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27页(1 / 1)

作品:《[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不算了。 当年子嗣之事,他不知有无,可以问问天命卦象,因子嗣本就是有了更好,没有他也接受的事儿。 可事关信嫔的安危,他忽然决定不再看什么卦象了。因他不想承担算出不吉卦象的后果。 他为什么要在乎约定俗成的规则。 朕本就是天子,还是重来一回的天子。这个大清既然是弥补给朕的大清,朕对朝廷做到尽心尽力,难道还不能选择想要的个人生活吗? 纵然这是他期盼的孩子,纵然这是他自觉冥冥中送来的女儿。 但要他来选,如今这个陪伴在他身边两年的鲜活的女子,和一个还未降生的孩子……他要选择她。 总要选她的,就在方才他不肯掷出卦象的时候,心里就明镜儿似的,知道了自己发自内心的选择。 这一夜皇上就歇在了乾清宫。 他一直不太喜欢乾清宫,这里有皇阿玛太多痕迹,毕竟这是皇阿玛住了五十年的地方。 可这夜他歇的很安稳。 次日,皇上私下叫来了刘太医和负责管理接生婆的于嬷嬷。 刘太医是打好了腹稿去的:皇上肯定要问信嫔娘娘胎相如何,生产会不会顺利。刘太医一路走一路背稿子。 于嬷嬷也是如此,边走边念叨:“信嫔娘娘胎相很正,孩子的头朝下,娘娘有身孕以来也没有发胖许多,吃的也克制,孩子也不甚大。而娘娘也不是骨盆狭小的不良于产的身段,应当是顺利的。” 当然他们也不敢跟皇上把话说死,女子生产之事没有绝对安全,鬼门关前绕圈绝不是开玩笑的。 谁知道那阎罗王的门啥时候开啥时候捞人呢。 然而他们打好的腹稿都没有用上。 皇上非常直截了当吩咐道:“信嫔若是生产遇险,先保信嫔。” 好在刘太医和于嬷嬷都是久经风浪的人,才能接受皇上这迎面而的冲击。 而皇上吩咐完后,又看向了于嬷嬷。 于嬷嬷非常灵醒,立刻道:“奴婢谨遵皇上吩咐,且绝不会去太后娘娘跟前拨弄唇舌。” 皇上这才点头,令他们退下。 刘太医和于嬷嬷出得门来,对视一眼:老天爷保佑,信嫔娘娘一定要顺顺利利的生下孩子。 第74章 公主 这日夜里,姜恒见于嬷嬷没有跟以往一样吹灯出去,就知道于嬷嬷有话要说。也难怪,昨儿她当着皇上,果断说出了保孩子这种不吉利的话,听说皇上今晨还召见了刘太医和于嬷嬷——想来要给她做心理疏导了。 果然于嬷嬷在一只小兀子上坐下来。 坐下这个动作,对于嬷嬷来说,要比旁人麻烦好些:要先把拐放下一支,然后将身子重心都放在另一支拐上撑住自己,然后才能身子重心下沉坐下来。 但这样的动作,却也让于嬷嬷做出一种麻利感来。 从不用人搀扶。 姜恒靠在枕上看着。其实于嬷嬷到永和宫,真给了她许多安慰。人的乐观是会感染人的,于嬷嬷那种乐呵呵的忙碌,遇事从容开朗的心志,包括对她整个孕期情绪起伏和生活习惯纵容,让姜恒心里好过许多。 起码比那几位接生嬷嬷一口一句‘娘娘吃不下去也再吃一口,给生孩子攒力气’‘娘娘别看书了,这时候不好费精神的,想想腹中的龙嗣’等话要好多了。 那才是把她当成了皇嗣的搬运工,她但凡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任性,就是不负责任的母亲,就会收到她们来自皇室接生婆的审视和异议。她们语气很恭敬,但说的话总叫人不舒服。 姜恒让她们念叨的逆反心理都出来了。 要不然也不能给皇上罕见直言开摆:反正皇嗣最重要,我不重要,这是你们紫禁城的规矩。那万一真有意外,别零碎折磨我了,给我个痛快的好吧! 可以说这是姜恒入职后宫来, 第一次任性,没有考虑领导的心情,而是顺着自己的心情发泄了一句。 果然把皇上整懵了。 昨儿姜恒就见皇上是近乎茫然走的,只扔下了半句:“你好好养着,不要胡思乱想,朕……”,都没朕出什么来就走了。 大约是压力得到了释放,姜恒昨晚睡的倒是很好。 但今日,于嬷嬷就带着小板凳来了。 姜恒就摆手:“嬷嬷不用开解我了,昨儿是我把话说的急了些。我并没有要糟蹋自己身子的意思,要没有意外,我当然要好好活着,不到万不得已,才不会把孩子交给旁人养。” 于嬷嬷见信嫔这样怕被说教的样子,就笑眯眯的:“奴婢不是要说些道理劝娘娘,其实娘娘已经是老奴见过初回有孕最稳得住的嫔妃了。” “奴婢只是跟您说一声,我擅作主张,只道奉太后娘娘命,让四位接生嬷嬷和刚送来的几位乳母,都只呆在后殿,不许到前头来了——省得她们念叨的您心烦意乱的。” 果然就见信嫔眼睛一亮。 于嬷嬷的话语声调往常都像晒在被子上的暖阳,热切而活力,但这会子却很温柔,像是夜色里的一张绒绒毯,包裹着姜恒。 “生孩子最苦的就是女人,偏生女子自个儿做点什么,那些有关无关的人都要跳出来在旁指点两句,一会儿说是走路对孩子不好,一会儿说是吃多吃少不好的,全是废话!” 于嬷嬷将小兀子挪的近了点,对姜恒低声道:“如今万岁爷后宫人少,皇后娘娘有是有心结,从不多置喙妃嫔们生养子女的,几个主位妃嫔主动避嫌的避嫌,不避嫌的都去圆明园住去了,娘娘每日还算耳根子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