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67页(1 / 1)

作品:《[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姜恒这才惊觉,原来这就是鸦片。已经被提炼过,团成了一个个结实的圆球,周围塞着一些草叶做垫,装在平平无奇木箱子里。 在姜恒记忆里,见过最多的描写吸鸦片的就是张爱玲了,昏暗的炕,烧烟泡的灯,永远歪在浑浑噩噩烟雾里的人。 就是这样的一个个圆球,毁掉了许许多多的人,把他们的皮肉烧成了烟雾,骨血化作了银子流入了外商的腰包。 “皇上口谕,道那些个西洋商人最擅钻营,说不得就会寻路子,将这些害人的东西送到出宫办差的太监手里。这东西是会成瘾的,若是有的太监鬼迷心窍用了这些,说不得就会被勾起瘾头来,做出些戕害主子的事情。从今儿起要彻查宫中内监有无用阿芙蓉片的。你们便是为了自个儿,也回去各自好生查一查自己的宫人!若有异常的,直接押送慎刑司!” 姜恒不由再一次感受到了皇上的细致和见微知著。 既然要堵要杀要禁,就从身边开始。 中国的皇帝用一些阉人,一向是被西洋人所惊异的事情。 而他们的经验也是:皇上让他们贴身伺候,想必最信任他们,听说前明的太监,都能任免官员,可见非常有权势,说话很管用。 于是西洋人、倭人、高丽人来往中国,许多都按照祖先前辈们的经验走这些阉人的路子。 皇后脸色严肃:“今日给你们看这阿芙蓉片的样子,就是要你们回去清查各宫!” 姜恒应的是最郑重的。 圆明园的嫔妃不多,除了主位外,只有七八个常在答应随驾到了圆明园算是添头。 而英吉利商人要结交收买太监,想必紫禁城里各大采买上头的内监,才是重头。 于是帝后迅速犁了一遍圆明园后,就将目光再次放回了紫禁城里。 圆明园都摸出来两个偷偷用烟膏的内监,估计紫禁城里只会更多! 苏嬷嬷正好完成了圆明园分部的建设,此时便奉命跟内务府总管张嬷嬷一同回宫,清查紫禁城里有无太监夹带西洋的阿芙蓉片入宫。 姜恒也很关注宫里禁烟的消息。 常青再来的时候,就问起了他。 圆明园的大膳房是常要跟宫里来往的:圆明园备的菜蔬果品是很全,但像是一些珍贵的干货、海货,仍旧是宫里的库房存储着,需要来回运送,因而膳房总管常青应该是最了解宫里消息的人。 常青就道:“果然查出了十来个人呢。就藏在自个儿屋里,用抽旱烟的烟杆子点了对着吸,连带着一屋子都上瘾。如今人已经都送了慎刑司去了,再有旁的罪过可就得送安乐堂了!” 又陪笑道:“自然或许有些人才摸上手,并无瘾头身上也没有存货,连慎刑司都查不到。但娘娘也不必担心,他们外头也没了路子。” “奴才听说,皇上命九爷将英吉利的商人撵了出去,只说这什么东,东……公司的商人再不许入境,连港口都不许他们靠。又令人给英吉利的国王乔,乔氏……” 常青见信嫔听得专注,就实在痛苦。他脑子是很灵,但这些西洋人的称呼古怪他实在记不清,现在想讲也讲不明白啊。 姜恒也就不问他了,直接等着问皇上。 皇上最近显然一直在忙这件事,直到六月,才有空再来素心堂用膳,之前也不过来看一眼母女俩就又匆匆离去。姜恒也没有时间细问。 这日皇上既然能留下来用膳,就说明总算闲下来一点,这件事也告一段落了。 果然听姜恒问起,皇上就告诉她,她的祖父已经到外事衙门坐镇去了。皇上还曾宣这位做过两广总督的老伯爵问过话,他也极支持皇上禁绝此物:“早在先帝爷年间,沿海有些港口就有人偷运阿芙蓉片了,只是量太少太贵,未曾风靡。但已见其害。” 皇上见姜恒听得认真,就又道:“朕已然给英吉利国王乔治二世捎了信。”常青绞尽脑汁记了个英吉利国王乔氏,其实人家叫乔治二世。 曾经先帝爷跟法兰西路易十四国王的通信比较友好,这回皇上的信则完全是另一个风格。 信函强烈谴责英吉利东印度公司意图倾销阿芙蓉片入中国的行为,从此东印度公司永久禁入大清。 横竖西洋各国要跟大清交易的也不差英吉利一家。 这时候的大清,对比还没有开始工业革命尚未起飞的英吉利,还是有这个底气的。此时要着急的是需要大量茶叶绸缎进口的英吉利,想来乔治二世国王会再派国家使臣过来沟通解释这件事。 起码不要把两国贸易完全断掉。 而为着三阿哥和齐妃闹的这一出,倒是让皇室里最先警惕起这阿芙蓉的危害来。皇上很快如前世般下达了禁绝外来阿芙蓉片入大清的圣旨(除了西洋,周边如真腊、安南其实也生产阿芙蓉,统统禁止入境),这回可就要严苛多了。 不但禁止外来的,连本国的云南和四川的种植地都直接如铜铁矿一般,全部收归国家所有,以后的产出和制备药用阿芙蓉,全部归官府调度,私下制作烟膏重罪流放,量大者还会择优处以极刑。 为此,皇上连烟草都不让十三爷多抽了。 被迫戒烟的十三爷,只好每天把太医院配的龙脑薄荷粉塞搁在鼻烟壶里,跟只大猫一样狂吸薄荷提神。 这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