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65页(1 / 1)

作品:《[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不过他记得那英吉利商人也就在水里放了四粒。 他忖度着额娘是女子,又是头一回用,就还少放了两颗。 只是英吉利商人是素日吃喝惯了的,不比齐妃第一次用,那效果异常明显。齐妃何止是‘忘忧’,简直是亢奋感性的不行。 先对着儿子声泪俱下又哭又笑唠叨了好一会儿不说,甚至一阵风似的来到隔壁的年嫔住处(宫人都跑不过她),一见年嫔就抱住落泪道:“我苦命的妹妹啊,你说你这么个好模样,怎么就失宠了呢?怎么就再也见不到皇上了呢!” 年嫔:……有病啊,忽然跑过来捅我一刀。 不过她很快发现了齐妃异常的精神状态,连眼瞳似乎都比往日小许多,看上去还挺吓人。心道:完了齐妃终于被关疯了。 于是连忙想把自己挣扎出来,又急声叫身边宫女按住齐妃,别让她扯着自己了。 苏培盛带着太监就是这时候到的。 他今日为了将功折罪,听了皇上的吩咐后,就亲自带着几个内监到处找三阿哥,要收缴他手里的银盒药丸。 谁知去了圆明园阿哥所扑了个空,只好又赶紧带人一路跑到这福海之西齐妃处来寻。 这一来就见到了被额娘异常吓傻了的三阿哥,以及齐妃和年嫔处俱是目瞪口呆乱做一团的宫女。 圆明园的太医自觉要比紫禁城的太医低一头。 尤其路太医年纪还轻,今年刚满三十岁。 于是在路上见了刘太医就忙堆笑上前作揖。刘太医看他跟前引路的小太监服色,以及两人共同的前进方向,就笑道:“小路也是蒙万岁爷召见?” 提起这事儿小路就激动加紧张,手脚都发麻,连忙再次拱手作揖:“正是。学生这是头一回面圣,还请大人指点。” 以两人在太医院的官职之差,小路叫他一句大人,刘太医也受得起。 且小路虽然谦卑自称学生,但没有攀关系叫什么师父师兄的,刘太医也觉得这人挺乖,就笑道:“万岁爷跟前,答话要恭敬当然是要紧的,但最要紧的是言之有物,切不可畏缩怯懦词不达意,也不要满口医书说些书呆子话叫万岁爷费神。” 年轻的大夫有个通病,说话怕病人尤其是怕这种尊贵的病人不相信,总要掉书袋来从医书里引经据典给自己佐证。 殊不知这些病人的耐性最差。若是在他跟前切切说多了书本知识,他们反而觉得你心虚急切只顾卖弄,不如那老神在在的老大夫稳重拿手。 刘太医这也是金玉良言了。 路太医连忙再次真切谢过。 之后两人就闷头赶路,在心里排演下一会儿面圣怎么回话,就不再闲聊了。 且这两位太医非常默契并没有相互打听对方蒙皇上召见所为何事——这可是隐形的规矩和忌讳。 尤其是刘太医在各处混得开,耳朵几乎是‘四通八达’的,早听说了,这位小路太医与另一位老黄太医是被指了负责圆明园福海之西两位嫔妃的。 听说昨儿齐妃娘娘身体忽然出了状况,急宣了太医;听说还是三阿哥去探望之后的事儿;听说齐妃还跑去年嫔那里闹了一场,最后甚至惊动了慎刑司,慎刑司苏嬷嬷还面圣去了。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怕就不是他该打听的了。 刘太医的好奇心很好的刹在了会害了自己之前。 两人到了九州清晏,皇上却把他们一起宣了进去。 皇上自己再热,也能给别人起到消暑降温的作用。刘太医和路太医走进去一看皇上的脸色,就开始抖起来了,顿生凉意。 “过了一夜后齐妃如何?那祸害人的药丸验的如何?”皇上也不要刘太医回避,直接就问起来。 路太医开始从怀中取东西,很快掏出一个扁制银盒来,躬身递给苏培盛,再送到御前。 皇上认得这就是弘时昨儿要供给自己的东西。 说是什么西洋人做出来的糖丸,跟当年的金鸡纳霜差不多,都是一剂见效的好东西!可以解乏提神,弘时信誓旦旦说自己眼见那英吉利商人喝了后很快精神奕奕,说话快了许多,显然思绪转动也快了。 当时皇上只是嗤之以鼻,觉得弘时被人骗了。 怎么说呢,前世给皇上供仙丹的人,说的比这更好听!那才是天花乱坠呢,弘时的词汇比起来贫乏多了。 从路太医手里接过银盒的苏培盛也认得这东西:昨儿三阿哥还把自己叫进去让自己给皇上添茶,在茶里放这东西呢! 苏培盛当时就为难道:“三阿哥,万岁爷要入口的东西,还是西洋的东西,总要太医院先验过的……” 换了先帝爷与太子关系紧绷的时候,太子夜里从帐篷外看一看就是窥测帝踪心有不轨,像三阿哥这样直接献上什么成分不明西洋药让皇上吃的,简直令苏培盛想给他跪下。 然而三阿哥只是一脸懵懂:他是亲眼见那些西洋人用这种糖片泡水喝了的。难道他们还会毒害自己不成? 于是理直气壮道:“那就让侍膳太监来试一下,这有许多呢!” 皇上当时的生气就变成了泄气:这孩子总是这样,踩着他的底线犯蠢,若说他是故意害人对自己有什么歹意,应当也不是。但就是没头脑,见了西洋药不探究清楚就兴头头揣回来给自己用。 有点心思,但全没用在正地儿上,也用的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