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76页(1 / 1)

作品:《[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皇上嫌弃道:“那要你何用。” 云章大师忍住肚子里的海一样深的苦水,没敢说出那句:要我不是可以背黑锅吗? 皇上见云章今日精神有些不太正常似的(实在不能怪大师),也就打心里不肯信他了,直接挥手让他走人。 云章大师如蒙大赦,立刻告退。 然而云章大师的话,到底还是入了皇上的心:是啊,他是帝王,且还是有大造化大机缘经历二世的皇帝,还有谁能测算他的命格。 只有他自己了。 于是皇上终是以天子之身,郑重起了完整一卦。 当解出卦象为“子孙爻旺遇生扶之相”时,皇上心中翻涌的是难以言说的喜悦和动容。 为着前世子孙的凋敝,近来皇上哪怕心中期待,也不敢起卦,甚至都克制自己不去多想。 这一卦,万幸是个好结果。 也就是说,此世终是跟前世不同了吗? 皇上的喜悦有些无人分享,悬空在半空中也不真实似的。于是皇上准备找人来体验一下两世已截然不同的真实感。 “宣恂郡王。” 这种事就不能找十三爷了,皇上看他那是千世万世也不会变的好弟弟,两世都没什么变化。 可十四就不同了。 恂郡王到的很快——因他不在京中的王府里,而是在皇城兵部中恶补青海知识,加班加的昏天黑地。 他从河道上呆了大半年都没怎么瘦,回京这三四个月就瘦了。 也是两者用心程度不同,在河道上十四是不劳心的,凡事都有观保做主,他只是个旁观学习者。可现在不一样,皇上让他学各项青海事务,之前是有密旨明确告诉他的,以后就是你去掌兵青海,一应都是你自己拿主意。 这激起了十四爷的斗志。 青海是什么地方,大清自关外来,武将很多,可朝中也没几个人敢说自己能守住青海,所以年羹尧才把尾巴撅的那么高。 用兵这件事是需要天赋的。十四自问不敢比史书卫、霍之流,但他觉得自己不差。 皇兄既然信任他,将这块要地交给他,他就一定要守好。 此时皇上宣他,十四就连忙过去了。果然,皇上是要考他,而十四再一次被考的外焦里嫩。 皇上考的都是非常刁钻的细节,比如他得用的副将和亲卫兵于耕季坏了百姓田地怎么处置;比如当地粮道官员贪污,运来的粮食不足怎么应急;甚至还考十四相关医道,问他若是误入某些气流稀薄的断层山脉呼吸不畅怎么自救。 青海的绝高之地会令人生病,已经是常识了。但其实有些明面上海拔不高的山脉,因特殊的地理环境,也会对人体产生四千海拔左右的影响。 皇上问的都是前世青海之战出现过的各种棘手问题。 十四原本觉得自己已经准备挺好的了,这会子一看还是道阻且长。 皇上面上严厉,心里还是欣慰的:十四去河道大半年,虽是不喜欢,但可见没有荒废时间。起码十四现在很细致的了解到了,多少壮男丁要吃多少口粮、用多少衣布、远行的军队要怎么筹备运输粮食才最省人力物力等庶务。 打仗这种事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是只提刀冲就行了。 皇上将如今正在代管青海的岳钟琪的厚折扔给十四:“将里头所有的话都背熟了,再来朕跟前请命出发!” 自打廉亲王去了云南后,十四总想快点去青海实地带一下队伍,可皇上总说他学的不到位,要他端午后再走。 十四就发急,然而这回被皇上又考的头上冒汗后,十四只好捧着折子蔫哒哒走了。 见十四这样的劲头,皇上心里就有了一种真实感:这确实不是那个他们兄弟仇怨重重彼此不能相见的世界了。 皇上再次来到姜恒的画之前。 他会有一个这样像他的小女儿吗? 皇上的目光又落在爱新觉罗·敏敏几个字上。他也就此事问过姜恒,孩子的容貌是想着像他画的,那这个名字又是怎么回事。 姜恒当时只好说是梦见的,梦里有个她很喜欢的姑娘叫敏敏。 前世的小说,对她来说,就算是一场梦吧。 皇上很自然接受了这个想法,应当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 只是当时皇上没觉得自己会有子嗣,对敏敏这个名字也就一笑而过。如今起过一卦的皇上,深觉女儿在望,不由认真琢磨起这个名字来。敏是很好的字,只是……皇上想起十三弟生母追封的敏妃,就觉得,应该提前跟十三弟说一声。 虽说吉祥的字和封号就这么些,自古至今重的不知有多少,何况敏这个字常见,许多人以此为名。 但皇上总觉得,要是自己的女儿用这个字,需让十三弟知道。 皇上是个急性子的人,想到什么就要立刻办了。 十三爷这日罕见不加班,已经回到了府里。谁料刚到家,宫里太监又追到了府里请他回去,说皇上有事急召怡亲王。 十三爷连外头的大衣裳都没换,怎么穿回来的,就怎么穿回去。 到了宫里,才发现皇兄是要请他吃饭,甚至设了酒。 饶是十三爷都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但看皇上脸上是毫不遮掩的高兴,怡亲王就也跟着高兴起来:看起来皇兄是有喜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