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49页(1 / 1)

作品:《[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偏生又不好翻脸:齐妃到底有皇上的长子呢。 以皇上跟皇后的宾客式夫妻感情,她是摸不透皇上对皇子们的真实想法的:虽说去猎苑皇上都没带弘时,但说不定正是皇上对长子的爱之深责之切,不肯放纵长子贪玩的看重呢。 总之皇后摸不准储位的情况下,跟有儿子的嫔妃,都不会真的翻脸。 贡眉就在旁笑道:“皇后之位,奴婢瞧着齐妃娘娘是不敢想,也不能想的。”普普通通汉军旗出身,皇后之位是不可能的,顶多将来做个圣母皇太后,还要在母后皇太后之下。 “但贵妃位,甚至皇贵妃位,齐妃娘娘肯定要想一想的。” 皇后端着茶,想了半晌问贡眉:“等过年的时候额娘进宫,要再问问她,外头朝臣们对几位皇子怎么瞧。” 然后又问贡眉:“你打听着呢?” 君心难测也不能猜测,但君王的举止还是能人人看见的。 姜恒这里,秋雪只能算是半个情报人员。但类似于皇后处,从前的贵妃处,都是有专业情报网络。 贡眉想了想:“俱上书房服侍的小太监话音,皇上斥责三阿哥实在颇多,对三阿哥的师傅也比对旁人的严。只是娘娘也知道,阿玛对儿子,少有和颜悦色的,多半是严的。” 皇后琢磨的头疼。 “虽说皇上早定了不立太子,只将看好能担储君之位的皇子姓名提前写了藏在正大光明匾后头。也是防诸皇子相争的意思。但……” 但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储君之争,哪能是这么容易就消弭的。 进了腊月里,不光嫔妃们等的心急。内务府和尚衣监都心急如焚。虽说上头的意思是,是要等开春了再行晋封妃嫔的册封礼,但吉服的制作不是这么容易的。尤其是贵妃和妃位的朝服朝冠,上头的活计格外细致,若想要不加班不加人就三个月做完是不可能的。 慈宁宫中。 太后再跟皇上敲定最后的名单。 有这两位坐在南窗下的炕上,皇后这六宫之主都失去了上炕的权利,只好在下头的交椅上坐了,静听二位的最终安排。 宫中所有嫔妃现在的位份、姓氏、入宫的年限以及子嗣(夭折的也记在后头,注明‘已夭’)都写在一张金粉纸上。 太后甚至带上了老花镜,准备跟皇上最后确认一下。 “齐妃……就仍旧这样吧。”太后想起皇上跟自己吐槽过得弘时举动,以及齐妃近来上蹿下跳的表现,不由托了托自己的金丝镜,直接跳过了这位。 太后都怕提多了,齐妃得变成齐嫔过大年。 皇后也松了口气。 她不愿意要年氏这种贵妃,也不愿要齐妃这种满嘴都是儿子儿子,我生了长子的妃嫔升贵妃。 这回她叫齐妃和熹妃给她搭把手,就发现齐妃处处要压着熹妃,凡是熹妃提出来的意见,齐妃总要拿出上峰的态度来点评一二挑剔一番。 以至于熹妃后来都不太说话了,表示自己见识浅薄,一应听皇后娘娘吩咐,听齐妃姐姐高见。 熹妃这种稳性子都难得阴阳了人一句,齐妃还没听出来,还点点对熹妃大方表示‘你之前只做过侍妾没做过侧福晋,当然不会当家,我会用自己的高见指导下你的’。 皇后在上头看的心力交瘁。 贵妃是心里明白的张狂和目中无人,齐妃则是不自知的高人一等。 皇后很想问一问皇上:您从前宠爱李氏,之后宠爱年氏——这都是怎么回事呢,您就喜欢这一口吗? 皇后的沉思被太后的声音拉了回来:“裕嫔升裕妃,皇后,你无异议吧。” 之前太后跟皇上商讨的晋升初名单,连皇后也不知道,这会子听太后说起,连忙起身道:“皇上与皇额娘定夺,自然是妥的。臣妾素日看裕嫔也很好,性子大方。” 心中却是一惊:如此,三个皇子的生母就都是妃位了。 瞧皇上这意思,对三阿哥母子并不满意啊。 再往下,皇后毫无意外听到太后点了信贵人的名。 果然是晋升信嫔。这位其实是最没悬念的。 之后除了郭氏升贵人外,新人里便没有人晋封了,太后又挑了两个年资最高的答应要进一下常在。 这两个都是皇上十几岁在宫里就有的侍妾,跟着出宫又入宫的,终于混到了常在上。 “哀家年纪大了精神不济。皇后看看有什么疏漏的吗?”皇后心道:您现在天天保养,看着精气神比我可好呢。 太后又嘱咐皇后去安排内务府,皇后一一应了就告退出去。 这里太后继续跟皇上说话。 她先将荔枝干推给皇上:“这是今年新的腌法,尝尝看。”皇上刚要伸手,又听太后道:“哀家让她们混了枸橼汁和梅子汁腌的,并不是之前那样蜜水腌制的一味甜,如今是酸酸甜甜的了。” 皇上的手又默默放下了。 太后的口味真的跟信贵人很合,都爱些酸甜的东西,而且酸口不自知的还挺重。 皇上这里想起姜恒来,太后又正好提起她来:“哀家原想着,要是赶着晋封前,信贵人能诊出喜脉来就更名正言顺双喜临门了。” 太后提起孩子,让皇上不可避免又想起了弘时。 糟心感瞬间爆棚。 马上小年,弘时不知又听了老十还是谁的挑唆,又来给他敬爱的亲爱的念念不忘的八叔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