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历史同人)只手遮天女性野心家[直播] 第74节(1 / 1)

作品:《(历史同人)只手遮天女性野心家[直播]

——女人入朝为官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谁都想做第一批流传青史的女官,所以她们看中的更多的是荣誉,而非丰厚的俸禄。

“娘娘能这般想,实在是万民之福。”

萧何稍稍松了一口气。

“汉有众卿,也是万民之福。”

吕雉眼皮微抬,不动声色开启自己的第二步棋,“而汉有皇太女,则更是江山之福,万民之福。”

好不容易平复下来的朝臣列侯再次陷入骚动。

——来了来了,皇后娘娘带着她的皇太女政策来了。

他们就知道,皇后娘娘根本不会有那么好心,平白无故给他们的女儿姐妹加官进爵。

——之所以选他们的女儿姐妹,是为了给鲁元公主的皇太女做铺垫!

可拿人手短,吃人最短,他们刚刚推举过自己的姐妹女儿,眼下再反对鲁元公主为皇太女,便显得有些忒不地道了,不仅会得罪皇后,还会把自家女人们的官爵名头给丢了。

——着实划不来。

于是他们拢袖正坐,眼观鼻,鼻观心,只当自己是一根挺立在宣政殿的棒槌。

不反对,不赞成,不发言,装死装看不到。

而那些不曾推举女人为官的朝臣们,则顷刻间炸开锅,竖子无谋,见利忘义,女子为官都有了,皇太女临朝还远吗!

——与这群虫豸同朝为官,他们如何能维护得了男人的地位!

“储君之位关乎国本,既是国本,便不能让娘娘一人独裁。”

反对的朝臣立刻站出来,“娘娘,立皇太女一事,还是等陛下班师回朝之后再做定夺吧?”

——只要能拖到陛下回朝,这事就成不了。

朝臣们信心满满。

但吕雉同样信心满满,“陛下岂是你这种毫无远见之人?”

“在陛下出发前便曾与我商议,言自己年岁已大,若不做好万全之策,岂能远征匈奴?”

“只有定了国本,他才能放心出征。”

“是以,他早早降下诏令,言公主人品贵重,敦厚谦和,可承大统,可托江山。”

“!!!”

“陛下怎会立公主为皇太女?”

“这绝不可能!”

事关国本,朝臣根本不信吕雉的一面之言,“陛下绝不可能降下这种诏令。”

“若有,臣怎会一无所知?”

吕雉等的就是这一句。

——她那日用刘邦为数不多的良心算计得来的圣旨,今日终于能派上用场。

作者有话说:

刘邦:良心这种东西我真不该有!

鲁元:可是我能开创盛世远扬国威呀。

能屈能伸有舍有得汉高祖:…那这个良心可以有!

第39章 大汉王朝终于迎来一位女储君。

“你们不信陛下将万里江山交给我, 交给公主?”

吕雉懒挑眉,身居高位俯视着阻挡她的朝臣,“可惜, 你们失望了。”

“陛下偏偏把九州大地托付于我,将大汉王朝托付给公主。”

“断无这种可能!”

吕雉刚开口, 一朝臣再也坐不住, 他靠妻族起家, 若女子掌权, 似他这种岂不是再无出头之日?

所以他的反应比其他人更强烈,女子临朝这四个字他单是听着便觉得刺耳得很,“陛下有子八人, 纵然废了吕太子1,还有齐王, 赵王, 燕王,以及其他皇子。”

“陛下放着这么多的诸侯皇子不立, 却立一个公主为储君?”

“娘娘,您别是故意骗我们吧?”

“陛下此时远在河东,你纵是说破天,陛下也回不来与您对质。”

朝臣微拱手, 看似是进言,实则是故意拖时间。

——只要拖到陛下还朝, 皇后娘娘便会美梦泡汤。

到那时,别说储君皇太女了,就连女子与男子一同入朝为官怕是也要打个问号。

朝臣道, “以臣来看, 不如等个三五十日。”

“即将入冬, 陛下必会班师回朝,待陛下还朝,再议储君之事仍是不迟。”

“是啊,娘娘,等陛下回来再说吧。”

其他朝臣一同附和,“储君一位关乎国本,立储君便是立国本,哪有立国本之际一朝天子却不在场的道理?”

“不错,当等陛下回来再立储君。”

“对啊,陛下不在,立什么储君?”

“必须等陛下回来,否则便是名不正言不顺。”

“没有陛下点头,臣可不认这个储君。”

“臣也是。”

“大汉的储君,必须是陛下亲自立的。”

反对的朝臣群情激奋。

还有那等想浑水摸鱼的,此时也趁着混乱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陛下爱重赵王,之前便有废太子而立赵王的想法,而今太子已废,陛下想立的当是赵王才对,而不是所谓的公主。”

此话一提,众人豁然开朗——

戚夫人温柔小意不懂朝政,赵王更是年龄小,好拿捏,若赵王为太子,而戚夫人为太后,那么朝政之上还不是他们的天下?再也不用受吕雉的窝囊气?

朝臣们静了一瞬,半息后,推举赵王的声音此起彼伏——

“对!陛下纵是立,那也是立赵王!”

“陛下喜欢的一直是赵王,若不是当初娘娘苦劝,如今的储君当是赵王殿下。”

吕雉眸色微深。

——找死。

萧何眼皮狠狠一跳,顿觉大事不妙,上前一步,正欲开口阻止朝臣们不知死活的话,可尚未来得及出声,衣袖便被人拉了一下,未说完的话尽数咽回肚子里,他回头去看拉自己得人。

“不可。”

夫人何同低低与他耳语,“总有这么一日的,你阻止不了。”

萧何心中一痛,顿时哑然。

陛下虽有子八人,但能与皇后娘娘一争的只有戚夫人。

齐王乃私生子,且体型肥胖,望之毫无人君之相,虽占了长,但陛下从未生过立他为太子的念头。

而其他的皇子大的才四五岁,小的还在襁褓之中,对皇后娘娘根本产生不了任何威胁,唯有戚夫人与赵王刘如意,是真正让陛下动过易储念头且险些付出行动的。

是他与张良力劝,是皇后娘娘坚韧聪慧,是商山四皓做太子太傅,才面前让陛下打消这个念头。

——可陛下的念头虽打消了,但皇后娘娘与戚夫人的关系却也彻底改变了,以前是后宫姐妹,而现在,却是不死不休的政敌。

他几乎可以预见,待陛下百年之后,皇后娘娘针对戚夫人与赵王刘如意而展开的血腥手段。

但这一切,不可避免。

情敌可以高抬贵手放人一马,但政敌,必死无疑。

——这不是他所能阻止的事情。

莫说是皇后,任何人站在皇后娘娘的位置,都不会留赵王这种隐患。

一旦陛下崩逝,吕后便会戚夫人母子二人下手,但若没有朝臣们此时将赵王架在火上烤的话,皇后娘娘或许会给这对母子俩一个痛快,可今日之后,再无可能。

她会杀赵王以立威,诛戚夫人以泄愤,借此警告那些对她阳奉阴违怀有异心之人。

——顺她者昌,逆她者亡。

作孽!

这群朝臣简直作孽!

打着忠君爱国之名,实则全为自己谋私利,至于被他们推选的赵王刘如意,他是不是能在皇后娘娘的威压之下当储君,是不是能手段过人除掉皇后娘娘自己登基为帝,他们跟本不会在乎。

他们不会在乎赵王的生死荣辱,更不会在乎皇后对赵王的报复,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权柄。

法不责众,皇后娘娘不会因为他们推举赵王,便将他们全部罢官或者全部杀掉,充其量只是敲打一番,或贬一级,或者罚俸几月,小惩大诫,不会让他们伤筋动骨。

可一旦赵王果真做了储君,果真能登基为帝,他们便都是从龙之功,而赵王年幼,戚夫人不懂朝政,国之大事全部落于他们手中。

这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

而不是所谓的为国为民推举赵王。

若果真是为国为民,鲁元公主劝英布,平南越,又有遇神龙有感而孕的奇遇,立公主为储君,岂不比赵王好得多?

可他们要的不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女帝,要的是一个傀儡天子,要的是江山社稷被他握于掌中。

——如今的他们,后来的陈平周勃与灌婴,本质上没有任何不同。

但皇后娘娘经历过子孙亲眷被屠戮殆尽的惨剧,还会容忍这些跳梁小丑来指点江山吗?

——完全不会。

他们的下场不会比赵王戚夫人好到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