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重生皇后一睁眼,虐死渣夫夺江山 第130节(1 / 1)

作品:《重生皇后一睁眼,虐死渣夫夺江山

这样的平静持续到十一月中旬。

被派出去查案的武王和南歌回来了。

第252章 无坚不摧的刀

他们回来的路上遭遇了许多阻拦。

今早进城之际,还遇到了以前常在一起喝酒的勋贵子弟,试图通过请安寒暄的方式从他嘴里套出话来。

然而武王是什么人?他的话有那么容易套?

武王端坐在马背上,冷冷一句说了一句:“本王公务在身,谁敢拦路,别怪本王手里的鞭子不长眼。”

几名勋贵公子被吓得连忙让开,不敢多言半句。

然后武王和南歌带着护卫队直奔皇宫而去。

科举舞弊的案子查起来其实不难。

因为读书之人向来团结,且嫉恶如仇,他们对舞弊一事义愤填膺,叠加十年寒窗一朝愿望落空的愤怒,乡试结束之后,他们一直集聚在桐城、夷州和宁州一带不愿离去。

事情闹大了,官府抓了不少人,但这并没能让学子们惧怕退缩。

而且晏姝在得到司徒离渊禀报的消息之后,就让容隐暗中派人去稳住了这些学子,使他们稍稍冷静。

当地官府衙门暗中也收到一些让他们不安的威胁警告,不敢对学子们下死手。

所以武王和南歌这一行进行得很顺利。

他们不仅查到了舞弊案牵扯到的官员名单和花钱弄虚作假的学子名单,还把那些有真才实学却没能正常参加乡试的学子都统计下来,并把他们安然带来了皇城。

身后那几辆马车上拉着的就是要告状的学子。

大殿之外,高亢绵长的传召声一声声响起。

武王和南歌带着随行的十六位学子走上大殿,叩拜皇后陛下,并呈上所有的名册和罪证,并禀道:“皇后陛下,臣等不辱使命,已查清桐城、夷州和宁州舞弊案的始末。”

话音落地,站在亲王之列的景王脚下一软,身体细不可察地晃了晃,脸色煞白。

桐城、夷州,宁州?

满朝文武亦是一惊,忍不住转头窃窃私语,舞弊之事竟发生在三个地方?

“安静。”晏姝冷冷开口,“舞弊一案事关重大,关乎天下学子的前程,也关乎朝廷的威信。为了防止有人从中作梗,本宫事先隐瞒了一些内情,只着武王和南歌细查。既然真相已经查明,就请武王细细禀来。”

大臣们很快安静下来,心头凛然不安。

皇后陛下如此深沉的心计,着实让人无法招架。

舞弊案发生之后,满朝文武之中有跟吏部尚书来往密切之官员并非没有任何动作,他们不想坐以待毙,不想被牵连其中,就只能主动出击。

可所有派出去的探子皆是一去不回头,让人越来越恐惧不安,冥冥之中好像有一只手不动声色地翻覆着风云,不但把所有查案的阻碍毫不留情地清除,更是稳稳地扶持着皇后在朝中的地位。

没有人可以逃出这次强大的手掌控制。

大臣们微微抬头,看向站在群臣最前列的那个身影。

身姿挺拔凛峭,犹如一座冷峻巍峨的山峰,神秘而充满未知的危险。

先帝钦封的摄政王,如今仿佛已成了皇后手里的一把刀。

锋利且无坚不摧的刀。

威严肃穆的大殿上,气氛压抑肃穆。

满朝文武沉默低着头,耳边是武王有条不紊的陈述,语调不疾不徐,条理极为清晰地把舞弊案牵扯之人陈述得清清楚楚。

“臣查到桐城、夷州和宁州同气连枝,皆收到布政使赵平昌指示,把那些不学无术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纨绔子弟塞进了乡试名单,顶替了原本有资格参加乡试的学子名额,使得民怨沸腾,天下学子纷纷抗议科考不公。”

“臣还查到,这个赵平昌跟鄢陵程家来往密切,这些年一直秘密为程家做事,此次舞弊的学子之中,有三人来自程家嫡系,两人来自程家旁支,还有三个是程家夫人的亲侄或堂侄。”

“舞弊案中牵扯到的所有官员,臣已命人控制起来,并把所有涉案的官员和涉及的受贿银两整理在册,请皇后陛下过目。”

晏姝目光微抬,看向武王身后跪着的十几个人,年纪最大的二十多岁,最小的看起来才十七八岁,个个面容憔悴而疲惫,看起来就是经历了一番不公,和长达两月有余的折腾,身心俱疲。

“名册都呈上来。”晏姝冷淡开口,目光却落在众位学子身上,“武王,你带来的这些人,就是在乡试中遭遇不公待遇的那一批学子?”

元宝低眉垂眼跑下丹陛,从武王手里接过名册,转身返回丹陛之上。

“回禀皇后陛下,这十六人只是遭遇不公待遇的其中一部分学子,他们有胆魄,敢于跟当地的官府做抗争,带头写状子,为其他学子出头,也愿意到皇后陛下面前为天下学子求一个公平。”

景王垂在身侧的双手攥得死紧,紧得几乎可以看到手背上凸起的青筋。

他转头看着武王身后那十几名学子,目光阴沉而愤怒,带着仇视意味。

元宝呈上名册,晏姝随手翻了翻,目光淡淡一扫就扫到了好几个姓程的名字。

殿上安静无声,气息压抑而令人不安。

仿佛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

“摄政王。”晏姝平静地开口。

摄政王躬身行礼:“臣在。”

“这份名册交给你。”晏姝目光微抬,表情沉冷无情,“名册上所有涉及其中的官员和舞弊学子,以及跟赵平昌过从甚密的程家家主,半月之内捉拿归案,交由刑部审理。”

景王脸色一变,正要说话,抬头却对上了晏姝那双绝冷威严的眸子,骤然间像是泰山压顶,一股慑人的压迫感紧逼而来。

“景王有话要说?”晏姝冷问。

景王心头泛起一股刺骨寒意,缓缓松开紧攥的双手,脊背上已渗出细密的冷汗。

“臣……无话可说。”他声音虚空,像是放弃了什么似的,如此回道,“只望皇后陛下秉公处置,切莫冤枉了一个好人,也不要放过一个坏人。”

武王此行只查出了程家,没有查到他这个景王的身上,如果他这个时候极力为程家辩解,定会被皇后认为是同党,甚至是幕后主使。

他不能冒这个险。

第253章 嘉赏

“本宫自然会秉公处置。”晏姝声音沉冷,听不出丝毫情感波动,“秋冬正是刑场染血的季节,本宫誓要以那些贪官昏官的人头,给天下学子一个交代,还科举一个公平!”

“皇后陛下千岁,千岁,千千岁!”武王身后一名学子忽然叩首,“学生请命,求圣明无双的皇后陛下查处贪官污吏,惩治官商勾结和徇私舞弊,维护皇族尊严,维护科举公正,维护天下读书人的一腔热诚和忠君报国之心!”

晏姝微默,目光落在说话的年轻人头顶:“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李明澈,夷州学子。”

“秉性高洁,澄润明澈,是个好名字。”晏姝嘴角扬起一抹满意的弧度,语气里带着几分欣赏:“本宫希望来日金榜题名,位列庙堂之后,你依然不会忘了今日所说的这番话。”

李明澈叩首,郑重许诺:“学生誓死不忘。”

晏姝缓缓点头:“既然如此,今晚你负责拟一份此次受害学子的名单,摄政王带人去捉拿涉案官员时,会把所有受害学子全部带回来,腊月中旬,本宫在宫中设考场,让你们重考一次。”

说完,她转头看向南丞相:“在此期间,学子们的吃宿问题就由丞相大人负责安排。”

南丞相领命。

晏姝说完,缓缓环顾一周:“科举舞弊不仅仅是读书人的事情,更关乎者大楚未来的江山社稷和民生疾苦,关乎着国家的兴衰,本宫不会放任任何人从中作梗。”

科举考试考的从来不只是学识本身,而是考他们作文章的水平,从文章中看他们对天下苍生的态度,是辅佐君王治理江山的格局和胸怀,是出谋划策的智识。

一个人的品性和见解不同,作出的文章所表达的观念和认知自然不会一样。

科举要选拔的人才绝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当然,更不可能是那些满腹草莽的恶劣东西。

“武王和南女史此番办差有功,应当予以嘉赏。”晏姝目光落在武王身上,“不知武王可有什么想要的赏赐?要是没有,本宫赐你一桩婚事如何?”

景王转眸,冷冷看向并列而站的武王和南歌,眼底浮现嘲讽之色。

还真是一对无比般配的璧人,不是吗?

“回禀皇后陛下,臣没有想要的赏赐,暂时也并无成婚的打算。”武王低垂着眉眼,看不清眼底神色,“臣身为皇族子嗣,一等亲王,为江山社稷出一份力,本就是职责所在,不敢邀功。”

景王愕然,不敢相信地盯着武王。

皇后要给他赐婚,他居然不同意?

难不成他们去查案期间,他没利用近水楼台的机会博得南家姑娘放心?

亦或者,是南家姑娘明确表示对他没兴趣?

“既然如此,本宫不勉强你。”晏姝淡笑,“吏部尚书一职空缺下来,本宫眼下还没有合适的人选,不如就由你暂时掌管吏部。”

武王领命:“臣遵旨。”

话音落地,满朝大臣表情各异,心情更是复杂。

众人看着武王的眼神明显跟以前不太一样了。

想当初武王那副天不怕地不怕、桀骜不驯、比刀锋还锋利的毒舌性情,不管对皇帝和皇后,可曾有过丝毫敬意?

辱骂皇上的语气跟对待奴才一样。

而如今他却乖乖领旨办案,案子还办得有模有样,甚至得了皇后信任重用,轻而易举拿下了吏部尚书这个中枢要职。

还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然而吏部尚书一职落到他手里,不但引起了景王嫉恨,吏部左右侍郎又何尝不失望嫉妒?

他们原以为林尚书被罢官下入大牢,尚书之位空缺,皇后定会从两位侍郎之中提拔一个上来,为此两人还曾暗暗较劲。

没想到最后让武王领了吏部。

“南歌不但查案有功,且处事公正,做事沉稳,同样该有所嘉赏。”晏姝略作思索,“即日开始,南歌提为监察御史,代本宫监督百官。望诸位大人以身作则,别再捣鼓一些不该捣鼓的事情。”

话音落地,大殿上顿时一片安静。

满朝文武只觉得眼前一片昏暗,仿佛日月无光。

监察御史?

他们早上上朝要面对铁面无情的皇后,下朝之后要随时应对冷硬无情的摄政王,平日里行事作风还要随时自查自检,避免被南歌这个监察御史抓到把柄。

他们以后不是注定将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这官还怎么做?日子还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