费劲总结出来,最简单化的战局情况了。 真正的西北战况,自然比她归纳的要乱一百倍,当真是打成一团,实现了你打我,我打他,他打你的和谐大闭环。 受伤最大的就是已经被打没了的西藏和硕特部。 就这样的乱战,皇上如何能不忙?自打三月里第一封战报从西北送进京城,其余的事儿就都要往后排了,军机处和六部统统跟着养心殿的灯火通宵达旦。 甘陕两地和四川的军队也都在接令驰援,这一场战事牵动了半个大清,太后自然也就知道了。 听说小儿子所在的西宁城成了战事中心后,太后立刻把选秀等事抛到脑后去了。 她坐在后宫是一点儿忙也帮不上的,只能求助于玄学,几乎就住在了中正殿。每日抄平安经文,念诵佛经,看云章大师做法祈平安。 十四福晋也跟着一起跪经——她收到那些‘全军覆没’家书的时候,都是准噶尔在佯攻,十四爷在欢快打地鼠的时候给她寄来的。可自从战场中心转移到青海,准噶尔汗王亲自来围西宁,十四福晋自然接不到什么家书了。 天天听着外头的朝局既不懂又害怕,坐卧难安,还不如进宫陪着太后跪经。且一旦有什么好消息,宫里必然也是头一个知道的。 恂郡王府里的孩子们,男孩子全部进上书房去跟着师傅念书,几个格格就带到太后这里来一并看着。 太后如此,后宫所有嫔妃当然都立刻深居简出起来,每日也只在自己宫里抄一下平安经文,为恂郡王以及所有沙场将士乞求平安。 就连皇上在百忙之中,为了安慰额娘,还亲手写了几页平安经,这不今日刚叫苏培盛送去。 而太后见了这几页经文,心疼的要命,嘱咐了苏培盛好多遍:“不许皇上再耗费精神写这些了,他每日才歇多久?还要抄平安经?!这些事儿自有哀家做,你回去告诉皇帝,他保重身子多睡一会儿,在哀家心里比这要紧多了。” 苏培盛连连磕头,保证一定把懿旨带到。 等苏培盛从中正殿出来,算着时辰,皇上这会子一定在跟军机大臣议事,自己回去也是戳在外头当柱子,还不如趁着这会子到信妃娘娘宫里拿几道点心,瞅着空给皇上送上去,哪怕皇上多用一口都是好的。 “师傅……” 苏培盛见小徒弟捧着一个未封的扁盒出来,小心翼翼问道:“小厨房陆公公备的这道点心,但……请师傅看看。” 这给苏培盛气的:没眼力见的倒霉孩子,永和宫的小厨房要装什么点心,怎么还拿来让我看呢?怎么,我比信妃娘娘还高一等,成苏贵妃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