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62页(1 / 1)

作品:《[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怪道四公主瞧着比同龄的孩子长的更好。 皇室或是贵族的孩子固然不缺营养,比民间的孩子养的更白嫩细致,但许多,尤其是女孩子却也养的更弱更娇气,看上去总是不爱动。 可四公主并没有,她的胳膊腿已经很有劲了。 等公主过周岁的时候,皇上、太后和永和宫处想必都会再给厚赏。那时候正好又是年前,刘太医已经想好了今年拿着丰厚的银两,要任性给自己添一匹好马。 他这样走了,留下姜恒依旧对着商单。 她其实愁的不是雍正帝会不会禁西洋阿芙蓉。 皇上当然会禁的,这是历史上就发生过的事情。 雍正年间,鸦片刚传入大清,就被雍正帝禁止了:若是发现走私鸦片的,要带上枷号发配近边一月,大量开馆走私的,则判流放三千里——这样的惩处措施说明皇上当时虽禁绝鸦片,但基本就像是禁绝私盐一样。 更多的是对走私的禁管。 毕竟当时皇上自己都在狂磕丹药,各种化工品,诸如铅汞朱砂跟不要钱似的吃起来。鸦片这种前明皇帝用过,也未见长命百岁效果的宫廷过时秘方,雍正帝还有些看不上,奔着自己的炼丹大业去了。 姜恒知道烟片会被禁。 也知道这时候禁得住,甚至接下来的一百年也禁得住。 因从根上来说,英国这时候是忌惮大清的,就总禁的住。而康雍乾三位皇帝,单从他们的执政手腕和本事来看,都是很出色的皇帝。 这也就是代表,他们压得住的敌人,他们管得住的国家,后面的皇帝却不行。 那真是敌人在飞速发育,自己在萎缩,两相叠加,导致了更大的落差。 姜恒想的从不只是皇上这会子把英吉利商人赶出去,不让这些鸦片入京。 而是更远的将来。 从外事衙门的建立,足见皇上是重视西洋的洋枪火炮威力的。 正好从阿芙蓉之事,让皇上看看这些西洋人,为了金银为了贸易,为了疯狂收割别国的财富,能做出什么丧心病狂的事儿来。 外头是日益强大的敌人,是不安好心的敌人。 没有一个皇帝不会为子孙后代考虑。 尤其是雍正帝这种万事都想抓在手上的工作狂,一旦重视了这件事,必然会想着为将来做百年之计。 皇上已经在为子孙万代考虑了。 比如现在,他就在考虑,到底要给弘时找一个什么样的福晋,才能管住他!才能对弘时一脉的子孙有好处! 前世他给弘时指的董鄂氏,也是大家出身的名门贵女。 但无奈董鄂氏性子太端庄贤惠了些,对弘时一切做法都是无能为力的。之后弘时被革除宗籍,董鄂氏也跟着倒霉——只跟夫君过了五六年的日子,却跟着之后潦倒了五六十年,一点儿诰命也没有,出嫁女还得一直靠着母家资助过日子。 皇上这回准备给弘时选个极厉害的福晋。 要不选个蒙古草原上,未经京城礼教熏陶过,性情泼辣的部族格格——皇上认真思考起了这个可能性。 他现膝下只有敏敏一个女儿,送去和亲是万万不舍得。而京中王府里,他那些兄弟的女儿们倒是不少,然而皇上以己度人,觉得女儿都是一家子娇娇贵贵养大的,再把小姑娘家送去背井离乡的地方,言语也不甚通,亲人也见不到,实在可怜。 想来之前他去和亲的姊妹们,寿数不久也是有缘故的。 既然要增加大清和蒙古的姻亲联系,不一样非要女儿家嫁过去——就让弘时来当这和亲人选吧,也算是他为国做些贡献了。 皇上如此密集思考关于弘时的婚事,是因为再次叫弘时气着了。 昨日他许弘时去见齐妃,自然也是关注着的。等夜里闲了,皇上就问起苏培盛:“弘时今日去见齐妃,母子俩谈的如何?” 自打到了圆明园,齐妃年嫔身边固然都留着两个过去心腹大宫女伺候,但其余洒扫宫人和做粗活的苏拉都换成了圆明园原有的宫人或是慎刑司的人——也就是苏培盛能精准问出话的宫人。 此时苏培盛缩着自己脖子道:“三阿哥与齐妃娘娘想是有些不痛快,三阿哥出来的脸色极难看的。” 皇上“唔”了一声,倒是还有点欣慰:“齐妃为人糊涂,若是弘时只一味愚孝顺从倒不好了。” “之后呢?弘时回去好生念书了吗?” 苏培盛心道:皇上不问他也不好主动告状,但皇上都问了,他哪里敢不回。只好缩着脖子道:“三阿哥想是心里不痛快,又在路上遇到了九贝勒,之后,之后三阿哥就带着哈哈珠子骑马出圆明园,往外事衙门去了半日,至晚才回园。” 皇上:…… 在弘时功课一团糟的情况下,还给他恩典去见犯了错失的额娘,成全他的孝心,在皇上看来,自己实在是对他宽和至极了! 若是先帝爷对他们兄弟有这份仁慈宽和(除了对早年的太子爷格外包容,康熙爷对其余儿子们好的时候是好,但犯了错的时候也是没有任何耐性的),他们兄弟绝对会聪明的赶紧感恩戴德就坡下驴,然后头悬梁锥刺股勤勉读书,好叫皇阿玛高兴才是。 弘时倒好,打马出去玩去了! 这会子寻常公子哥出门,若是不回禀一声长辈,都是有些失礼的,何况弘时这样大一个皇子,居然自个儿就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