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陪夫君科举日常 第103节(1 / 1)

作品:《陪夫君科举日常

如果陆臻这次会试有幸能够上榜,那之后还有殿试,待一切事了,就要到五月份了。

再加上返乡也还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次离开,从时间上来算,她确实至少也要大半年后才能再见着她阿娘了。

想到这儿,虞念心里也有些难受,不由反手握住她阿娘的手,安慰她阿娘道:“阿娘,如今驿站往来书信也便利,我会经常给阿娘写信,到时,阿娘可莫要嫌我烦才好。”

林姨娘不由被自家闺女这话逗笑,轻点了点自家闺女的额头道:“还会逗阿娘开心了。”

“这信啊,便是你一天来一封,阿娘都不会嫌烦的,反而巴不得呢。”林姨娘温柔的看向虞念道。

“我就知道,那阿娘也要经常给我写信才是。”虞念闻言双眼亮晶晶的看向她家阿娘,直到她家阿娘笑着点头,这才露出个大大的笑来。

“好在这次四姑娘和四姑爷也同去京城,这样路上人多,也有个伴儿,阿娘也放心上不少。”

此去京城,不比去府城,只路上便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虽如今天下太平安定,但当娘的便是这样,儿行千里母担忧。

“阿娘放心,刚刚席间爹爹也说了,让我们跟着家中的商船去京城,船上有护卫,不会有事的。”虞念宽慰道。

却不想虞念这话一出口,便被自家阿娘严肃的勒令道,赶快呸呸呸,道是这话可不能随便说。

虞念看她家阿娘一脸严肃慎重模样,不由得乖乖照做。

“像是这种话,之后心中想想便是了,可不能随便说出来。”林姨娘看虞念呸完后还是不放心,仔细叮嘱后又道:“阿娘一会儿再拜一拜菩萨,求菩萨保佑你们这一路上顺风顺水的才是。”

为了让自家阿娘放心,虞念只得乖乖点头。

虽然在她看来,她家阿娘略有些迷信了,但她阿娘迷信也是因为紧张她,她现在要做的可不是反驳,而是乖乖听话就好。

第88章 第 88 章

◎京城(一更)◎

十一月初,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水上行船后,虞念几人终于是平平安安、无病无灾的到了京城。

“终于到了!”

虞念四姐下船后,不由长舒了口气。

“就是这天太冷了,还好咱们早有准备, 出发前便备上了不少厚衣服。”

虞念闻言点点头, 她的耳朵和鼻尖都被冻的红红的, 其实她穿的并不少了。

只是许是她这两世都是南方人的缘故,对北方的气候一时之间还有些不适应。

尤其是这会儿又是冬天。

她们几人先前都未曾来过京城, 下船后都忍不住左右瞧了瞧。

这处位于京郊的码头极大,比之临川县和临阳府的码头加起来还要再大上一些。

哪怕如今正值初冬,河面上停泊的船只也极多。

迎来去往, 穿梭在内河航道上, 给这冷寂的冬天都不由添上了一抹火热的氛围与色彩。

虞父知晓自家两个女儿和女婿都是第一次去京城, 早在虞念几人出发前几日, 便写好了信, 托驿站将信送到了京城这边虞家的商铺管事处。

吩咐京城虞家商铺的管事,到时候算着点日子,来码头上接应几人。

这不虞念几人刚刚下船,只来得及简单瞧了瞧码头上的景致,便听前方不远处有人正在对着她们热情招手。

不多时, 那人已迎了上来,脸上和善带笑的看向几人:“可是四姑娘、四姑爷还有六姑娘与六姑爷?”

虞念四姐应道正是。

那人脸上的笑意便更浓郁了几分:“刚刚远远便瞧着是自家的商船,想着两位姑娘和姑爷准是到了。”

“老爷先前已写信过来,嘱咐好老仆算着点时日,到时候来码头上接着两位姑娘和姑爷, 老仆这几天一直派人在码头上守着, 今日终于等到两位姑娘和姑爷了。”

“文正巷的两处院子, 老仆也已令人提前收拾好了,姑娘和姑爷到了那儿直接入住便是。”

“京城不比临川,这才进了十一月份便冷的很,两位姑娘和姑爷还是先上马车吧,船上的行礼,一会儿老仆便让人给直接送到家里去。”

“那便麻烦吴管事了。”

虞念几人出发前,虞父便已告知几人他的安排,因此几人虽未见过这吴管事的模样,但对号入座总是会的。

“不麻烦不麻烦。”吴管事闻言笑的和善,不愧是虞家在京城这块儿商铺的负责人,给人的感觉很是亲和。

话毕,虞念几人便准备上马车,却不想正要上去,一管事打扮的中年男子带着两个小厮也迎了上来。

那中年男子脸上带笑,迎上来道:“老仆见过六郎君,郑家郎君还有两位表姑娘。”

一听中年男子对她们几人的称呼,虞念略想了下,便也知晓了这中年男子的身份。

称呼陆臻为六郎君,是因为这管事模样的中年男子应是来自陆家,如今陆家的当家人便是陆臻那位在京当官的远房堂伯。

称呼她和她四姐为表姑娘,则是因为陆臻的那位远房堂伯当年娶妻临阳赵氏,其妻乃是虞念嫡母的嫡亲二姐。

按着她嫡母那边的关系,虞念和她四姐还要称其一声二姨母。

“老爷和夫人早先便收到了三姑老爷的来信,知晓两位郎君和表姑娘近日大概便会到京,便特地让老仆前来迎一迎。”

中年男子话毕,虞念几人了然。

走之前,虞父是曾说过这话。

道是京城的富贵人家多,到了京城,他们可以先去见一见他们在京当官的二姨丈。

他们二姨丈在京当官多年,对京城里的道道不说是了如指掌,但是照看一下他们几人还是可以的。

“让二姨丈和二姨母费心了。”郑修竹一派温和文气的对这中年男子拱了拱手道:“今日初到京城,风尘仆仆,不好就这般去见二姨丈与二姨母,待明日,再正式登门道谢。”

“还望管事转达。”郑修竹温和道。

“这个自然,郑家郎君的话老仆定会转达给我家老爷和夫人。”中年管事行礼笑应着。

接着,那中年管事也会意,笑着行礼告辞道:“两位郎君和表姑娘如今已然顺利抵京,那老仆也便不多叨扰了。”

“如今外面天寒,码头这块儿湿气又重,两位郎君和姑娘还是先上马车吧。”

待虞念几人上了马车后,中年管事对吴管事一个拱手,接着才告辞离开。

想来其与吴管事也应是熟识了。

不过这也不奇怪,吴管事是虞家在京商铺的负责人,陆家与虞家又是姻亲关系,同在京城,两家的管事若是不认识,那才叫奇怪呢。

码头这边是在京郊,若是要进到城里,还要再行上个一时半刻的。

不过想想路上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都熬过来了,这一时半会儿的,也就不算什么了。

几人待上了马车后,也没多聊,皆是累的不行。

虽说几人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一直是在坐船,也没做什么,但就是累的不行。

船上的风景是一成不变的水天一色和远去的两岸林木,若说看个一天两天,那还叫新鲜,那待看了这一个多月后,便也成了枯燥。

若不是途中还路过了几个城镇,船队补给时,几人还下去逛了逛,可能这会儿的精神状态还要再差些。

长途赶路,真的是很考验人的耐性,尤其是在这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时候。

过了有一会儿,马车外渐渐热闹了起来。

几人休整了会儿,再加上如今天气冷,冷得人也精神了几分。

这会儿听到马车外热闹的声音,也便都起了点兴致。

虞念微微掀开一点车窗前的帷帘,巍峨壮丽的城池顿时映入几人的眼帘。

高大巍峨的城墙和墙外环绕的护城河,两相映衬,一直绵延到十余里开外。

这会儿他们的马车正在排队,等候检查核验入城。

守城的士兵,身形挺拔,皆身穿甲衣,一脸的严肃模样。

城门口处负责核检的士兵正一个个一丝不苟的核验着进城人的身份。

虞念看着这一幕,不由的有些出神。

大概是前世那些奇奇怪怪狗血电视剧给她留下的印象,虞念印象中守城的士兵形象皆是或懒散或是借守城之职务,收受贿赂,为自己谋私利的形象。

她当然知道,这并不能一概而论,一棒子打死,但就是很奇怪,关于城门口的守卫,那些电视剧给她留下的最深印象便是这些。

这也就导致了如今虞念瞧见城门口严肃工整的守卫时,有了一丝轻微的错乱感。

原来,城门口的守卫是不收受贿赂的啊。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大魏初立不足百年,还处于古代封建王朝上升时期的缘故。

待排队核验好身份,入了城,一条宽广比直的街道出现在了几人眼前。

临阳府的街道已然很是宽广了,但那显然还不能跟京城相比。

这一整条街道以青石铺就,街面很是平整,马车行过也少有颠簸,真的很难想象,要将青石磨成如今街面上的平整是一个多大的工程。

街道两旁各有一行窄窄的壕沟,虞念猜想,这应该是用来雨天排水的地方。

壕沟旁是一排一人合抱粗的柳树,只这会儿树上的叶子已然掉光,只余垂下的繁密枝条,可以让人想象,若是等到盛夏时节,该是如何的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又往前行了会儿,街边的商铺也渐渐的多了起来。

炭行、酒楼,包子铺、香铺、肉饼铺、茶食店、熟羊肉铺还有买卖珍珠丝绸、香料药材、古玩字画、山珍野味的店铺,林林总总,看的虞念几人是眼花缭乱。

几人略看了看,便也将车帘放下了,总的来说,京城比之临阳是繁华了不少。

但若要细说的话,那也大同小异,京城无非是比临阳大了些,新奇东西多了些。

他们这次来京城,至少要待上个半年左右的时间,之后还有的是时间慢慢来欣赏,并不急于这一时。

又过了半个来时辰,虞念几人感到马车外渐渐安静了下来,马车也慢了下来。

便知晓,许是要到地方了。

果不其然,一刻钟时间不到,马车便停了下来。

下车后,虞念几人左右瞧了瞧,心中满意。

这处巷子环境干净整洁,十分清幽,很是适合读书备考。

“两位姑娘姑爷,这两处院子正是斜对门,是老爷早年间买下的。”

“此处离贡院坐马车的话大概得半个多时辰,这附近的人家,皆是读书人家,环境清雅,正适合两位姑爷温书。”吴管事看虞念几人打量周围的环境,不由笑着为几人介绍。

接着吴管事又给几人指了指各自的院子,道是两处院子皆已收拾好,家中也已备好了做饭的食材和吃食,屋中也已令人烧好了炭火,然后又告知几人若是有什么事,可以去商铺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