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对照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 第64节(1 / 1)

作品:《对照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

姜淼个子矮,才一米二,要是下了河,水都要淹着她脖子了。

河边有几个三四岁的孩子拽着柳树跟扑腾,旁边有妇女在看着。

姜蜜:“你也去扑腾扑腾?”

姜淼:“不要。”

河里确实是有鱼的,虎子摸了一条一扎长的鲫鱼,高兴的扔到了木桶里,让姜蜜帮着看着,还说等会儿送姜蜜一条吃。

摸鱼快乐,但被蚂蟥咬了就不快乐了,狗娃赶紧跑上来,用鞋底子呼大腿,一会儿就从腿上掉下来一个吸了血的蚂蟥。

狗娃也不怕,用棍子戳着蚂蟥玩,姜淼凑过去,不让狗娃搓死,她找了一个罐子把蚂蟥收集了起来,说要观察观察,要让狗娃几人再看到蚂蟥了,都给她。

一上午,很快就过去了,狗娃他们抓了三条鱼,一条鲫鱼,两条草鱼。

草鱼个头大一些,有一斤多,其他孩子的收获也都差不多,最少的也抓了一条鱼。

狗娃送给姜蜜一条草鱼,用草绳子穿着鱼嘴给她,由着姜淼提着。

雨渐渐的停了。

虎子:“咱们下午去摘菌子,刚下了雨,山上的菌子肯定特别多。”

姜蜜:“停了雨,得上工了吧?”

狗娃:“下了雨,地里的活少,不用去。咱们去摘菌子,菌子汤可好喝了

。”

姜蜜:“行,那你们下午来找我和淼淼。”

她也没有直接回知青点,又跟着狗娃三人去了大队长家。

大队长的媳妇崔会英正在加摘菜准备做饭,看到姜蜜后,乐呵呵的让她进屋做,又让三个孩子带着姜淼去鸡窝旁看小鸡。

崔会英家刚买的小鸡崽子。

等孩子们都出去以后,姜蜜掀开包,把腊肠递给崔会英,“昨天晚上收拾行李时,还发现了一截子的腊肠,也给你婶子送来让你尝尝,和大米饭一起蒸,或则直接水煮了切片吃,都香。这是我叔养的猪熏得腊肉腊肠,比旁的猪肉更好吃,就是离太远了,要是离得近了,也能给婶子送点新鲜的猪肉吃呢,炖上一锅,吃肉喝汤,那才爽快。”

崔会英咂咂嘴,看着手里的腊肠,笑容更和蔼了,“哎哟,你这闺女怎么这么贴心,我还没有吃过这样的腊肠呢。你叔叔家养猪的?养了很多猪吗?”

姜蜜夸道:“我叔叔养了二十多头猪,上次正好赶上猪出栏,还看到叔叔杀猪呢,当时分了十来斤肉和几根大棒骨,炖了一锅的肉,肉特别好吃,可惜咱们离得太远了。”

崔会英:“这么多猪呢!肉哪有不好吃的。分那么多肉,猪有多重啊?”

姜蜜随口说道:“好像是二百三十多斤。”

崔会英:“这么重!怎么养的?”

姜蜜反问道:“很重吗?我叔叔养的猪都这么大啊,咱们村的猪有多重呀?”

崔会英拉着姜蜜的手发牢骚:“你是不知道咱们大队的猪养的啊,瘦巴巴的,这都七八月了,才一百来斤,等交年猪的时候,不定能有多重呢。往年能有二百斤,都是好的了,有的才一百多斤。我正为这事情发愁呢。”

姜蜜面上不显,心里很高兴,这不是缺什么来什么吗?

“这有什么发愁的,养猪也容易。”姜蜜大概的讲了一下何数的立体高效养殖方法,主要说了沼气池的作用。

崔会英:!!!

“你这说的头头是道,是不是也会?”

姜蜜谦虚表示经常看叔叔怎么养殖,不会也会了。

崔会英琢磨了一阵,“咱们大队要是能养出二百多斤的肥猪,那过年得多分多少猪肉啊。”她叹息一声,“你是不知道咱们大队的情况,现在养猪的是人崔兰

香和周大龙,这两人把猪养的也不好,一年不如一年的,就是仗着当年的事情呢。”

姜蜜:“婶子,是周大龙的爷爷和爸爸的事情?之前我去陶阿婆家换衣柜,正好碰到周大龙挨揍。”

崔会英点头:“可不就是这事情。当初,大队长和会计带着大队的壮丁去挖沟渠,每天一块钱管三顿饭,周大龙的爷爷和爸爸也去了,挖沟渠的时候塌方,把两人埋了进去。后来,队里养猪的活就给了周大龙母子,两人拿着满公分还把猪养的不咋地,年年都是咱们大队交的猪最轻,今年县里才分了四头崽猪给咱们大队养。当年,咱们大队可是能养二十头猪呢。

哎,想想都头疼。我今天还得跟你叔说说,大家都有意见着呢。

又不是大家把他们爷俩害死的,不能再祸害咱们大队的猪了。”

姜蜜明白,一个大队的,一起出去挖渠,大家都回来了,周家的爷俩都死了,大队里的人对周大龙家亏欠,所以给他们家养猪。

毕竟养猪是个轻松活,就是有些脏。

她没多说,只要让崔会英知道她会养猪这事情就行了。

崔会英想了想又道:“你既然懂养猪,肯定也懂放羊,你明天别上工了,去后山放羊,前两天小潘子摔了腿,得养半个月,这半个月,你先跟着一起去放羊,就是工分不高,四公分,活轻。你也不用操心,就跟着一起,按时上下工就行。”

懂,就是跟着混工分的。

可见,这腊肠腊肉的魅力就是大。

姜蜜高兴的说道:“嗯,那我明天去后山放羊。”

崔会英:“咱们大队的猪不能给崔兰香养!再养的不行,交不上去肥猪,明天估计就分给咱们大队两只崽猪了,还怎么分肉吃!”

姜蜜没接茬,她笑着说道:“婶子,我这次来,是想问问周叔,我能不能也在知青店里盖间房子自住。”

崔会英:“你那个堂姐昨天晚上才来说了这事,能盖,不过得自己出钱。”她跟姜蜜说道:“你可想好,盖房子不是小事,这房子盖好了,钱可就花出去了。万一你以后回了成,就带不走了。”

姜蜜笑眯眯的说道:“那就当是知青点的房子。”

崔会英心中感慨,这堂姐妹真有钱,而且关系还不好。

不过她也不喜欢姜书音,鼻孔朝天,看

不起他们乡下人。

姜蜜走时,看了看院子里小鸡崽后,就领着姜淼回知青点了,知青点里也正热闹呢,于达他们摸了十来条鱼。

中午准备炖一半吃。

姜蜜把自己带回来的草鱼也放进去,“你们去摸的鱼?这么多!”

于达:“这次窜出来的鱼多,大家都摸了不少鱼,中午咱们也开开荤,就当是庆祝你们来了。”

今天该程玉泽和黄永晋做饭,黄永晋厨艺一般,陈惜怕他糟蹋鱼肉,便接了做饭的活。

她先把鱼油煎出油,又把六条鱼垛成小块放进去煎,等两面煎的金黄后放葱姜,最后加水炖,锅边贴了二合面的饼子。

等鱼炖香以后,再撒上葱花出锅。

一人盛一碗,摸鱼的功臣自然是多分两块鱼肉的,姜蜜和姜淼带回来了一条鱼,也多给了两块,一人再给两个二合面饼子,把饼子掰开跑在鱼汤里,饼子浸了鱼汤的鲜香,一口下去,香。

许念儿:“这个姜书音是怎么回事啊?来了几天了,一顿饭也没吃呢。她天天吃什么啊?我看她零食可不见少。”

程玉泽:“你怎么天天盯着书音?你就没别的事情了。”

许念儿:“这还用盯着?这不是长眼睛都能看到的吗?倒是你,天天追着姜书音出门,一次也没有撵上啊,弱鸡。”

程玉泽:!!!

姜蜜喝着鱼汤,也想着许念儿的话,这事情她也发现了,姜书音并不怎么吃零食的,起码在宿舍里没有吃过的。

那她吃什么?

周淮凛给的?上山找的野味?

还是说,姜书音有秘密!

比如空间。

姜蜜垂眸,她得盯一盯这个堂姐了。

吃了午饭,陈惜领着大家一起去山上摘菌子,雨后菌子多,野菜也多,这些都是好东西。

狗蛋.虎子几个孩子也来了,他们就一起上山了。

田里的人不多,多是家里的男劳动力。

如今下了一场雨,地里的庄稼也喝饱了水,今年的收成查不了。

妇孺孩子都去山上挖菌子了,新鲜的菌子炖汤比肉还香,吃不完的还能晒干留着过冬吃,若是挖的更多,还能卖到县里换钱。

上山一路上遇到了不少人,大家都是背着竹篓挖野菜菌子。

陈惜让大家小心一些,人也分散开走了,一堆人走在一起,挖不到什么东西。

姜蜜和姜淼跟着狗蛋他们走了。

因为下了雨,地上比较滑,大家走的比较慢,碰到肥大的青虫之类的,狗蛋三人也要用竹筒子装起来,说是带回去给母鸡吃,母鸡吃了这些下蛋多。

偶尔碰到嫩叶菜,几个人就用小铲子铲了野菜扔到竹篓里。

姜蜜和姜淼也跟着一起干,她们俩没有竹篓,放在油布袋子里,这些都能顶菜吃,还能焯水晒干留着冬天吃。

来之前,陈惜都科普过了。

姜蜜来了这个年代这么久,她也是认识野菜的。

二丫说道:“蜜蜜姐,这个竹篓你们用,我们三个用一个就够了。”

姜蜜便背上了竹篓。

竹篓子不大,跟个小背包一样,用竹条子编的,不重,放东西很方便,挖了野草,一扬手就扔进去了。

他们继续往前走,大概走了将近一个小时,虎子说道:“在往前一些,就不能再往上了。”

这一块算是大人给孩子们圈起来的安全地带。

姜蜜表示同意,她对山上没什么经验,反而要听孩子们的。

又往前走了一阵,大家准备返回了,二丫叹气:“没有碰到菌子,运气真差。”

虎子:“下山换条路,看看能不能碰到菌子。其实再往深山里走,菌子多,但现在下雨天,蛇多,咱们别碰到了毒蛇。”

狗蛋:“那换条路走。”

姜蜜指着侧面的一片洼地道:“哇,有好多菌子!”

虎子眯着眼看,紧接着眼睛一亮,“菌子!”他冲了上去,因为太急切,直接跌坐在地上,顺着洼地滑了下去,跟滑滑梯似的。

狗蛋也往地上一坐,往下滑。

二丫和姜淼嗖嗖嗖的滑了下去。

这里算是山腹处,不大的一块地,又因为石头挡着,特别不明显。

姜蜜往下走,挺艰难,太滑了,但让她坐下去滑,那还是算了,太脏了,裤子肯定得湿。

虎子几人教她如何辨认菌子,除了基本的菌子外,遇到不认识的,安全起见都不要吃!尤其是颜色鲜艳的,一定不要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