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历史同人)只手遮天女性野心家[直播] 第141节(1 / 1)

作品:《(历史同人)只手遮天女性野心家[直播]

天幕之上,太平公主与薛崇简的关系从亲厚变得冷淡。

薛崇简追在她身后,似乎是想解释什么。

但太平公主并不给自己曾经极为爱重的儿子这个机会,她抬脚走进房间,身后的小侍女们立刻关上房门,将薛崇简关在外面。

“阿娘……”

薛崇简声音弱弱,不知所措。

【而上官婉儿的死,也彻底撕破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的遮羞布,让两人的针锋相对从台下走到台上。】

天幕之上的太平公主越发频繁出入宫廷。

“四兄,若没有婉儿的这份遗诏,我与三郎便是谋逆作乱。”

太平向李旦道,“正是有了这份遗诏,我与三郎才是奉诏讨贼,匡扶李唐江山。”

“而今三郎问也不问便将婉儿杀于宫廷,此等行为未免太过凉薄。”

“三郎今日杀婉儿,明日是不是杀我?后日……”

太平声音微微一顿,眸光微深,“后日的四兄,又该如何自处?”

李旦惊出一身冷汗,“这、这……”

“这是三郎糊涂!”

“二娘,你放心,我定不会让婉儿白白送了性命。”

李旦道,“我会厚葬婉儿,追封她的家人,给她应有的体面。1”

【李旦对上官婉儿的追封,毫无疑问是打了李隆基的脸。】

【李隆基这会儿过得非常憋屈,但只能忍着,谁让他这事儿做得的确不地道呢?】

天幕之上,李隆基分外憋屈。

李旦有令,他不得不随众人祭祀上官婉儿,他看着上官婉儿的墓碑,面沉如水,一言不发。

——终有一日,他会让这些压在他身上的东西全部消失不见。

【而我们的太平公主,此时的行为已不能叫放肆,而是叫肆无忌惮,不知收敛。】

【仿佛上官婉儿的死带走她最后的一丝理智,让她整个人陷入一种无法言说的疯狂——】

政变结束,小皇帝与相王李旦登上城楼,安抚又一次被兵变波及的百姓2。

百姓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说不出的怪异。

——圣人安抚百姓,相王跟着做什么?

很快,他们知道了——

皇城内院,太平公主冷声质问小皇帝,小皇帝畏畏缩缩,“姑、姑母,可是,可是我才是皇帝。”

太平公主一个眼刀,小皇帝立刻闭嘴,憋憋屈屈不敢再说话。

次日早朝,在众目睽睽之下,太平公主挟持小皇帝,直接伸手将上面坐着的小皇帝一把拽下来,“孩子,这个位置已经不是你的了。”3

小皇帝愣在当场。

但周围人已不给他反应,拥立相王李旦为天子。

【如果说以前的太平公主遇事冷静,沉敏多变,遇事留一线,从不将事情做死做绝,而现在的太平公主,则全然不顾,令人心惊。】

【聪明如她,如何不知在李隆基杀上官婉儿而薛崇简选择袖手旁观之际,她与李隆基之间的胜负便已经有了分晓。】

【一个天子妹妹,一个天子年轻有为的儿子,任谁都知道结果是什么。】

【而太平公主现在仍能活跃在朝堂,是因为她之前为自己积累的政治资本,但那些政治资本远远不够,她需要更多,需要能够扳倒李隆基的政治资本。】

【所以她又一次有了从龙之功,又一次在青史留下累累骂名。】

天幕之上,官员们对太平公主的行为敢怒不敢言。

——到底是一朝天子,她怎能如此不敬?

太平将一切尽收眼底,却没有停止自己的动作。

——其实她已经输了,她只是不甘心。

不甘心婉儿这么死了。

不甘心万里江山从此落入李隆基手里。

所以她拼尽全力也要闹这一场。

武曌笑了一下。

——迟了。

胜负已分,成王败寇。

她这个女儿的结果,怕是不会好。

小榻上的太平深吸一口气。

——一切尚未发生,一切还来得及。

作者有话说:

被儿子坑出一脸血的太平:此时有子不如无!

弱弱问一句,我是写崩了吗,为啥末点掉得没眼看orz

1:《唐会要》卷八十:惠文,赠昭容上官氏。景云二年七月追谥。

《资治通鉴》:秋,七月,癸巳,追复上官昭容,谥曰惠文。

2:《新唐书·卷五·本纪第五》:甲辰,安国相王即皇帝位于承天门,大赦。

《旧唐书·卷七·本纪第七》:于是少帝逊于别宫。是日即皇帝位,御承天门楼,大赦天下。

3:《资治通鉴》:甲辰,少帝在太极殿东隅西向,相王立于梓宫旁,太平公主曰:“皇帝欲以此位让叔父,可乎?”

《资治通鉴》:癸卯,太平公主传少帝命,请让位于相王,相王固辞。

第70章 太平公主。

叹而观之,不得不服

太平闭幕沉思。

“二娘身子不适, 便回府静养吧。”

女官笑眯眯走进殿,对床榻上的太平道,“圣人今日政务繁忙, 怕是没有时间见二娘了。”

侍女脸色微微一变,连忙往小宫人手里塞钱, “劳烦姐姐替二娘美言两句——”

“这钱我可不敢收, 没得坏了规矩。”

但侍女的钱刚拿出来, 便被女官推辞, 女官瞧了瞧精神有些不济太平,叹了一声,“二娘还是早些回去吧。”

“圣人对二娘已仁至义尽, 二娘若再强求,才是没得坏了母女之间的情分。”

“多谢姐姐告知。”

太平缓缓睁开眼。

她当然知道阿娘的心思。

——阿娘看重的从来不是一子一女, 而是这些子女身上的能力, 值不值得她将万里江山托付。

不杀她,是因为她在逼宫一事上的确彰显了天家皇室该有的风骨。

让她长跪不起, 不过是给她一个教训——阿娘才是这个帝国真正的主人,而不是她。

至于未来之事,是武周江山还是李唐天下,是她得封皇太女然后女帝登基, 还是李隆基位尊九五,便要看他们自己的本事。

阿娘不会干涉这一切, 只会平静看着这一切的发生,然后胜利的那一个人,才有资格做她的继承人。

太平扶着侍女的手起身, “回府。”

公主府离上阳宫并不远, 宫道修得平坦, 轿撵上又垫了厚厚的软垫,太平一路上并未受颠簸,便平安回到公主府。

只是到底小产,身体虚得厉害,上马车的时候需要有力气的侍女抱着,而下马车的时候更是被薛绍一路抱回寝居。

“二娘,你好好养病,什么都不要想。”

薛绍眼眶微红,抬手给太平掖了掖被角,温声安慰道,“阿娘既没有再说什么,想来便已经原谅你——”

“表兄,我想见武三思。”

太平打断薛绍的话。

薛绍微微一愣,“武三思?”

“哦,好。”

但很快,他反应过来,“我这便让人去请武三思。”

薛绍即刻召来自己的随从,让随从去请武三思。

随从身影消失在长廊尽头,他收回视线,从侍女手里接过汤药,一边喂太平,一边道,“说起来,自你应召入宫之后,武家的人便在咱们府前徘徊不前。”

他的母亲是太宗皇帝颇为宠爱的公主,高宗皇帝登基之后又对他青眼有加,否则不会将太平嫁给他。

他这种勋贵出身,与小门小户的武家没什么往来,又加之武三思行事委实下作,让人瞧不上,所以哪怕武家如今炙手可热,他与武家的往来依旧不多,除了宫宴上的寒暄外,私下并无交流。

这样直接导致武家下人在公主府前往来徘徊时,他并未让人将其请进来,更没有问原因,当太平与他说要见武三思时,他才恍然大悟。

——眼下太平的处境,的确要与武家交好。

“说起来,自你入宫之后,武家的人便在咱们府前徘徊。”

想了想,薛绍把这件事告诉太平,“你既然回来了,想来他们也得到了消息,很快便会来看你。”

“只是有一点,二娘,你是李家的人,代表的是李唐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