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6页(1 / 1)

作品:《穿到古代搞基建

萧瑾也听得津津有味。 冯慨之在边上看着,只觉得这个小皇帝要比他们想象当中的平易近人许多。也许假以时日,他真的能变成一个明君呢? 他们夏国的君主大多都是平平无奇,一辈子没有什么建树,只是守成之君。就连先皇,也仅仅是无功无过而已。冯慨之想不通,先皇那样熟读经书,本分老实的人。怎么能生出萧瑾这样离经叛道的儿子。 不过这些离经叛道的话听多了,似乎,好像,也有他的道理。 萧瑾这样频繁约见冯慨之,周围人也不是傻子。 张崇明便吩咐过冯慨之,让他机灵点,别被萧瑾忽悠瘸了。不过冯慨之听不得这些话,想他聪明一世,怎么可能会被那个小皇帝忽悠? 所以满口保证:你放心吧,我跟他出去也不过就是想看看他到底有什么把戏。 张崇明不知道去江宁县的那一路究竟发生了什么,以为冯慨之还是一如从前对萧瑾格外看不上,所以听了这话便没再过问了。 其余人也是乐得看笑话,萧瑾这般动作,落在萧元涣眼中便成了他为了军费对冯慨之百般讨好。 有谋士见状还建议道:要不咱们挑拨一番?若是这两人真的联起手来了可就不好了。 毕竟谁都知道冯慨之背后站的是张丞相,冯张两家是姻亲,冯慨之跟张崇明又是至交。 萧元涣不以为然:张冯二人又多看不起萧瑾,不用说你也该知道。 那万一冯大人转了性呢? 萧元涣更是轻蔑:你真以为萧瑾能有这能耐?他若真有本事,那一位也不会投靠到本王麾下了。 谋士听了,也无话可说,不过他总觉得这事有古怪,最后到底如何,谁也不知。 一连约了四回,冯慨之再同萧瑾出去的时候,也会跟着萧瑾一块跟别人聊聊家常了。 一向在朝中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惯了,如今碰到这些满是烟火气的市井小民,冯慨之聊过之后,竟然也觉得不错。 甚至不用萧瑾叮嘱,他也愿意出门转转了。 短短几日,萧瑾便看到冯慨之的眼神从嫌弃无比,到如今欣然接受。 他觉得火候差不多已经到了,于是主动出击:冯大人这几天逛着,四下可都熟悉了? 早就熟透了的,这街头常来的几张人脸我都记住了。托那些人的福,冯慨之如今甚至都知道东门巷口住的那个漂亮寡妇名字叫张翠芬了。 那如果两军开战,齐国大军攻破临淮关,直入京城,冯大人觉得他们会如何? 冯慨之放下筷子,咽下了嘴里的汤面:您这两日带我出来,其实就是为了这一句的吧? 还不傻,萧瑾欣慰:冯大人对我似乎也有些偏见。若不是以这种方式,只怕我跟冯大人也不会坦诚相待。 萧瑾说完,又开门见山:户部究竟是什么情况,咱俩心知肚明。冯大人家财万贯,也不是个会缺钱的,之所以不愿意交钱,是觉得夏国一定会输? 经过这几日的相处,冯慨之对萧瑾的看法又起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再含糊其辞也对不起小皇帝这几日的费心。冯慨之不怕死地点了点头:齐国兵力有多少,您也知道,一旦两军开战,咱们必输无疑。 萧瑾早就在这里等着他了,倏尔一笑,带着一股气定神闲的淡然:那如果,我手上有神兵利器呢? 冯慨之一时忘了反应。神兵利器,什么意思? 萧瑾知道,这家伙终于上钩了。 两日后,萧瑾再次召见群臣,商议捐款一事,想让百官筹钱,先把军费筹集起来。 都到这个份上了,萧瑾也没有瞒着齐国想要开战的消息。反正这宫里几乎已经成了筛子,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这些大臣想必都知道了。 包括齐国的兵力。 果不其然,萧瑾说完筹钱之后,没有一个人上前表态。 萧元涣心里讽刺,嘲笑萧瑾自不量力,他以为他是谁,他想捐钱,这些大臣就会散尽家财了? 便是先皇也没这个本事,这不是白日做梦么? 然而就在下一刻,一个人从前面站了出来:秉圣上,微臣愿捐出一半家财用作军费,以助我军击溃齐国,扬我夏朝国威! 静默,死一般的静默。 张崇明本来半睁不闭的眼睛,忽然瞪圆了,死死地盯着面前这个熟悉的背影。 作者有话说: 刚码完字,又准备去加班了,这周六周末也不得消停。不过也快了,下周结束就好了。 第19章 筹钱 ◎文武百官大出血◎ 谁也没想到抠门到极致的冯慨之冯大尚书竟然会说出这么冠冕堂皇的话来。 殿中所有人都震惊太过,以至于一时间竟然忘了要如何反应。 还是萧瑾打破了沉默,对着冯慨之明知故问:冯大人,你当真要捐出一半的家财? 冯慨之说得义正言辞,铿锵有力:若不是还惦记着一家老小的生活,微臣就是将身价全都捐了也没什么。如今两国对垒,稍有不慎,夏国便会步入万劫不复的境地,都到了这个紧要关头哪还能计较什么小家。要是计较这些,视家国存亡、夏朝百姓与不顾,那还算是个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