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古代小商贩养家科举日常 第1节(1 / 1)

作品:《古代小商贩养家科举日常

?  《古代小商贩养家科举日常》作者: 思若无邪

文案

黄寄北作为幸存者在末世生存了十年,基地爆炸后他穿进了一本科举文中,文中他作为男主的堂弟是第一个被标记的炮灰,他越努力男主就越幸运,他越是勤奋好学,他一家就越发凄惨,简直没天理了!

为了躲开男主的金手指他决定战略性弃文从商,君子报仇,三年不晚!

山上的白菊开得正好,采回来洗一洗晒一晒卖给茶庄,这不做生意的本钱就有了嘛!

本钱少就从小生意做起,家里的小推车改造一下,推车馄饨卖起来,阿爹的医药费这不就有了嘛!

什么,这里居然没人听说过冰糖葫芦,这么好的山楂居然要用来喂猪,那势必要给大家露一手了!

没有淀粉肠的夜市是不完美的,客官要不要来一串烤肠?

官道刚修好就要把路边的小木屋给拆掉,这也太浪费了吧,租给我开茶棚吧!

……

不知不觉,生意越做越大,是时候重新回学堂了!男主金手指什么的,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嘛!

指南:

1、男主白手起家,勤劳致富,不会突然间一夜暴富;

2、种田、经商、科举、入仕,讲究的就是一个水到渠成;

3、女主是被调包的真千金,感情发生在中举之后。

内容标签: 穿越时空 种田文 美食 科举

搜索关键字:主角:黄寄北,高叶雨 ┃ 配角:黄四娘,郭乐风,纪鸣岐 ┃ 其它:

一句话简介:小商贩养家日常

立意:苦尽甘来,天道酬勤

第1章 推车馄饨

永和二十五年,农历十月初八,正值霜降时节。

深秋的苍梧县已褪去了夏日酷热,太阳照在人身上暖呼呼的,只飘落的片片黄叶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寒冬。

“梆梆,梆梆!”一阵阵清脆的敲击声巷子里传了出来,伴着少年的叫卖声:

“馄饨啰,好吃又好喝的馄饨啰!”

“馄饨啰,韭菜鸡蛋馅的馄饨啰,馄饨啰,荠菜鲜肉馄饨啰!”

“梆梆,梆梆!”

……

黄寄北边推车边敲打着竹筒,像往常一样叫卖着。

他从末世穿越到这个世界已经两个月了,两个月前,他还是基地里的一位研究员,负责合成食品的研究,末世食物紧缺,正常的饮食已经成为奢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地里的粮食越发紧张,就算是合成食品也是供不应求,最终群众发起了暴动,引爆了研究所。

寄北最后的记忆就只有爆炸前的那束强光了,等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身体居然变小了!

接收了原主的记忆,看着自己变小的手和脚,黄寄北这才接受了自己穿书的现实。

是的,他穿书了,穿到了一本叫《状元养成系统》科举文中,不过他不是主角,只是这本书前期的一个炮灰人物,男主的堂弟,一个十岁的农家少年。

这本科举文还是他从学生那没收来的,之所以印象深刻一是因为这里面有个角色和自己的名字一样,都叫黄寄北,二是因为他对这本的三观极不认同。

书中的男主名字和他一字之差,叫黄寄南,是原身的堂哥,老黄家的长孙,唤作黄大郎,而书中的黄寄北排行第二,唤作黄二郎。

黄寄南是一位有着金手指的重生者,上辈子的他作为长房长孙从小受尽了家中长辈的偏爱,爷爷将他看做是全家的希望倾尽所有供他读书,可他长大后却是读书经商一事无成,渐渐地被家里放弃,巨大的落差让他自暴自弃最后流落街头,而他的堂弟黄寄北却考取了功名一生幸福美满。

重生回来黄寄南人没变聪明,也没变刻苦,但他有了一个金手指——科举系统,只要标记了某人他就能吸取这个人的学识,而黄寄北就是他选中的第一个倒霉蛋。

被标记后黄寄北越是勤奋,成绩越差,而黄寄南却能坐享其成,获得黄寄北的努力成果。

初期的黄寄南还找不到其他合适的标记者,就逮着黄寄北一个人薅,于是黄寄北不仅读书成绩越来越差,身体也因为读书过于劳累变得越来越差。

书中黄寄北这个角色着墨并不多,他的作用就是让男主顺利通过县试。两人同场考试,黄寄南对答如流,黄寄北却是苦苦挣扎,终于在县试结束时黄寄北一口鲜血喷出晕倒在了考场。

被抬回来的黄寄北昏迷不醒,没几天就去世了。而顺利通过了县试的黄寄南则开始寻找下一个标记目标。

黄寄北当时他看书的时候就对这书的立意极不赞同,科举文的主人公不靠自己勤奋好学,反而考吸取别人的学识来考取功名,这样的来的成功不应该遭人唾弃吗?为什么这样的人也能做主角?

黄寄南上辈子的不幸并不是黄寄北造成的,他重生归来却能毫不手软的将黄寄北利用至死,这是何其狠毒呀!

回想刚穿过来的时候,他面对的就是一个烂摊子,家里的茅草屋在秋风秋雨中摇摇欲坠,阿爹被落石砸伤瘫痪在床,阿娘劳累成过度咳疾复发,六岁的小妹饿的只剩一把骨头了。

但和末世比起来这里多了亲人,多了希望,黄寄北适应了周遭环境后就肩负了养家的重任。

黄寄北想到现在家里的情况又盘算起了口袋中的铜板,卖完今天抽屉里的馄饨应该就能凑齐阿爹下个月的医药费了,他得打起精神来才行。

杏花巷里,刘老奶奶正哄着三岁的小孙子,小孩子一直哭闹个不停,孩子爹妈在铺子里做生意,到现在还没回来,这都到快饭点了,自己却实在是分不出身来做午食。

正着急着就听到了巷子里的叫卖声,她便抱着孩子走了出来。

叫卖的居然是位小少年。

“小老板,你这馄饨怎么卖呀?”刘奶奶问道。

“奶奶,韭菜鸡蛋馅的五文一碗,荠菜猪肉馅的七文一碗,我家这馄饨汤鲜味美,就是小孩子也能吃的,您要不要来一碗尝尝看,我煮好了给您端进去。”黄寄北热情的回道。

“那给我煮一碗荠菜鲜肉馅的吧,煮的烂一点”。

“好嘞,奶奶您稍等!”黄寄北把车停稳,有条不紊的忙活起来。

煮汤、下馄饨、配料。

先在碗中加上葱花香菜,摆入切得细细的姜丝,洒上一勺细盐,放入拍碎的大蒜,最后淋上几滴香油。

把这些做完,锅里的馄饨也就漂起来了。

一碗馄饨十二只,一只只挺着圆滚滚的肚子,在锅里起伏。

黄寄北先用漏勺将馄饨捞进碗里,紧接着将一大勺滚烫的骨头汤浇下,满满的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将手在围裙上擦擦,黄寄北将碗捧起,说道:奶奶,我给您端进去,倒在您家碗里,可好?”

“小老板干活真利索,这碗馄饨看着就实惠,跟奶奶进来,奶奶去给你拿钱,你再给奶奶煮一碗韭菜鸡蛋馅的。”

“好嘞,奶奶你前面带路,我跟着。”黄寄北说道。

这样黄寄北今天就算是开张了,收好了钱和碗,黄寄北继续推着车往前走。

“馄饨啰,好吃又好喝的馄饨啰!”黄寄北继续吆喝着。

“馄饨啰,韭菜鸡蛋馅的馄饨啰,馄饨啰,荠菜鲜肉馄饨啰!”

“这位小哥,等一下!”身后走过来一位穿着青色罗群的妇人,朝着黄寄北喊道。

“小哥,我家店就在前面街边,你随我走几步,我回去拿碗可好。”

这位妇人刚成亲不久,家里夫妻两人开了个绸缎店,每天这个时候都是妻子回家做饭,做好了拿到店里夫妻俩一起吃的,今天店里忙了点,就回来晚了,刚好碰上了巷子里叫卖的小哥,便想着两人吃碗热乎的馄饨也好的。

“好嘞,嫂子您在前面带路,我这就过去。”黄寄北跟着青色罗群妇人往前走去。

“嫂子您要什么馅的呀,要几碗呢?”黄寄北停好车就准备开始煮馄饨。

“韭菜鸡蛋和荠菜肉的各来一碗。”

“好嘞,您稍等!”

照样煮汤、下馄饨、配料,不一会儿就出锅了。

“您拿好了,小心烫。”黄寄北将馄饨端给客人。

“这馄饨好香呀,小哥手艺真不错,这是十二文钱,小哥你收好了。”

妇人钱给的爽快,忙了一上午不用下厨就能吃到新鲜热乎的馄饨,这个钱花的舒服。

黄寄北接着往前走,一路下来,遇到了给书生丈夫买吃食的小媳妇,值班回来的差大哥,独自在家的老大爷……形形色色的顾客还真不少。

有位顾客吃了一口现煮的甚至还跑出来买了一些没下锅的生食馄饨,预备着晚上自己煮来吃。

黄寄北想着等天再冷点,他可以多准备点馄饨,也许生食也能卖的不错。

一圈走下来,饭点也过了,抽屉里的馄饨卖的差不多了,只剩了两个荠菜鲜肉的,一个韭菜鸡蛋的。数量太少凑不到一碗,黄寄北便留着带回去给自家小妹吃了,小姑娘现在还是太瘦了。

这时候才刚过午时,时间还早。

黄寄北推着推车往东大街走去,在一家茶庄门口停了下来。

把小推车停在旁边,黄寄北从推车下面拿出一个麻袋,往茶庄里面走去。

“孙掌柜,这是我新晒的白菊,你们现在还收吗?”

孙掌柜看到黄寄北进来,热情的迎了上去。

“呦,你可来了,我这盼你好几天了,你若是再不来,我这可要断货了。”

说着,孙掌柜接过黄寄北手中的麻袋,把袋子的白菊倒在了竹篾上,细细查看了后道:

“这次的白菊晒的比之前几批还要好,就是少了一点啊。”

“这次是最后一批了,这天越来越冷了,山上的菊花都开完了。”黄寄北说道。

“这倒也是,只怪我知道的太晚,明年我可得多屯点,今年多亏黄小兄替我出了这个主意,东家为此没少夸我。”

“哪里哪里,我才要感谢孙掌柜愿意和我做这笔生意,这可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想当初黄寄北刚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家里一穷二白,多亏了这白菊花他才凑到了做生意的本金,才能做起来这推车馄饨的生意。

他本钱实在太少,黄家庄又与县城有着一个半时辰的路程,多方考虑,他想到了前世见过的推车馄饨,便改造了家里的小推车做起了这门生意。

两个月下来,这生意已然是稳定了,每天都能卖出四十碗左右的馄饨,去掉成本,每天都能有一百文左右的进账。

这次的干菊花并不多,孙掌柜称下来只有十斤,依旧是按照五十文一斤的价格给他,一共五百文。

这对黄寄北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加上他这半个月来卖馄饨攒下的钱,刚好够给阿爹买下个疗程的药。

拿到了钱的黄寄北就往药铺赶去,抓好药后小心翼翼的放进了推车里面,这可是他阿爹的救命药呀,十四服药要二两银子呢!

忙完了这些,黄寄北又去了相熟的屠户家割了次日需要的猪肉,添了几根大棒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