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古代小商贩养家科举日常 第48节(1 / 1)

作品:《古代小商贩养家科举日常

一开始大家还有些拘束,几杯黄酒下肚,大家就放开了怀抱,开始大快朵颐,一边注意着礼节形象,一边动筷的速度却是丝毫没有放缓,开玩笑,这种美味,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尝到了,当然要专心吃菜呀!

原以为知州大人家做的内陆的菜好吃,比如说这糖醋排骨、这大煮干丝,没想到就连烹制本地的海鲜,滋味也是如此美妙,把他们当地厨子都比下去了。还有之前的天福鸡,若是不知州大人,他们还不知道这鸡能有这么棒的做法。

知州大人还真是好福气,居然能天天吃到这么美味的食物,真是让人羡慕嫉妒呀!

吃完饭,黄寄北他们继续去前面办公,仆人们收拾好了碗盏,就开始跟着白氏一起制作干贝。

纪宁雨拿着黄寄北写下的步骤在一旁指导,大家对于黄寄北这个想法都很有兴趣,干起活来兴致勃勃的。

以往渔民们都是将生扇贝的贝珠取下后除杂物后直接晾晒的,这种方法做成的干贝不仅裂纹多卖相不佳,而且在水里泡开后口感差,根本无法保留扇贝的美味和营养。

而黄寄北在和白氏讨论后改良了这种方法,先煮后晒。

首先挑选体型肥壮的鲜活贝,将其脱壳。将贝柱用干净的海水清洗好,沥干水分,将洗净的贝柱放入竹筐中。接着大锅蒸煮,待水烧开立即将其放入锅中,搅拌转动。待沸腾时,撇去表面浮沫,把竹筐取出。

继续用海水洗去附着在表面的浮沫,沥水,将煮好洗净的贝柱在干净的席子上均匀摊开,放在太阳下进行晾晒,每天翻动两次。

值得注意的是,正午前后必须移到阴凉通的地方,避免被晒裂。等晒干了就可以装起来放到屋子里了,等半个月后再拿出来晒一次。

历时一个多月,第一批干贝终于制成了。

干贝非常方便,用温水泡发后即可食用,还能长时间储存。

盼了好久,前衙的属官们终于又等到了来知州大人家蹭饭的机会,这次蹭的是晚饭,那必须不醉不归呀!

可白氏这次不按套路出牌,给大家安排的是一场养生局,根本就没准备酒!

第一个上来的是干贝豆腐汤,饭前一碗汤,对肠胃好。

准备豆腐一块,把它切成块状。在锅中放适量的油加葱花炒香,放入适量清水,放入泡发好的干贝加热煮开,再放入切成块的豆腐一起炖煮半小时,放入适量的香葱末和盐调味,就可以舀到汤碗里上桌了。

别看只有干贝和豆腐,那滋味可一点不比大鱼大肉差。

汤喝的差不多了,菜也陆续上来了,其中就有一道菜是用干贝炒制而成的。

干贝泡发后取出用清水洗净,准备两个鸡蛋,把它磕开到碗中调成蛋液,再准备一棵的卷心菜,把它们切成丝状。

在炒锅中放适量油,加热以后放少量葱花炒香,再把切好的卷心菜放入锅中,快速翻炒均匀,等它变软以后放适量酱油,再加入准备好的干贝,一起翻炒,炒好后再用淀粉勾芡,就可以装盘上桌啦。

眼看大家吃的差不多了,该上主食了,晚上喝点粥特别好,而干贝特就别适合用来煮粥。

用温水把干贝洗净泡发,再准备两个香菇,也把它们提前泡发。把泡好的香菇切成小丁,准备适量姜丝胡椒粉,再准备适量大米,把大米淘洗干净以后,入锅加清水煮开,放入香菇丁和干贝一起煮,煮成一锅浓稠的粥。

出锅前加入适量的胡椒粉、姜丝和盐,再撒上适量香葱末,白色的粥上点缀着葱花的绿色和干贝的浅黄色,好看又好吃。

这么多天忙活下来,白玉竹心里有了方向,她要开一家海鲜楼,专门烹制海鲜,同时售卖干货!

黄寄北和黄长植对这个想法很是支持,黄寄北觉得,或许到后面,卖干货反而更有赚头。

第68章 酸野

比起海鲜楼, 先开起来的反而是干货作坊,海鲜楼是面对上层权贵的,干货作坊却能惠及百姓, 还能促进与内陆的贸易,这个更有意义,而海鲜楼,能起到展示的作用, 让人们看到他们三崖州的海鲜和干货有多么美味。

作坊建在府城与海昌县接壤之处,那边地便宜, 交通还方便。

初建阶段,作坊主要生产干鱼、干贝、虾皮还有干海参,作坊对外招工,学徒三月,包吃包住,三月后即可出师, 到时候是选择继续留下拿工钱, 还是回去自立门户, 都可以。

黄寄北建这个作坊并不是为了赚钱, 而是想通过这个作坊把干活的制作手艺传播出去,作坊就算再大也产量有限,而且干活的制作过程很难保密,就算想防也防不住,不如大大方方的公开招徒。

百姓们简直不敢相信还有这等好事, 只需学徒三个月就能学到手艺, 这是多好的事情呀!要知道现在做学徒的, 那都是三年起步,给师傅当牛做马不说, 能不能学到本事还要看师傅的人品。

黄寄北的这个告示一经贴出,就吸引了大批来报名的百姓,远远超出了他们定的五十个名额。看着落选的人们一脸的失望,黄寄北安抚大家,等第一批三个月满后会再次招徒的,大家这才遗憾地离开了。

而被选中的那五十个人都在庆幸自己的运气,发誓一定要好好干,好好学!

黄长植挑人的眼光不错,这五十个人基本上都是踏实肯干的,也不乏机灵有巧思的,在生产过程中,结合大家提出的意见,干货的制作工艺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而那五十个学徒在三个月期满后根本不想走,这里的伙食未免也太好了吧,他们真的想一直待下去。

不过,为了能辐射到更多人群,该离开的还是得离开,他们只好修改了规则,由黄长植给五十人设置考试,从中挑选出十名优秀学徒升级为四级工,负责指导后续进来的学徒,而没被选中的就必须要离开。

黄寄北要做的第二步就是把这些干货给卖出去,无论是这个作坊的,还是以后从其他作坊和百姓家里收购来的,这样作坊才能扩大,才能招更多的人。

为此,他给远在京城的郭乐风写了一封长信。

信中他先是表达了对郭乐风和黄四娘的牵挂,尤其是黄四娘,她刚嫁过去娘家一家人就搬到了那么远的地方,逢年过节连一面都见不到,不知道现在她过的好不好。

接着他和郭乐风讲了自己的计划,并希望得到他的帮助,黄寄北计划采用寄售的方式,若是卖出去了,那双方利润对分,若是卖不出去则可在半年后退回,虽然既是朋友又是妹夫,但黄寄北觉得还是要明算账,而且这件事若是做成了,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在大渊,干货就是一片蓝海呀,是大有可为的,而郭家,就是最好的合作对象。

在大家的期盼下,郑成带着第一批生产出来的干货出发了,海路加陆路,最起码要两个月才能到京城。

郑成是黄长植在京城的时候招的小酒馆的跑堂,因为吃的太多被后娘赶了出来,流落街头,差点饿死,黄长植看他可怜,就经常给他一些食物。

郑成也是个厚道人,吃了黄长植的东西,就非要回报,抢着帮他干活,一来二去,黄长植觉得这个小伙子勤快又踏实,为人还知恩图报,于是便把他留了下来。

来到三崖州后,郑成就一直跟着黄寄北东奔西走,两年历练下来,已经能独当一面了,他既熟悉作坊生产又在京城长大,此去京城,是再适合不过的人选了。

当然,他也没有把宝都压在京城,他在海昌县码头旁设了干货店,往来的船只都是他们的客户,积少成多,他们三崖州的干货有一天总会卖到世界各地的。

转眼又到了夏天,天气燥热难忍,最近大家都没什么胃口,海鲜楼的生意也清淡了不少,这种天气,大家都不想出门,是以白天街上,人烟稀少。

但到了晚上,夜市上就热闹起来了,夏天正是瓜果蔬菜成熟的季节,落日时分,城外的农户们就挑着担子来到了西街。

为了方便百姓,西街是入夜后唯一点灯的街市,困在家里一天的人们,终于可以出来活动活动了。

西街分两段,一段在桥西一段在桥东,桥下面是一条内流河,桥下河水潺潺,带走空气中的闷热,因为这条河的存在,这里比其他地方都要凉快些。

这段时间纪宁雨总是没胃口,整个人蔫蔫的,不到一个月就瘦了五六斤。黄寄北这天早早的结束了公务,拉了纪宁雨出来逛街。

两人并排走着,迎面吹来河上的风,很是惬意。此刻,黄寄北觉得很是满足,他真的很幸运,虽然起点坎坷了些,但有疼爱他的父母,有相知相守的妻子,真的别无他求了。

幸福来之不易,他越发想要好好守护,同时,他作为一名父母官,百姓们的安居乐业也是他必须为之努力的事。肩上的单子很重,他得走好每一步才行。

来到一家熟悉的摊子,黄寄北想要买点水果带回去给阿爹阿娘尝尝,他正低头挑选着,一转头却发现纪宁雨不见了。

他赶紧放下挑到一半的果子,在人群中寻找了起来,眼神中是藏不住的慌乱。

还好,不一会儿,黄寄北就在对面摊子上看到了纪宁雨。

黄寄北有些奇怪,以往宁雨是不会这样不说一声就走开的,更奇怪的是,纪宁雨居然出现在了一家酸野摊子前。

所谓酸野,就是用新鲜果蔬配以醋和盐腌制而成的本地特色小吃,有的人还喜欢配上适糖和辣椒粉。

这种摊子在西街随处可见,可黄寄北却一家都没有尝试过,这种吃法,不是当地人还真的接受不了。

黄寄北走到摊子前的时候,纪宁雨已经在兴致勃勃的挑选了,各式水果被切成片状或者块状浸泡在大大小小的盆中,木瓜、芒果、菠萝、桃子、李子、生姜、蒜头…….摊上备有辣椒水、食醋、盐和糖,供食客随意蘸用。

纪宁雨拿着拌好的酸野让黄寄北也尝一尝,黄寄北躲避不及时,被纪宁雨塞了一块到嘴里。

那滋味,真的很难形容,黄寄北慢慢咀嚼着,感受着口里味道的变化,表情有点一言难尽,而纪宁雨却吃的津津有味,一块又一块的停不下来。

渐渐地,黄寄北也品出味了,还想还可以嘛,没他想像的那么可怕,酸、脆、爽,甚是解渴。

自己喜不喜欢不重要,夫人喜欢就行,多亏了这酸野,纪宁雨的胃口终于好了起来,最近吃什么都觉得香,一天能吃四五顿,不到一个月就长了十斤,把她自己都吓到了。

若是这时候还没查觉出不对劲,黄寄北这个做夫君的未免也太不称职了,他赶紧把在海昌县种植药材的李大夫给请了回来。

李大夫正襟危坐,搭脉。

一旁黄寄北大气都不敢出,死死地盯着李大夫搭脉的那只手。纪宁雨被他这郑重其事的样子搞得有点懵,自己最近除了长胖了也没不舒服呀。

“恭喜大人,恭喜夫人,夫人已经有两个多月身孕了,胎像平稳,无大碍。”

纪宁雨着实没想到自己居然已经有了身孕,来到三崖州后,因为水土不服她的例假一直不是很准,这次延迟了她也没在意,想不到居然是有了身孕。

一旁的黄寄北有点手足无措,他想要去抱抱纪宁雨却又担心伤到她,一时间手舞足蹈的样子把人都逗笑了。

海昌县那边的药田目前长势良好,李大夫没忘记楚氏的嘱托,决定待到纪宁雨四个月孕期的时候再回去,等纪宁雨六个月孕期的时候再回来。

黄长植和白氏直到晚上回来才知道了纪宁雨怀孕的消息,白氏欣喜以后就是一阵懊恼。自己这个做婆婆的未免也太不上心了,儿媳妇有了身孕自己居然没有察觉。不行,纪宁雨生产前她就不去酒楼了,宁雨一个人在家她不放心,万一吃错东西了怎么办!

看到白氏这么坚持,纪宁雨向黄寄北投去了无奈的眼神。

“阿娘,有你陪着宁雨自然是好的,只是距离宁雨生产还有七个多月呢,而且这几个月有李大夫在,你也不必太紧张,这样小雨也会有压力的。”

“是了,我刚才激动了些,小雨你别紧张,有我们在,会顺顺利利的,我酒楼那边已经有掌柜的人选了,等我交接好了就回来和你作伴,我们娘俩互相有个伴。”

纪宁雨握住了白玉竹的手,温柔地说道:

“听娘的。”

纪宁雨怀的这胎很是平稳,前面基本没受什么苦,反而是倒过来劝黄寄北和白氏不要那么紧张,尤其是白氏,在黄寄北说过后还是太紧张了,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亲自给纪宁雨煲汤,一日三餐都要自己亲自经手。

在纪宁雨怀胎六个月的时候,郑成从京城回来了。

这时,黄寄北一家来到三崖州已经整整两年了。

虽是风尘仆仆,郑成却是满面红光,他兴奋的和大家说着此行的情况。

“大人,还是郭大人有办法,这批干货呀,我们是先放在郭家酒楼售卖的,客人们尝了鲜,自然就会买了,还能买了直接让酒店后厨做,做好了直接上菜!这一来二去呀,我们海昌干货的名头就打出去了,郭夫人手上正好有间空着的铺子,就拿出来给我做干货店了,开张以后那是生意好到不行,眼瞅着快卖完了我就着急忙慌的赶回来了。”

白氏刚才就一直忍着,这会儿听到郑成说到郭夫人,一下子就忍不住了。

“阿成,四娘她近来可好?可曾瘦了?”

第69章 肉松海苔

郑成闻言敲打起了自己的脑袋, 嘴里说道:

“都怪我,都怪我,一时兴奋忘记把信拿出来了, 大人,这是郭大人和小姐托我带回来的信,外面马车上还有他们给大家准备的礼物。”

白玉竹迫不及待接过黄四娘的那封信,拆开, 一边看一边流泪。

“太太,你就放心吧, 小姐她好着呢,只不过呀,长胖啦!”郑成在一旁说道。

白玉竹既高兴又担心,心中满是懊恼和愧疚。

“二郎,你妹妹她怀孕了,算算日子, 现在应该已经生了, 只是不知是否平安, 生的是男是女, 我这个做阿娘的真对不起她,这种时候都没能陪在她身边。”

气氛一下子低落了下来,京城的信件到三崖州,最快也要两个月,这两个月里, 白氏恐怕要整日提心吊胆了, 这种滋味不好受。

白氏知道自己在这干着急也没有, 反而会让其他人担心,于是她便用干活来麻痹自己。

正好郑成的第二批货要准备运到京城, 生产、备货、装船每个环节都有很多事要做,白氏白天在作坊忙活着,晚上回来还要点着油灯做绣活,谁来劝都不听,黄长植只好帮着帮忙多点几盏油灯。

人不能去,白氏只好准备了各式小孩子的衣服玩具,大人的鞋袜补品让郑成帮忙带去,虽然郭府不缺这些,但阿娘做的毕竟是不一样的,四娘收到也会开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