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大唐第一太子 第23节(1 / 1)

作品:《大唐第一太子

后来积累的资本多了,小作坊一点点变成大作坊,再到大工厂,逐渐恢复了祖上荣光。又因着爷爷脑子灵活,眼光独到,兼之赶上好时代,先后投资了餐饮、服装、房地产等诸多行业,一步步成就总集团。

至此,面厂的营业额在总集团占比已经十分微弱。爷爷却一直保留着。他经常说,这是李家的根基。

他们家有一项活动,每年爷爷奶奶的结婚纪念日,他们都会带着子孙一起传承手艺,和面拉面晒面。爷爷说这叫不忘本。

虽然大伯母嗤之以鼻,堂姐不屑一顾,却拗不过爷爷的权威,没人敢不参加。

他在梦里八岁了,参加了八年。除前两年记忆朦朦胧胧,后面几年清晰得很,能不了解吗?

李承乾将挂面架和一应用具画出来,等抱春寻人做好,便吩咐常阿荣准备场地,开始动工。

先是和面,配以相应比例的盐水,用力揉搓捶,反复多次,得到光滑柔软而有弹性的面团。

接着是醒面,醒面有几步,相对比较繁琐。先将面团揉成大条盘在锅里保温醒面,两个小时后再将大条搓成小条继续醒面,差不多大半天,也可以过上一小夜后,把小条盘绕在挂面棍上,放置面槽内进一步醒面。

又两个小时,面条醒好,就可以拉面了。一撑二拽三要挑,将面条拉得又细又长,在将他们插进挂面架上晾晒。

晾晒需要两次。第一次一刻多钟,面条定型,就可以放入室内单吊。次日清早再拿出去晒两三个时辰,等面条干透后收起来,切成想要的长度,一捆捆扎好,挂面就做成了。

整个过程需要两三天,又要力度又要技巧,并不容易。索性李承乾理论知识丰富,常阿荣也是经常做面食的,上手很快,两个人互帮互助,一次成功。

收面的那一刻,李承乾如愿听到了脑海中的电子音。

——叮,恭喜宿主研制出此世界新品挂面,奖励经验+2000,金币+2000。

李承乾眨眨眼,内心无比欢喜。激动之下,他又计划起做碱水面来。碱水面条与普通面条的区别只在于和面的时候除了盐水还放入了微量碱水。

有了做普通白面条的经验,再做碱水挂面,常阿荣就熟门熟路了。若说前一次还有些忐忑,时不时问问李承乾自己做得对不对,那这回他便是信心十足。要不是李承乾非得插一手执着于亲自参与,他的动作还能更快。

三日后,碱水挂面出世,可惜没有电子音。

李承乾心头划过一丝遗憾,却并没有太失望。毕竟白水挂面碱水挂面都是挂面。系统要真一样东西给他两次奖励,那这奖励也太容易得了。

转眼到了五月,端阳节至。

李承乾的挂面终于端上桌。

他兴致勃勃介绍:“这是普通面条,可以做汤面,口感比较柔软,容易煮烂,很适合小孩老人。这是碱水面条,口感更劲道,没那么容易煮烂,做拌面或者凉面更佳。我让常阿荣都做了一些,你们快尝尝。”

见他献宝似的,李世民忍不住道:“不就是面食吗?又不是没吃过。你风风火火大张旗鼓忙活七八天,我还当是什么惊世之物呢。一个面也值当你如此兴师动众?”

李承乾气急,伸手将他跟前的面碗收走:“你嫌东西不好你别吃。”

又是这样,不过随口一说,就发脾气。这性子什么时候能改改。李世民头疼,暗叹,都是李渊给惯得。

长孙氏出面调停:“好了,吃饭呢,你们父子俩这是做什么?”

李世民转头“告状”:“你瞅瞅他这脾气,也不知道随了谁。”

长孙氏挑眉看着李世民,莞尔不语,神色微妙。

偏偏李承乾还贱兮兮道:“反正不随阿娘,阿娘脾气可好了。我是你跟阿娘生的,不随阿娘肯定就是随了你。所以你要是觉得我脾气不好,不能怪我,只能怪你自己脾气不好。略略略。”

李泰李丽质就是两个跟屁虫,纷纷举手:“对!阿娘脾气可好了,肯定是阿耶脾气不好。略略略。”

李世民:……他能怎么说?把锅甩给观音婢?那必然是不行的。所以,自己造的锅自己背吧。

长孙氏压下三个孩子:“好好吃饭。”

又将面碗重新端回李世民跟前:“面食二哥常吃,但承乾这回做的新式挂面,二哥还没尝过呢,不如先尝尝再来评判?”

观音婢的面子他肯定要给,况且他也不是真嫌弃承乾做的东西。于是李世民借坡下驴,端碗吃面。汤面尝过后又尝拌面与凉面,口感如李承乾所言,一个软烂,一个劲道,与寻常现做的面条相比,差别不大。

也就是这个差别不大,让李世民更疑惑。以承乾的性子,费这么大功夫就做俩跟原来面条差不多,可有可无的东西?

长孙氏轻笑:“不如我们听听承乾怎么说。”

李承乾点头:“对!没有了解就没有发言权。某些人啊,什么都不知道就来空口评判,无耻至极。”

李世民:……你干脆直接说这个某些人是我得了。

“阿娘,你知道挂面是怎么做的吗?”

挂面制作过程中,长孙氏与李世民前去观望过好几回,尤其是见到满院子挂面晾晒的情景时,两人还调侃过:“怪不得承乾总说是挂面,原来是挂着晾晒的面啊。”

因此对于是如何做的,大致有所了解,但瞧见李承乾亮闪闪的眼睛,长孙氏仍旧很给面子地问:“怎么做的?”

李承乾将制作挂面的过程娓娓道来,然后说:“寻常每回吃面都得揉面团拉面,很麻烦的。有了挂面之后,直接抽一把放水里煮熟就行,多方便啊。而且以往揉的面条存放不了多久,挂面不一样。放一年都可以。”

李世民讶异:“放一年?”

“对。阿耶不信可以试试。”

李世民沉思起来。

李承乾继续:“挂面不只在家可以吃,出门在外也可以。买一捆随身带着,若遇意外没赶上入城,或是其他情况要在野外过夜,随便拿个容器烧火将水煮沸,把挂面往里头一放,捞出来加点酱,岂不比啃冷硬的馒头饼子要强?简直是居家旅行必备良品。”

李世民眸光一闪,这么说来,行军打仗也合适。尤其是在大军疾行赶路的时候,煮面用不了多久,很快就能出锅,还是热食,吃了能暖和身子。

长孙氏问道:“这么看来,挂面确实不错。你可是想教给银月村或杨家村?”

李承乾摇头:“他们有西红柿,还会做豆皮腐竹,有祥表哥开拓的行商胡商的线路,已经不缺衣食了。我想仍旧拜托家庆表哥,让他去寻访其他有需要的人,教给他们。

“天下百姓这么多,穷苦的肯定不在少数。这几个村子教豆皮腐竹,那几个村子教挂面。这样彼此都有一技之长,又不会争抢生意,更不用担心人人都做,市面上同一种东西太多,卖不完亏在手里。”

长孙氏点头:“想法很好,但若想要天下穷苦百姓都能有一技之长,你这点豆皮腐竹与挂面可不够。”

李承乾丝毫不气馁,信心百倍:“我以后会做出来更多的!”

长孙氏莞尔,慈爱地抚摸着李承乾的头:“阿娘相信你。”

次日,李承乾果然叫来长孙家庆一通吩咐,才休息几天的长孙家庆又忙起来。有上次的经验,这回李承乾没有完全当甩手掌柜,偶尔找机会和长孙家庆一起跑跑,倒也看了不少人生百态。

怪不得梦里书上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1。

他看到瘸腿的鳏夫,看到父母早逝的幼儿,看到寄人篱下的孤女,看到被迫行乞的老者,看到……诸如此类很多很多。他们的家庭境遇更不相同,却有着相同的窘迫穷困,相同的孑然一身,相同的无处可依。

他们都是如同“三娃”一般的存在,光是一个长安城便已如此,李承乾无法想象整个大唐究竟有多少个“三娃”。甚至他们中很多人还不如三娃。至少三娃有再嫁母亲接济,有族人援手。而有些人什么都没有。

忙活了十来天后,挂面终于上市,有长孙家庆与长孙祥的牵线搭桥,第一波买卖很顺利。有了首批敢于吃螃蟹的人,就会有第二批,第三批……

于是又十来日后,挂面火了,长安城掀起了一股挂面热。挂面与豆皮腐竹不同,豆皮腐竹是菜品,没有可以用别的替代。挂面是主食。现今长安吃米饭的人少,大多吃的都是面食。别的面食还得和面来做,挂面却不用。这是挂面最大的优势。

家中没女眷的,做完一日活计,身体疲惫,不想费力和面,抽一把挂面;今日寻亲访友,回来晚了,天色不早,又饿又困,抽一把挂面;同老婆吵架了,老婆愤怒回了娘家,无人做食,抽一把挂面;来往行商,路途不顺,错过宿头,抽一把挂面。

就连李承乾外出逛街,在摊子上吃汤面,用的也是挂面。

摊主老丈言道:“这挂面可省了我不少功夫。以往和面拉面的时间,我能多招呼几个客人了。而且和面是个力气活,我如今年岁大了,力道不比以往。

“先前还担心再过上两年,我干不动了怎么办。现在有了挂面,我就算和不动面,煮一煮还是行的。即便我去了,老伴也能干得来。挂面啊,是个好东西嘞。”

李承乾是熟客,知道他与老伴相依为命,膝下无儿无女。他比老伴大七八岁,一直害怕自己走在老伴前面。

听闻他的话,看到他脸上的笑容,李承乾的心里好似有什么东西钻出来,暖暖的,又让人发痒。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跟着附和:“嗯,挂面是个好东西。”

吃完面,李承乾起身回到马车,前往农庄。时至五月底,庄子上的西瓜终于成熟了。有李承乾的吩咐在前,宋威传信汇报过后,硬是等李承乾来了,才召集人手进行采摘。

李承乾身体力行,率先走进瓜田。他力气大,即便年岁小,摘个大西瓜也完全没问题。于是他在前头摘,宋威抱着个框在后头装。两人来来回回,忙得不亦乐乎。

农庄的范围大,一群人干了大半天才把第一批成熟的西瓜摘完。

——叮,西瓜种植完成,经验+600,金币+600。

李承乾皱眉,农庄的参与度少,可他今天也卖力摘了这么久呢,居然才600,好小气哦。他一边骂着系统,一边看向远处。幸好这只是第一批成熟的,之后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这么算下来,怎么也得有个一千多到两千吧。

累出一身的汗,李承乾躺在廊下边吃西瓜边看系统面板。

今天的六百,上次挂面的两千,再加上之前剩余的,也有七千多了。李承乾眯起眼睛,又可以玩一次幸运转盘了呢。

打开转盘面板,李承乾放在抽动按钮上的手指一顿,又缩了回来。

他蹙起眉头,想到了杨家村,想到了三娃,也想到了近日见过的许许多多的人。他们过得艰难,有些是因为没田没地;有些有田地仍旧困苦,盖因地里的产量太低,产出的粮食还得交赋税。甚至其中部分人是租赁的田亩,除赋税,还得给租子,自己得到的就更少了。

之前与阿翁谈话,阿翁说一亩产量不过三四百。这么点东西,交了赋税交了租子还能剩多少?可是梦里父亲明明说过水稻亩产若不遇天灾,正常种植下能达到七八百,甚至可以过千。这么一对比,差距不可谓不大。

这是为什么呢?李承乾歪头思索,片刻后想到关键,梦里父亲所说的杂交水稻,超级稻,他先前曾让人去打听过,没一个人知晓。这是不是说明大唐没有这些稻种?那么如果他能得到稻种,大唐的农田亩产是不是就能上去了?

李承乾看向系统商店,里面有无数种子,也有杂交水稻,但是灰色的,没解锁不能购买。想要解锁得达到八级。与他现在的两级相比,差得太远了。他唯一能指望的只有幸运转盘。

可如今的幸运转盘,十个奖项多是水果,没有杂交水稻。

但这些水果……

李承乾看着面前的转盘奖励,草莓芒果菠萝榴莲,每一个他都喜欢吃。想到梦里各色水果的香甜味道,李承乾咽了咽口水,水果奖项这么多,他怎么着也能抽中一个。可是将手指再次放在抽奖按钮上时,李承乾又按不下去,放入按下了就会有一种罪恶感。

他纠结许久,最终狠下心,花费一千金币点击刷新。

转盘内容更换,运气不错,一次就刷出来了杂交水稻。

李承乾高兴极了,连忙点击抽奖,双手合十,默念祷告:“杂交水稻,杂交水稻,杂交水稻!”

转盘速度变缓,时针慢慢指向杂交水稻旁边的——土豆。

李承乾懵逼了一瞬,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上回是这样,这回也是。他是没有许愿成功的命吗?

诶,等等,土豆?

对,这可是土豆!也是增产神器。梦里父亲说过,正常情况下种植,土豆亩产能达到两千到五千斤;若是选用好土壤好品种,科学种植,甚至能高达八千到一万。

而且土豆不但可以做主食,还能做菜。蒸炸烤焖煮样样都行。炸薯条、土豆饼、醋溜土豆丝、肉末土豆泥,还有土豆烧鸡,土豆焖牛蛙!

啊啊啊啊,简直不要太多。

——叮,恭喜宿主抽中土豆种薯,奖品将于一个月内发放,请宿主耐心等待。

李承乾的笑容僵在脸上。什么玩意?一个月?上回还是半个月,这次变一个月,那下次是不是要两个月?延迟满足,时间还翻倍?不带这么玩的,掀桌!

第24章

同一时刻。甘露殿内。

李承道高高兴兴将切好的寒瓜捧给李渊:“阿翁, 你先吃。”

“好。”

李渊笑着接过,他先动了嘴,其他人才拿过自己那块开始啃。尹德妃言道:“今年的寒瓜似乎比去岁要甜。”

张婕妤点头:“汁水也更多。”

李承道咧开嘴:“这是我特意挑的。我去找了瓜农,从成千上百个里头挑了最好的几个送进宫来给阿翁。”

尹德妃笑眯眯夸赞:“小郎君真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