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06页(1 / 1)

作品:《[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但当今明显不同,他的性格在于强硬:做事时专精一点,他不常玩各种平衡的花式,更擅以力破巧,不给官员们虚与委蛇的时间,犯了错还想支吾一二那简直不可能。他的举动就直接在说:看,坟在那,给朕爬。 如今宅子离紫禁城是近,以至于张廷玉才发散了一会儿思维,就已经到了宫门口。 到了宫里,臣子是不能再坐轿子的,只能步行。 于是张廷玉快步往养心殿走去。 只是他走的再快,家离得再近。也不如今晚就正好宿在乾清宫西配殿的怡亲王近。 皇上跟怡亲王今日在回宫路上就已经谈讲了一路,但还有些话尚未说完就到了紫禁城。 皇上出了趟远门回宫第一要事当然是去给太后请安,之后又听说磁石事,放心不下往永和宫去了,便令人传话怡亲王夜里留在宫中。 此时正好了,怡亲王就成为第一个跟皇上探讨甘特图的人。 怡亲王奉召进养心殿后看皇上神采奕奕,竟无下午初见时外出后的疲惫之色,又见屋内无人,就不禁兄弟私下里玩笑道:“臣弟听闻,皇兄去见信嫔娘娘去了,果然之后神色大不一样哦。” 皇上一向是觉得十三弟哪哪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太优秀了,而且太谨小慎微了。 自己给他的优待他总是谦辞不受,显得生分了些。 所以十三爷亲近开玩笑的时候,皇上都很宽容,从不训斥不说,甚至很捧场,含笑拿笔指了指他道:“你过来,朕给你看样东西,保管你神色也不一样。” 大清财务部部长兼审计局局长,每日经手事千头万绪的怡亲王,在皇上给他指画了甘特图的用处后,果然立刻上心起来。 他眼睛也放亮了:“这图虽然粗疏,但十分简明。皇兄,若是咱们将朝中诸事化为这种图形,作为日常备记,只怕比满篇蝇头小字,条陈纪要简便!” 皇上颔首:“她宫中宫女太监的都识字不多,且没有极得用的。到了嫔位上,处处还要她自己操心。之前她的账目上就全是象形图,就是为了识字不多的宫人能看懂。” “这些条框也是如此,为的是宫女们也能看懂,到了时辰可以提醒她行事。所以倒是简单明了,看过去清清爽爽的。” “倒是咱们在朝上久了,文武都是熟谙文制之人,落于笔墨时不用典故都显得粗俗一般,许多时候反而累赘。” 真正有办事效率就好了,倒不用洋洋洒洒文辞精美一本子。 给十三弟看完,皇上就命苏培盛上前将永和宫中取走的图收好,自己坐于案前。 十三爷见皇上跟前铺开一张桌面大的纸,已经标好了今年剩下的月份与朝上几件大事,就道:“皇兄是要自己再画一张图给张廷玉等人看?也是,宫中娘娘的笔墨总不好在朝臣手里传阅。” 边说边也寻了笔来蘸墨,准备跟皇上一起绘制图表。方才他已经弄明白了这种条形图的本质。 皇上直接让出左侧一半的纵轴来让怡亲王动笔:“将你想着今年要改的旧例写在上头,朕在这边选定时日。” 又微叹道:“活页册也罢了,但这样的图将来在朝上用开了,若有人在皇额娘跟前风言风语,指她后宫干涉朝政,就总是一桩罪名。” 十三爷也跟着感慨:“可惜信嫔娘娘并非在朝上做官的朝臣,否则说不定又是沈括一流的人物。” 姜恒原本也担忧过,自己偶然抛出些非该时代的想法,会不会引得人注意。直到她开始看沈括的《梦溪笔谈》,这种想法就自然熄灭掉了。 沈括以一人之才,将北宋年间几乎所有科学技术都往前推动了一步。甚至完全不搭边的学科都齐头并进——一边在数学上开发了高等等差数列,一边研究乐谱音阶写了好几本乐理书;一边改进天文仪器测算历法,一边收集医方写就医书。 甚至还是古代第一个给石油命名,试着炼制石油的人——抛开官宦仕途不谈,只说在科学发明上,沈括都不只是六边形战士,他简直是个十六边形战士。对了,包括姜恒现在用的磁石,人工磁化也是沈括的小实验之一。 姜恒看《梦溪笔谈》的时候就整一个膜拜。而皇上也对这套书极熟,拥有一套皇室珍藏版:因沈括除科学发明外,还在水利和经济方面颇有见地,至今户部在盐政问题上,还在化用其稳定盐钞之法。 皇上前些日子还就沈括的‘钱利于流’观点,让臣子们以此为题,写关于边境贸易与经济发展的条陈上来。 姜恒早就知道,永远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管中窥豹,北宋能出一个沈括,这漫长的历朝历代史书中亦有旁的天牛之人。可以说古兔的历史上真的是群星闪耀,光照万世。 在农耕为主的自给自足经济中,勤劳的古兔从未落后于人,甚至在各方面一直是世界的领先者。 姜恒再想想自己这点跟‘办公效率’有关的想法,就觉得不过如此了。 现代教育带给人的是一种广度。 皇上就觉得她天然聪慧,似乎什么都一点即通,其实正是拜现代教育的全面性科学性所赐。 皇上最终将其取名为军机图。 自己画一遍,才越发觉得这图好用。也越发体会到了姜恒为什么要用很多可移动磁铁来代表进度,这图最麻烦的地方就在于计划通常是灵活变动的,总要涂抹重画很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