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9章 尘埃落定(1 / 1)

作品:《我偏不要乖

唐泊蘅握住奚西的手腕,不着痕迹地将她拉到自己身后。 闪光灯和话筒于是都对准了他。 “你是谁?”记者发问。 因为他是个瘸子,为避免采访播出后为人诟病,所以记者们都没敢太往前挤。 “我是奚西的同班同学。”他面对采访时十分气,甚至称得上彬彬有礼,是让人极易生好感的态度,而且他身上自带气场,导致记者们无法向对待奚西一样把乱七八糟的的问题往外抛。“同时,奚西是我的救命恩人。之前她跳车解救被拐儿童,也救了车上被挟持的我,说来惭愧,我一个大男生在那种情况下什么忙都没帮上。” 当矛盾集中到教唆青少年跳车的时候,奚西之前的功绩就被人选择性遗忘了。所以这时候旧事重提,记者们脸上都露出尴尬的神色。 “另外,借这个被采访的机会,我必须代替不善言辞的奚西向大家说明一件事——星盛跆拳道馆从未向外界做过教导学员跳车的承诺,星盛跆拳道馆是一家正规的跆拳道馆,向来以帮助学员强身健体为宗旨。” “郭xx的事情我们非常遗憾,他出事的时候是进入道馆学习的第三天,在放学途中发生危险。但是任何一个有法律常识的人都应该明白,学生在放学途中发生安全事故,监护人是责无旁贷的负责人。然而部分有心人无中生有,造谣道馆教唆学员跳车,这是毫无事实依据的,对此大家完全可以去采访其他学员及其家长,我们问心无愧。” “还有,郭xx的父母,我们理解你们爱子受伤的内心悲痛,但我仍想通过在场的媒体朋友质问你们一句,你们长达十几年的培养教育,难道脆弱到仅仅三天就被道馆推翻了?你们是否真正为孩子塑造了正确的三观?如果父母对于孩子采取的是放任的态度,以致孩子脱离父母监护,实施与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高危险活动,最终发生危险,那么,孩子出意外,责任在无知,过错在父母。”他环视所有人,神色冷峻,掷地有声:“你们真正尽到监护人的职责了吗!” 话音落下,场面一片沉寂。 所有记者都被他的气势震慑住,举着话筒和摄像机大气不敢出。 奚西也呆呆地望着他,这一刻,他在她心目中的形象无比高大。他握着自己的手,也灼热到不可思议,她几乎能感觉到自己手腕上脉搏的跳动,和她心脏跳动一样的频率。 “本以为公道自在人心,但现实狠狠扇了我们一巴掌,所以我们不得不拿起法律武器自卫。对于所有散布不实言论的造谣诽谤者,我们都将追究法律责任,包括在场的各位,如果哪家报导中出现不实言论,我们都必将运用法律手段追究到底。” “根据法律规定,诽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尽管诽谤罪的原则是‘告诉的才处理’,但请大家不要抱侥幸心理,认为受害人只是一名学生,无法正确运用法律手段。当诽谤事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时,即便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检察院也会自动提起公诉,”他盯着众人,一字一句道,“这包括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以及,”话语一顿,忽的拉起奚西的手,扯开手帕,将她手腕上带血的伤痕在众人面前快速一晃而过,“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 自杀!? 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震惊看向奚西。 奚西则傻愣在原地。 “希望大家还记得,她才十七岁,是一个未成年,正处在高三繁重的学业重压下,她的初衷只不过是解救被拐儿童。但现在她遭遇了什么?无端的脏水、恶毒的谩骂……你们扪心自问,要是你们的孩子和亲人遭遇这些,你们会怎么想?如果非要等到她用死亡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那将是这个国家和社会最大的悲哀!” 无人敢回应。 这时他气势一敛,对众人露出一个歉意的笑容,“不要意思,我有些着急了,麻烦大家让一让,我现在带她去医院。” 一向强势的媒体记者此时默默给他们让出一条路,目送他们走到公交站台,等了五分钟左右走上公交车,彻底消失在视线中。 这时候是午休的点,公交车除了司机只有他们两人。 奚西把唐泊蘅扶到后座坐下,低声说:“谢谢”。 他觉得自己可以担得起这声“谢”,于是矜持地点点头,“嗯。” 公交车即将到达下一站的时候,他提醒她下车,她下意识听从,但等到车开走之后才反应过来,问:“怎么才一站就下车了?市医院在终点站。” “打的过去快,公交车要绕半个城。”他说着拦下一辆的士坐进去。 她跟着坐下后又觉不对,问他:“那为什么刚才不打的?”他们等公交车的时候分明有好几辆的士从他们面前经过。 他勾唇,“营造英雄末路的悲凉氛围。” “……” 等她打完疫苗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她摁着针口上的棉花走出来,被打针的手臂自然垂下,感到酸痛无力。看见唐泊蘅正坐在走廊的长椅上看手机,便问他:“你在看什么?” “网上的一些消息。”他将手机收起来,抬头看她,“感觉怎么样?” “没什么力气。” “是正常症状,走吧,先去吃饭。” “我想吃小龙虾。” “这么快就忘了医生的话?” …… 网上关于这起由男孩跳车摔伤引发的师生恩怨的讨论已经进入白热化,对于该名老师的骂声几乎是一面倒的,但对于奚西本人的评价则是呈两边分化,一方面对她同情,一方面还未摆脱教唆青少年的责难。 就在这时,被誉为“法学界的瑰宝”,国内十大法学家之一的杨老通过博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青少年安全教育法制篇》的长文,论述了常见的青少年安全问题及相应法律责任,并举例近年来的有名事例,其中就收纳了当下最为火爆的少年跳车事件。 文章中不偏不倚地对这项事例进行论述,着重强调监护人应尽的责任。 这无疑给当前摇摆不定的网络舆论注入一针强心剂,重新划定舆论走向,于是网上对于奚西的挞伐渐息。 随后不少主流媒体转载了这篇文章,无形中壮大了声势。再等到市当地媒体将今日的采访视频传上网络,则彻底荡平了最后的异声。 曾经的大片谩骂转为道歉和鼓励。 至此,网络舆论彻底尘埃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