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3页(1 / 1)

作品:《[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在年羹尧看来,皇子一大把,他这个川陕总督可是只有一个。 甚至整个朝上总督级别封疆大吏就九个,他比皇子可珍贵。年羹尧甚至想,他行大礼,除了皇上也有人敢受?也不怕折了福气?在年羹尧眼里,应该别人给自己行礼才对。 以十四的脾气,心里早就顶烦年羹尧,这会子听说贵妃之事,十四爷更要炸。 恂郡王妃连忙摁住他:“这是内廷事,爷若是出去说一句,就是先叫我不得好下场!”这才止住了十四爷。 而怡亲王府就平淡多了,怡亲王妃是安稳稳的性情,这些日子闻了些宫闱不安的风声(来自于丈夫一起出差的好妯娌十四福晋),就压根不进宫去趟浑水。 跟怡亲王说的时候,也只说了些众人都知道的消息,然后体贴道:“我知道爷念着瓜尔佳都统的情分,只是这会子我若多问一句,只怕信贵人才要成了旁人的眼中钉。爷放心,我逢年节总要入宫,若是信贵人真的受了什么磋磨,为着爷,我能帮的也必然帮一把。” 十三爷点头,表示对福晋的放心。 怡亲王妃又说起,因皇上这十日整治了不少中下层官员,就有不少求情的帖子辗转送到了怡亲王府,福晋当然都不管,但这会子也说给十三爷听。 十三爷果然也只摇头:“理他们作甚,这是皇兄的大清了,那些个不合时宜的蠹虫,早剔除了才好呢!还指望爷给他们求情,一百年也不能够!” 之后又唏嘘了一句:“原来是家事不宁。家和万事兴这句话再没错的。你不知,皇兄看上去性子最刚硬,实则心里很在意情分——我说呢,皇兄今儿瞧着有些不对头,我才离京这一月多,竟似沧桑了些。” 对,就是沧桑,他终于想出了合适的词儿。 虽然在怡亲王眼里,皇上相貌未改气色看着也好,但他就是觉得四哥沧桑了,唉,皇帝也得受夹板气啊。 想来是内廷不合,皇上在心尖宠妃和太后亲娘之间左右为难焦头烂额,这才把劲儿都用到朝堂上去了吧。 明儿进宫,必要再安慰一番四哥。 雍正帝沉思起来。 今日十三爷到养心殿的时候,身后还跟着两个太医,特来向皇上说明自己的腿脚无碍,好安慰皇兄的噩梦之悸。皇上认真听完太医的回禀,然后指着其中一位专擅骨科的毛太医道:“朕就将怡亲王的身子骨交给你们了,自己思量去吧。” 给毛太医吓得一身冷汗,连连磕头保证:只要他的腿还在,就保证怡亲王的腿好好的。 怡亲王心道:四哥打小对佛家真言就比旁的兄弟们信些,怪道对于一噩梦这样在意。 想想皇兄这些日子在太后和贵妃中为难,还要惦记自己,十三爷心里更是盈满了感激和动容。 皇上关心他,他自然也全心记挂着皇上。太医退下后,怡亲王还留了下来开导了一番皇兄,小心翼翼劝着皇兄给太后娘娘低个头。 且说怡亲王这一劝慰,倒把皇上劝的沉思起来。 十三弟对年贵妃在后宫一手遮天的行为,似乎一点也不奇怪。一个贵妃,暗坑了太后一把,越过皇后,直接给所有新人秀女关了禁闭,这在雍正帝看来,明显是僭越行为。只是他暂时还整顿不到后宫,才先置之不理,押后处置。 可是在十三口中,这样的僭越事儿因为是年贵妃做的,似乎就很正常。 十三甚至以为他是迫于太后的压力,这十日才不能去看贵妃的。 雍正帝是真的有点惊讶了:‘自己’之前竟然偏宠年氏至此吗? 待十三走后,皇上起身:事情到了眼前,再嫌烦乱也得做,他得去后宫见一见皇后了。 皇上十日未入后宫,未召幸甚至未召见任何一位嫔位,这会子一入后宫,却去了皇后那里。 年贵妃所居的翊坤宫,虽然与皇后所居的钟粹宫分在东西六宫,但她的消息很灵通,几乎是圣驾一到钟粹宫,她就知道了。 哪怕是心里告诉自己,皇上去见皇后,一定是有正事要说,必不是情分上的见面,年氏心里也跟熬了一锅醋似的。 原本这一日,贵妃心情很不错——储秀宫新人们的考卷直接送到了她跟前,她提笔批卷,给大部分人判了个不及格。 看着满页红叉,贵妃就舒坦了。 钟粹宫里,皇后命宫女将翊坤宫送来批完的考卷放在南窗下的前檐炕桌上。 若是皇上肯留下喝杯茶,必是在前檐炕上稍歇。 正好也让皇上瞧瞧,贵妃出了些什么古怪题目——照着贵妃这样严苛的考法,只怕储秀宫的秀女一年也出不来! 皇后是真有点动怒了:贵妃这回从出考题到批卷,愣是没禀报她一声,自己就办完了。 她是皇后,不可能去追着各个妃嫔要工作量去,宫里大大小小每日都有数百件事儿,有时她也委派给齐妃或是熹妃去做,但旁的妃嫔,哪怕是资历最老,在王府时跟她也不是很对付的齐妃,都会主动奉上一应流程,请她来定夺。 皇后是裁夺的领导,妃嫔只是办事的员工。 不会像贵妃似的,自己一轱辘都办完了,最后才把批完的考卷封起来往皇后这一送,还命宫人递了话:“娘娘虽心慈,却不知这些年轻的妃嫔只是一味搪塞惫懒,请娘娘瞧瞧,她们这规矩学的可能出门见人?岂不是丢了紫禁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