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帝王白月光(双重生) 第134节(1 / 1)

作品:《帝王白月光(双重生)

◎高台上的玉雕神像因她而沾染了七情六欲。◎

夜深人静时分, 安王府。

满面愁容的谢闻锦已经在安王谢应礼的书房里沉默地伫立了许久。

刘氏被捕入狱,随他一起造反的那些人大都是各地的山匪流寇,已经翻不出什么大浪。可这回事关重大, 牵连甚广,不仅是皇城和六部等地方,就连军中也得令彻查,是以安王近几日一直在处理手头的军务。

见谢闻锦仍固执地不愿离去,安王的视线从手中的军报上移开, 终是叹了一口气, 问他:“你想让我帮你做什么?”

安王已经不知该如何劝谢闻锦, 便数次将他拒之门外, 今夜却还是让他找到机会跟了进来。

谢闻锦沉声道:“那夜刘相强闯宫门, 皇帝和太上皇都不在, 为了谋权篡位, 他定不会放过清棠这个皇后。刘相可曾威胁到她的安危?”

谢闻锦将之前说过的话重复了一遍:“我很担心清棠如今的情况, 如果可以, 我想进宫去见她一面。”

刘相攻城那日, 谢闻锦甫一得知他带兵去了宫门便立即策马奔去了宫城外。但他抵达之后却被一队来历不明的人马远远拦住, 无法靠近宫门一步,也无从得知宫里的情况。

“刘氏身上的官服已经穿不上了, 他不再是刘相。

安王按了按眉心,语气笃定道:“你也很清楚, 宫里那位贵人早已不再是能由你直唤闺名的身份, 我更不会帮你做这些。”

“她是皇后,你是臣民, 即便日后再出现在同一个场合, 你也只能在她面前俯首跪拜, 没有资格探听她的任何私事。”

“更遑论要私下里见她。”安王的语气严厉了许多。

他没想到,时至今日,谢闻锦竟然还没有死心。

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后却又一派深情。即便安王对谢闻锦视如己出,也忍不住想用“活该”这两个字来说他。

谢闻锦梗着脖子,不愿对当下的任何境况低头。

“那晚您曾带兵与刘氏对峙,我听闻她也去了,”谢闻锦顿了顿,声音有些哑,“我就是想知道,她那时……害怕吗?”

“她本就身子不好,又为何不躲开这场乱子?”

心里有了猜测,谢闻锦蹙着眉问:“是皇帝不在京中,却需要她一介柔弱女流在宫里替他稳定人心吗?所以她才不得不去面对那些血腥残忍的事情。”

安王忽而想起了那个兵戈声阵阵的夜晚,也想起了那时出现在刘氏和所有将士们面前的皇后。

落落大方,端庄优雅,丝毫不见慌乱与惶恐,面对刘氏时也十分沉着冷静,不仅没有被他激怒,还大有胜券在握的笃定与淡然。

这样的她的确可以稳定人心。

但安王看得出来,她并非被迫出现在那里,那是她自己的决定。

即便皇帝和怀荆都为她准备好了万无一失的藏身之地,但她还是来了,以一国之母的身份,承担起了皇室的责任。

容煜的学识与德行足以担当帝师,而她是容煜的女儿,即便是被罢官抄家之后,容煜也付出了全部的爱与精力悉心教导她。

容清棠出落成如今模样,安王府二少夫人的身份的确配不上她。

见安王沉默不语,谢闻锦继续沉声道:“我不明白,为何她宁愿在那座冷冰冰的宫城中担惊受怕,也不愿意再给我一个机会。”

“就因为令人称羡的高位和权力吗?”

“若这些在你心中仍是疑问,或许你丝毫不了解她。”安王放下手里的军报,直视着谢闻锦。

所以谢闻锦才会觉得容清棠只是一介弱质女流,承担不起任何风雨的重量。

“帝后之间感情笃深,称得上是琴瑟和鸣,她也并非是会因为权势或身份而委屈自己做违心决定的性子。”

所以她留在皇帝身边,做他的妻子,只是因为她愿意。

“你既不知她的好,也不知她曾待你的好,执念又为何如此深重?”

谢闻锦攥了攥拳,眼底已满是阴郁之色。

“可她与我自幼便有婚约,本是我明媒正娶的妻子,是谢家妇,还……还已非完璧之身,我想不通,她为何还会转投他人怀抱……”

“够了!”安王厉声打断谢闻锦的话。

他竟然以为凭着这些,容清棠便该永远留在他身边。

听见谢闻锦或是口不择言或是真实想法的这些话,安王目露失望:“若早知你会负她,当年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同容煜提起你们的这桩婚事。”

谢应礼自知,百年之后,他无颜去见自己的老友。

不仅仅因为他的一个儿子负了容清棠,另一个儿子又不顾伦理地觊觎她。

“我没有负她!”谢闻锦高声为自己辩驳,“我已经向她解释过,当初我故意接近刘楚楚,只是为了替……替我生父报仇。”

见他仍坚持着这番说辞,安王敛着眉,话里带着怒意反问他:“你以为只有与旁人有了什么纠葛才算负心之举吗?”

“心有打算却欺她瞒她,娶了她却又冷待她漠视她,这些难道不算负心?”

“的确,你们早有婚约,可她嫁给你一年,你都不曾看过她亲手为你们画下的那幅大婚图。那画就在你的书房里放着,你却重金去外面买了赝品送与刘楚楚。”

“她是画家‘青里’一事,虽不曾明说,可她也从不曾有意遮掩自己的画作,还存了向你说清楚的心思,主动赠画给你。但你身为她的夫君,却连那画究竟是否出自她之手都认不出。”

不难想到,她决定和离时该有多失望。

“再者,”安王顿了顿,信手朝窗外指了指,“她离开后,你在王府里种满了海棠树,日日都望着它们出神。但你竟到如今都不知晓,她名字里有‘棠’之一字是因为她的母亲喜欢海棠花,她自己其实更加喜欢红枫。”

最盛的那阵怒意过去,安王意识到了什么,不动声色地逐渐放缓声音:“你还想不明白她为何会离你而去,还以为你一日是她的夫君,她便永远都无法摆脱你的姓氏吗?”

“闻锦,一切都已经过去了,你又何苦自困自苦到如此地步?”

一字一字听完这些,谢闻锦从不知自己竟然错到如此境地。

他忽然想起来,曾经有一回自己折了海棠花枝去送给容清棠,那时她笑着接过花,然后提起了她名字里的这个“棠”字因何而来。

但他忘了。

或者说,他自以为是地觉得,只要是他送的,容清棠都会喜欢。

至于她喜欢红枫一事……

谢闻锦竟毫无印象。

原来他早在自己毫无所觉的时候,就亲手断送了可以了解容清棠并得到她全部心意的机会。

那卫时舟呢?

他是否对容清棠的一应喜好了如指掌?还是说,作为高高在上的帝王,他根本就不需要知道这些,也仍然能得到容清棠。

那颗早已不堪重负的心倏地沉入黑沉沉的深渊底,几乎让谢闻锦溺毙在没有边际的无力感里。

攥成拳的双手一寸寸收紧,掌心与指骨处的疼痛撕扯着谢闻锦的神识与理智。

卫时舟,谢闻谌,就连……

他们都知道她有多好。

唯独他,一叶障目,因那纸婚约而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到头来却失去了与她有关的一切。

有什么东西摇摇欲坠。

“我承认,我的确不了解清棠。”他语气悲凉道。

“可是父亲,”谢闻锦终于还是忍不住,声音嘶哑地问出了那句足以让整个安王府分崩离析的话,“您为何会如此了解她?”

安王心底一震,大掌紧扣在桌沿,阴沉的神色间隐忍着什么。

一阵狂风在原本平静的夜里骤然呼啸而起,挟着势要摧毁一切的决心狠狠撞开了书房一侧的窗,也吹乱了屋内两人的衣摆。

同一时刻,安王府后宅一处檀香袅袅的屋子里,王妃手里那串从不离身的佛珠没来由地断了线。

散落的佛珠争先恐后地坠.落在地,叫嚣着奔向世上最见不得光的地方。

只余一地破碎与荒唐。

王妃身边的老嬷嬷犹豫着唤道:“王妃……”

安静地看着最后一粒逃亡的佛珠停在墙边阴影下,王妃将光秃的细绳放在指间捻了捻,语气平静道:“王府果然不是清修的好地方,收拾一下,明天我们搬去白雀庵住一段时日。”

老嬷嬷心惊不已。

云山寺香火鼎盛,去上香祈福或是短住清修的人络绎不绝。

但与之相对的,去白雀庵的人并不多。不仅仅是因为白雀庵地势偏僻了些,还因为那里住着许多被长安城中的名门大户送进去的女子。

名为清修,实为软禁,所有人都知道里面的人已经彻底被自己的家族所放弃。大多数女子一旦被送进去,都终生不得出。

王妃竟宁愿主动搬去白雀庵住,也不愿留在王府吗?

“王妃,您何至于此……”老嬷嬷轻声劝道。

“王爷自从返京那日起,便每日都会来您的静兰院看您。饶是你再思念早夭的小少爷,也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您和王爷之间到底还有夫妻情分,总不能就这样一直冷着避着。”

坐在梨花木桌边的人面色浅淡,似是置身事外般说起:“正是因为他每日都来。”

所以她才不愿继续在这座吃人的王府待下去。

每每看到谢应礼,她便会想起自己多年前发现的那个令人作呕的秘密。

她混着血泪,独自将那个卑贱的,肮脏的秘密咽了下去,一如咽下一块遍布尖锐棱角的石头。

那块丑恶的石头划破了她的咽喉,捅穿了她的脏腑,也早已碾碎了她和他之间所谓的夫妻情分。

当日她做主放那孩子离开,让她得以从王府这方昏暗肮脏的后宅逃脱,可她自己这一生都无法再与这座王府撇清关系。

飞出去的凤凰不会再回首看向这座明着花团锦簇,暗里千疮百孔的府邸。

她无法像那个不染纤尘的姑娘一样干脆利落地和离,能眼不见为净也好。

翌日清晨。

昨夜狂风大作,却并未落下雨来,耀眼的阳光照常铺洒在人间。

却照不亮某些至暗时刻留下的突兀痕迹。

一夜过去,安王府里的下人们不知道为何原本只是暂时住在外面的二少爷会冷着脸命人将自己院子里的东西全都搬出去,更不知道为何王妃也要带着身边的嬷嬷离府,还是去偏僻冷清的白雀庵。

仿佛自从那位贵人离开王府,这里的一切便都乱了套。

主子们的脸色都不好看,有眼力见的家丁和丫鬟们也都紧着弦,唯恐自己会行差踏错,招致祸端。

安王得知王妃要去白雀庵暂住的消息时蹙了蹙眉,沉默了须臾,却到底没有阻拦,只命人悉心护在王妃周围。

而王妃听嬷嬷说谢闻锦也要离府时却是怔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王妃,依您看,王爷和二少爷这是……”

王妃朝嬷嬷笑了笑,没有言语。

谢应礼瞒了这么多年,若非他自己不想或不愿继续隐忍,谢闻锦应至死都不会知晓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