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36页(1 / 1)

作品:《[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皇上是个很清醒的人,他跟兄弟们为了皇位斗的凶狠,彼此血缘也不顾了。到了自己儿子,他就不会幻想儿子们真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完全对皇位不起心思。 太后某种程度很矛盾:她又想要孙子们,又不想孙子们重蹈先帝爷时龙争虎斗的一幕。 而她也一向很避讳问皇上储君的事情。 今日见皇上对给裕嫔升位份有些犹疑似的,又提起三个阿哥的生母都是妃位,就不免道:“弘时是长子,皇上若是器重他,要给齐妃升个位份也是该的。” 话刚说完,就见皇上脸色微沉:“皇额娘不要提起这事了,那孩子叫人失望。” 弘时那真是无论什么时空都情深不悔地追随他亲爱的八叔,皇上越看越生气。 太后提起,皇上就先流露下自己的态度。 主要是太后这样宝贝孙子的样子,让皇上感到了些压力,本来自己只有三个儿子,皇额娘就像天天心病似的念叨,要是到时候再废掉一个长子,皇额娘会不会哭晕过去当真气出毛病来啊! 果然太后见皇上对弘时有种很冷厉的失望,不由大吃一惊,说出了天下家长护犊子的著名话术:“皇上这话怎么说来,弘时只是个孩子,你好生教导就是了。” 太后的反应也在皇上意料之中,他目前也只是先拉着冷脸,给太后打预防针,表达下自己对弘时的不喜罢了。 而太后听皇上对长子有许多不满似的,就记在了心里。 次日特意将齐妃单独叫来了一回,语重心长道:“虽说皇子都在阿哥所里养着,但你也不要全撒了手去,他常往后宫请安,你做母妃的就要教他顺从君父,素日用心读书,将来好生办差为他皇阿玛分忧才是。” 当年她是怎么教老四和十四来着。 齐妃是怎么搞的,把个弘时教的,皇上提起来眉毛就拧成了个煤球。 然皇子到底是敏感事,太后也不好说的太直白了,最后就只隐晦点道“你就这一个儿子,他年龄也渐大了,之后的事儿,你细想去吧。” 太后是警告她:年纪大的皇子,在皇上眼里可就没有了幼子滤镜,犯了错误,是真会被皇上削的。想想先帝爷那些能入朝的年长皇子们吧,谁没有被先帝爷折腾训斥过?圈禁的也不只一个呢! 太后是严肃警告,齐妃却听得脸红心跳:太后和皇上都意识到宫里只有弘时一个成年的皇子了!太后今日单独将我叫了来提醒,让我素日教导弘时为皇上分忧,难不成皇上要重用弘时! 合着她只听见为皇上分忧这句话了——可以说想听的听到并且美化了,不想听的就当不存在。 齐妃捧着这些美好的误会,喜滋滋走了。 年底太后要挑几个嫔妃加封之事,很快就传了出去。 后宫不可避免的人心浮动。 先帝爷宫里人多,晋封起来就是地狱模式,好多人生了儿子也就是个庶妃,熬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跟着集体晋封升上主位的不在少数。 而集体晋封的频率,基本十年才有一次,可遇不可求。那命不好的,还真不一定熬到集体晋封那一天。 比如说雍亲王府那些被舍下的未侍寝的侍妾们,今年太后终于有恩旨提起,明年她们就能够进宫被集体授予答应或者官女子的位份。 但听说有两个已经把自己郁闷死了。 这就实在是可怜到没办法了,追封这东西,只有活人看个热闹罢了。 所以这种非集体晋封,而是单独提拔优秀干部的机会,人人都很看重。 姜恒当然也很看重,她最大的追求就是升职加薪啊。而且职场上向来有一句话,一步慢步步慢,提科级比人慢,往上处级就更慢,再往上……一般人也就往上不了了。 姜恒心算了下自己入宫来的‘业绩’,觉得这次晋封,应当能有自己。 如果说原本有五成把握,那么皇上让她把小厨房收拾出来直接使用,那就是又添了三成的把握。 但宫廷比职场更变幻莫测,谁都不能把话说死,姜恒准备就把自己当成姜八分,在正式晋封前,继续低调的努力下。 姜恒给自己定位八分,但宫里旁人看她却是十成的稳。 从很久以前,皇上就让人按照嫔位的份例给信贵人单独发白蜡了,最近又刚给她开了小厨房,听说另拨了一个久在膳房服侍的小太监过去负责炖汤。 姜恒属于没有什么悬疑的升职人员。其余人的心都高高吊起,想要多表现一二。 其中齐妃就很积极,也很恍然大悟:怪不得太后当日单独把她叫了去呢,原来是有要提拔她的意思啊。 也是,如今贵妃的位置空了出来,她也该往上走一步了。 以往在皇后宫里请安,齐妃总要坐在贵妃之下,现在可好了,贵妃降位成嫔,而且是没有位份的年嫔。 那齐妃这个有封号,有儿子,资历也更深远的齐妃,当然就是宫里最贵重的妃嫔了。 后宫抄查后的第二天,齐妃来承乾宫,就非常自觉自愿地坐了原来贵妃的位置。 现在,嫔妃要酌情晋封的消息传出来,齐妃觉得这里头肯定要有自己一个!不能再重蹈当年的覆辙了! 大清的妃嫔制度,与前朝略有不同。贵妃不是独一份的,而是可以有两位贵妃。 齐妃久对年氏不满也在这里:你家族势力大,你得宠,你是贵妃可以啊,但你能不能不要拦着皇上让我也做贵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