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福妻绵绵的悠然生活 第64节(1 / 1)

作品:《福妻绵绵的悠然生活

陈氏给丈夫递过去一杯茶:“老爷想的也是人之常情。”

于阁老抿了口茶:“可我着实没想到冯世涛竟然那般偏心,今儿明明是云琦拜师的大好日子。他这个当爹的竟然想让庶子替代云琦做我的徒弟。简直是不知所谓,当我是什么阿猫阿狗都收的吗?”

“冯家那庶子我远远的看了两眼,行为畏缩不说,眼珠子转来转去的往滢姐儿那瞄了好几回,看着就不像个正经孩子。”想到那个冯瑞的言行,陈氏就觉得膈应。幸亏她反应快,赶紧找了几个粗壮的婆子把女眷们都围起来,才隔开了那令人生厌的目光。

“我也不喜欢那孩子。都是一个爹生的,怎么跟云琦差的那么远,连平民出身的玉宽都比他强百倍。”

闻言,陈氏回道:“听说他那生母当初是有了身孕才被纳进门的。这样无媒苟合的女子能养出什么好孩子来?可怜云琦他母亲,正经的大家闺秀,却是遇人不淑,白白葬送了半辈子。”

于阁老捋捋胡子:“嗨,行了,不说这些污糟事了。既然知道冯家不靠谱,云琦那边咱们当师傅师娘的就多照应点。云琦满孝之后就十五了,也差不多到了该说亲的年纪。若是有合适的闺秀,你这当师娘的也可以帮着留意些。”

“我正要跟你说这事呢。”陈氏一脸兴味的说:“你觉得把云琦配给滢姐儿怎么样?”

看到丈夫沉默,陈氏又说:“云琦那孩子自身着实出众,虽说冯家不怎么靠谱,可他舅家可是实打实的有力靠山。两个孩子又都没了母亲,说不定日后还能生出些惺惺相惜的情分来。”

于阁老下意识的觉得不妥,但也不好直接扫老妻的兴致,只得安抚道:“我刚才也就随口那么一说。云琦还在孝中,滢姐儿的婚事总要许家点头。再说孩子们年纪小,脾气还没定性。等过两年再大一些商议也不迟。”

闻言,陈氏突然伤感了起来:“也是,当初咱们若是不急着给慧姐儿定什么娃娃亲,说不定她现在还活的好好的。”

说着说着,眼泪珠子就吧嗒吧嗒的掉了下来。

想到女儿的早逝,于阁老也是忍不住红了眼圈:“当初的事都怪我,明明知道许家不妥当,还是没能抵挡住涣白的哀求。”

看到丈夫伤心,陈氏立马擦了擦眼泪:“瞧我,今儿是大喜的日子,提这些做什么。对了,刚才看到你抱着一个盒子进来的,可是有什么好东西?”

自打上回丈夫晕倒以后,陈氏的心就一直提着,大夫又每每叮嘱不能大喜大悲。她生怕再勾起丈夫的伤心事,赶紧移开话头。

于阁老叹道:“也不知道陈家打哪弄来了一幅涣白的画。”

说着起身打开盒子,展给妻子看:“夫人看看,还记不记得这幅画?”

陈氏打眼一扫,惊叹道:“这不是那年咱们两家一起游黄花溪的时候画的那幅?”

于阁老附和:“是啊,一转眼都快三十年了。”

“可不是,那年你和许兄一起中了进士,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时候。”

谁又能想到后面会有那么多的波折呢?

若是绵绵知道她挑的这拜师礼惹的老两口又伤感了半天,不知道会不会后悔。

拜师之后,于阁老便直言以玉宽的资质继续在学院读书有些浪费,让他从学院退学,日后就在于家别院上课。

于家别院里有家学,授课的是于阁老的一个举人侄子。

玉宽平日跟着家学的孩子上课,每隔一日于阁老会抽出时间来指点一番。

至于云琦,因为还在孝期,只能隔上几天才会来请教一番学问。

而绵绵看着哥哥去于家上学之后一直风平浪静,也没听到有什么不好的传言,心思才渐渐安稳下来。

玉宽拜师的事情陈家虽然没有刻意炫耀,但几天以后县城里头的大户还是听到了消息。

先是县令家让人送来了贺礼,接着周太太亲自带着礼物上了门。

看到那成堆的东西,冯氏直呼:“嫂子也太客气了,不年不节的怎么带了这么些东西来。”

周太太甩着帕子道:“要我说,弟妹这回可不地道,咱们什么关系啊?宽哥儿拜师这么大的事竟然也没知会一声。咱们精细活干不了,好歹能帮着干些粗活啊。”

冯氏搬出一早想好的说辞:“倒不是我们家有意隐瞒,一是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再者人于阁老都明说要简办了,咱们家哪敢忤逆老人家的意思,弄的大张旗鼓的?”

“这倒是真的。换到我家那俩书呆子头上,别说是做关门弟子了,就是做于阁老的书童,我们都要去庙里烧高香的……”

冯氏回道:“别说旁人了,就是我们一家子到现在还觉得是在做梦呢。说起来多亏了冯家哥儿,人家才是于阁老一眼相中的,我家这个纯粹是捎带脚的。”

周太太心道,我倒想让我家儿子做捎带脚的那个呢。

不过想到陈家有了于家做靠山,不能跟之前一样对待,只淡淡的笑了笑。

倒是冯氏突然笑道:“其实嫂子今儿就算不来,我也正打算去找你呢。”

说完转身从炕桌上拿过一本账册,摊在桌子上:“上个月的账目盘出来了,除去各种开销,一共挣了六十三两四钱。因为多了凉皮的买卖,大家着实辛苦了许多。虽说都是签了卖身契的,可总要给点甜头她们干活才有力气。我做主把零头的三两四钱按功赏给了她们。这样咱们俩每人分三十两。”

周太太一直听的晕晕乎乎的,直到三个十两的银锭放到自己面前以后,她才有些回神:“怎么这么多?”

第120章 各方反应

虽说酱菜铺子的生意一直不错,但到底是小本生意,之前每月的总利润也就二十两,周太太每月也就分个十两八两的,并不是很放在心上。

冯氏笑道:“其中一多半是卖凉皮挣的,我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凉皮能挣这么多银子。可惜,这个月天就开始转凉了,这东西怕是卖不了多久了。”

“这也算意外之财了,多出来的就跟白捡的似的。再说,今年夏天过去,明年还可以接着卖嘛。绵绵那丫头就是聪慧,随便想个吃食都能挣这么多钱……”

周太太先把绵绵给使劲夸了一通,然后把银子给给推了回去:“这凉皮是你们家绵绵想出来的,从原料到方子我都没有掺和,这钱拿着也太烫手了。劳弟妹再算一次,把凉皮的利钱扣出来之后再把剩下的给我。”

“嫂子这是什么话?不管这凉皮是谁想的方子,既然是在铺子里卖的,利润当然要算在里头。嫂子这样可就外道了。”冯氏坚决的把银子给推了回去:“当初嫂子把仆妇们的卖身契白给我们,我们可没跟您客套。”

“可是……”凉皮的利润已经超过了周太太的想象,她心里有些发虚。

冯氏佯装不快:“嫂子坚持这样,莫不是不想跟我们家合伙了?”

“怎么会呢?”开玩笑,眼看着陈家都抱上于家这座超级大靠山了,她们上赶着交好还来不及,怎么会在这时候拆伙。

看到冯氏是真的想分利润,周太太才把银子收了回去:“既然这样,那嫂子我就占弟妹家这个便宜了。不过……”

说着她又拿出其中一块银子:“这凉皮方子是绵绵那丫头想的,你们娘俩怎么磨叽我不管,这些是我这个当舅妈的奖赏孩子的。弟妹可不许贪墨啊。”

“那我就替绵绵那丫头谢谢嫂子了。”

绵绵放学回来后看到那十两的银锭笑的眼睛都睁不开了:“还是周家舅妈大方,一出手就是十两银子。不像某些人,总是拿二两银子敷衍我。”

冯氏冷笑:“敷衍?你问问有几个当娘的舍得每月给闺女二两银子的。后街刘家那女儿在绣坊做工每月挣的银子不全都交给家里了?像我这么大方的母亲有几个?”

“哎呀,娘别生气呢,女儿跟您开玩笑呢。呀,这是谁家送来的料子,我瞧着这烟紫色的缎子特别衬您。不是我吹的,这么贵气的颜色整个局月县没有第二个人比我娘穿着合适了。娘,您这气度绝对的雍容华贵,没看那天都把于家的三奶奶给镇住了嘛!”绵绵掐指一算,老娘这年纪很有可能快到更年期了,还是顺毛捋的好。

冯氏被她逗的气笑了:“姑娘家家的,怎么学的油嘴滑舌的,真是欠打。”

“女儿这是嘴甜……”绵绵拉着冯氏的手摇来摇去,很快就把后娘脸的冯氏逗成亲亲娘了。

冯氏心情一好哼着曲儿去了铺子,晌午正是铺子最忙的时候,不亲自看着她不放心。

绵绵则被留下来哄孩子。

看着正在熟睡的安哥儿,绵绵没好气的戳戳他的小脸蛋,她也想去铺子,在家看熊孩子太悲催了有木有?

姜氏托着块豆腐急匆匆的往家走,一路上遇到熟人都来不及打招呼,浑然没了平日里秀才娘子稳重端庄的风范。

想到刚才听到的消息她就觉得心里堵的慌,一路急奔,等气喘吁吁回到家时,正看到儿子背着书袋要出门,不免有些着急:“你这是要去哪啊?”

这是谁又惹到娘亲了?何文谦腹诽一句,但还是耐着性子回道:“之前从玉宽那里借了本书,说好了今天沐休给他送回去。”

一听玉宽的名字,姜氏更加来火了:“你整天玉宽长玉宽短的挂嘴上,人家攀高枝了你知不知道?”

何文谦皱着眉头回道:“什么攀高枝?不就是拜了于阁老为师吗?玉宽早就告诉我了。”

看到儿子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姜氏气道:“你把陈家那小子当兄弟,结果呢,他拜了这样的恩师,怎么不提携提携你?”

“娘,你讲点道理好不好,人家拜师是人家的机缘,跟我有什么关系。于阁老是什么人物?谁想拜师都会收的吗?”

姜氏依旧不依不饶,声音也越发尖刻了起来:“那冯家小子怎么也拜师了?你之前不是说你们三个交情很好吗?怎么这样天大的好事偏生把你给落下了?”

看到母亲的蛮不讲理,何文谦最后的一点耐心也被消耗尽了。他突然攥紧拳头扬了起来,待看到姜氏惊惧万分的脸庞时才意识到这是自己的生母。

不管她有多么的蛮不讲理亦或是尖酸刻薄,她都是生养自己的母亲。

无法改变。

想到这一点,何文谦颓然的把拳头放了下来。

姜氏被儿子刚才的样子吓的不敢出声,这一刻她突然发现儿子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跟在她脚后跟咿咿呀呀的小孩子了,甚至他的个头已经比自己高出了一头。

刚才那一刻,她真的怕儿子的拳头会落到自己的身上。

“谦哥儿……你……”姜氏张了张嘴,却发现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

何文谦重重的叹了口气,用尽量平静的口气说:“娘,你不要总觉得陈玉宽或者冯云琦有什么对不起我的。如果我们三个当中真有不地道的那个,也只能是我而不是他们俩。”

“怎么会?”

何文谦苦笑:“娘你知不知道,他们俩是怎么遇见于阁老的?”

姜氏刚想摇头,又听到儿子紧接着回道:“那阵子云琦母亲刚刚亡故,玉宽常常约我去西山看望云琦。是娘,是你百般阻止我去西山的。可是他们俩就是在那里遇到的于阁老……”

“什么?”姜氏惊讶的张大嘴,不敢相信儿子此生最大的机缘竟然是被自己生生掐断的。

“儿子也大了,以后外头的事就不劳娘替我操心了。”说完,何文谦转身走开了。

绵绵把睡醒的胖小子送到了铺子里,顺便拎了两张凉皮回来,走到胡同口的时候正好看到了在那徘徊的何文谦。

第121章 怪怪的

“何大哥,你是来找我大哥的吗?这个时辰他应该已经回来了,你和我一块进去吧。”绵绵笑眯眯的招呼。

她哥在于家也只上半天学,每天都是上完课后回来吃午饭。

看着绵绵热情洋溢的笑脸,何文谦觉得有些心虚,心里琢磨着该找什么理由拒绝。

绵绵笑着说:“对了,何大哥还没吃饭吧?正好我哥也没吃呢,你来家跟他一起吃吧。我哥昨天还说很久没和你一起吃饭了呢。”

何文谦想到之前玉宽在书院的时候,都是跟自己一起吃午饭。自己家穷,寻常都是粗粮饼子和咸菜,玉宽每回都把带的肉菜分给自己一些……

再联想到母亲之前对他家的诋毁,何文谦觉得更加惭愧,只默默的跟在绵绵身后。

到家一看,玉宽果然已经回来了。

他走了很远的路回来热的一身的汗,正端了水要去冲洗。

看到何文谦,他高兴的说:“你小子来的还挺早,先去屋里等我一会,我冲一下就出来。”

然后又冲着绵绵喊道:“妹妹,劳你再炒俩小菜,一会请何兄在我们家吃饭。”

说完便冲进杂物房里去了。

绵绵去屋里搬了个凳子:“何大哥你先坐,我哥很快就出来了。”

安顿好对方,她就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虽说凉皮好吃,但是最近天天吃倒是有些吃腻了,就是大热天的懒的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