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06页(1 / 1)

作品:《穿成年代文精明女配

说着话,陆江南的糖醋鱼也上桌了。 陆奶奶很高兴地说:“登登这糖醋鱼做得地道,这味道一闻,就香得很。” 沈夏来拿着碟子给奶奶挑着鱼刺,说:“可见江南很有做饭的天赋。爸,妈,你们也尝尝江南的手艺。” 赵颖陆临也很高兴,他们并不觉得儿子做饭有什么不好,反而觉得他独立能干。 陆江南大姐陆年年酸溜溜地说:“我们登登结了婚可真是长大了,又得做饭又得洗衣服,家里家外的活儿都得操心。” 其实陆江南和沈夏来的衣服一直都是各洗各的,沈夏来平时住培训班宿舍里,衣服也不会堆积,随手就洗了。周末回家时,自然没什么衣服需要去洗。 至于陆江南的衣服,也是随手洗了,沈夏来回去时候也没什么需要她帮忙洗的。 家里家务什么的,沈夏来一周只回来一天,那自然是陆江南做得更多。 陆江南想说什么,沈夏来拉住他,说:“可不是,江南结婚后真是越来越能干越来越体贴了。爸妈,真是多谢你们生出这么好的儿子,让我有福气可以嫁给他。” 说着她含情脉脉地看着陆江南:“江南,谢谢你这么照顾我。” 陆江南知道她这是故意在大姐面前肉麻,给她夹了一筷子菜:“不用谢,来,吃点肉。” “江南你真好。” 第89章 最后,沈夏来决定进外交部西欧司工作。 在等调动的这段时间,沈夏来接bbzl到了家里打来的电报,她奶奶去世了。 说起沈夏来奶奶,她今年也七十三岁了,这两年她身体一直不好。就连沈夏来结婚,她也在老家没法来一趟首都。 沈夏来和她奶奶的感情一直不咸不淡,家里人也都知道她们两人相看两厌。 就连家里发来的电报上也只是说告诉一下沈夏来这件事,她如果学习忙碌的话,不用特意回去。 陆江南看到电报,把沈夏来楼在怀里安慰她:“夏来,别太难过。” 现在奶奶去世了,沈夏来心里虽也有些难受,但只是对于人生老病死的难受。 她苦笑:“说实话,你也知道我和我奶奶的关系。我们两个别说与你和你奶奶相比了,就是和普通人家祖孙相比也是不如的。我和我奶奶,虽然在一个大队里,但一年能见个四五次都是多的了。” 沈夏来奶奶一直住在她大伯家,由大伯大伯母赡养,沈长柱王翠翠只需要每个月给孝敬。 平时家里做了吃的喝的,也是沈夏来娘王翠翠或者弟弟沈禄来还有大嫂王小满去送,沈夏来一年也只有过年端午中秋跟着家里人过去看看。 陆江南抱抱她:“人和人的相处是需要缘分的,可能你和你奶奶的缘分比较浅。” “是,我现在嫁给你,也有了对我很好的奶奶,我没什么好遗憾难过的。” “那你要回去吗?” 沈夏来本来就准备回一趟家,告诉爹娘她要工作了。而且她来首都也一年多的时间了,趁着有空,想回家看看。 现在奶奶去世,她更得回去奔丧。 她点点头:“我得回去,虽然我和我奶奶关系平平,但我还是想去送送她。” 除了感情因素,还有客观的名声问题。沈夏来不仅得考虑自己,也得考虑她爹娘。 在国人朴素的观念里,死者为大。不管奶奶以前对沈夏来怎么样,沈夏来作为她的亲孙女,在她去世之后总该去送她一程的。 沈夏来也不想被人在背后议论她爹娘不会教养儿女,养出来的闺女连奶奶去世都不回去。 见沈夏来准备回去,陆江南也请了假陪沈夏来回宁安。 两人坐火车回了县里,先去淑文姐那里坐了坐,顺便借自行车回大队。 淑文姐再婚两年多了,现在又怀着第二胎。 见着沈夏来,李淑文高兴的很。 沈夏来把给康康买的小裙子拿出来,递给躲月娥婶子身后偷偷看着自己的康康。 “康康,还记得姨姨吗?看这是夏来姨姨给你买的小裙子,康康喜不喜欢呀?” 康康毕竟才三岁多,还不怎么记事呢。她眨巴着大眼睛看着沈夏来,然后红着脸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夏来姨姨对不起,我听妈妈和姥姥说起过你,但是我不记得了你。” 沈夏来心爱的抱了抱她:“康康不用和夏来姨姨说对不起,我们已经一年多没见了,康康记不得姨姨是很正常的。” 说着她又拿出几颗大白兔:“来,康康,bbzl尝尝好吃的奶糖。” 康康眼睛盯着裙子看了会儿,又盯着沈夏来手里的奶糖看了会儿,最后咽咽口水,有些难受地说:“夏来姨姨,我不能要你的糖。” “怎么啦?康康不爱吃糖吗?” “我爱吃糖,可是我都把你给忘了,怎么能吃你给我的糖呢?” 沈夏来被她这童言童语给萌化了:“康康还小嘛,这次康康把夏来姨姨给忘了,那下次好好记得不就好了。” 说着沈夏来把糖和裙子都塞她手里:“这是夏来姨姨给我们康康宝贝的礼物,康康好好收着。” 康康看看姥姥,夏来姨姨送的裙子好漂亮,她太喜欢了,拿着裙子,她问妈妈李淑文:“妈妈,我可以现在就换上夏来姨姨送我的裙子吗?” 李淑文笑着说:“行,想换就让姥姥陪着你去换,换好让夏来姨姨看看穿新裙子的康康是不是更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