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对照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 第93节(1 / 1)

作品:《对照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

等到了北省,她整理东西的时候发现,大哥把自己的一份钱票也给了她。

大哥后来写信说,男人在外面不怕没钱,他有力气。但小姑娘不能缺钱。

她是带着一家人的爱下乡的。

她跟着人流出了火车站,站在滨城的大街上,这是她熟悉的家乡,她抬手抹掉眼泪,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她提着行礼走回了家,已经是早上八点半。

大杂院里,一群老太太坐在院子里的树荫下聊天,看到姜蓉,几个老太太有些不敢认。

“蓉丫头?”

姜蓉含泪笑:“奶奶,我是姜蓉。”

几个老太太围着她,问她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姜蓉就开始哭,把杏花大队知青受土皇帝压迫的事情说了一遍,知青们干得多工分给的少,身体都熬坏了,一旦反抗,就要被土皇帝送到煤矿里挖煤,有两个被送到煤矿里的知青现在还没有找回来。

他们知青点的知青试图反抗,但只会迎来大队长更过分的磋磨欺负,挨打都是常事。他们若是再被欺负下去,没有人能活下去。

姜蜜来看她时发现了不对劲,领着他们大队的人来闹,还请来了公安局的同志,最后事情闹大,终于救下了所有的知青。

她的身体都是毛病,心理都是创伤,无法继续留在黑土地上奉献青春。

一群老太太都跟着落泪,听着姜蓉又说附近的几个大队都这么坏,私拆知青包裹信件,知青们养的母鸡种的青菜,都被大队长一家霍霍,她在乡下的几年,没有吃过一顿肉,没有吃过一口精细面。

姜蓉很瘦,再加上她晒不黑,整个人显得十分的孱弱,确实是受了大苦的。

一个老太太拉着姜蓉的手:“孩子,你受苦受累了。”

等一摸到姜蓉的手,那更是全

信了,这双手上都是茧子和伤口,那是常年劳作留下的,根本不像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的手。

“这些杀千刀的,心眼子怎么就这么坏?他们该吃枪子啊!”

姜蓉便跟着哭,“爷爷奶奶,我先把东西放回家,等会儿,我去供销社看看我妈。”

一个老头子说道:“快别哭了,你们家搬家了,如今住在纺织厂大院里。”他提着姜蓉的行礼,“我送你去找你妈。”

姜蓉:“爷,我自己提着就行。”

那老头道:“看你瘦的都是骨头了,就别逞强了。”

同时其他几个老太太也跟着一起来了。

等姜蓉送到供销社时,苏珍珍第一眼没敢认,姜蓉未语泪先流,她哽咽着喊了一声妈。

苏珍珍从柜台里跑了出来,一把抱住姜蓉。

“蓉蓉。怎么这么瘦?”

姜蓉被姜妈抱着,所有的委屈和眼泪一股脑的往外流,她伸手搂着姜妈,“妈,我差点就见不到你了。”

姜妈哭:“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回来了?你怎么这么瘦?你在杏花大队到底遭了什么罪?”

姜蓉还没有说话,几个老头老太太一人一句的就把事情说了。

供销社的其他人愤怒极了,真是不干人事,竟然这么虐待知青?谁家没有知青?他们家的孩子有没有被虐待?

大家得赶紧写信回去问一问,看看孩子到底情况怎么样,也得问一问,寄过去的包裹有没有收到。

苏珍珍请了半天假,立刻带着姜蓉回家。

如今大姜家搬家了,住在了纺织厂的楼房里,住的是以前廖伟明家住的地方,三室一厅,房间宽敞明亮,地上都是水泥地,一点灰尘都没有,窗户也装着明亮的玻璃,从屋里往外看,看到一清二楚。

姜蓉被这房子惊呆:“这是咱们家。”

苏珍珍提着她的东西拉着她进去最左边的房间,推开门以后,屋子空间挺大的,屋里干净明亮,摆着一张一米五的床,一张桌子上摆满了书籍,摆放着两张椅子。

窗户边还养了两盆月季,开的很绚烂。

苏珍珍把东西放在椅子上,“你先洗漱洗漱,换身衣服,我去给你下碗面条吃。”

姜蓉:“妈,我不饿。路上吃了卷饼

和茶叶蛋。”

苏珍珍摸摸姜蓉的头发:“喝点稀得,这屋子你和凝凝住,等蜜蜜回来以后,再把我那屋子隔出来一间,让蜜蜜和淼淼住。这是咱们新家,你随便看一看,哪里不喜欢的,咱们再一起改改。”

苏珍珍去做饭,姜蓉什么也不想看,就想跟着妈妈。

苏珍珍下了一碗鸡蛋菌菇挂面,打了两个荷包蛋,又点缀了青菜葱圈,又开了一罐牛肉罐头,端到桌子上,让姜蓉先吃饭。

姜蓉吃了第一口,又忍不住开始哭,眼泪啪嗒啪嗒的往下落,滴在碗里。

苏珍珍吸吸鼻子,拿着手绢给姜蓉擦泪,“不哭,不哭,先吃饭,面条坨了可就不好吃了。先随便垫垫,等会儿咱们去割斤五花肉,给你炖红烧肉。”

等姜蓉吃完了饭,开始讲她在知青点的事情。

这些事情,她没有瞒着姜妈,她的事情,没有姜妈不能听的。

姜妈越听越伤心,越听越愤怒,到了最后,只剩下了庆幸。

庆幸姜蓉还活着,庆幸姜蜜救下了姜蓉。

姜妈抱着姜蓉嚎啕大哭,不停的扶着姜蓉的后背:“都过去了,那些都过去了。蓉蓉经此大难,以后会平平顺顺的,以后咱们永远在一起。”

姜蓉:“嗯。”

母女俩抱着哭了半晌,姜蓉想去洗澡,姜妈就领着她去澡堂子洗澡,帮她洗头搓背,又带着她去肉铺子买了红烧肉和大骨头。

只要碰到熟人,姜妈便跟人说,姜蓉在知青点的遭遇。

让这件事情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出去。

姜蓉确实回来的,但她糟了很大的罪,再待下去就活不成了。

姜妈中午炖了红烧肉,蒸了米饭,这是打定主意要给姜蓉好好的补补身体了。

如今家里的情况好太多了,她的工资在姜蜜乡下的第二天上调了一档,姜爱国和姜泽的工资也都涨了,再加上姜凝的工资,家里每个月的工资都有两百块。

他们家不需要再为钱忧愁。

中午,姜妈哄着她睡觉,趁她睡着以后,去国营饭店接了小酱包回来,又让姜泽下午带包些猪蹄回来,跟姜泽刘芸说,姜蓉回城了。

如今知青回城,绝大部分都是病退。

姜妈眼圈泛红,把姜蓉的事情说了一遍,她道:“身体不好,得养着。你们上班,家里有我呢。”

姜泽不放心,要回去看看,姜妈道:“家里人都不上班,吃什么?你好好的上班,晚上带着酱猪蹄回来。”

姜妈牵着小酱包离开了国营饭店,小酱包得知大姑姑回来了,很高兴,他还没有见过大姑姑,他道:“三姑姑什么回来?我想三姑姑。三姑说话不算话,三姑说很快就回来,这都过了好久好久了。”

姜妈:“三姑和小姑还得一阵,回家好好逗你大姑姑开心。”

姜妈没有直接回去,去了一趟百货商场,咬咬牙也得给姜蓉买两身漂亮的衣服,王秋华看到苏珍珍和小酱包,热情的招呼两人,还给小酱包拿了一个鸡蛋糕吃。

得知姜妈要给姜蓉买裙子,王秋华:“姜蜜大姐回城了?”

姜妈又讲了一遍。

王秋华:“!!!谢天谢地,幸好姜蓉还活着。”她拿出了两件瑕疵的裙子,“阿姨,你看这两件怎么样?本来是我自己留着的,先给姜蓉穿,下批我再穿。”

姜妈:“我要一件好了,你也留一件。”

王秋华:“阿姨你都拿着,姜蜜大姐穿更重要。”

姜妈买下了这两件裙子,等她走了以后,王秋华感慨,姜蜜还真是厉害,姜蓉在乡下被压迫那么多年,都是毫无办法,险些被逼死,姜蜜一下乡,就把她大姐解救出来送回城了。

这人厉害,在哪里都厉害。

姜妈领着小酱包回来时,姜蓉已经醒了。

小酱包乖乖软软的喊着大姑姑,抱着姜蓉的大腿。

姜蓉的心都要化了,抱着小酱包亲了又亲,“长得像二哥,眼睛跟妈一样,真好看。”

姜妈拿出新买的裙子给姜蓉,“之前给你的一身衣服,没穿成也没事。你试试,看看合不合身,衣服都有些胖,我给你收收腰。”

姜蓉:“妈,你别给我花钱了,我衣服能穿。”

她不想穿裙子。

姜妈摸摸姜蓉的脸颊,“我闺女都漂亮,穿裙子最漂亮。蓉蓉,你别害怕,家里有爸妈,有你二弟,我们大家保护你。”

姜蓉抿着唇,试了一件格子裙。

很漂亮,除了假结婚那天,

她已经四年没有穿裙子了。假结婚那天的裙子,她在医院里也扔了。

姜妈道:“明天我再从供销社里拿双白网鞋。”

姜蓉:“妈,真不用。妈,我想听听咱们家的事情。”

姜妈便讲着家里的事情,家里的每一件事情离不开姜蜜,都是她为家里得来的。

苏珍珍:“如今,你也被蜜蜜送回来了。”

当天晚上,大姜家哭了又笑,笑了又哭,到了后半夜,才安静下来。

至于姜蓉的工作,现在先不急,等再过半个月,再去火车站办入职。

卫家

卫荣业的母亲听说了姜蓉从北省回城的事情,她在家里气的饭都吃不下去,大姜家如今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可他们家的日子是越过越难。

她前些天去看卫荣业,这孩子瘦了一圈,也黑了一圈,天天干不完的活啊,她这两天天天去求薛洋,也不见薛洋松口放人。

正恨得牙痒痒,姜蓉就回来了。

她恨恨的和卫爸说道:“我看姜蓉就是逃避劳动,逃避插队!”

她越想越心烦,挎上包就去找弟弟薛洋。

薛洋最近也挺烦的,因为姜书音下乡插队了,还是遥远的北省,他真是记得挠心挠肝,可也到不了那么远的地方啊。他也找了几个女人,但都不如姜书音。

听到卫妈的来意,他呲牙笑了:“我去会会这个孱弱的姜蜜大姐。”

-

杨家沟大队下了一夜的雨,天亮以后,也放了晴。

天晴有天晴的活,下雨有下雨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