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全京城都蹭我瓜吃 第163节(1 / 1)

作品:《全京城都蹭我瓜吃

老太师都给他们三干沉默了,一口一口喝完那杯茶才说:“嗯,现在的年轻人很有想法。”

老太傅得知后,“……”

那是很有想法吗?那是太有想法了!全朝堂都没这么离谱的!

别人吃瓜就是看个热闹,吃完就完,你们三还挺会吸取经验的哈。

要让你们这么搞,那全大盛男子都没法纳妾了,否则不是“夫人觉得我不行,是不是马上要找下一个更乖的?”,就是“妻妾要联合起来害我!”,亦或者是“你纳你的小妾,我搞我的事业,大家互不干涉!”,好好的一个家庭还和睦吗?

楚婳:“一夫一妻,忠贞不渝,男人少娶几个就好。”

五皇子:“嗯嗯,婳姐说得有道理!”

南宫灵:“不要急着定亲,让姑娘们慢慢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不就行了?”

老太傅:“……”

算了,反正未来几十年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老夫早就死了,你们什么时候成亲,是不是只娶一个干我屁事哦:)

第123章

怀家被清查一段时间后, 楚勤回来了。

他在宫里做完述职报告,回家后休息几天,再度启程去东边。

这一次的出行, 寄予了皇帝和百官的殷切期望:再去找个矿吧。

私铸的铜矿有了, 被偷的金矿有了,这回怎么想都应该是银矿了吧?

其实想要矿产资源问系统更快, 具体的地点和矿产量都能问得清清楚楚,能节省很多人力物力,然而矿产是不可再生资源,总有开采完的一天。

在国库不是非常缺钱的情况下, 楚婳更想把这些留给后人使用。

她给老太师老太傅普及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影响, 讲述大量冶炼金银会造成环境污染, 矿产的过度开采会造成土地和水资源污染等现代很多人耳熟能详的知识。

这些考虑对现在的大盛而言有些超前, 很多人未必愿意听她的,很可能是做无用功。

可是她都知道有那么多危害了, 大盛不缺钱, 完全不必要这么做,没办法做到视而不见。

很多时候人类为了生存无法顾及那么多,就像楚婳知道过度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地污染, 可在百姓受灾要饿死的情况下,只能拿出来, 并再三叮嘱使用化肥要适量。

老太师和老太傅听得眉头紧皱, 问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言语间涉及很多现代词汇。

楚婳一一解释, 毫无隐瞒, 为了说服他们,拿出了现代很多地方过度采矿, 以至于地表塌陷,土地重金属中毒严重,人类不适合居住只能迁徙的例子来解说。

她还拿家里的活鸡,用制作水银体温计而储存的水银,给两位老师演示了一下什么是重金属中毒,后果会有多严重。

老太师和老太傅看完后,面色深沉,同意了楚婳的想法。

朝廷手里本来就有不少矿脉,加上新发现的铜矿和金矿,每年的产出足够用了,在确保大盛境内的矿产资源没有被其他国家的人偷偷挖掘的前提下,此事到此为止。

不过,要是楚勤在外当钦差大臣期间发现了,朝廷也不会放着好好的资源不用。

楚勤离开后没几天,今年的会试开始了。

楚家也有一个考生:楚琪。

最近朝堂上一直在吵“女子究竟应不应该参加科举”,老太师和老太傅听得烦,找了个理由请假就来楚家给三人上课。

朝上再怎么吵,下一届科举女子还是要入场的,他们懒得做无用功。

会试的贡院一般人进不去,老太师和老太傅选择一处地点进行布置,从《四书》《五经》中出题,和真正的会试同步进行,让楚婳和南宫灵先体验一下科举的感觉。

五皇子不必走科举这一道,就是不想成为三人中唯一一个被落下的,干脆一起参与了。

会试又称“春闱”,一共进行三天,考经义、策论等内容。

考生进入贡院后就不能出去,所以这三天内的一日三餐都需要他们自己准备,不会做饭就直接带些馒头进去吃,三天时间忍忍就过去了。

天寒地冻,贡院给准备的炭火有限,需要自己计算怎么用三天。

这些都还能忍,最麻烦的是:生理问题。

真实的贡院就是一个只有三面遮挡,剩下一面敞开的小房子,答题用隔板,睡觉用木板,小解用恭桶,不能出去。

小解时没有遮挡,男人都不太自在,更不要说女人。

解手完毕,恭桶就放在旁边,他们还要在这个环境吃饭睡觉坚持三天。

模拟会试结束,三个人的脸色都很不好。

楚婳和五皇子是习武之人,身体底子稍微好一些,南宫灵就不太行,第二天就被冻感冒了,第三天是一边发烧一边考试的。

考试时间一结束,老太师提前叫来的太医轮流给三个人把脉,两人喝了一碗结结实实的姜汤,南宫灵苦哈哈地喝药。

老太师:“科举就是这样,会试一旦开始,没到结束的时间,谁都不能出来,所以你们都要做好心理准备。”

老太傅:“每一次都有考生生病昏迷被抬出来,所以你们一定要坚持习武,尽量让自己身体好点,能够撑下去。”

话音刚落,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南宫灵身上:说你呢,就你身体最弱了。

南宫灵苦着脸应下:“是,学生明天就开始习武。”

要不是来上这么一遭,她还真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有这么弱,弱到真要参加科举,很可能得去半条命。

阅卷结果刚出,当事人还不知道,老太师和老太傅的奏折和三人的答卷就送到了龙案之上。

这一次举办的小型模拟会试,既有想让楚婳和南宫灵尝试一下的意思,也是想看看女子科举是否真的可行。

结果显而易见,困难能够克服,答案也不算差。

会试由礼部主持,不少官员忙着阅卷,这次聚集在御书房的人少了很多,看完三人的答卷,心中也有了一定的章程。

“五殿下还小,能答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南宫灵的答案空泛,流于表面,浮躁了些。”

“楚婳的答案之中有亮点,但没有详细展开,可取之处不多。”

“果然是得再等三年,否则进士很难取。”

“三年会不会也不够?”

最终能通过会试入殿试的贡生,哪个不是千里挑一选出来的?

楚婳和南宫灵有老太师老太傅这两位大佬级的老师,也不能用两年抵人家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皇帝看过这几份卷子,五皇子的就不说了,纯粹是个凑热闹的。

楚婳和南宫灵的答案算是中等水平,可因为是女人,要参加第一届女子也能考的科举,想获得和男人一样的待遇,就会得到一个更为苛刻的评价。

不是特别优秀,堵不住这群人的嘴啊。

皇帝:“既然女子科举可行,下个月殿试过后,就把开女子恩科的消息公布出去吧。”

有人想反对,看到皇帝那不容置喙的神色,知道此事没了商量的余地便闭上了嘴。

罢了,别和皇上作对。

就算开了女子恩科,也没几个女子真去参加的。

一个是过去没几个女子学习《四书》《五经》,去参加了也只能一轮游,另一个是因为为防作弊,科举条件太差,没几个女子能忍受在那样的小房子里考上几天试。

南宫灵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吗?

女子也能参加科举的消息一出,当即震动全大盛,西戎、北狄、东夷、南蛮都为之惊讶。

自科举制度创立至今,近千年的时光中都只有男子参加科举,女帝时期都没冒大不韪开女子恩科,现在大盛皇帝是怎么了?

不少知情人士表示:这是为了某人大开方便之门。

再一问某人是谁?那些人就不太敢说了。

但这也不是很难调查的事,能让皇帝和百官给开方便之门的,要么是特别有才,要么是特别有权势,太好找了。

楚婳和南宫灵以女子之身成了五皇子的伴读,这件事在京城被津津乐道许久,后来许多人家的姑娘都请了夫子教《四书》《五经》,所以开女子恩科的事早已有了苗头,只是有钱有势的人家早知道,普通百姓晚知道一些。

算算时间,差不多也有一两年了。

百姓们顿时产生了一定的联想和抱怨。

“有权有势的人可真了不起。”

“女人考什么科举啊?”

“考试前当着所有人的面被搜身吗?”

“楚婳不会是皇帝的私生女吧?皇帝也太宠她了!”

“怎么就是楚婳,不是南宫灵或者别人呢?”

楚平听到这离谱传闻的时候,整个人都呆住了。

当爹的又是懵逼又是气愤,告诉温氏的时候还有点委屈:“婳儿怎么就是皇上的女儿了?我的女儿就不能那么优秀吗?凭什么优秀的孩子都是皇家的?”

温氏无语得差点翻白眼,你的重点居然是这个?

“当然是皇上能给皇子和公主找到全大盛最好的老师啊,有太师和太傅那样的老师从小教导,什么人会不优秀?”

“那倒也是,有太师和太傅在,就是一头猪都能教聪明了。”楚平叹气,“我后悔啊,当初要是给婳儿找几个好老师,让她多学点,指不定下一届科举她能拿个三元及第回来。”

温氏:“……”越说越离谱了。

外面风言风语太多,温氏不知道都是谁在外乱传,也不敢把这话说给楚婳听,担心扰了她的心,影响她学习备考。

她决定等会儿就给家里的仆人们传话,让他们的嘴巴紧一点,别什么话都往楚婳耳边传。

以及,这个嘴巴最大的!

温氏殷殷叮嘱道:“这话你和我说说也就算了,千万别告诉婳儿。”

楚平很受伤:“夫人怎会如此不放心?我是那么没分寸的人吗?”

温氏斩钉截铁,丝毫不给夫君面子:“你是。”

楚平:“……”

皇帝听说后连连叹气:“朕倒是想要一个这样的女儿。”

这话,贴身太监陈九可以作证。

每次楚婳那有了什么新的研究成果,皇帝就经常感叹:“这要是朕的女儿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