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9页(1 / 1)

作品:《穿成年代文精明女配

沈春来比沈禄来大六岁,比沈冬来大七岁。

在沈禄来沈冬来出生后,沈春来和沈福来就开始帮着娘照顾弟弟妹妹。而这一照顾,就从嗷嗷待哺的婴儿,照顾到现在他们十三四岁。

沈禄来和沈冬来可以说是大哥大姐他们手把手带大的,他们对这两个弟弟妹妹也可以说是有求必应,现在沈禄来沈冬来遇到事情了,也常常都是喊,大哥帮我,大姐帮我。

时间久了,他们不免觉得哥哥姐姐们就应该照顾他们,应该对他们好。

沈夏来最后说:“你们也不要觉得借钱读高中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情,我不会催着你们追债的,更不会收你们高额的利息。你们想想,和我借一百块读了高中,等你们参加工作,一个月即便只挣二十块,不到半年就把一百赚回来了,多划算啊。”

沈禄来说:“那我们如果念了高中,欠了那么多钱,还找不到工作,可怎么办。”

沈夏来说:“这个好说,只要你们一天没找到工作,我就一天不问你们要这份钱,这样可以吧。我借给你们钱,是为了让你们学到更多知识,有高中或者中专的文凭,有更好前途的,仅此而已。”

可能是沈夏来关于借钱那段亲兄弟明算账的言论有些吓人,在她说完那番话之后,家里兄弟姐妹BBZL对她的态度都怪怪的。

沈夏来也并不后悔,她觉得自己说的也没错啊。

对她来说,现在如果有个哥哥姐姐说愿意借给她一百块让她去上学,沈夏来立刻把借条签了。

她之所以不愿意爹娘去借钱,是知道并没有哪家的亲戚可以直接借给自己高中两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想凑够这一百,怕是得一家借个十块十五,把血缘近的亲戚都借个遍,才能凑齐。

而且即便是亲戚,平时关系和睦,但去借钱的时候,也少不得需要低声下气的。沈夏来不愿意爹娘为了她去受这个委屈。

但她借钱给弟弟妹妹,完全不需要他们对着自己低声下气再三恳求。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以给沈福来盖房子的名义去借钱,亲戚们一定会愿意借。但如果以供沈夏来读书的名义去借钱,他们不仅不愿意,还会反问沈长柱王翠翠,沈夏来这么一个一定会嫁出去的闺女,供她读书有什么用呢。

沈夏来发现她娘王翠翠几次看着她,欲言又止的。

沈夏来没忍住先问她:“娘,有什么事儿您直说就成。“

王翠翠有些尴尬:“我这不是怕你不答应么。”

“什么事儿啊娘,您先说,能答应的我一定答应,不能答应的,我也会告诉您我有什么顾虑,为什么不答应。”

“那个,你那主家不是送了你一件衣服么,大红的,可鲜亮了。你大姐呢,定下来十一月十七结婚。本来这结婚,男的家该给女的买身新衣服。可你大姐夫家里没什么钱。他倒是给了十二块钱,可这钱我和你爹想着,再添个八块,凑够二十让你大姐拿着。加上家里给你大姐做的那套双人的被褥枕头,也挺体面了。”

“您的意思是我大姐结婚,不准备新衣服了?”

“现在结婚,舍得准备新衣服的也没多少。本来我和你娟娟姐说好了,你大姐结婚时候借她的衣服穿。你娟娟姐结婚的时候做了一件红棉袄,也喜庆的很。现在这不是看你有这么一件更好看的,娘就想问问,你能不能把你那衣服借给你大姐穿穿,等她结婚了就还给你。”

沈夏来想了想,现在结婚借衣服借皮鞋借手表,是挺常见的事情。

但她没想到,大姐结婚也没有一件新衣服。

沈夏来有些好奇:“娘,大姐夫家这么穷啊,连身新衣服都不给大姐买?”

王翠翠叹了口气:“可不是,别说新衣服了,连个针头线脑的也没有,就给了十二块钱。我和你爹给你大姐准备的钱和被褥这些加起来,都得小二十呢。姚春山家穷倒是也不算穷,家里四个儿子,都在地里上工,能挣不少工分呢。他们家呀,就是舍不得花钱。”

沈夏来说:“那我大姐嫁过去,能过得舒心么?”

“姚家两口子人也不坏,姚青山也挺能吃苦的。而且也说好了,他们结婚后就盖房,等新房盖好,你大姐大姐夫搬出来BBZL,日子也就好过了。”

沈夏来心里忍不住为大姐发起愁来。

在这个家里,除了沈长柱王翠翠夫妻,最照顾沈夏来的就是大姐沈春来了。

不止沈夏来,大姐对家里所有的弟弟妹妹都很照顾,甚至有时候可以说是溺爱。

她真的就像这个家庭里的第二位母亲。

沈夏来想了想,说:“娘,结婚是大事,淑文姐送我的那件衣服,我也没什么机会穿。既然大姐需要,那给大姐穿了吧,大姐结婚,就当我随的礼了。”

淑文姐送的衣服虽好,但现在的沈夏来穿着其实也有些大,架不起来。

她之前还想着以后手头宽裕了,找裁缝给改一改。

现在既然大姐更需要这件衣服,那还是先给大姐穿,这样的衣服现在不好买,等再过几年,也能买到了。

王翠翠没想到沈夏来这么大方:“夏来,你真舍得把这么好的衣服给你大姐啊?”

“这有什么舍不得的,大姐对我多好。娘,我之前说的那些话,并不是说我舍不得给家里人花钱。我只是不喜欢,弟弟妹妹们觉得当姐姐的,照顾他们是天经地义的,给他们花钱也是天经地义的。他们遇到困难我会帮,兄弟姐妹,互相帮扶是应该的。但他们不能觉得我的就是他们的,他们的还是他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