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大唐第一太子 第180节(1 / 1)

作品:《大唐第一太子

第132章 这是前世五百次回眸的……

此类说书话本如星星之火, 自长安而起,瞬间燎原天下。而似春风茶坊这般的场景也在各个地方陆续上演。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读书人都参与进来,争相议论。

文人墨客, 有学之士虽有偏帮世家者,但仍有大多数人即便原本思想者残存着旧式氏族观念, 可在舆论的引导下,在众人的推动下,也一点点开始变化。

甚至于对比普通百姓, 他们更愤慨。

无他, 所谓欺负良民, 侵占田地着实可恶, 但如果只是这些倒还罢了。他们或许会犹豫, 会想世家或许是清白的,这只是部分旁支子弟不肖。

可“逼良为妾”之事,他们无法说服自己荥阳郑氏一无所知。更别提崔家还出了个牵扯进突厥细作, 曾有煽动百姓暴/乱之举的人了。

宋清说得不对。李承乾确实在话本中潜藏有各种“家国天下”的情怀,却并非为了“驯化”, 而是为了“同化”。

李承乾想让所有人同化他的思维与观点。想让所有人明白“家国天下”的意义,想要所有人认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他想团结大家的民族凝聚力,也想塑造大家的民族自豪感。

大唐的强盛绝不能仅仅在于政治与经济上, 还应该在于文化与精神上。

并且他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只在话本中, 而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可以说,它无处不在。

比之百姓, 读书人知识更丰富, 更有思想,他们一旦认可了“家国天下”,只会比百姓更加难以容忍崔氏之举。因此他们的情绪更为激烈。

世家?氏族?呵呵, 他们除了引以为傲的所谓底蕴以及人们心中残存的旧式观念,还有什么?

这等世家,怎堪为世家,又怎堪为氏族之首呢。

不,这不是世家,这是社会之毒瘤啊!

四大士族怎么都没想到,他们本想赶在朝廷之前作出《氏族录》,稳定世家大族的地位,谁知偷鸡不成蚀把米。不过一个月余,街头巷尾便传遍了对他们的抨击、斥责、怀疑、谩骂。

四大士族纷纷黑了脸,家中东西砸的叮当响。

“好个李氏,好个皇族,简直欺人太甚。自我山东士族崛起至今,哪朝哪代皇室对我们不是礼遇有加。偏他李氏!偏偏他李家人。”

“著《氏族录》本是想试探皇家态度,可现在看来,皇家这是铁了心要对付我们啊。”

“士族不可辱。皇家手段如此狠辣,这么做摆明了就是想逼我们低头,让我们不得不舍弃世家地位。可是崔卢郑王四家立世数百年,地位尊崇,若没了这点,我们与诸多没落士族何异?家威一旦衰落,便会泯然于众。”

他们不是不想以皇族为尊,不是不愿效忠朝廷。但皇族不愿被世家左右,不容世家坐大,千方百计想打压世家力量,削弱世家影响,甚至想挫败世家气焰,将世家塑造成与所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芸芸众生一般无二。

这与他们所求是相悖的。

崔卢郑王四家掌权者聚集在一起,心情尤为沉重。

不知是谁最先开口:“事情还远未到山穷水尽之时,我们四家连成一脉,姻亲势力庞大,只需我们团结一致,皇家想单凭这点舆论将我们击垮,无异于痴人说梦。”

“这话不错。别看李唐现在如日中天,但等现在这批与之打天下的朝臣老迈之后呢?朝廷需要新鲜血液,需要更多人才。寒庶门第能有多少藏书,能出多少贵子,关键还得看我们高门士族。

“现在有些书生群情激奋不过是被人牵动了心绪,冲动之下未及思考。待他们冷静下来,终会明白,想要有更多学识,想要更进一步,终归需要我们。唯有依附我们,唯有成为我们的门生学子,才能接触更多书籍,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有人挑眉:“既然如此,那么就该有人去提醒提醒。”

众人会心一笑,心情稍稍缓和了些许,但也只是稍稍。

又有人道:“当然,对于现在的形势,我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世家大族枝叶繁茂,谁敢说没几个不孝子弟。拿这种事大肆宣扬抨击我们,当他们皇家便人人立身刚正吗?

“就说东宫太子,不也常有放狗逐鹰之举?京中蹴鞠马球之风是如何盛行的,还不是太子带动?说到这个,不得不说沁园。完工不到半年,现今又说要建房子。谁家建房子需要圈地上顷?这能是简单的房子?

“此等作为,莫非因为他在其他事情上功绩高,就不算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了?”

众人相视一眼,纷纷明白其意。

“那便先这么办,暂且给他们找点麻烦,让我们缓缓。至于外头那些甚嚣尘上的各类流言,暂且不宜硬碰硬。先稳住文人墨客。摆出谦虚认错的姿态,规束族中子弟,不可在此等风口惹事添乱。

“待风头过去,再伺机多行几项善举,炮制皇家之法,宣扬出去,在配合传几件皇家子弟的恶劣行径,众人自然会明白现在所说我们之罪状都是旁支所为,不过尔尔,与本家终究是有别的。不可以偏概全。若再有文人支持,如今损失的声誉便不过只是一时,早晚能回来。”

“不错。正该如此。”

********

长安。

被人说大兴土木的李承乾确实在大兴土木,建的是房子,当然也确实不是普通的房子。至于是什么,不论谁来,李承乾都眨眨眼说:“等落成你就知道了。”

于是众人乘兴而来,悻悻而归,心底更好奇了。

不过这“房子”倒也不是眼下才开始建的。土地是年初便选址定下,经由李世民同意。自看到《氏族录》的那一刻起,在李承乾安排李恪李恪负责舆论之际就已着手动土。

没错,这就是他所说的“更重要的事”,也是他准备的最强有力的后手。

只是“房子”动工已有两月,此前一直风平浪静,最近突然冒出些许不合时宜的言论。之所以说是些许,是因为言论刚起,就被百姓自动自发堵了回去。

“什么劳民伤财!不懂就别乱说。就你能,张嘴便胡来。哪怕你稍微打听一下都不至于说出这种话。不论是之前的沁园还是现在的‘房子’,太子都是公开招工,前来做活者都是自主自愿。而且太子还给了比市面高出一成的工钱。这么好的事,不知道多少人抢着来做呢。你知道光是全程帮着修沁园那一年,我赚了多少吗?”

“就是。多亏了这个工程让我攒够本能娶媳妇。你张口就是劳民伤财。这话若真传出去,闹到上面,让圣人太子不高兴怎么办。我还盼着这种好事多来几次呢。”

“你们哪家的,自己吃喝不愁,银钱受用不尽就觉得人人跟你们一样?太子明明是主动给我们老百姓找营生,让我们多条赚钱的路子。怎么到你嘴里就成劳民伤财呢。我可去你娘的劳民伤财!”

“还大兴土木呢。你是瞎的吗?看不到我们大唐现在多繁荣多昌盛?这么繁荣昌盛的国度,盖个园子怎么了?别说一个两个,就是十个我们也盖得起。”

“屁话。谁不知道沁园是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为了讨好太子,听闻太子提议想办个集蹴鞠马球竞渡等所有运动事项为一体,可举办赛事又可游览观光的场所后,主动提议出资给太子建的。朝廷在沁园上面除出了几个主管监督之人,可没花半毛钱。”

“如今这‘房子’听闻确实是朝廷出资。但朝廷说了,这是要用之于民的。别跟我说什么一个房子怎么用之于民。这不是还没建成吗。都说了落成后就能知道。你是快死了,活不到房子落成吗,现在就跳着脚一个劲狗叫!”

“呸!滚滚滚,能说出这种话,你不是脑子有病就是故意。快,来几个人帮帮忙,大伙儿把他抓去衙门。指不定又是细作。细作这种事,宁可抓错不能放过。就算不是细作,大不了衙门查清后再放出来就是了。”

被世家派去散播流言之人:!!!

事情传到宫里时,流言已经被民众压得死死的,一点零星火光都见不到。

宋清心情十分复杂,他更为深刻地理解了李恪那句“此举太子能用,旁人不能用”的含义。

李承乾眯着眼,在心里为百姓竖起大拇指,不愧是受他影响多年,被他思想熏陶的人,棒棒哒。

转头便询问长孙冲:“还有别的吗?世家就这点手段?”

长孙冲将世家的谋划一一告知,言道:“舆论刚起之时,抨击斥责世家者众,其中不乏有识之士,但现在有些人虽仍旧愤慨,说世家此举乃借机要挟,十分不耻。但也有些人心存顾虑,渐渐退却。”

李承乾点头:“可以理解。毕竟这本就是皇权与世家的博弈,不该由他们来承担后果。我也从未想过让他们为我们担责。你接着说。”

“另外,世家应该已经查到了些皇室宗亲的事迹,但暂且没有动作。”

李承乾了然:“现在不是反击的好时候,他们在静待时机。可惜,他们算错了。我是不可能给他们这个时机的。”

他顿了顿,问道:“都是些什么事知道吗?”

“世家具体都查到哪些,我们暂时没探听到,不过我们也召集人手调查了一下。”长孙冲将册子递过去,“能查到的全在上面了。因太子极恶皇室子弟欺压百姓违反乱纪之事,这些年有你压着,他们不敢有太大动作。多是些纨绔之举,并不恶劣。”

李承乾松了口气,他眼珠一转:“听说太原王家嫡支的小郎君小娘子在长安?”

“是,王家小郎君排行第八,小娘子排行第九。都是主家血脉。王八郎是来长安游学的。近几年长安变化巨大,他是想来感受长安的盛世风光。王九娘乃嫡出,在家中颇为受宠,又与王八郎感情亲厚,闹着一起跟过来。

“二人是去岁冬入京,在京中置办了座小院。根据查探得来的行踪。他们入京后第一次闲逛去往春风茶坊听说书,彼时殿下就在隔壁厢房。后来沁园蹴鞠赛,他们也在场。更甚至我们推动舆论之际,殿下曾亲往茶坊观望,他们亦在。”

李承乾呦了一声:“这可真是缘分啊。”

长孙冲愣住:“缘分?”

“是啊。是我跟王八郎王九娘的缘分咧。”

长孙冲不明所以:“殿下并未与他们会面。”

李承乾眨眨眼:“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没有会面怎么了,我跟他们擦肩而过了三次啊。这说明前世我们有一千五百次回眸。这还不是缘分?”

长孙冲:……

李恪李泰李丽质眼中也都带着迷茫。

李承乾笑眯眯又问:“王家在长安置办的宅邸在哪,你知道吗?”

“知道。”

“那就行。把地址给我。”李承乾站起身,点了点李恪,“不宜带太多人,所以就我跟丽质去吧。你留下替我监工,长孙冲负责帮你。务必保证他们按照我给的图纸建造。这东西可马虎不得。”

李恪应下,李承乾又吩咐李泰:“虽说没查出皇室子弟特别恶劣的事情,但为防万一,你回宫跟阿耶说一声,自己再去给他们敲个警钟。让他们都给我安分点。”

转头牵上李丽质:“跟大哥走。去买个风筝,今儿天气正好,咱们去王家附近放风筝。”

长孙冲顿住,下意识望了眼天。炎热酷暑,烈日当空,平静无风。你管这叫天气好?这适合放风筝?你怕不是在逗我。你要不是在逗我,那就是……

念头升起,长孙冲带着万分疑惑看向李恪李泰,凑过去低声询问:“殿下说什么缘分,还提到前世今生,什么佛说什么回眸,现在还专门跑王家附近去放风筝。殿下莫不是年少心动,看上王九娘了?”

李恪李泰身形微顿,唰唰回望长孙冲,神色微妙。

长孙冲怔住:“不……不是吗?”

李泰翻了个白眼:“我虽然不知道大哥要做什么。但他都没见过王九娘,何来看上之说?再有,我们现在正跟世家斗法呢,你觉得他会在这个档口去跟一个世家女娘谈情说爱?是你脑子坏了,还是我大哥脑子坏了,这么拎不清?”

长孙冲:……行……行吧。那必然是他脑子坏了,绝不可能是太子殿下。

李泰:呵呵。

第133章 太子就为了来拿几本书……

王家在京中置办的宅子是个二进院落, 面积不大,但住两个小主子并几个伺候的仆婢已然足够。院中有个葡萄架,枝叶繁盛, 藤蔓蜿蜒,为主人家遮蔽出一片阴凉。

架下安了桌案凉塌,王八郎王九娘对面而坐, 一边喝着果汁冰饮一边闲聊,说的还是《氏族志》引发的种种舆论。

虽则家中长辈已有安排,但王九娘仍旧忧心忡忡:“也不知太子殿下这回建的‘房子’究竟是作何用处,我总觉得不简单。”

“我前两天去施工地转了转,远远瞧了几眼,没瞧出什么端倪来。”王八郎宽慰道, “”太子爱玩爱闹,沁园不就是如此吗?如今建的约莫也同沁园差不多吧。”

王九娘提醒说:“这是朝廷出资,费用均来源于国库。自与沁园有别。太子确实爱玩爱闹, 却从未曾有过动用国库来满足私欲喜好之举。沁园乃属藩国上贡。

“此次因是太子全权负责修建,更是亲临督工,与沁园之时一般,因而大家下意识觉得亦是太子私好之所。但倘若不是呢?太子曾言,这是要用之于民的。太子从不会无的放矢。”

王八郎顿了顿:“沁园也允许外人使用, 也算用之于民。”

王九娘蹙眉:“八哥!”

王八郎一叹:“八哥知道你是担心太子此举是针对我们世家的。但你认为凭他建的是什么, 园子也好, 房子也罢,亦或其他, 一个建筑要如何针对我们?”

王九娘怔愣,陷入迷茫。是啊。一个建筑如何能针对他们?莫非是她想多了?

“即便你担心的事情确实存在,但我们连他建的是什么, 要做什么全然不知,该如何防范?更何况,现今长安唯有你我二人。你认为我们可有这个能力去对抗皇家?九妹,听八哥一句,家中既然已有打算,我们静候便是。莫胡思乱想。”

王九娘哑然。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嬉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