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09页(1 / 1)

作品:《我穿成了巫蛊娃娃

闻弛一愣, 放下鸡骨头怔怔嘬了嘬手指, 他还真把这件事情给忘了。 只是看着常小岁那亮晶晶的眼睛,闻弛却笑着道:“我正让他们在晒呢,等晒干了再磨粉, 应该就可以做成薯粉了。” 大话说下了, 闻弛一出门便赶紧让人去晒番薯干了。 但是事情还真没他想象得那么简单。 他让人将番薯晒得干干的, 然后搬到小院中来磨粉。 之前为了制作灵液,他们就有很成熟的搅拌磨粉机, 现在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闻弛看到磨出的粉,带着点微黄的颜色,心里也没在意,毕竟薯粉本来就是有颜色的。 他还十分兴奋地舀起一大勺番薯粉, 放进小盆子里,端到常小岁跟前,拉着他一起和面。 刚好遇到乾承帝夏朝,问明了他们在做什么之后,他也来凑了热闹。 最后搓面条的活,还是他出力最多。 等到三个人兴奋又期待地终于迎来了番薯粉的出锅,闻弛随便滴了几滴酱油,就赶紧吃了一大口,可最后却只是含在嘴里,怎么都咽不下去。 看着另外两人吃得十分香甜的样子,闻弛最后还是没忍住,呸地一口吐了出来。 妈呀,他第一次吃到有渣的面条。 而且这薯粉口感也太硬了,怎么嚼都嚼不动。 “你们是怎么吃下嘴的?这有渣呀!” 闻弛赶紧将常小岁手中的那碗薯粉夺了下来。 小岁刚醒,肠胃还未完全恢复,吃这种东西肯定是不好的。 可是之后对着那一锅番薯粉,闻弛却犯了难! “这面粉里面有渣滓,要怎么挑出来啊?” 乾承帝还端着他那碗薯粉,盘腿坐在炕上吃,听到他的问话,抬头露出一脸茫然。 常小岁却嘬着筷子,沉默地想了一会儿,随后眼睛一亮道:“我们可以像做灵液一样,把面粉加水之后,过滤掉渣滓呀!” 闻弛一下子惊喜地拍手道:“对呀!” 乾承帝依旧茫然脸:什么意思?朕不懂,反正朕只管出力和吃就对了! 随后,三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成功作出了地道薯粉,闻弛简直都快感动哭了。 而其中又有乾承帝找来的御厨大师,重新调配了薯粉的水粉比例,才恢复了薯粉柔滑口感。 吃完之后,连乾承帝都不由感叹:“朕倒是不曾想过,这根薯竟还能做成这样美味的吃食来。” 闻弛听着,心里也是很高兴的。 虽然薯粉这件事情,原本只是他想出来的激励常小岁的一件事。 但是能够真正做出薯粉,对于根薯的种植是有重大的意义的。 依照他们这几次的实验来看,番薯出粉率大概在1/6~1/5左右,与其含水量息息相关。 那么一亩地3000斤番薯,能制成500斤干粉,而亩产量200斤的小麦脱皮磨粉后,却只有大约150斤白面,剩下的麸皮都是不能吃的。 虽然现在的百姓吃饭不讲究口感,会把麸皮都掺进面粉,和成黑面吃,但那口感就很一言难尽了。 现在有口感完胜黑面,产量又高的其他主食,是人都知道怎么选择啊! 于是,乾承帝成了薯粉的推广代言人。 以前上完大朝上小朝,他要是高兴,就会把大臣们留到很晚。 乾承帝对于这些大臣还是比较体恤的,中午会跟他们一起随便吃几口,总归不会让人饿着。 但那也只是随便吃一口而已。 可今天,事情似乎有点不一样。 谭晏这几天忙得焦头烂额,从武英帝开始,朝廷在丰朝境内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讯息传递系统。 这个主要是靠那些无所不能的道师们完成的。 谭晏具体并不清楚他们是怎么操作的,但是即便是一条需要贯穿境内的信息,最多只是三天便能传达。 于是闽地的信息很快就传了过来,谭晏这才知道,根薯在闽地都已经种植快十多年了。 而皇后所说的确不错,那根薯收成好的时候,一季便能有5000斤,两季那就是一万斤的亩产量! 虽然以现在的地力来看,连续种植两季就需要歇上一年种点别的东西,可即便这样,也已经产量惊人了。 有了闽地这十几年的种植经验,乾承帝与几位大臣们商量商议之后,决定省略了在京中的研究过程直接推广。 于是谭晏便需安排人将闽地传来的所有关于根薯的信息整理删节成册,与养猪场的事一起安排。 可是对于百姓来说,养猪虽然能挣钱,那毕竟也没有吃重要。 根薯的口味就决定了,它的推广会比较艰难,谭晏为此头痛得很。 另一边还有各地市舶司的增制问题。 以前因为只收进口税,出口基本无需监管。而现在两边的税收都收了起来,市舶司甚至是海上护卫队的压力便一下子增大了。 而这些都是户部的事情,作为户部尚书的谭晏一样都脱不了手。 接着今天陛下又给他们找到一件事情,说是要在京中建立一所书院,却要请那些阴氏子弟来做讲师,专门教习医术的。 谭晏简直觉得自己这位圣上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压根不知道他这些想法都是从哪里来的? 他明明应知道那些阴氏的人握着比青芝山还有雄厚的武力,可陛下却偏偏看中了他们的医术,其他事情一概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