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03页(1 / 1)

作品:《偏安一隅

“你也去锦城?” “柳絮。”李隅把车窗摇下来,傍晚的风一股股地吹进来,光线也是属于春天时疏朗柔和的,和风送来,“去看那里的柳絮。” “不上课了吗?” “上课啊。”李隅手指托着下巴点了几下,沉吟着,仿佛自己又扭过头异常镇定说,“那就先去/他/妈的上课吧。” 分明是精神高度紧张的时刻,但现在有一个人陪在他身边,不得不说,实在是转移了很多的注意力,甚至有一瞬放下了心里那些紧绷到炸裂的东西。 虽然用没头没脑的“看柳絮”解释了,但是阮衿也知道,他其实是在陪着自己。他本就知道李隅是个温柔的人,但是现在,好像,他比自己想象之中更甚,温柔得让人能哭出来。这种陪伴在此时此刻是弥足珍贵的,支撑着他岌岌可危的理智,在伸手攥住了之后他也舍不得放开。 一直到火车站下车,天色已经全黑了。人工窗口售票窗口一个人都没有,并非节假日,故而候车大厅里人并不多,只显得亮堂堂,空荡荡的。 长达十几个小时的硬座,价格简直便宜得惊人,但是买价格贵的对阮衿又是一种负担。 买完之后,李隅把票递给阮衿,自己则去起身去一旁的便利店买了些东西,数据线,以及面包和水之类的,一边结账一边在手机上查询关于锦城的消息。刚刚他在计程车上跟阮衿“去机场吧”,阮衿脸上有什么转瞬即逝的东西过去了,像是笑,又不是,只是一些更惨淡的。 他回答的是“锦城没有机场啊”。 y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十八线边陲城市,因为不是省会城市,也没有什么特别出名的景点,只有一些矿物很丰富,顺着名字查出来都是几年前一些触目惊心的煤矿塌方,数十上百个工人被困的新闻。 不过并非没有机场的,最繁华的城区那边还是有一个的,不过从不飞民航,而是军用的。 芝麻大点完全不起眼的小地方,在他地理知识中没能占得一席之地。和煤矿相连之后,在他的脑海中只能构建出到灰色阴沉的天空,冒着滚滚白烟的工厂,还有不断向前绵延开来的铁路。 而查出来的照片亦是如此。春天?柳絮?而这里是阮衿的家乡,在阮衿的描述中充满了留恋。 他倒的确产生了一点兴趣,想去看一看那里,还有那个刻意走丢的妹妹。 正浏览着更多的讯息,屏幕上方忽然跳出了电话,写着“陈阿姨”。他没有犹豫接了,对面是一个带着哭腔的女人的声音,话说的颠三倒四,像精神失常一样,无非是传递着一些恐慌讯息,说自己沿街找,怎么都找不到云云。 他静静听了一会,直到对面疑惑着喊“你听的到吗?小衿”才开口说话,“阿姨您好,我是阮衿的朋友。” 李隅一只手勾着塑料袋,另一只手还举着手机,于是只得用手肘轻轻抵开了便利店的玻璃门。 外面的阮衿仍保持着同一个姿势僵硬地坐着,那两张票他是怎么塞进去的,阮衿的双手依旧是怎么捧着的,看上去有些傻气。但是仔细看那张脸,写满了不安,紧张,眼睛垂着,嘴角抿着,看上去如果谁去拿针扎他一下,他马上就爆炸开了。 电话里的女人收敛了哭声,有些尴尬地讪讪道“是朋友啊……” “有任何新进展再打过来吧阿姨。”李隅看着阮衿在对面那副少见的样子,又语气平淡地继续说,“您身为一个大人,不应该比孩子更冷静些吗?” 他其实还想说更重的话,不过想了想还是挂了。作为一个共情能力弱的旁观者,他的冷静不合时宜,且十分残忍,不该在这个时候再去别人焦虑的心上平添伤口。但问题是阮衿没有看好他妹妹吗?不是。还是阮衿做错了别的什么?也并不是。 说纯粹的废话,排泄出大量的哭诉,无非是想把自己的错误,焦虑,痛苦顺势转移到别人身上,好让自己过得更舒服一点,何其自私的行为。 李隅拎着塑料袋朝阮衿走过去。 不大声哭出来并不代表难过少一些或是不存在的,但这样沉默的小孩总是会吃亏一些,这是他从很小时候就懂得的道理。 如果他偷偷把手指割破,再跑到二楼母亲的面前假惺惺放声大声哭的话,她会抱自己的,给自己包扎,还会唱童谣给自己听的。 “the fish went over the mountain……to see what he could see……” 本来是小熊上了山,被母亲给篡改成了小鱼。她捏着他的脸和鼻子笑着说,“小鱼上了山,小鱼游过河,小鱼看见了一切他想见到的。” 他踩着想像中音乐的步子,一直走到阮衿面前,看他好不容易回过神来,那些难过的表情迅速好像是透明的拼图,窸窸窣窣地瓦解了,掉在地上无声无息的。然后又换上了标准的,容纳一切的笑容。 “笑不出来就别笑了。”李隅坐了下来,把矿泉水拧开后递给阮衿。 阮衿把水接过去了,仰头喝了好几口,才说,“好吧,我就是习惯了。” 音乐声早已经停了,这里灯光那么亮,把所有的虚伪都照得完全无所遁形,现在没有孩子需要用扭曲的笑容或者干巴巴的眼泪去取悦谁了。 此时此刻,唯有难过才是最真切的,被挖空的山,已干涸的河,这些东西才是现实,这些东西才是最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