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72页(1 / 1)

作品:《穿成年代文精明女配

禄来他们只要沈夏来盯着,最起码能念完初中,再念个高中或者中专,以后凭本事自己找工作不成问题。 家里也就大哥大姐只读了小学,如果打听到纺织厂食品厂这些地方有人退休,有接班的名额。大姐能和大哥似的花钱当个工人,虽一辈子大富大贵难,但普普通通,安安稳稳的也挺好。 王翠翠没想沈夏来还有这样的打算,握着沈夏来的手,说:“二妮,家里真是让bbzl你操心了。” 沈夏来倒也不觉得多操心,这就是顺便打听的事儿。 本来她就在帮陆江南打听,说不准就有不适合陆江南但适合大姐的工作呢。 如果能成,也是大姐想法子凑这份钱,如果不成,那就以后再看。 不过沈夏来还是和王翠翠说:“娘,这样的机会少,还不知能不能遇上呢,您也别说出去。” 王翠翠点点头:“娘知道,要是你大姐也能和你大哥似的有这么好的命,就好了。” 第73章 沈夏来要开学了,有了陆江南拿回来的自行车,她可以自己骑车去县里,再坐车去市里。 但陆江南非要送她,最后两人只能骑着自行车,并排走着。 到了县里,陆江南又说:“夏来,你这辆自行车放学校就好,回来时还是我来县里汽车站接你。” 沈夏来也知道陆江南是想他们两人可以多相处一些时间,毕竟上个学期她几乎是两周才回家一次,也都是周六下午回来,周日下午赶回学校。 对沈夏来陆江南来说,从县里到大队的这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是难得的独属于两人的相处时光。 等回了学校,沈夏来几个和她一样不在宁安市里的舍友们都到了。 许培是女知青,过年回了一趟家,还给沈夏来他们拿了一些她家当地的特产。 开学后,天慢慢暖和了起来,随着课程的深入,沈夏来需要花费的功夫也越来越多。 她是同学里难得的每门课都很优秀的,不过因为他们这个专业并不怎么受人待见的缘故,沈夏来也不像其他专业的优秀学生,可以在学校里有不低的知名度。 每当说起沈夏来,人们先想到的都是,大一那个长得很标致的女同学。再说起她的专业,总要有些可惜的叹一句,怎么不换个专业。 有些和沈夏来关系相处的很好的朋好,甚至直接劝过沈夏来,别学外语,改学其他。 不过他们见沈夏来态度坚定,又知道她家里根正苗红,学习成绩也很好,是真的在语言上有些天赋,也就没再劝她。 沈夏来的几个老师,也都很喜欢她。沈夏来学得认真不说,还学得很快,老师们也会给她另外开开小灶,做一做提升。 甚至其中一位教英语的老师,甚至和沈夏来说,等她大学毕业,完全可以留在学校教书育人。至于‘社来社去’的规定,也能把沈夏来档案先调回公社,再从公社调回学校。 沈夏来还真没想过这条路,但老师的这话,是对沈夏来成绩的肯定,他是看重沈夏来的天赋,这才对一个大一学生就提出这个建议。 老师的建议也能让沈夏来将来毕业后多一个选择。 转眼,五月份到了,天也热了起来。 沈夏来捧着报纸在食堂看,陈千声路过时,没忍住停下来问了句:“沈夏来,你这是在看什么新闻啊,看得这么认真?” 沈夏来身边坐着的许培没忍住说:“她哪里是在看bbzl新闻啊,夏来明明是看她对象看得入神呢。” 陈千声闻言更有兴趣了:“怎么?陆江南又发表文章了?可不对啊,如果是这样,那沈夏来只能看到陆江南的文章,名字,怎么能看到人啊?” 陈千声当初帮过沈夏来的忙,陆江南手里文学系的课本都是陈千声牵线搭桥才买到的。 后来沈夏来陆江南两人还一起请陈千声吃了饭,陈千声也知道了陆江南不仅喜欢文学,还在报纸上发表过一些文章,有一些名气。 李丽说:“之前陆江南的文章都只是文章,现在他的文章还配了照片。夏来这不就看入迷了么?” 沈夏来听他们左一句右一句的打趣,说:“我真的只是在看文章,照片都是一扫而过的。” 陈千声低头看向沈夏来手里的报纸,有些意外说:“宁州日报?这可是咱们宁州省里最大最好的报纸。这上面刊登的文章一般都是有点水平的,陆江南真是越来越厉害了。” 沈夏来也有些自豪:“是,他这篇文章写的是真好,有实有据有感情,能被宁州日报刊登也正常。” 陈千声说:“那我要好好看看陆江南的这篇文章了。” 沈夏来把报纸递给他,陈千声首先看到的是文章旁边配的几张照片。 照片里是小学生们在上课,做劳动的场景。其中两张照片里的老师正是陆江南。 照片里的陆江南剑眉星目,英俊的很,难怪刚才许培李丽开玩笑说沈夏来看她对象看入迷了。 陈千声有些意外:“这不是陆江南的文章么,怎么还有记者的配图?” “不是记者的配图,这照片是拿陆江南的照相机拍的。陆江南没出现的那三张照片是陆江南亲自拍的,有陆江南的那两张,是大队里另一个知青拍的。” 陈千声看了沈夏来一眼,心说没瞧出来陆江南家庭条件这么好,家里居然还有照相机,有照相机不说,居然还同意陆江南就这么从家里拿到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