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历史同人)只手遮天女性野心家[直播] 第27节(1 / 1)

作品:《(历史同人)只手遮天女性野心家[直播]

“多谢夫人好意。”

英玉斟了一盏酒,遥敬侍妾,“今日父王兴致好,我陪父王饮上两盏也无妨。”

“对!”

英布抚掌大笑,“这才是我英布的女儿!”

“你倒是吕雉的好女儿。”

好一会儿,韩信终于找到自己的声音。

鲁元不置可否,伸出不曾抵在韩信胸膛的左手,手指轻拢,捏着韩信的下巴将他的脸抬到与自己水平的位置,“所以,淮阴侯心动吗?”

这个动作比自己更轻浮更流氓,韩信皱了皱眉,伸手便去拍鲁元的手,但鲁元完全不给他这个机会,上半身微微前倾,脸在他视线无限放大,距离太近,他甚至能看清鲁元根根分明的睫毛。

有东西贴在他唇上,柔软而温暖。

韩信瞳孔地震。

【说起阿武登基这件事,咱们就不得不说一下她是如何打压异己迅速掌握权力的——科举制度。】

【魏晋时期形成的门阀世家叱咤历史千年之久,但在阿武时期却迅速凋落,不成气候,其原因就是科举制度的推行。】

【汉朝也有自己的选官制度,举孝廉,但这种制度没有明确的选拔制度,全靠乡里自己推选,有人脉有关系,你才能选得上,而那些真正有才学却没有关系的人,却无法入仕为官。】

【久而久之,豪强做大,势力极度膨胀,拥有成千上万的奴婢与徒附,所谓“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民不聊生,也就有了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又一次的农民起义。】

马车上的刘邦眼珠微转,“土地兼并?民不聊生?”

“百姓都没地了,肯定要造反。”

马背上的樊哙探出个脑袋。

陈平捋着胡须,不着痕迹与樊哙和缓关系,“舞阳侯此言甚是。”

“百姓们以地为生,若是没了赖以生存的田地,除了造反,别无他法。”

“朕知道。”

刘邦自己就是农民出身,当然明白农民的不容易,“科举制度是个好东西,能让天下有才之士为我大汉效力。”

“可惜竹简搬运耗时耗力,又可惜咱们的老百姓现在连肚子都吃不饱,哪怕推行科举制度,只怕选不出多少官来。”

审食其从殿内抱出来一堆竹简,放在三人面前的小几上。

“这是什么?”

吕鬚捡起一卷竹简,“哦~~原来是周勃他们三人的罪证。”

吕后颔首,“小妹,这便是你的任务。”

“阿姐放心,我定不会让他们好过。”

吕鬚信心满满。

“不过,阿姐想要推行科举制度,只怕不易。”

吕鬚声音微微一顿,拿着竹简拎了拎,“这种东西运输不便,考试容易泄题,咱们得弄点轻便的东西用来书写。”

“绢帛可以。”

吕释之道。

“不可。”

吕后摇头,“此物太贵,若九州皆用绢帛,其耗费的钱财只怕会拖垮国库。”

【阿武显然不仅吸取了吕后的教训,也吸取了东汉灭亡的教训,得封皇后时,便与高宗李治联手打压世家推行科举。】

【而科举之所以能顺利推行,我觉得后世的学子得感谢两个人——秦将蒙恬与东汉太监蔡伦。】

【蒙恬发明毛笔,让书写更为方便,蔡伦发明纸,让轻便好用的纸取代了竹简。】

天幕之上,一绝世悍将挑挑选选,择狼毫做成毛笔,刻刀被他丢在一边。

巨大的字幕以作旁白——笔祖·蒙恬。

紧接着,画面慢慢转淡,毛笔在九州大地迅速传播,上至天子,下至庶人,人手一支毛笔,交耳称赞毛笔的方便。

画面又一转,老黄门拾阶而上,双手捧着的托盘内呈着一叠似绢非绢似帛非帛的东西。

“此物为纸。”

老黄门尖声向临朝称制的女子道,“陛下且试一试,此物比绢帛方便多了。1”

【当然,也有研究发现,早在西汉就有了纸的出现,东汉的蔡伦并不是第一个发明纸的人,而毛笔也早就有了,蒙恬只是改进者,有兴趣的老铁们可以去了解一下,up主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笔与纸的出现,让读书识字不再是上层贵族们的特权,底层人民也开始有一窥书中黄金屋的机会,从此知识以纸张为翅膀,在华夏大地肆意翱翔,让炎黄子孙不再愚昧无知,也给阿武与高宗顺利推行科举制度打下坚定的基础。】

“!!!”

吕鬚欣喜若狂,“阿姐,天幕简直是上天派来帮我们的,我们刚发愁竹简难以搬运,她便告诉我们可以用纸代替!”

“阿姐,若是有了纸,推行科举便是易如反掌!”

“不错。”

吕后微颔首,视线却落在天幕上临朝称制的女子身上。

——小黄门称这个女人为陛下。

“陛下,天命在汉啊!”

陈平笑着向刘邦道喜,“陛下忧心科举难以推广,天幕便告知陛下可用纸来代替竹简。”

“可见天佑陛下,天佑大汉啊!”

“嗯,天佑大汉。”

刘邦随口接了一句,视线与吕后一样落在天幕上的女子身上,欣喜之后心里却直犯嘀咕。

——东汉怎么也有临朝称制的女人?

他老刘家的男人注定只能被女人压着吗?!

“阿玉快看!”

英布指着天幕,“老刘家的男人个个是孬种,全被女人把持朝政!”

英玉微微一笑,“若女子能力挽狂澜,拯救江山于危难,把持朝政又如何?”

“是这个理儿。”

英布大大咧咧。

“我今日来寻父王,是有要事与父王相商。”

英玉放下酒盏。

英布喝得迷迷瞪瞪,“嗯?什么事?”

侍妾与侍从极有眼色退出房间。

“陛下平定天下时,初封功臣异姓者有王七人,燕王臧荼,梁王彭越,楚王韩信,韩王信,赵王张耳,大父长沙王2,与父王为淮南王。”

英玉声音缓缓,“而今燕王臧荼反叛被诛杀,陛下立卢绾为新燕王,可卢绾又反,韩王信亦反匈奴,楚王韩信先被废为淮阴侯,后又被吕后诛杀,仍免不了一死。”

“赵王张耳其子张敖继位,纵然娶鲁元公主为妻,依旧逃不了削王降为侯的下场。”

英布醉醺醺点头,“不错。”

英玉继续道,“大父死得早,得一个好下场,舅舅年轻且谨慎,又将封地尽数还于陛下,陛下念及旧情,当不会再动舅舅一脉。”

“梁王彭越更不必提,听闻已病入膏肓,熬不过今年。”

“当今天下,异姓王者只余父王正当壮年,拥兵无数,父王以为,陛下当如何?”

英玉轻轻一笑,不急不缓问。

“!!!”

英布酒意瞬间醒了大半。

“公主殿下,娘娘有请。”

廊下传来小黄门的声音。

韩信立刻推开鲁元。

鲁元起身,红着脸整理自己衣服,余光瞥见韩信的脸比自己红得更厉害,犹豫片刻,伸手拍了拍他的脸,“我去去就来。”

“……”

“不必回来。”

韩信硬邦邦道。

【科举制度推行之后,官职不再被门阀世家所把持,朝堂之上开始出现寒门的声音。】

【而这些寒门,大多是阿武所提拔,所以他们天然拥立阿武。】

吕后回神。

——这正是她所缺少的基础。

当她崩逝,当吕氏一族难堪大用,吕氏一族与她的子孙后代遭到清算便是再正常不过。

吕后静了一瞬。

片刻后,她对吕鬚道,“左右丞相推行科举制度,只怕有心无力,‘纸’的事情你要多上心。”

“阿姐放心,包在我身上。”

吕鬚一口答应。

“娘娘,公主到了。”

殿外传来小黄门的声音。

“宣。”

吕后缓缓抬眼。

——大汉历史,将从今夜彻底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