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福妻绵绵的悠然生活 第88节(1 / 1)

作品:《福妻绵绵的悠然生活

除了陈二帮着打的那些家具,当初在箱子里周氏还放了不少的衣服鞋袜,其中还有一件兔毛的比甲和羊皮褂子。可都是连李氏都没穿过的好衣裳。

当初看到这些的时候,绵绵也是有些惊讶的。不过转头一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周氏有娘家做靠山,表面再不显里子也亏不了。

果然喜娘很快就吆喝到了吉时,众人开始陆续添妆。

这也是绵绵对这个婚礼最期待的环节。

压轴的都在后面出场,开始添妆的都是一些不太亲近的七大姑八大姨,无非就是一块尺头或者一把铜钱的事。

众人动作很快,没一会外头的人就添完了,终于轮到了自家人。

老太太带头,拿了块约有二两重的碎银子放了进去,引起周围人一阵惊叹。

连绵绵都有些意外,没想到老太太这么痛快。但是看到旁边李氏肉痛的神情,她又猜着大伯母怕是花了不小的代价才把老太太给安抚住了。

接着便是冯氏妯娌,关于添妆礼,冯氏一早和周氏商议好了,冯氏给一对金耳坠,周氏给一对金戒指,分量差不多,也不会显的谁抢了风头。

至于柳氏,隔的远,冯氏也懒的跟她打交道,周氏对这个妯娌也没什么好印象,默契的把她给放弃了,就随她自己的意吧。

这会子,冯氏和周氏的添妆礼一出更是惹的众人惊叹连连。

“是金首饰唉!这老二媳妇老三媳妇可真是舍得!”

“不会是鎏金的吧……”人群里有人酸溜溜的说了一句。

立马有人怼了一句:“鎏金的你也戴不起。”

趁着这个时候,柳氏赶紧放了一枚银镯进去。

大家一看,实心的镯子,一只差不多要一两多银子,也能拿的出手。

陈家妯娌都这样大方,倒是让李氏的娘家人有些挂不住。李家妯娌仨人一共出了一块尺头三百钱,却共有大大小小十几口人来吃饭。按惯例,走的时候每家还要带走两对饽饽。总之算下来,除了酒菜,陈家还要给她家贴上饽饽钱。

饶是李家人一贯的脸黑心厚,这时候面上也有些挂不住。

喜娘并不知道她们姐妹还要添妆,看到该添的已经添了,正要把盒子盖起来,却被绵绵一把拦住了:“还有我们姐妹的心意呢。”

“你们小孩子凑什么热闹。”李氏忙道,毕竟俩妯娌已经帮衬不少了,她也不好意思老占便宜。

冯氏笑笑:“大嫂这是她们姐妹的一点心意,就由着她们自个吧。”

“哟,那我们就瞧瞧几位妹妹给腊梅添什么好东西。”旁边有人凑趣道。

绵绵擦了擦手心的汗,突然觉得有些紧张是怎么回事?

她跟小云小霞对视一眼,然后很有默契的从荷包里拿出准备好的金耳环,一起放进了盒子里。

“又是金子!”

“天啊,陈家连小丫头都这么有钱。”

众人再一次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却让老李氏的神情又耷拉了起来,好你们几个臭丫头,竟然把牌面弄的比我都大……

很快锣鼓声起,接亲的人来了。

玉达跟玉宽哥俩带着族里的兄弟往门前一站,非要让新郎对诗才肯放行。

这下可把郑家人给难住了。

自有人把门口的情形告诉她们,腊梅焦急的拉着绵绵的手:“他们这不是胡闹吗?你姐夫又没读过书,他哪里会对诗啊。”

第169章 心怀叵测之人

看着腊梅着急的神情,哪里还有刚才恐婚时候的半点样子。绵绵无奈的抿抿唇,这哪里是恐婚,明明是恨嫁。

玉达的初衷也只是为了制造气氛,当然不会存心为难自己的姐夫,在拿到足够的红封之后,也很是“大意”的让出了一条缝。跟来接亲的新郎家人瞬间蜂拥而上,一下就把大门给推开了。

在绵绵看来新姐夫长的十分周正了,四方脸五官端正,将近一米八的大个子,很有北方大汉的样子。就是看上去有点木讷,只会一个劲的傻笑,旁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嗯,有点蠢萌。不过,看上去跟腊梅挺配的。两口子,不能都太精了。

绵绵只顾着在这里打量新姐夫,却不知道自己竟成了旁人眼里的风景。

因着今天要一下迎两个儿媳进门,即使郑家家族不小,一时间接亲的人手也有些不够,就只好另请了一些外姓亲戚家的表兄弟。其中有个青年是新郎郑长林的姨家表弟赵广才,家里在镇上算是薄有资产,一向有些眼高于顶。

赵广才跟郑长林同岁,这两年他娘不知道给他相了多少姑娘他都没相中。没想到今天见到绵绵,却突然动了心思。

绵绵的五官一向敏感,很快就察觉到有人在偷看自己。开始的时候还觉得有些窃喜,说明自己就算是个小萝莉也还是很惹人喜爱的。可渐渐的她就觉得不耐烦了,什么人啊,一点也不知道避讳,哪有这么直勾勾的盯着别人看的。

她有些不高兴,正好柳氏站在一旁,就悄无声息的躲到了她身后。

柳氏原本还有些纳闷,三房这个侄女一向都是跟自己有多远隔多远的。她到底是过来人,眼神一扫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小镇就那么大点地方,她自然是认的赵广才的。当初,她还跟赵广才还相看过呢。

不过,没相中是真的。赵家人一个个眼睛长在头顶上,自然相不中她这个小门小户的姑娘。尤其是赵广才,当着众人的面就笑话她长的黑。

黑又怎么了?老娘照样嫁了个不错的人家,这会还成了你长辈,哼!

想到这里,柳氏叉着腰往前一站:“哟,这不是赵家大外甥吗,许久不见,你娘可好?”

大外甥?这人谁啊?赵广才只觉得面前这妇人有些眼熟,却实在想不起来,还以为真是自家哪个远亲,只好胡乱支应了两声。正好到了新娘出门的时辰,便随着众人涌出去了。

中看不中用的玩意,柳氏心里骂了一句。

绵绵从她身后探出头来:“四婶,你认识那人啊。”

“嗨,他家也是镇上的,以前见过。这人啊,脑子有点问题,你以后离他远点。”柳氏随口嘱咐了一句。

想到刚才那人直勾勾的眼神,绵绵点点头:“我也觉得他脑子有问题。”要么就是心怀叵测!

一个大男人,当着这么多人盯着别家姑娘看有多失礼他能不知道?

这个时代对女孩子多苛刻啊!

要是真的脑子有问题也就罢了,要是脑子没坏那就是心坏了。

一连串热闹的仪式过后,腊梅就被玉达背着出了大门。坐上花轿以后,就彻底成了别人家的人。

绵绵看着迎亲的队伍渐渐走远,突然间还觉得有些惆怅。

再看一眼旁边在那逗着安哥儿开怀大笑的小云小霞,眼睛眨了眨,她要真是个孩子就好了,可以心无旁骛的开怀大笑。

迎亲的队伍一路吹吹打打的往郑家村走去,路上引起了不少百姓围观。尤其是看到浩浩荡荡的嫁妆,引起了不少的惊叹。

众人纷纷打听新娘是谁家女儿,怎么陪送的这样厚重。

尤其是打头的四块土坯,代表了四亩地。乡下地界陪送土地的可不多见,田地都是留给儿子的,极少有陪送闺女的。

“哎呦,这后头什么好东西呀,还用了骡车呢。”

骡车上放的都是家具,这些实在太沉,用人抬的话,只怕天黑也运不到。

嫁妆送到郑家的时候,丁氏看到土坯的时候高兴的都要晕过去了。

紧接着一件件的家具被抬了进来,什么闷户橱、八仙桌椅、子孙桶、脸盆架加上三对大小不一的樟木箱子,齐全的能摆满一整间屋子。后头还有六铺六盖的被褥、金灿灿的铜盆还有一对装满了蜜饯干果的八宝攒盒等物。

“哎呦,这嫁妆可真齐全。”

“就是,多少年了,没见过这么齐全的嫁妆。看样子,新娘子家里怕是连寿衣都备下了。”

“你们没看人家连被子都是绸子的,一套寿衣又算什么。真不愧是里长家的媳妇,这排场……”

这时候的丁氏只觉得被天上掉的馅饼给砸了一下,晕头转向的。

按风俗,这会的嫁妆箱子都要打开晒一下。

冯氏、周氏和柳氏妯娌三人都作为娘家亲眷过来送亲。李氏最放心冯氏,便把箱笼钥匙给了她。

这会便有人怂恿着陈家人把钥匙拿出来,她们以为钥匙会在周氏手里,毕竟论年纪她最长,又是县丞老爷的亲妹子。

面对众人的奉承,周氏却笑着指了指冯氏:“都别来闹我,钥匙在她三婶那里呢。”

于是众人转而奉承冯氏,冯氏拿足了派头,等到丁氏拿过来两吊开箱钱以后,才笑着拿钥匙开了箱子。

众人原以为这么多箱子,里面定会空着大半,没想到打开以后,每个箱子都塞的满满当当的。一年四季的衣裳鞋袜,单的棉的夹的俱都齐全,还有两件皮毛衣裳。

其他的针线簸箩、杯盘碗碟、茶具花瓶、油灯蜡扦等实用物件应有俱有,甚至还有一套文房四宝和孩童启蒙用的《千百诗》。

文房四宝是玉宽出的,书是玉达抄的。用他俩的话说就是他们没什么私房钱,就只好出点自己能有的东西。

“真不愧是读书人家,连文房四宝都有了。”众人嘀嘀咕咕的。

这时,有眼尖的已经把腊梅的妆盒扫了一遍:“那些算什么,有钱一样买的到。你们瞧见新娘子的妆盒没,里头好些首饰呢,有几件都是金的。”

“你眼花了吧,今儿这日子,有金子还能不往头上戴?”

第170章 分家?

等过后腊梅拜完堂到了新房以后,众人看着她身上还带着好几件金首饰,终于相信人家不是没戴,是首饰太多戴不过来。

丁氏越看越喜,当初跟陈家定亲的时候她还有些嫌弃对方家穷,是自家男人拍的板。这下看来还是她男人眼光长远,眼看着陈家这不就起来了。当家的说的对,以后是该对老二媳妇好一点。

尤其是没过多长时间,老三媳妇的嫁妆送过来,那叫一个简薄啊,除了一对不大的衣箱和两床被子,连身替换衣裳都没有。

丁氏心里那个窝火啊,她也不奢求孙家像陈家那样厚嫁闺女,最起码也得差不多点吧。一般人家的闺女糙好都有子孙桶和几件衣裳呢,还秀才家呢,都没普通人讲究!

郑家哥俩同一天成亲,陈家作为腊梅娘家原先心里也是有些忐忑的。等孙家的嫁妆一来,妯娌几个看了后心里便从容了许多。这时候的嫁妆就是女孩子在婆家安身立命的依仗,就孙家这做派,将来孙氏是想跟腊梅别苗头也得看看背后有没有人做支撑。

众人原以为孙家出了秀才老爷,闺女的嫁妆应该也不差,见了这几样东西之后都摇着头走开了。腊梅那些嫁妆里有好几样稀罕玩意,她们以前见都没见过,得趁着这个机会好生瞧一瞧。

过了今天,还想进人家屋子就难了。

人群里,好些盯着陈家的嫁妆眼热的。那些有点自知的算盘一下自家家底也知道配不上这样的人家,有些人则太过自以为是了,觉得自家儿子千好万好的,陈家别的闺女要是能出一样的嫁妆那也勉强配的上自家。

比如那个赵广才的母亲赵太太。

赵太太看着那一件件的体面嫁妆,心里眼里满是热切。开头寻思着当初聘这闺女的要是自家,这会这些嫁妆也都是自家的了。现在全便宜了那个呆头呆脑的傻外甥。

听说陈家二房是县丞大人的亲戚,有一对姑娘今年十来岁的年纪,不免有些心动,于是凑到周氏跟前奉迎了起来。

后头又听旁边的人说陈家数着三房有钱,在县城有铺子院子还有一百多亩地,又对三房的闺女动了心思。

于是到了吃饭的时候,赵太太愣是挤到周氏和冯氏中间,对着俩人不断的套近乎,话里话外想法的打听她们家的女儿。

之前在县城的时候,冯氏跟周氏就没少碰到过这种人,她一开口,妯娌俩就知道她是打的什么主意,都笑着拿话支应,只说孩子还小,过些年再做考量。

赵太太觉得她们是没瞧过自家儿子才会这样拒绝,等见了儿子的伟岸风姿再不会这样回绝。于是笑着说道:“虽说是‘一家女百家求’,但如果男孩子太过出挑了,有时候女方也不必那么矜持。”

听到这话,旁边的柳氏突的“噗嗤”一下笑了:“也不知道她姨妈说的是谁家的英才,这样受捧?总不会是您自家那公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