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帝王白月光(双重生) 第35节(1 / 1)

作品:《帝王白月光(双重生)

人人都知道,李家的刀法绝妙,招招都是杀招。也是靠着它,李将军才一路立下无数军功,受人敬仰。

战鼓声或疾或徐,仿佛让人置身于惊险危急的战场中。而李诗月身姿轻盈,带着嫩绿树叶的树枝在她手中当真像是可以斩杀敌将的长刀般,时而破风,时而游走。

李诗月的刀法灵快流畅,挽出的刀花也兼备了力与美,让人连连赞叹。

待最后一击恢弘大气的战鼓声停,李诗月也舞完了一段刀法。

很多人看得入了迷,而在视野极佳之处的容清棠则更是。

容清棠已许久不曾见过李诗月舞刀了,但仍看得出来,她的刀法又精进了许多。

收起树枝负于身后时,李诗月迅速地朝容清棠所在的方向眨了眨眼,神情狡黠灵动,全然不似方才舞刀时的凌厉模样。

容清棠脸上也带着浅淡的笑意。

但还不待所有人都回过神来时,便听见帐中有酒杯被重砸在地的声音响起。

太后将酒杯摔在李诗月脚边,斥道:“你好大的胆子!”

众人心里一惊——

都知道太后厌恶看人跳舞,可不曾想,以树枝为刀,舞一段刀法竟也算是犯了她的忌讳。

李诗月不卑不亢地伏地行礼,说的却是:“李家的女儿不通文雅,只会舞刀弄枪,做不来其他,望陛下恕罪。”

李诗月是刚在西北立了大功的李将军的独女,而太后则是陛下的生母,在场的人都想看看陛下会是何态度。

李将军看着跪在大帐中间的女儿,神色无奈又心疼。

他知道有人上折子举荐诗月入宫为嫔妃甚至皇后,女儿就是为了不被选进后宫,今夜才会故意在太后面前作刀舞,即便这会为她带来严厉的责罚。

卫时舟的目光在那只被摔在地上的酒杯上凝了一瞬,他转而语气平和道:“平身吧,无需多礼。”

“担得起‘巾帼不让须眉’,你不仅无罪,反倒该赏。”

李诗月没想到他会是如此反应,心里狠狠地一跳。她正欲开口说些什么阻止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时,却看见不远处的容清棠微不可查地朝她摇了摇头。

李诗月立时停住动作。

她随即便听见陛下继续说道:“军中还缺一位副尉,朕觉得你很合适,可愿一试?”

李诗月不可置信地怔了几息,意识到陛下还在等她回答,她才难掩欢喜地叩谢道:“谢陛下隆恩。”

在场其他人也没想到,陛下竟不仅没罚她,也没让她进宫,而是允她进军营。

副尉虽只是从七品官,却也是第一次有女子在军中担任武职外官,其中意义不言而喻。

而见皇帝今夜几次三番地下自己面子,太后神情已是十分不悦,冷声道:“陛下既然已经看过了刀舞,接下来便赏赏画静静心吧。”

太后没说这前后之间有何关联,也无人敢问,但大家都听出来,太后这是要让刘楚楚上前献礼了。

太后支持刘家的态度已经摆上了明面,很多人都以为今晚的皇后择选一事怕是没有悬念了,却听见陛下淡声道:“朕也有一幅佳画,不如让人一道呈上来。”

容清棠便听出来,这是要让她和刘楚楚一同献上仲春礼。

作者有话说:

下章官宣~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30390547 10瓶;泊虞 7瓶;桔梗枇杷叶 4瓶;camellia 3瓶;西伯利亚二哈、黎晨星、女人类、泡芙yyds、啊皮皮 1瓶;

第27章 两道圣旨

◎“朕会立容清棠为后。”◎

太后瞥了一眼仍温婉端庄地坐在案几前的容清棠, 故意问道:“除了刘家千金,今日并无旁人献画,不知皇帝那幅佳画是谁作的?”

卫时舟也看向不远处的容清棠, 声音不自觉地放轻了些,“是容尚书的女儿,容清棠。”

他虽只知道她为今晚的春日宴准备了一幅画,不知画的内容,却很笃定, 那一定又是一幅画中佳品。

她作为“青里”这个名字的画家身份虽并未示于人前, 但卫时舟能认出她的每一幅画来。

容清棠心里一动。

还有人记得她的父亲曾是户部尚书, 为国事殚精竭虑, 从无疏漏。

太后冷道:“朝中六部的尚书皆在大帐内, 哀家倒不记得何时还有个容尚书。”

容煜至死仍是罪臣之身。

即便死后洗清了罪名, 新帝又下了一道圣旨为其正名, 可那又如何?旁人都只会记得他曾被罢官抄家, 只能灰溜溜地带着女儿离开长安四处漂泊。

死人的声名是最不重要的。

当初皇帝一意孤行, 为了替容煜洗清罪名, 不惜放弃刘相那一派老臣的支持, 太后本就十分不喜。如今皇帝又与容煜的女儿不清不楚,分不清何为助益何为拖累, 太后更是厌恶。

“母后不记得的事又何止这一桩,”卫时舟淡声道, “母后自称‘哀家’, 不也是忘了父皇还正值春秋鼎盛,只是隐居避世而已。”

“哀家”乃太后或皇后在丈夫驾崩后的自称。

太后面色一沉, 恼怒不已, 却不愿提起那个人, 生生压下了脾气。

她隐忍着怒意道:“皇帝有心思与哀家逞口舌之快,不如让人把你所说的佳画呈上来。”

“便让哀家好好赏一赏,能得皇帝青睐的画到底有多好。”

连久居深宫的太后都知道,长安城中的高门贵女无数,可若要论丹青技艺,无人能越过刘楚楚去。更遑论自幼时起便随着容煜四处漂泊,从无名师教导的容清棠。

除非卫时舟拿了哪个名家的画作来,否则刘楚楚绝不会输。

卫时舟朝身旁的余内侍微微颔了颔首,柔蓝和刘楚楚的侍女便缓步走入了大帐内,两人手中都捧着一卷画轴,身后各跟着一名内侍。

容清棠与刘楚楚同时起身行至卫时舟御用的桌案前,仪态端方地屈了屈膝,行了一礼,柔声道:“臣女恭请陛下圣安,太后万福。”

卫时舟的眼神只落在容清棠身上,温和道:“平身吧。”

刘楚楚与容清棠并肩而立,在她们身后,各自的侍女与一旁的内侍一道将带来的画卷缓缓展开。

甫一看清容清棠为今日准备的画,卫时舟便心神俱震,眸色微凝,掩于桌案底下的手也不自觉发紧。

他虽早有猜测,知晓前世容清棠离开后或许还曾看见过他们这些留下的人,是以才会知道卫时舟在何处为她修墓立碑。

但卫时舟一直以为只有自己孤寂地走过了那些她离开后的日日夜夜,却没想到,容清棠竟还与他至少同看过一回四季轮转。

原来在他一无所知的时候,她曾离他那么近过。

而今日,她将他们都看过的那些美好景致凝结于笔尖,落在纸上,为他准备了这份仲春礼。

让他如何能不心动。

但卫时舟面上不曾露出任何端倪,只是声音如常地问太后:“母后觉得这两幅画如何?”

太后的本意并非赏画,但她也象征性地看了看。

刘楚楚身后是一幅百花折枝图。

画里并非某种花的全貌,而是将春日里开得最盛的许多花折枝后取了最美的部分巧妙入画,间或点缀着蝴蝶与飞蜂等。画中种种都在细致的工笔技法下被描摹得栩栩如生,自有一番春意跃然纸上。

而容清棠身后是一幅长横卷,以细窄的纯白丝绸划分成了四个部分,不难看出分别对应着四季。

画的主体是一片巍峨连绵的山脉,四时景致依次流畅衔接,只用简练的笔法便将每季的意态风神描绘得气韵兼备,尤其画中颜色的选取更是别具匠心,整幅画在恢宏大气中不乏盎然意趣。

太后心里沉了沉,却笑着道:“楚楚果然不会让哀家失望,此画应花了你不少心思?”

刘楚楚看不见身后的另一幅画,只以为自己已经胜券在握,便温柔得体地笑了笑,回道:“为陛下献礼,臣女自当尽心竭力,不敢懈怠。”

“好孩子,”太后将自己腕间的一只玉镯摘下,朝刘楚楚招了招手道,“哀家很喜欢你这幅画,除了陛下的赏赐以外,这镯子你也收下。”

“谢太后。”刘楚楚乖顺地上前接下手镯,转而退至原地。

在场的人都能看出太后的态度,却都仍暗自猜测和等待着陛下会有何反应。

不多时,卫时舟冷淡的声音响起:“既然太后如此喜欢,这幅画便送去仁寿宫。”

“至于朕的赏赐,”卫时舟继续道,“余内侍,命人将宫里那方水月玉的砚台送去相府。”

刘楚楚福了福身,柔声道:“谢陛下。”

大帐内静了几息,见皇帝没有再同刘楚楚说别的什么,太后蹙眉提醒道:“皇帝,别忘了今日的正事。”

之前为了给容煜洗清罪名,皇帝与刘相之间生了嫌隙。但若能让刘楚楚进宫为后,刘相便能重新成为卫时舟在朝中的助力。

卫时舟初登帝位,百废待兴,十分需要刘相那一派老臣的支持。而这其中的深浅,太后日前便已同皇帝说过。当时他并未拒绝,太后认为自己的儿子应会懂事才对。

但太后提醒之后,却听见皇帝声音无波无澜道:“儿子不曾忘。”

“容……”

“皇帝!”太后厉声打断了卫时舟的话。

卫时舟眉心微蹙,紧接着便听见太后声音里裹着怒意和威胁:“你忘了哀家那日对你说过的话吗?”

卫时舟意味不明道:“但朕觉得,容清棠的画更胜一筹。”

朝中的事即便是上一世的卫时舟也胸有成竹,更遑论是活过一世的他。卫时舟不需要用自己身旁的位置去换刘相的支持,他只想娶容清棠为妻。

太后的脸色已十分难看,她狠狠地剜了容清棠一眼,一字一句道:“难道皇帝认为谁的丹青技艺更佳,谁便配担那份责任吗?”

“看来母后也认为她的画要比刘家女的好,”卫时舟了然道,“否则母后的说辞应会完全相反。”

仍端立于原地的刘楚楚手指微蜷,心下生疑,面上却看不出任何不对来。

两幅画都在她身后,刘楚楚不能在未得令时便贸然失礼地回头看。

但她从未听说过容清棠的画艺有多么出众,是以刘楚楚自心底里觉得,皇上不过是被别的东西蒙蔽了心神,才会认为容清棠的画胜于她。

而太后虽心有偏向,却也分得出其中高下。被皇帝说中心思,太后心里一噎,只是仍态度坚持道:“哀家觉得她不过是附庸风雅,上不得台面,更遑论……”

“能否让老臣仔细看看此画?”一道浑厚的声音忽然从席间传来。

众人循着声音看去,才见现任工部尚书已站起身往前走去。

太后与皇帝这对母子交谈时,其他人都静默着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不曾想这时竟会有人出声打断太后的话。

而这位已满头银发的工部尚书林渊称得上是如今的朝堂中最年长与资深的大臣。

林渊做了几十年的工部尚书,本已于几年前致仕。他的儿子自考取进士后便一直在工部任职,一步步稳扎稳打地也做到了尚书一职。但他的儿子在去年监修水利时遇上了雷雨,不幸客死异乡。

新帝即位以后朝廷一直在规划东南沿海的海港码头,工部暂无人能接替原尚书的全部图纸与构想,已经年迈的林渊便重新回到了朝堂,继续儿子未完之事业。

除了处理工部事务以外,林老平生唯一的爱好便是收藏古玩字画,朝中无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