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福妻绵绵的悠然生活 第72节(1 / 1)

作品:《福妻绵绵的悠然生活

“行了,都少说两句。”老爷子终于发话了,他对着陈四喊道:“大过年的,我不愿跟你们两口子置气,你们要是还想认这个家呢,你就去把你媳妇领回来安生过年,要是觉得在这个家待不住了,那就回你丈人家。”

“爹,你这是啥意思啊?”陈四吓了一跳,他爹以往最看重他的,毕竟家里那么些男丁就他有功名在身,今儿怎么会说这样的重话。

就在陈四琢磨着自己是不是会错意的时候,老爷子又开口了:“就是话里的意思,咱家就这个家底,你要觉得容不下你,就去你丈人家当上门女婿吧,横竖我还有仨儿子,孙子也好几个了,不愁没人养老。”

“爹!”这话一落,倒把陈大几个给惊着了,他爹这是怎么了?以往不是最疼老四的吗?

哇靠,老爷子动真格的了?

绵绵透过厨房的窗户往外探望,看到老爷子一脸肃穆的样子不像是玩笑。

陈四咽了下口水,刚想放些狠话,转头想到岳父那边也有仨儿子呢,怎么会要啥上门女婿。再说了,自家两口子住的地方离岳家很近是不错,平日上门吃顿饭几个舅子都不给啥好脸色,真要靠着岳家还不喝西北风去……

几乎是瞬间,陈四就做了决定,他讪笑着说道:“爹,您这是说什么话呢,我是您的儿子,我姓陈,哪能半道改姓呢?”

听了这话,老爷子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见状,陈四只得硬了硬心肠,发誓道:“柳氏那婆娘平日被惯坏了,这回儿子一定不惯着她,就让她在娘家过年好了,省的给爹娘添堵。”

“行了,咱们陈家再没落也不至于连儿媳妇的一口饭都管不起。先吃午饭吧,吃了饭你去把人接回来。”老爷子摆够了谱,总算是松了口。

已经回了堂屋的李氏乐的笑开了话,转头看见冯氏还在那若无其事的包饺子,忙过去蹭了蹭她的胳膊:“唉,你瞧见老四那没精打采的样子没?让他嘚瑟,明明是个老小,回来还总想摆老大的谱,惯的他!”

这要不是大过年的图个好彩头,她一定要把那臭小子挠个满脸开花。

冯氏附和着笑了笑,心里也在嘀咕老爷子这回怎么变了性子,没有护着他的小儿子,就连婆婆也跟之前不一样了。

她不知道的是,之前老爷子偏着老四,一是因为他最小,老头子怕上头几个儿子欺负他。二来,他既会卖乖又会读书,是家里头一个考了童生的。

老头子最期盼的就是家里能出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好改换门楣,之前老四是最有这个希望的,所以他把大部分的心血都投注在老四身上了。但几年过去了,老四考秀才一直没中,希望逐渐变成了失望。

而且老四自打分家之后也不怎么着调,宁愿去镇上跟岳家住一块都不在家孝敬自个儿。这会没考中功名都这个德行,将来真发达了也未必还把自个这老头子看在眼里。

反观其他几个儿子,甭管出息不出息,面上都是很孝敬自个的。尤其孙辈里的玉达跟玉宽在读书上也都很有天分,还比老四用功,渐渐的他对老四的偏宠就淡了下来。

更何况今天这事明明是老四两口子的不对,要不是大过年的不想让别人看笑话,老头子揍这老小子的心思都有了。

陈家的这场纠纷雷声大雨点小,就这么被老爷子给镇压了,看热闹的人群有些失望的散开。

腊梅抱着个针线簸箩进了厨房,闻着屋子里的香气陶醉的说:“这羊肉闻着真香,一点膻味也没有,没想到你还会弄这个。”

“嗨,我也就是看看火,调料什么的都是我娘放的。”一回老家绵绵就变的低调起来,什么好事都往爹娘身上推,自己努力做个不引人注目的小透明。

腊梅从口袋里摸出一把葵瓜子递给绵绵:“你们带来的这瓜子可真好吃,瓜子仁大,越嚼越香。我娘炒的那些就不行,一股子糊味不说,一半都是坏的。”

绵绵笑道:“我们带来的这些葵花籽是自家种的,本来长的就好,炒之前又把坏的挑了出来,炒出来当然都是好的。集上那些小贩为了多挣俩钱,少不了掺些陈年的坏瓜子。”

她寻思着以大娘的性子,买东西肯定往最便宜的寻摸,又想要便宜又想要质量,哪有那样的好事。

“你们家还种过葵花籽啊?这玩意好种吗?”腊梅问道,她最喜欢吃葵花籽了,尤其是那种新鲜的没有炒过的。

绵绵回道:“很好种啊,随便找个向阳的墙边地角,撒上种子自己就往外冒。家里还留了些种子,你要是喜欢,下次我给你带些回来。”

第135章 烧纸

“绵绵,你可真好。”腊梅有些不好意思,她之前对这个堂妹可称不上好,没想到绵绵年纪虽然小,但一点也不记仇,这会有了好东西还给自己留着。

昨晚那宫花,三婶让她好生收着,说是从京城传来的,跟宫里的娘娘们戴的花一样呢!

别说见了,这种东西以前她听都没听过。三婶还说堂妹统共得了这么一对,却专程给自己留着,相比之下,自己这个堂姐之前真是也有些过分了。

其实绵绵也没腊梅想的这么大度,不过是因为这宫花不适合她自己戴,她娘又嫌颜色太过艳丽。绵绵秉着物尽其用的原则,这才便宜了腊梅。

没想到一对宫花就把这个堂姐给哄住了,这算是意外之喜?

却说柳氏哭哭啼啼的回了娘家,原以为娘家人会宽慰她一番,然后替她讨伐婆家。

没想到她娘一见她就大惊失色:“今儿是什么日子,你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然后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就把她推出了门外:“跟你说过多少回了,嫁了人就别使小性子。我不管出了什么事,这大过年的断没有出嫁的闺女回娘家的道理。赶紧走,让你几个嫂子看见了少不了又是一场口水官司……”

说完,就进了院子关上了院门。

柳氏怔怔的站在门前,她还什么都没说呢,娘就这么把自己赶出来了……

之前自己跟相公一块回来的时候,娘可不是这样的态度。她突然想到了大嫂那句“两手空空的回来”,不由的越想越多。

难不成以前是因为她跟相公大包小包的买许多东西,所以她娘才每回都笑脸相迎?

细细回想,爹娘嘴上说着疼爱自己,可成亲时连副体面的嫁妆都没给自己。成亲以后,每次回来,娘都找各种理由哭穷,她跟相公分家时得的那点银子都被娘给抠唆掉大半了。若是再不俭省一些,明年丈夫科举的银子都不够了……

柳氏越想心里越凉,就这么漫无目的的走到了镇子口。

陈四担心媳妇,顾不上肚子里饿的叽里咕噜乱叫,揣了一个饽饽就出门了,恰好在镇子口遇上了柳氏。

老爷子嘴上嫌弃小儿子,但看到小两口相携着回来的时候还是松了一口气的样子。这大过年的儿媳妇真要不回来过年,传出去也是个笑话。

老太太原想再敲打柳氏一番的,没想到柳氏这次回来一改之前的苦瓜脸,不管老李氏说什么她都笑盈盈的应着,也不管另两个嫂子表现的有多么不待见她,还是笑眯眯的凑上去帮忙干活。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她这样子,倒让大家没法再跟她计较。

老陈家今年的年夜饭格外丰盛,除了常见的酥肉、炖鸡,还有红焖羊肉、红烧鲢鱼、干炸鹌鹑、四喜丸子……满满当当的摆了一大桌。

陈老爷子坐在上首,看着儿孙环绕,心里颇感欣慰,杂七杂八的说了一大通。大意就是家和万事兴,大家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兄弟,出息的要多拉扯兄弟……

这话很明显是说给自家听的嘛,绵绵抬头看了一眼老爹,只见他喝的红光满面醉醺醺的,不管老爷子说什么也只管点头,却始终没做什么大包大揽的承诺。

等到散席,绵绵才略略松了口气。

至于老爷子也不知道是失望还是喝多了,被老李氏搀到炕上很快就鼾声如雷了。

除了一家子挤一张炕上有点不方便,这个年也没有绵绵想的那么难过,两老对他们一家态度好了许多,再没有之前那种横眉冷对的模样。

绵绵暗自琢磨着,看来“有钱能使鬼推磨”这道理不管放到哪个环境都是好使的。

自初二起,就有亲戚过来拜年,少不得夸两句大伯新盖的屋子气派,然后聊着聊着就把话题转到她爹身上了,无非就是她爹如今发达了也该好好拉扯一下亲戚才行……

绵绵不知道她爹心里是什么想法,反正她是膈应的不行。当初她家落魄的时候也没看到这些人在哪,这会看到有便宜了就都想围过来沾一沾,她就问了,你们的脸呢?

更过分的是,竟然有人把主意打到她头上了,想给她说亲。关键是说的那些人家她这个小孩子听了都觉得不靠谱,难为她娘还能挤出一副笑脸来跟那些妇人周旋。

绵绵懒的应付这些人,径自躲到屋里看书去了,幸亏她很有先见之明的带了几本游记回来,否则正月里连针线都不让拿,她还不得无聊死。

没一会儿腊梅竟然凑了过来,看到她在看书,十分惊讶的问:“呀,你还识字?”

“认的一些,反正打发时间罢了,不认识的就跳过去,连猜带蒙的也就混过去了。”绵绵这话说的也不虚,前世她学的是简体字,来这里换成繁体以后,很多都不认识。像于阁老那本游记,她都抄了好多遍了,可里面有些字还是不认识。

腊梅艳羡的说道:“你就甭在那里谦虚了,上回三叔都说了,你都能抄书挣钱了。”她爹娘不像三叔三婶那样开明,玉达的书别说是看了,就是不小心摸一下都要被骂好几天。

“我也就是照着葫芦画瓢而已。”看到腊梅有些落寞的样子,绵绵想了想笑道:“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要不我教你认字吧。”

腊梅睁大眼:“认字?这合适吗?”嘴里迟疑着,但眼底已经泛起了明亮的光芒。

“这有什么不合适的,别的不说,我先教你写自己的名字。”没带纸笔又怎么样,这点小事也难不倒她。

绵绵去外头折了几根柳条到厨房里烧黑,然后顺了几张过年折元宝剩下的烧纸回到屋里。

看到腊梅瞪大的双眼,绵绵不太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我跟哥哥都没带笔墨回来,只好先用这些东西凑合一下了,你不会嫌弃吧?”

腊梅摇摇头,前两年家里穷的时候连上厕所的草纸都没有,她还偷着拿这个擦过屁股。这会拿来写字更加没啥不能接受的。

第136章 拜年

倒是绵绵心里默念了一句“阿弥陀佛”,才用烧黑的柳条在纸上写下了“腊梅”两字。

万事开头难,尤其上来就是这么复杂的俩字,腊梅差点没愁的放弃。不过想到几个堂妹连女学都上了,自己却连名字都不会写,将来怎么在妹妹们跟前摆谱?

为了长姐的地位,腊梅童鞋也是拼了。开始绵绵让她一天认十个字,但腊梅知道堂妹一回县城自己就没机会认字了,一天最少要学二十个。

她这么积极好学的原因还在于绵绵这丫头实在是太会灵活教学了。

绵绵想着腊梅又不用去考什么功名,学那些三百千之类的实在没必要,还是要认些常见的字为好。

啥字比较常见又常用呢?

等腊梅学会自己的名字以后,绵绵苦思了好一会儿,突然拍拍双手笑道:“有了。”

说着从荷包里拿出一张纸往炕桌上一拍:“喏,这是一张五两的银票。咱们今儿就先认这上头的字。”

“银……银票?”腊梅有些艰难的咽了下口水,三叔一家也太宠闺女了吧,竟然让绵绵自己装着一张银票。要不是年前见老爹拿回家两张银票,她都不知道这世上还有银票一回事。

不过她爹也只是把银票拿出来炫耀了一下接着又收了起来,她都没能仔细看看。

腊梅有些颤抖的把这张银票拿起来反反复复的看了好几遍,然后啧啧叹道:“原来银票长这样啊,真是奇怪了,这么薄薄的一张纸就能值五两银子,啧啧……”

说完又把银票放回桌上:“这上面的字都是什么意思啊?”虽然十分的羡慕嫉妒,但腊梅也知道自己没法跟绵绵比。不说三婶本就疼闺女,就是这个堂妹自己又养花又抄书的很会挣钱,自个连女红都有些拿不出手,娘只会埋怨自己,却从来不教自己该怎么做。她的心思永远只在两个弟弟身上。

以前她没想过这些,可直到定了亲要成婚了才突然惊觉自个什么本事都没有。她没少听那些三姑六婆在背后说自己的闲话,虽然话很难听,但也害怕自己成亲以后会像她们说的那样,被婆家嫌弃……

看到腊梅突然有些低沉的神情,绵绵有些怏怏的摸了摸鼻子,不过心里却略略的松了一口气。她是故意拿出银票来试探的,如果这个堂姐表现不好的话,那么以后她们姐妹之间顶多就是个面子情了。

但腊梅的表现出乎她的意料,绵绵不介意多帮一下这个堂姐。在这个时空托生为女孩儿实在太悲催了,她能帮一个是一个。更何况,这个还是货真价实的堂姐。

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绵绵教会了腊梅银票上的所有字,顺带给她讲解了关于年号和票号之类的知识,听的腊梅一愣一愣的。

第二天,绵绵摸出了一张卖身契。

第三天,她去冯氏那要了一张田契和一张房契……

绵绵深知自己这顿操作有点不太常见,所以示意堂姐不要声张。腊梅也知道家里人要知道她在识字的话肯定会嫌她浪费功夫,很有默契的闭口不言。

反正白天的时候,这屋里就她们姐俩在。爹爹要出门走亲戚,娘要帮着奶奶招待来客。

宽哥则早就很有眼色的跑到堂哥屋里看书去了,甚至到后来直接跟堂哥挤一张床去了。

等过完初五,一家子回城的时候,腊梅已经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契书都认了一遍,绵绵还着重教她怎么识别正宗的衙门红印。别的不敢说,最起码以后不用担心这个堂姐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走的时候,腊梅依依不舍的把堂妹送上车,还挥着小手帕跟她说:“有空常回来啊。”唉,她真是有点舍不得这个见多识广的堂妹离开。

之所以急着回去,一来铺子初八就要开门,回去还要准备一下。二来,周氏快生了,冯氏的理由也是现成的:“虽说周家舅爷倒是在边上,可二嫂生的到底是咱们老陈家的孩子,不能说到生的时候身边连个自家人也没有。”

回到县城,绵绵一家先去给二伯母拜年。

周氏吩咐婆子给她们端茶拿点心,笑着说道:“刚才你们二伯来家的时候还把我吓了一跳,往年光走亲戚都要走到初十开外,没想到你们能这么早回来。”

“这不是记挂着二嫂的肚子吗?”冯氏笑着回了一句,然后又问:“二嫂这两天觉得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的?”

周氏摸了摸肚子:“你还别说,最近这两天总觉得肚子沉甸甸的往下坠,我估摸着就这三五天了。”

这才十来天没见,绵绵就觉得周氏的肚子大了一圈,她本来就不胖,挺着个高耸的大肚子看着还有些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