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44页(1 / 1)

作品:《[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可是圆明园还有……”齐妃和年嫔,年嫔是奉旨养病相当于仍然在禁足,但齐妃名义上是去照顾病人的,这回皇上到圆明园说不定会将人放出来,毕竟还有三阿哥的面子。 姜恒点头:“我知道。” 引桥是当时奉命送齐妃和年嫔过去圆明园的,对她们的情况知道的多些,此时就道:“不过那两位娘娘现在都住在圆明园最西头,是住在一个大湖的尽头。若是皇上没有恩旨让她们移出来,估计娘娘跟她们也难碰面。” 为了以防万一,引桥还是把几个慎刑司的宫人名字说给姜恒听:“娘娘若要问年嫔这半年有无异动,可以问问她们。尤其是这个姓黄的姑娘,之前是求着师父将她送去圆明园待几年看门的。” 黄姑娘想混日子到二十五岁出宫,据说家里都给她安排好了,正好一个表弟边读书边等着她出宫成亲。 虽然姜恒来看,这种近亲结婚很不可,但在这会子,黄姑娘未来算是标准幸福良缘了,亲姨母当婆婆总比找的陌生人家好些。 所以黄姑娘不要前途,只要混日子。宁愿去圆明园看着年嫔的大门发呆。 苏嬷嬷也让她去了:这种无欲无求,不会被人收买的宫人也少。绝大多数宫女入宫一趟或者为身份,或者为钱财,多少要陷点泥坑的。 “不过,这样的人,娘娘只怕也问不出什么正经事。” 黄姑娘就奔着躲事儿去的,估计也不管年嫔在门里干什么。不会被收买帮着传递信息,但也不会探究年嫔在干什么。 姜恒还是第一次去圆明园。 原本她只知道圆明园是清代建的园林,后来了解雍正帝多了,才知道这园子是自他手起建的——还是他做皇子的时候,康熙爷赏给他的。 后来又经历一代代的皇帝完善建造,才成了‘万园之园’。 再后来……就不必再说了。至今还是一片焦土废墟。 临行前,苏培盛来告知姜恒到圆明园后的住所,又说那边已经提前一月就撒过硫磺烧过艾草,最近又重新洒扫了,保管干净,娘娘和公主过去就能住。 姜恒被分到的是坦坦荡荡馆。 她起初以为自己听错了,对苏培盛确认道:“我住哪儿?” 对于圆明园里的景色,她大约也听说过些:此时圆明园只有正园,还未开辟出诸如绮春园万春园等副园,还是一个颇为方正的大园子。与畅春园构造差不离,也是一半房舍密集,一半景色天然。 东为贵,多房舍聚集。以皇帝的九州清晏为中心,周围都是亭台楼阁以及一个个景致各有千秋的院落。 一个雅号就代表一个独门独户的院子。 姜恒来之前看过一回现今圆明园的园子图,看中了好几个诗意名字的独院:上下天光、水木明瑟、日天琳宇等都是一听就景致不俗名字也不俗的院落。 这坦坦荡荡馆她只是看了一眼,就略过去了,她觉得这不像个给妃嫔住的地方。 然而皇上就把她安排到这儿来了。 苏培盛陪着笑脸道:“娘娘头一回去圆明园,只怕还不晓得,这坦坦荡荡是离皇上住的九州清晏最近的住处之一。且很是清凉,从这坦坦荡荡馆的西侧门出去,就是圆明园中极好的一景金鱼池。这里头可是当时先帝爷御赐园子时,就命人养着的九百九十九条金鱼。全都是色极正的大金鱼,好看的很。” 金鱼代表富贵吉祥,这坦坦荡荡馆就也是一处吉馆。 “就只是一桩,离皇上九州清晏近的别苑都挨着九州清晏后的后湖,虽是昼夜清凉景色也好,但请娘娘格外小心照料公主,皇上叮嘱了好几遍,娘娘切勿带着四公主去近水边。” 姜恒应下:“公公回去上禀皇上放心,我再不会将公主带到水边,公主身边也不会少了人。” 从紫禁城前往圆明园的旅程并不长。 总共十几公里,快马疾驰很快。 但皇上是携家带口出发,为保证一大家子的舒适性,马车就走的又稳又慢,晨起出发,要近三个时辰才能到达。 因此半路上,还找了专门的暂歇的驿站围了帷帐,方便太后和妃嫔们下来走动自便一下。 就是这中途歇息的功夫,皇上那边令苏培盛过来将敏敏接到了自己的马车上。 “十三弟,快来看看敏敏。” 十三爷膝下儿女不少,但他一贯是把皇上放在自己前头,皇上子嗣少,他看皇上的子嗣甚至就比看自家府上儿女还要珍重。 比如上回皇上带三个皇子割麦子,十三爷就比皇上还不放心,私下去看了好几回,不但让旁边的太医盯好了三个皇子的身体状况,还偷偷给他们带瓜吃,甚至让侄子们歇着,自己下地替干一会儿。 敏敏对十三爷来说又不太一样了。 这是皇兄登基后第一个孩子,还是梦中有预兆的公主。 且就是从敏敏这个名字上,十三爷再一次了解到,皇兄对他的看重。是连公主的名字,都要提前与他说开的看重。 “皇兄。”十三爷也不用太监递的椅子,轻松敏捷跃上了皇上的马车,还特意道:“我方才已经回自个儿马车里换了件新衣裳。” 皇上看着他有点遗憾:“换衣服去了?怪道你来晚了,方才敏敏叫阿玛呢,你都没有听见。” 十三爷惊诧道:“公主还差一点才六个月吧,就会叫阿玛了,果然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