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43页(1 / 1)

作品:《穿到古代搞基建

也不知是不是白天听的太多了,有一日晚间,林檀还做了一个梦,梦到她梳起了发髻,竟然下厨在给萧瑾煲汤,而萧瑾那厮还让她少放姜,多放些糖调味。 第二日梦醒,林檀揉了揉麻木的脸颊,想着这几日还是别再见韩攸跟薛夫人了。 远在夏国的萧瑾从床上爬了起来,想了想,梦里荒谬的场景,他拍了拍自己的脸,丧气道: 都怪冯慨之! 要不是他天天念叨,自己也不会做这种奇怪的梦。好在只有他一个人知道,这要是传出去了,好好一个姑娘家便彻底与他扯不清了。 张德喜听到动静从外头进来,打起帘子,笑问:圣上昨儿睡得可好? 不太好。萧瑾穿上鞋子起身,走到桌前喝了一杯温水,给冯慨之穿小鞋的念头立马就起来了。不过折腾冯慨之一个远远不够,这件事情朝中那些大臣都要背锅。 萧瑾吩咐:让张丞相跟六部尚书进宫,就说朕有事要与他们商议。 张德喜立马叫人下去传召。 萧瑾想到顾淮南的信,猪都养的差不多了,骟猪的手艺也练得炉火纯青了,接下来就是把养猪的手艺传到全国,让夏国的百姓都能吃得起猪肉。 光种粮食还不够,肉食供应也得跟上。 既然他的这些大臣一个个的都这么闲,那不如都去养猪吧,养猪还能造福百姓,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再好不活了,想必他的这些大臣们也不会拒绝吧? 第186章 骟猪 ◇ ◎朕头一个学!◎ 圣上召见, 这几位大臣来得都十分迅速。 一到大殿门口,众人便互相碰到了。 发现人来的整整齐齐,王从武还有些后怕:圣上该不会吃到楚国那边的事儿吧? 冯慨之抖了一下, 旋即嘴硬:怕什么, 我们又没做什么。 不过是修书一封,让韩攸在中间帮忙撮合罢了,顺便又在蜀国那使了些小心思, 根本无伤大雅。林檀他们得拉拢,蜀国也不能留, 蜀国若是倒了,权且当是他们送给楚国的彩礼吧。 像他们这种为了圣上的终身大事,费尽心思、绞尽脑汁的大臣已经不多了, 圣上若是还对他们心存不满,那纯粹是狗咬吕洞宾! 冯慨之默默腹诽一番, 给自己壮了壮士气,而后一马当先踏进了议事的大殿。 萧瑾早已经等候他们多时了。见他们人都来齐了,甚至笑脸相迎。 诸位大臣的脚步不由得停住了,望着萧瑾的笑脸, 心里开始发毛。 圣上该不会真的知道了吧?可他们之前那份动静不是挺隐蔽的嘛, 这都能知道的话, 圣上难不成还有千里眼? 对爱卿且先坐吧!萧瑾客客气气地将他们安顿好,也不管她们面上有多小心谨慎, 自己去说的大大咧咧, 毫无心机一般, 他道, 今日召见诸位爱卿, 实乃有一件关乎社稷民生的大事。 冯慨之等俱是松了一口气。既这么说了, 想必不是他们担心的那件。 张崇明十分给面子地附和道:不知圣上指的是? 两年前新科进士里头有一个名叫周宜的,如今在蔡州做知县,前些日子托顾爱卿给朕呈了奏书,想必诸位也已经知晓。 张崇明从脑海里搜索一番,这才想起来,顾淮南前些日子好像的确写了些东西上来:圣上说的莫不是养猪一事? 张丞相好记性!萧瑾激动地拍了一下腿,开始滔滔不绝起来,朕早就忧心羊肉价贵,百姓吃不起肉的问题,好在周爱卿聪慧,替朕支了一招。如今周爱卿手底下的匠人能够通过骟猪,使猪肉肉质鲜嫩,且无异味,最要紧的是,这猪骟过之后不过几月便能长成,长势还比从前的猪要膘肥体壮。 萧瑾觉得养猪比养羊好,寻常百姓家也养得起猪,且猪杂事,不必费心被草料,牧场也可省去许多,从前为了养羊圈起了多少牧场,萧瑾多少有些担心土地退化的问题。当然最重要的是,猪肉的价格比羊肉的价格要便宜且还要便宜许多。如今各地百姓不吃猪肉,一方面是因为味道不好,另一方面也是没有这个习惯。 如今还要做我的便是强下猪肉的价格,再培养吃猪肉的习惯。正好朝中的这些大臣的都在,萧瑾便语重心长地跟他们交代道:这法子既然管用,朕便打算推广到整个夏国,不过民间对吃猪肉这事多有抵触,所以往后还得这位大人多费心,需得你们先做表率。 张崇明眉心一跳,冯慨之已经默默地后退了一步。 众人心里多多少少意识到了不妙。 然而他们等意识到已经晚了,萧瑾直说:正打算请周爱卿回京两月,教授百官养猪之法,待诸位家中都养起了猪、吃起了猪肉,也知道如何骟猪之后,百姓们自然也会跟风效仿。 一时间,韩仲文等人只觉得天都昏暗了。 再没有比这更厉害的晴天霹雳了,震得他们神不附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圣上的嘴一张一合,连周宜什么时候进京、他们什么时候跟着一起养猪都已经安排妥当。 冯慨之吓得赶紧打断:圣上三思,此事怕有不妥。 萧瑾就知道他们不乐意,但是又怎么可能轻易让他们逃过?于是抱着胳膊,冷冷问道:有何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