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82页(1 / 1)

作品:《穿成年代文精明女配

沈夏来又说:“娘,你说,等会儿我爹回来,会不会训我啊。” 王翠翠很肯定的说:“不会,你的bbzl委屈你爹一直也知道,只是,那毕竟是他亲娘,生他养他给他盖房娶媳妇的亲娘。” 沈夏来和王翠翠说着话,沈秋来突然蹭她身边,说:“二姐,你给寿来压岁钱了是不是,你可不能偏心啊,只给寿来不给我。” 沈夏来从口袋里掏出剩下的一毛五分:“你的,冬来的,还有禄来的。“ 王翠翠忙说:“秋来,你们压岁钱别瞎花了,留着买笔买本子用!” 第37章 正月初二,沈夏来大姐大姐夫来家里拜年。 大姐还是穿着结婚时候那件红色的大衣,提着一篮子鸡蛋,整个人喜气洋洋的。 她和大姐夫结婚没多长时间,两个人还是新婚燕尔呢。大姐夫家里人也没出什么幺蛾子,大姐的日子过得也挺顺心的。 见着弟弟妹妹,沈春来就要给他们压岁钱。 就连沈夏来和沈福来,都一人收到了一毛。禄来秋来冬来一人五分,寿来分。 其实在大队里,过了十五岁的孩子就不会再给压岁钱了。今年过年,连沈长柱和王翠翠都没给沈夏来压岁钱。 沈夏来觉得自己这么大了,大姐也不富裕,怎么能要她的钱,但大姐坚持把钱塞沈夏来手里。 中午吃饭的时候,顺便说起了盖房的事情。 在沈夏来他们大队里,大部分房子是土坯房,倒也有盖茅草房的,但他们这是北方,冬天不仅冷,风还特别大,住茅草房太受罪了。 至于砖房,没条子,根本买不到砖,即便有了条子,砖厂的砖也贵得很,砖那是城里盖房盖厂子用的。 农村盖房,用的多是粘土,用泥,手工用模具,做成土砖,里面再加上一些稻草秸秆,然后垒起来。 当然木头的梁柱和房顶的瓦也得有。 盖房子的花销除了房子的材料,还有就是人工费了。 请大队里人帮忙盖房,总得出个工钱,给人家两斤糖,两斤鸡蛋。 最重要的,别人帮忙盖房,一天怎么也得管两顿饭,这两顿饭就是吃不好,最起码得能吃饱。不能让老乡们饿着肚子帮忙盖房。 这些零零碎碎的算下来,盖一间二十来平米的房子加院墙,怎么也得五十到七十,如果想盖两间房,再加个厨房,那就得一百五左右了。 沈夏来大姐大姐夫打算先只盖一间屋子一间厨房,院子什么的先拿树枝围起来,以后等钱上更松快一些,再慢慢盖。 沈长柱王翠翠觉得可行,也准备开始给沈夏来大哥沈福来盖房。 按沈福来自己说的,家里帮着先盖一间房,有个能结婚成家的住处。至于剩下的,家里也不富裕,下面又好几个弟弟妹妹,就先不盖了,等他结了婚再说。 沈长柱也和大队里的人说好了,等过了正月十五,就开始盖房,到了三四月份,地里开始忙碌的时候,房子也差不多能盖好了。 沈夏来听着有些羡慕,虽然她现在和家里人相处很好,但是,家里这么多人住在一起,真bbzl的有些拥挤。 像她现在的屋子,她,他娘,秋来,冬来,足足住着四个人,之前还有大姐沈春来。 有时沈夏来想安安静静看一会儿书,但秋来冬来正是爱玩闹的年纪,也不能不许她们说话。而且住在一起,自然也没有什么隐私可言。 如果可以的话,沈夏来当然想要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小空间,但显然,这个目标现在是无法达成的。 吃着饭,听着爹和姐夫介绍大队里哪些人勤快,做事细致,可以请来帮忙盖房。哪些人爱偷懒,来了就是蹭饭,办不了多少活儿。 一点多的时候,家里人还在吃饭,沈夏来就得先去县里了。 临走的时候,她把家里娘,大姐帮忙做的两身婴儿小衣服小鞋子都拿上。 淑文姐马上就生产了,这些正用得着。 到了县里,沈夏来直奔县医院。路上,沈夏来还在想,淑文姐这孩子出生没。 如果真的生在除夕或者大年初一,大年初二,那这孩子以后一边过年,一边过生日,也挺好的。 尤其这种很特殊的生日,绝不会发生被人遗忘的可能。 进了医院,到了淑文姐住着的病房。 看着她大大的肚子,看来孩子还没出生。 沈夏来看看屋里,只有淑文姐一个人,有些奇怪的问:“淑文姐,姐夫呢?月娥婶子呢?” 李淑文看着报纸,笑着说:“你姐夫刚走了没几分钟,至于我妈,她回单位上班去了。她毕竟在食堂做饭,不能时时刻刻都陪着我。” 沈夏来有些不满的说:“月娥婶子上班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姐夫也该等一等,等我来了他再走啊。” “你姐夫上班,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啊。” 那如果就是他不在的这段时间,淑文姐你突然羊水破了,要生产呢? 虽然医院有医生有护士,但有家属在,肯定更好啊。 而且之前沈夏来也说了,她四点前一定来,就真的不能再等等么。 沈夏来想说什么,但还是忍住了,不管淑文姐丈夫是个什么样的人,在淑文姐即将临产的紧要关头,这些话都不能说。 于是沈夏来换个话题:“淑文姐,你看,这是我娘,我大姐给孩子做的小衣服,可不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