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福妻绵绵的悠然生活 第23节(1 / 1)

作品:《福妻绵绵的悠然生活

难道不是吗?

沈毅皱起眉头,除了冯世涛,沈毅想不出这句月县还有谁会有那么大的能耐。

“沈老爷想要左右逢源,却也要看看我答不答应,不能因为我年纪小,就不把我放在眼里,是不是?”

云琦的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看上去清雅矜贵,沈毅以往十分喜欢他这样的风采。

然而这会听到他嘴里的话,沈毅却突然觉得脊背一寒,云琦的笑笑脸竟让他一瞬间想起了佛寺里的罗刹,隐隐透着股杀气。

这时,一辆马车从后头疾驰而来,不等马车停稳,一个小厮就从上头跳下直奔云琦而来:“我的好二爷,您心疼心疼小的吧,要是让太太知道您自个骑马走了非得把我们骂死不可。”

“你们不说,母亲怎么会知道?”冯云琦微微一笑,接着问:“给方姨母的礼备好了吗?”

小厮忙回道:“备好了,给布政使家的礼咱们不敢怠慢,待会还要二爷您亲自过目才行。”

冯云琦轻笑:“那行,一会我就去看。”

然后对着沈毅轻轻颔首:“家里还有事情要处理,我就不陪沈老爷叙旧了。同庆,替我送送沈老爷。”

等冯云琦走了,沈毅一把抓住同庆的胳膊顺势往他的袖子里塞了块碎银:“同庆小爷,恕我孤陋寡闻,以往怎么没听说冯家跟方大人家还是亲戚?”

“谁说冯家跟方家有旧了?”同庆梗着脖子冷笑,他掂了掂手里的碎银,然后说:“罢了,看在你的诚意上,小爷就给你指点一下,你仔细想想冯家是如何发的家?我们家太太平日和喜静不爱出来应酬,可她到底是侍郎家的千金,这姻亲故旧可不是你们想的那么单薄。布政使家的太太就是我家太太的手帕交。”

沈毅大惊失色,原来如此!怪不得他家好好的布料生意突然遭难……

冯云琦给父亲请安的时候,被下人挡了回去,他习以为常的去了母亲的院子。

徐氏照常问了他学问上的事,然后才缓缓问道:“听说前几天你给你方姨妈写信诉苦了?”

“果然什么事都瞒不过母亲,儿子也没别的意思,那个沈毅明面上对着儿子毕恭毕敬的,背地里却向大哥卖好。他跟别人怎么阳奉阴违我不管,可我的眼里却容不下沙子。再说,他那个儿子也养的太娇纵了,整日在书院搞些杂七杂八的小动作,实在惹人厌烦。我没耐心帮别人教儿子,只好给他点教训尝尝了。”

云琦说这话的时候那股理所当然的调皮劲儿让徐氏忍不住笑了起来:“罢了,这次就算了,下次可不能再这么任性了。你方姨也不容易,你可不能仗着她疼你就得寸进尺。”

“是,儿子知道了,下不为例。”云琦答应道。

徐氏又问:“你在书院待的还习惯吗?”儿子之前不是在私塾就是在家里自学,没去过有那么多人的书院,徐氏怕他乍然换个环境会不适应。

“儿子觉得挺好,夫子们很博学,每个夫子各有所长教导的也很认真。同窗们都很和气,偶尔一两个淘气的也不打紧。儿子觉得比在京中的时候学的更加扎实。”

“那就好,别的都是次要的,只要学问是你自己的,你是个有分寸的孩子,娘亲知道你一定能把握好其中尺度的。”对于儿子,徐氏一向十分有耐心。

等儿子走后,她又把跟着儿子的小厮叫到跟前细细询问了一番,当听到同庆把大门口遇到沈毅的事情复述一遍之后,徐氏心里不免多了几分担忧:“琦哥儿到底还是孩子心性,有时候难免跳脱了些,你们几个都比他年长,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务必要让他三思而行。”

这话不重,却把同庆吓的浑身一激灵:“是,奴才记下了。”

等同庆走后,徐氏忍不住跟宋嬷嬷嘀咕:“这孩子到底还小,不知道沈毅那样的人精心思有多复杂。这回轻易就把底牌给漏了出来,我怕他会吃亏,回头你让人好生瞧着他。”

“是,奴婢知道了。”

徐氏万万没有想到,她千防万防,儿子最后还是遭到了算计。

冯世波突然被衙门抓走闹的冯家上上下下都不安宁。

这人仗着自己年纪比冯世涛大,一贯以长兄自居,平日都不把徐氏放在眼里,甚至多次在一些家族宴会上把冯世涛的妾氏小刘氏称作“弟妹”。对着小刘氏所出的庶长子冯瑞一口一个大侄子,对上云琦却常摆出一副长辈面孔。

若不是徐氏不屑与他计较,换成旁人怕是能被他气个半死。

这会冯世波被革了职,人直接被提去了知府衙门,冯家想打点都找不到门路。他的家眷李氏正带着孩子在冯老太的屋子里哭闹不止。

徐氏如今正在“养病”,外人一律不见,直接把这些麻烦挡在了门外。

她亲手给人挖的坑,总不好自己再去填起来。

原以为这些人不过是些跳梁小丑,没想到他们狠起来手段也不容小觑。

也不知道这些人是查到了什么还是单纯为了泄愤,他们竟把手伸到了云琦头上。

绵绵一家对冯家发生的这些事情都不清楚,只知道自打冯主薄和朱捕头一行倒台之后,陈三的生意又恢复了常态,甚至比之前更忙了。

玉宽书院的夫子给他推荐了几本书,但是找遍整个县城都没有,玉宽便托父亲去府城的时候给带回来。

正赶上玉宽沐休,陈三一拍大腿:“干脆我歇一天,咱们一家都去逛府城得了。”

“真的啊,爹爹?”还有这种惊喜吗?

县城繁华的就那么几条街,她早都逛遍了,要是能去府城逛一下,怎么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以后跟孩子们吹起牛来也能有个话头。

“真的,正好你打的络子和你娘绣的绣品都没卖,这次一起去府城卖了,怎么还挣不出路费来?”陈三这账还是算的很明白的。

甭管什么样的由头,能去府城见识一番,绵绵自然是十分兴奋的,她忙不迭的翻箱倒柜找衣裳往身上比划,还煞有介事的跟冯氏探讨梳什么发髻戴什么颜色的头花。

第44章 结个亲家?

绵绵一通折腾把原本兴致缺缺的冯氏都闹腾的跟着兴头了起来。

有时候绵绵觉得自家娘亲有些奇怪,以前在陈家村的时候还时不时的找借口去镇上逛逛,可到了县城后却极少出门,这回能去府城也看不出有半点的兴奋。

她也没往别处想,只以为是她生了安哥儿后身体一直没调养好加上带着小孩子出门太麻烦,所以才一直窝在家里。

反正能出门,对她来说是件极高兴的事。

第二天天不亮,绵绵就兴奋的睡不着了。起来洗漱之后也顾不上做饭,对着镜子就开始梳头发。

等一家子都起来了,她的头发还没梳好。

玉宽打趣道:“你头上那俩圈圈跟年画上的哪吒似的,再配上你的红褂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要去东海抓鳖呢。”

绵绵冲他呲了呲牙,你才是哪吒呢,你全家都是哪吒!

不对,这不是把自己也给骂进去了呢。

她懊恼的拍拍自己的额头,一定是没吃早饭饿傻了。

绵绵突然觉得自己身上的红色褂子有点土,默默的换了件薄荷绿的上衣,头上的发带也换成了鹅黄色的头绳。

然后臭美的照照镜子,觉得自己真的是越长越好看了,什么颜色的衣服都能衬的起来。

那边冯氏也是折腾了半天才穿戴好,陈三有些牙疼的看着她们娘俩。

媳妇他不敢说,只好打趣闺女:“丫头啊,你这够好看了,不用再照啦。你不是要吃豆腐脑吗?晚了可就吃不到了。”

一听到好吃的,绵绵立马把镜子一放,然后麻利的跳下炕来:“我好了,爹,咱们走吧。”

玉宽在后头翻了个白眼,真是贪吃的丫头!

吃过嫩滑的豆腐脑和可口的肉火烧,一家人驾着车往府城去了。

她们所在的府城名唤益州。

益州城很大,人也很多,不像巨月县的大街,一眼就能望到头。

陈三先带她们去卖绣品。

到了一家杂货铺子门口,冯氏不想进去,玉宽对那些零碎玩意也不感兴趣,就陪着母亲和弟弟待在骡车里。

只有绵绵兴致勃勃的跟着老爹进了铺子进门就跟柜台后的老板寒暄:“王老爷,生意兴隆啊!”

“哟,这不是陈老弟吗?你可有日子没来了,怎么着,今儿要进什么货?”

“你这可有什么新鲜货色没有?”

“有,这不马上到夏天了吗?刚从江南运来的团扇和芙蓉簟,都是上好的货色,这边瞧瞧?”

王老爷一边说一边从柜台后出来,这时,他才看到站在陈三身后的绵绵,堆起脸笑道:“这闺女长的可真水灵。”

说着细细端详了一番陈三:“别说,虽然你闺女长的跟你有点像,但比你出挑多了。”

“哈哈,那当然,我一糙汉子长的磕碜没什么,闺女可不能磕碜了?要不以后怎么找婆家?”

“这怕什么,我有五个儿子呢,到时候送你个上门女婿都成。”都说儿孙是福,可是儿子太多对王老爷也是个负担啊,光想想几个儿子将来成亲的花费都能让王老爷愁的吃不下饭去。

陈三打哈哈道:“您家公子个个膘肥体健的,我们小门小户养不起啊。”

开玩笑,他虽然只有俩儿子,但读书这事不是一般的费钱啊,养一个顶普通人家养一窝了。再让他给别人养儿子,那是死都不能做的事。

老爹跟那个王老爷对着一堆扇子凉席在那里嘀嘀咕咕的,绵绵插不上嘴,就自己在铺子里逛了起来。

这铺子面积不小,里面的货物种类还挺多的,琳琅满目的。

她在一盒绒花前停了下来。

这绒花扎的也太……不好看了吧?

前世某部清宫剧大火的时候,她曾经被里面精致秀美的绒花吸引,还专程去网上买过材料包玩过。

不夸张的说,以她手残的程度做出来的都比眼前这些要好看。

不过以这时候的工艺水平,绒花的原材料怕是不好弄,那样极细的铜丝可不是随便找个工匠就能做出来的。

所以眼前这些不怎么好看的绒花也就情有可原了。

“老板,听说你这里有京城来的桃花膏。”这时,一道娇俏的声音在门口处响起。

王老板有些肥硕的身躯极为灵活的跑到门口处:“真是不好意思,桃花膏卖完了,不过这里还有其他的胭脂,也是从京城来的,姑娘要不要进来看一下?”

“怎么这么快就没有了?”

来人有些失望,但听到还有京城的胭脂,还是忍不住走了进来:“那把京城来的胭脂都拿出来瞧瞧,可别拿本地的货色糊弄我。”

“不敢不敢。”王老爷笑嘻嘻的回了一声,然后亲自从柜台里头拿出两个精致的小瓷盒:“姑娘您瞧,这两盒胭脂都是从京城来的,一样是海棠红一样是朱红,您看看喜欢哪个?”

来人扁扁嘴:“可是我瞧着别人擦的桃花色胭脂很美。”

在绵绵看来,这位姑娘肤色白净,五官精致,各种颜色的胭脂都能吼得住。

她笑眯眯的说道:“姐姐,你天生丽质不涂胭脂都好看。不过我瞧着你唇色嫣红,若是用太浅的胭脂反而不美,这盒海棠红的颜色正趁你。”

“你这小姑娘倒是会说话,罢了就当买着玩吧。把这两盒都给我包起来吧。”姑娘很是豪气的挥挥手。

王老板笑的眼睛都看不见了:“好嘞,一共四两银子,多谢惠顾。”

等姑娘带着胭脂飘飘然走远了,王老板笑着搓手道:“这胭脂在店里摆了俩月都没卖出去,原以为要砸我手里呢,没想到一下都卖出去了。陈老弟,你这闺女可真是我的福星。我瞅着这丫头真有做生意的潜质,要不咱们慎重考虑一下结亲家的事?”

“得了吧,我闺女还小呢,我可舍不得让她早出嫁,怎么也要留到十七八再说。”陈三摆摆手,非常坚决的拒绝了这个提议。

开玩笑,他闺女才几岁,哪能随便许配出去。

王老爷很是可惜的抿了抿嘴:“那还真是可惜了。”

绵绵暗自翻了个白眼,不都说古人很保守的吗,当着我的面谈论我的婚事真的好吗?

不过这个王老板眼光还是不错的,能看出自己是个潜力股。没白替他卖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