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11页(1 / 1)

作品:《[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其中更有一些祸害民生的罪过,让皇上这世不想,也不能再等下去了。 年羹尧是有本事打仗,但不能为了他这些才,就放任他去霍霍当地的百姓和整个西北的官场。 皇上想起旧事,对应今朝,眉目冷而利:“他的罪过,朕很快就会一桩桩跟他算起来。” 十三爷见皇上这样神色,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怪道听自家福晋说,这半年来皇上不怎么肯见贵妃。而且俱太后的抱怨,皇上往后宫去的次数明显减少。难道是……难道是年羹尧的罪行开始败露,皇上要处置他,只好冷落贵妃,以至于心里难过,索性封心锁爱的投身于朝政,忘记不能见贵妃的苦闷? 串起来了,这就都串起来了! 十三爷想明白了:怪不得自己从河南回来,就觉得皇兄一下子沧桑了,想来是经历了这样被看重的臣子悖逆,不得不疏远心爱之人的缘故啊。 怡亲王鼻子都发酸,努力压制住自己对皇兄同情的心情——皇兄一世要强,又是帝王,肯定不愿被人看出来这种伤心。于是十三爷只发了半句含糊的感慨:“皇兄,真是难为你了。” 皇上:??? 哪怕是一对知己兄弟,这会子皇上也完全没想到十三的脑回路。他还以为十三在说他暂时忍耐,不动年羹尧的事儿呢。 皇上就宽慰他:“要动他不是什么难事。”这世年羹尧可还没建什么平定青海之功,虽然位高权重,但也只是总督之一,跟旁的封疆大吏齐平,皇上要动他,都不似前世一样,有什么舆论危机。 “只是青海不安稳,朕要找一个能压住场子的人,再与他算总账。” 怡亲王从对皇上的同情里醒过神来,与皇上心有灵犀道:“十四?” 皇上点头:“等十四回来,朕看看他这大半年的历练到底如何。”十四的本事皇上并没有怀疑过,而十四的身份,也绝对压得住西北的场子。皇上最担心的还是他的性格毛躁了点。 但想来去河道上被琐碎的差事磨了近一年,一定会有进益的。 “况且朕也不是什么也没做,任由年羹尧在任上继续作威作福的。”皇上带着十三来到大清舆图前头,指给他看:“朕半年前就将李卫调任了直隶总督,山西也交给李卫一并管着。”皇上指着山西边上的陕西:“让他方便就近监察着年羹尧的举动。” “湖广和云贵总督则盯着四川。”皇上指着四川道:“三个月前,朕又将原兵部侍郎咸宁调往四川去了。如今他已查到年羹尧安排的四川巡抚王景灏侵吞军饷六十余万两。”皇上提起侵吞银子这种事儿,语气更冷了两分。 “等朕回京,第一个要办的就是这王景灏。” “之后再以年羹尧推举不当为由,将四川单独分出来,不许年羹尧做什么川陕总督了,只让他先暂领陕青,甘肃则交给岳钟琪。”四川天府之国,是年羹尧管辖的几地里最为富饶的。且四川还特别适合做储备兵力之所——它属于大清的腹地,周围云南、西藏等地都是边陲,一旦发生战事,四川就是后备军力。 年羹尧失了四川的官职,基本就废了一大半了。 十三见皇上在大清的舆图上抬手定乾坤,就像回到了幼时,自己拿着犯难的题目去找四哥,四哥很快就能替他答疑解惑一样。 这种安心感很多年都没有变过。 “有皇兄在,臣弟就放心了。”十三爷甚至一不小心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皇上拍了拍他的肩膀:“既然放心了,就回去好好歇歇。朕让你盯一盯年羹尧,可没让你白天黑夜的颠倒着忙。回去让太医扶个脉,明儿让太医来回朕。” 十三爷心道:皇兄难道还记得我那个什么病重不治的噩梦吗?唉,皇兄待我这样好,我一定也要尽心尽力回报。 断不会做出年羹尧这样依仗功劳就放肆任为的事儿来! 十三爷在心里暗暗发誓。 而此时,遥远的紫禁城中,贵妃并不知道年羹尧要倒霉,她还在问甘棠有关引桥的情况。 “圣驾就要回銮了,那宫女的事儿,你办的怎么样了?” 第43章 吃席前 贵妃正在合香。 束蒲在一旁守着。地上还蹲着两个小宫女,现用石臼研磨成块的香料为粉。 贵妃手里拿着细长柄细雕海棠花的小金勺,随意舀了两勺极珍贵的玉琥珀香末加到一只小金罐儿中。其余那些昂贵的沉香、冰片更是毫不在意,也不称量,甚至也不思量,只是随手往里加,添成了一锅珍贵的香料大杂烩。 如同新手做菜添盐没数似的。 让香料大师来看,大概能心疼的晕过去。 与其说是合香,不如说贵妃是在打发无聊。 再珍贵的香料她也不可惜:得宠的年月里,她有过太多好东西,而她的母家又各个顶戴花翎的做官,年家是出了名的富贵,她从没有顾惜东西的习惯。 独家香末合成完毕,贵妃在一只新的香炉里添了一细勺试闻,待香味溢出,便嫌弃地皱了皱眉,显见不喜欢。 于是贵妃转手就把这按价值来说异常珍贵,按香味却明显是失败作品的一小罐香料随手赏了身边的宫女束蒲“拿去玩吧”,然后又拿帕子擦了擦自己的手指。 这才对甘棠道:“那宫女的事儿,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