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63页(1 / 1)

作品:《穿到古代搞基建

不过蜀国使臣一个个听得都很认真,还有的直接拿着纸笔,老老实实地记了下来,生怕自己忘记。 洪儒盛听了一会儿,立马火了,合着在这里开小灶呢? 诸位怎么都不等等本使?人未齐全就教上了,这岂不是厚此薄彼? 萧瑾见他阴阳怪气,心中不屑,在他面前阴阳怪气,这不是班门弄斧吗?萧瑾道:贵国使臣难请。到了皇庄也不露面,朕都以为您到车上睡着了,怕扰了您清梦,哪里好意思打扰? 洪儒盛不满,怕打扰他?那他要是一直不下来,这些人还一直不去请了? 哪有这样待客的? 萧瑾看到地里有农户正在劳作,忽然心念一动,对着洪儒盛道:方才朕与段大人讲了这开沟排水是怎么做的,不过这嘴上说的远没有亲身经历来得实在,洪大人这么看重这稻麦轮作,不如亲自下田试一试?若是连你也纸上谈兵,那贵国皇帝又该仰仗何人? 洪儒盛瞠目结舌。 这个夏国皇帝在说什么胡话,他是想让自己下地么? 怎么敢的?! 洪儒盛觉得自己收到了侮辱:我乃朝廷命官,齐国使臣,怎能下地? 张崇明看不惯他这张惹人厌恶的脸,前尘往事一起涌上心头,张崇明对齐国的憎恶更深几分,他道:我们圣上九五至尊,一样下过地。农为国本,下地算得了什么?还是说,洪大人觉得您这身份比夏国国君还要尊贵?觉得您是齐国来使,便能凌驾于夏国所有人之上? 此言一出,王从武同他带过来的士兵眼神都不对了。 若这洪儒盛当真这么想,王崇武不介意让他血溅当场! 洪儒盛觉得自己脖子凉凉,仔细一瞧,发现夏国那个兵部尚书已经把手握在了剑上。 他不自禁地后撤一步,色厉胆薄:我几时说过那样的话,只是今日身子不适,不宜下地操劳。 张崇明咄咄逼人:不适?正好这皇庄上有太医,不如请他们过来给洪大人看看。 洪儒盛额角生汗,觉得这群夏国人真的疯了。 可让他下地,他才不愿意呢。 洪儒盛自己不愿,便想着拉贺辞跟段广基下水,要下地,也得三个人一起下! 贺辞体面驳回:燕国位居北方,没有多少耕地。我们此番是为了科举选仕,而非稻麦轮作。齐国需要的话,还是洪大人先下地吧,夏皇说得不无道理,贵国可不能纸上谈兵。 洪儒盛气得直想骂人。 这燕国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 他还想再讽刺两句,却听到旁边忽然有了动静,却是那个段广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下了地,还对着洪儒盛叽里咕噜的说了一大堆。 他说什么? 译者耿直地道:段大人说了,想要学就得有个好学的样子。齐国什么都不给,等于是过来白吃白喝,还白学一门手艺。都占了这么大的便宜,还在推三阻四、那般矫情干什么? 洪儒盛咬紧牙关,眼睛里已经燃气了火苗。 一个个都欺负他是吧? 段广基见他说不通,兀自转身,转身前还嘀嘀咕咕小声说了一句。 洪儒盛有合理的理由怀疑,那是在骂他。 张崇明趁热打铁,继续逼迫:洪大人,请吧。 王从武目光往下瞥,做好了洪儒盛口出狂言的准备。 形势不利于他们,除了忍着还能有什么好办法?洪儒盛咬了一下后槽牙,屈辱地撩起袍子,一步一顿,下了那泥地。 张崇明站在高处,目光所及便是洪儒盛一副心有不甘却不得不低头的模样。 想想当年他们出使齐国时所受的刁难讥笑,张崇明终于是出了这口恶气。 原来齐国也不足为惧。 当初齐国势强,夏国势弱,他们只能任人宰割,任人鱼肉。可如今不同了,他们打了胜仗,国力也日渐强盛。 好比现在,洪儒盛站在泥里,他站在岸边。 夏国跟齐国,已经攻守易形了。 第82章 杀猪(二更) ◇ ◎掏空他们的钱袋◎ 洪儒盛在地里像个旱鸭子似的扑腾了半日。 虽然一事无成, 可他还是不敢上去。 主要是他人都已经下来了,若是什么都学不会的话,上去指不定要被人怎么耻笑呢? 真是此一时也彼一时啊, 想当年夏国连年天灾, 又遇外敌来席,不得已来齐国出兵援救,那会儿子, 他们齐国上下是何等的骄傲?那些夏国使臣就跟狗一样,随他们差遣戏弄。 有件事他倒是忘了, 刚刚才想起来。这几条狗里头,还有夏国如今唯一的丞相张崇明跟兵部尚书王从武呢。 嘶! 洪儒盛后背的汗毛都竖起来了,他今儿这么惨, 会不会是因为这两个人蓄意报复? 不得了,越想越有这个可能。 洪儒盛焦灼之下偷偷去看, 果然发现张崇明跟王从武两个人还在盯着他呢,目光阴翳,活像他杀了对方家中双亲一样。 这两个人到现在都还在记仇呢,怎么这么小肚鸡肠? 洪儒盛吓了一大跳, 这可是在夏国的地盘上, 这两个人要是铁了心动手, 他还真没有什么应对对办法。失策了失策了,他就不该来这一趟的, 凑什么热闹呢? 自打来了之后, 他除了丢人还是丢人, 就没有一处是称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