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福妻绵绵的悠然生活 第68节(1 / 1)

作品:《福妻绵绵的悠然生活

反正她空间里还有好多,大不了再偷着挪一些出来。

陈三这才笑了:“我这上辈子积了什么福才生了你这么个旺家闺女。”

谁说闺女是赔钱货的?他闺女就不一样,那是来给家里送钱的!

绵绵转了转眼珠子,嘟着嘴道:“不过咱家这院子也太小了,就算把种的菜都拔了也种不了几棵花呀。”

说着拉拉冯氏的衣袖:“娘,咱们什么时候换个大点的宅子啊?”她好想有自己单独的房间。

“我跟你爹已经看好一处宅子了,等商议好价钱咱们就搬家。”冯氏回道。

绵绵惊喜的喊道:“真的吗?太好了。”

又拉着冯氏问这问那的,把冯氏缠的不耐烦了,只好答应第二天带她去看宅子。

爹娘看好的宅子离她们家的酱菜铺子很近,是座两进的宅子。

这宅子的屋子不是很多,但有一个很大的后院。

冯氏笑着打趣说,以后总算可以紧着绵绵折腾了。

京城,吏部左侍郎府邸。

徐致钊看完手里的书信,冷笑着扔到一旁。

他的妻子袁氏见状,上前询问:“这不是外甥来的信吗?老爷看了怎么这般不快!”

“哼,云琦那孩子一向懂事,怎么会惹我不快。还不是冯世涛那个混球,他宠妾灭妻致使小妹早死,这会还敢腆着脸让我帮他谋官,简直是痴人说梦!”

越说越觉得其中气愤,忍不住把冯世涛着人送来的节礼都扫到了地上。

袁氏正想劝慰,就听丫鬟在门外禀告说:“二老爷求见。”

徐致钊忍不住皱起了眉头:“这么晚了,老二怎么来了?”

“想是有什么要事,老爷还是去看看吧。”他们跟二房并未住在一处,若是没有要紧事情,小叔子也不会在黑天以后还上门打扰。

看到大哥沉着脸进来,徐致铭有些调侃的笑道:“怎么,是不是小弟来的不是时候,打扰大哥的好事了?”

“去,多大年纪了还没个正形。”徐致钊没好气的白他一眼,自顾自的在上座坐下:“这么晚了过来,是为着什么事?”

徐致铭高兴的从袖子里拿出一封信:“云琦来信说了一个好消息,我这实在忍不住了,连夜来告诉大哥。”

“什么好事?”

“琦哥儿那孩子拜了于阁老做师傅,七月底已经行了拜师礼,正式做了于阁老的关门弟子。”徐致铭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这个外甥还真是争气。

闻言,徐致钊也很是惊喜:“咱这大外甥还真是能耐了。”

不过这样的事,怎么外甥只给你写信?

大哥一个眼神,徐二就领悟了,叹着气说:“那孩子在冯家什么境遇大哥你还不知道?你那边目标太大,他给我这信也是托旁人拐了好几道弯才送过来的。这孩子也太不容易了,好不容易拜了个好师傅,他那混账爹还想让他把这机会让给冯家那庶子。也不撒泡尿看看,他那庶子配不配?”

“确实是个混账!”徐致钊突然怒骂一声。

徐二惊讶的抬起头。

第127章 玻璃花房

“奥,不是骂你。我是骂冯世涛那个混账玩意儿。”徐致钊解释一句,然后冷笑道:“那混账竟然还敢给我写信让我帮他起复谋职。”

徐二一算计:“也是,算起来他还有几个月就出孝了,是该考虑起复的事了。”

“他想的倒美,就该多晾他几年。”

徐二却突然笑了:“既然他那么想做官,大哥不妨成全他,再给他一个肥差,好歹也全了亲戚情谊。”

“你打的什么主意?”旁人可能会被自家二弟人畜无害的外表所蒙蔽,徐致钊却很清楚,他这个弟弟心里腹黑着呢。

对于冯家,他比自己更加瞧不上,还能那么好心给冯世涛那个渣男谋官?

只见徐二老爷冷笑道:“之前冯世涛在京城的时候就一直对江南那边的肥缺念念不忘,我听说两淮盐运使司那里一直空着一个盐运司副使的缺,不如就让冯世涛捡了这个大便宜吧。”

“你……还真是心狠。”片刻之后,徐侍郎沉吟了一句。

旁人不知就里,估计还真以为这是个肥的流油的差事,可在吏部打磨了多年的徐致钊却清楚这差使不过是面上好看罢了。

真正的情况是各种势力交错混杂,本事稍微差点的都被淹死在那儿的浑水里了,要不这么肥的缺也不能在那空了好几年。

若是换个谨慎老实些的去那边,就算捞不到油水,至少也能保个平安。

但是以冯世涛贪婪自大的性格,怕是不甘心做个应声虫,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被那些盐商给玩死。

徐二没有言语,心里却想着,就算冯世涛能安稳待满三年,他也不会让对方活着回来。

小妹的仇,他不会不报。

至于云琦,有这么一个爹活着,对他的前途才是最大的障碍!

绵绵家两盆菊花卖了五百两的事很快就传了出去,不少人都跑来看热闹,想瞧瞧几百两一株的花到底长啥样。

开始,绵绵家还耐着性子热心招待。

最后来看的人越来越多,让绵绵都静不下心来抄书。

最重要的是好多不知脸皮为何物的人开口就想要两株幼苗,不给就说些阴阳怪气的风凉话。

还有那种心黑的趁着他们不注意想偷花的。

原本冯氏还想跟那个宅子的旧主再磨磨价格的,看到这种情形干脆也不磨了,赶紧给了银子签了契书。

一家子把该打包的打包,连夜搬到了新家里头。

几株菊花也被细心的种到花盆里带到了新家。

新宅子的旧主是个富商,常年在府城做生意,发达后回老家盖了这座宅子,一直没怎么住。

前两年老家的老人接连去世,富商便干脆打定主意把这宅子卖了。

他这宅子地段不错,算是县城中心的位置,里面也宽阔。可就是屋子太少,院子里也光秃秃的。

当初盖这宅子的时候,富商也没少花银子,盖屋子所用的石材木料都是好的,打的家具也很扎实,还不舍得贱卖。

但人口多的嫌这里屋子少,盖屋子还得另外花钱;人口少的又嫌院子太大住着空的慌。所以一直没遇到合适的买主。

也算是让绵绵家捡了个便宜。

宅子里的家具不多,但临时使是够用了,绵绵一家打算先安置下来,其余的东西可以慢慢添置。

最让绵绵高兴的是,她终于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

前院的三间正房做了客厅和哥哥的书房。

后院三间正房,她爹娘住了两间大屋子,剩下一间正好给她住。

在她的死缠烂打,不,是据理力争之下,冯氏终于答应请工匠来给她建个小小的玻璃房。

说到玻璃,绵绵刚穿越那会还有些懊恼自己这个文科生不懂化学。

结果来到县城后就见到了这玩意儿,她猜测很有可能是某个穿越前辈发明的。

据说前朝就有玻璃了,县城很多大户人家都装着玻璃窗。

当然,一般的富户也就是装个一两块,毕竟价格不怎么便宜,一块三尺见方的玻璃要就五两银子。

当然,玻璃面积越大卖的越贵,像一尺见方的只要五百文就能买到一块。

为了省银子,绵绵决定三面用砖墙,只在南面用玻璃墙,然后顶上再镶一块大玻璃用作光源。

她自己画了个简易图纸,请二伯帮忙在花房南边用解释的细木条打了一个木框架,然后把一尺见方的玻璃一块块的镶在里面。

原本还怕会出什么差错,绵绵都做好要改动的思想准备了,没想到二伯的手艺比她想象的还要扎实,木框架打的很好,又结实又圆滑,镶的玻璃也很牢固,一块也没碎。

绵绵还偷偷用手晃了晃,很稳!

玻璃坊一共也就十几个平方,南墙还用转砌了大约五十公分高的地基,最后一共用了十块小玻璃。

买玻璃的时候,为了防止出现意外,绵绵特意多买了几块。

这会既然花房用不上了,绵绵秉着决不能浪费的心思请工匠装在了爹娘和哥哥的屋子里。

至于她自己,花房里有那么大的玻璃墙呢!

你说建玻璃房做什么?当然是养花挣钱了!

这活来钱多快啊,别人也许要花很多的精力,但她可是有空间这个外挂的,什么花养不活?

再有几个月就过年了,她看准了年节市场,磨刀霍霍的准备大干一场。

陈三花银子给闺女建玻璃房的消息不知道怎么传到了老家去。

结果就是陈三有次回家的时候被爹娘揪住质问。

陈三一边在心里痛骂,哪个狗崽子这么多事!

一边佯装不耐烦的回道:“你们两老听谁胡说八道呢,我是那样娇惯孩子的!那玻璃房又不是建来玩的,是用来养花挣银子的。你们知道前阵子,绵绵那丫头养的菊花卖了多少钱吗?”

“卖了多少?”李氏睁大双眼问。

陈三慢悠悠的伸出五根手指头:“两盆花卖了五百两!”

反正这事在县城传遍了,爹娘早晚会听说,不如干脆自己告诉她们。

“什么花能卖那么贵?”老爷子一脸的不敢置信,他操劳了一辈子,也没挣这么多银子。

第128章 自信

陈三回道:“跟您说您也不懂,是一种叫墨菊的菊花,是菊花里的名品。周家大舅兄都说了,这花在咱们这还算便宜了,要是到了京城,起码多卖二百两。”

李氏急道:“那,那你们怎么不把花卖到京城去?在这少卖了二百两银子呢。”

陈三无奈的说:“娘,京城离咱们这多远?不说来回花用,花草都是娇贵物件,万一在路上磕了碰了,别说五百两,说不定最后五两银子都卖不出来。把银子握在手里才是最踏实的。”

老爷子赞许的点了点头:“老三这话在理。”心道这三儿子是越来越稳重了,三房的孙子又拜了大老爷做师父,看来以后三房真的要起来了。

“哎呦,那三弟家这回可是发大了。”小李氏涎着脸笑道。

戏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