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泊岸 第145节(1 / 1)

作品:《泊岸

隆康帝沉静的神情终于松动了几分,“朕有疡疾,怕吓着淑仪。”

“疡疾?”裴淑仪将信将疑,“陛下何时得的,叫太医看过没?”

“看过了。”

裴淑仪往前贴近几分,神情忡忡,“妾不怕,陛下快让妾看看严不严重。”

“我说了不……”

裴淑仪眼神骤然凶狠,一把拉开他的衣襟,待瞥见里面小小的“茹”字,顿时恍然大悟,笑得轻蔑,“难怪陛下要守身如玉啊。”

隆康帝斥道:“放开!”

“穿着死人的东西到我宫里来你什么意思,你不嫌晦气我还嫌晦气!”

“你说谁晦气?!”

裴淑仪一字一句冷厉道:“陛下,裴家已经做出了让步,您不要太得寸进尺。”

隆康帝声音骤然拔高,“得寸进尺,究竟是谁得寸进尺?”

“陛下,您若是识趣,那自然皆大欢喜。”裴淑仪提起肩膀上滑落的里衣,“只是如今,妾不得不提醒你,不要忘了是谁扶持您坐稳这个皇位。”

“你以为我稀罕当这个皇帝!”

隆康帝目光阴鸷,裂眦嚼齿,“是你们将我逼入此境,害我家破人亡,怎么,裴淑仪是不是觉得我还得对你们感恩戴德,什么皇帝,不过是任你们操控摆布的傀儡罢了!”

裴淑仪一怔,隆康帝生性软弱胆小,登基后更是指东不敢往西,如今不仅忤逆她,甚至说出这么一大段话来。

他拢紧衣襟,“衣服我是不会脱的,不是要侍寝吗,裴淑仪还愣着做什么?”

话音刚落,面前的女人便倏地爆发,猛然扯住他的衣领,尖利的指甲从上面划过,将线头带出,“哗”的一声,原本整齐的衣襟顿时松开。

隆康帝整个人仿佛石化一般僵住,方才还气定神闲的表情破了一个口,他先是张大嘴,急喘了几声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如困喑哑嘶吼。

阿茹留给他的衣服坏了。

“啊——”

“你不是不肯脱吗?”

裴淑仪松开他的衣领,笑得残忍讽刺。

隆康帝无助地拢着衣领,试图将散落的线头复原,这个皇帝他不能当了,他当不下去了,隆康帝胸口起伏,呼吸如同被攫住,再这样下去他一定会疯的。

他心想,就算是死,他也要拉着裴家一起下地狱。

“这个道理,无论为人、为官、为君都同样适用,归根究底,就是一个‘仁’字,然而仁并非懦弱卑怯,无条件的迁就只会助长欲望的滋生,终有一天会为其所累。所谓‘仁’,是能认清是非,坚守律法的公正,不以私心度人,不以私欲治人。”

这是许久之前,梁齐因给他讲经史时说的话,隆康帝在心底默念了无数遍,他在冰冷的大殿内枯坐了一夜,终于在天亮前做了一个决定。

第二日的大朝会,因为前一晚的事情弄得隆康帝身心俱疲,他没有精力再去参加枯燥沉闷的经筵,遂让身边伺候的内侍到大殿前通知百官一声,末了又补充一句,“让梁齐因来一趟。”

“陛下不是身体不适吗?”

隆康帝坐在御书台前,神色淡淡,“今日也是讲经史的日子,让他照常来。”

内侍依言退下,片刻后,梁齐因走近大殿,檀香清雅,西洋钟如滴漏一般“嗒嗒”作响,上方的报时鸟时不时鸣叫一声,隆康帝已经端身跪坐于竹席上,见他进殿,抬头道:“来了。”

“陛下。”

梁齐因拢袖跪拜,隆康帝等他行完礼,微微抬起下巴,“坐吧,许久不曾听你讲经史了。”

前段时间又是裴淑仪寿宴,又是李茹的丧礼,连大朝会都停过几次,隆康帝年仅二十二,短短半个月似乎老了十岁,过去他哪怕穿着龙袍,也有一丝未曾被消磨掉的天真愚钝,而如今,两颊凹陷,下颚紧绷,眸光暗沉无波,隐隐透着一种日薄西山的暮气。

“朕记得上次讲到汉代荀悦的《申鉴·政体》。”

“是的,陛下。”

隆康帝点点头,声音平缓,“‘圣王以天下为忧,天下以圣王为乐;凡主以天下为乐,天下以凡主为忧’,朕背得对吗?”

梁齐因认真听他讲完,点头赞赏道:“陛下背得没错。”

“是你讲得好啊。”

“臣不敢,是陛下敏慧。”

隆康帝笑了一声,“那朕问你,你觉得朕是圣王还是凡主?”

一个稍有不慎就会掉脑袋的问题抛至面前,梁齐因微怔,故作惶然道:“陛下自然是圣王。”

“若是圣王,将来史书上该如何评价朕,是贤明,还是昏庸,亦或是——提线木偶。”

梁齐因一惊,俯身稽首,“陛下……”

“你们都是为国为民的好臣子,但朕不是一个好君王。”隆康帝目视前方,语气平静,“朕知道你们心里想什么。”

“你们一定在骂朕,昏聩无能,软弱可欺。”

梁齐因讪讪开口,“陛……”

隆康帝打断他,“你们骂得对啊。”

“朕……原也想做个明君,可身困宫闱非我所愿。”他偏过头望了一眼窗外掠过的飞鸟,“梁修撰,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臣明白。”

隆康帝回过头,看向跪在自己面前的青年,“先前你对朕讲‘仁道’,朕感触很深。”

梁齐因蓦地想起那次发行票引,世家门阀全力阻挠,但隆康帝仍旧顶着压力同意了这项政策,才使得边关的将士得到粮食军资,击退敌人。

其实隆康帝真的有想改变现状,只是架在他身上的枷锁太多,注定了他举步维艰,只能做到这一步。

“朕今日召见你,是要告诉你一件事。”

梁齐因直起身,不知道为什么,隐隐约约意识到隆康帝要告诉他的事情一定会掀起一场狂风巨浪。

下一刻隆康帝便沉声道:“朕要告诉你,当年先帝遗诏上写的并不是朕的名字,是三皇兄。”

“陛下!”

“裴逐与陈屏合谋篡改遗诏,推朕上位,裴家野心勃勃,裴次辅心怀鬼胎,其心可诛。”

几句话仿佛巨石沉塘,“扑通”一声,梁齐因猛地抬起头。

“朕在宫里没有能信的人了,你回去,告诉三哥,告诉戚阁老,还有申御史,你让两院清流联名上书弹劾裴家,不能再叫他们猖狂下去。”

梁齐因被震惊得还没有反应过来,“陛下,您为什么突然……”

“朕有愧,现在才将真相告诉你们。”隆康帝面露悲哀,“朕跟你说了,朕也想做个明君,可是寿宴上你们看到了,朕根本做不了主,朕连想护的人都护不住。”

李茹死了,宫里只剩他一个人,这个本来就不属于他的位子,他鸠占鹊巢,是要造报应的。

人人都以为只要坐上那个位子,天下的什么都有了,他们骂他宠信奸臣,割地饲虎,苟且偷生,可又有谁知道,他原本也只是一个和妻子相依为命,在封地便能逍遥快活的闲人。

梁齐因沉默须臾,哑声道:“陛下,其实这件事情臣等想过,但陈屏已死,真正的遗诏被毁,裴家权倾朝野,事情并非陛下想得那么简单。”

“有一个办法。”隆康帝倾身向前,抓住他的手,目光坚定,“朕可以向天下人……自认矫诏之罪。”

隆康帝抽了一声气,推了他一把,近乎祈求,“我很羡慕大将军的洒脱忠勇,我也想做一个那样的人,可是我这辈子就只能这样了,这条命是她救的,我知道她向的是三哥,我现在把这条命还给你们。”

梁齐因目光震颤,离开养心殿时心中肆虐的波涛仍旧没有停息,他们明知真相,却因当事人的相继离世而陷入了僵局,却没想到,这个转机会是坐在龙椅上的隆康帝给的。

自认矫诏之罪,他的皇位就再也保不住,包括他本人可能也会死无葬身之地,受尽天下唾骂声,隆康帝不想活了,他被裴家逼入绝境,但他是一只困兽,他被拔掉了利爪獠牙,再也杀不了人,于是将这柄利刃递到了他们面前。

作者有话说:

第175章 祝福

梁齐因走出宫门, 回身望了一眼养心殿的方向,心底千头万绪尚平息,他手里握着经书, 天色昏暗,乌云密布,官袍的长袖盈风鼓起,叫他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他回过头, 季时傿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抱臂站在官道旁, 手里还拿着一把伞, 背靠着树身姿慵懒, 仰头看了看天。

梁齐因走上前,轻声道:“阿傿, 你怎么来了?”

季时傿站直身形, 嘴角淡笑, 晃了晃手上的伞,“我看天要下雨了,来接你。”

话音刚落,天边便闷响一声,渐渐落下几点雨滴,季时傿顺势撑开伞,问道:“翰林院今日不忙了?”

梁齐因微微弯着腰, 配合季时傿的身高,才不至于让伞卡着头, 闻言一愣, 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季时傿是在指他前段时间时常早出晚归的事, 哂笑道:“不忙, 不过明日还得出去。”

“明日休沐,你又要出去?”

“嗯……”

季时傿偏过头,语气略有不悦,“你最近到底在忙什么?难道翰林院只剩你一个人了吗?”

“过两天就好了。”梁齐因怕她不依不饶地再问下去,连忙转移话题道:“阿傿,今日陛下召见我了。”

季时傿没好气地“嗯”了一声,梁齐因经常要给隆康帝讲经史,倒也没什么稀奇的,她只是不满梁齐因又在敷衍她。

然而梁齐因下一句则瞬间让她如雷灌顶,“陛下说,他愿意自认矫诏之罪,只求能扳倒裴家。”

“什……么?”

“大概裴家以为他会一直任人摆布,却忘了兔子急了也是会咬人的。”梁齐因低声道:“阿傿,你说接下来该怎么办?”

二人的交谈之声被如瀑的大雨隔绝在一方伞下,季时傿神情紧绷,并不见得有多轻松,“矫诏之罪,要背千古骂名,他真的敢吗?”

季时傿与隆康帝接触得并不多,他的母亲李贵妃入宫多年,深得圣心,李家还没被抄时,隆康帝有半朝座师的外祖父,有宠冠六宫的母妃,他被保护得太好,甚至带着不适合皇家该有的优柔寡断,或许被遣至封地才是最适合他的结局,而非被架在龙椅上。

梁齐因也不敢断言,“还是先与殿下他们商量一番为好。”

季时傿不置可否,入了夏,天气总是反复无常,明明前一日刚下过一场淋漓的瓢泼大雨,第二天又是碧空万里的晴天,鞑靼的归降仪式定在五月底,没有多少时日了,届时季时傿必然要出席,她想在走之前先将上奏的三项管理措施定下来。

不过眼下先要弄清楚的是梁齐因最近到底忙什么去了,五日才轮到一次休沐,他竟然连续两次都见不着人影,季时傿留了个心眼,待他出门之后慢悠悠地跟上,倒要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去了翰林院。

季时傿身手好,只要她愿意,很少有人能察觉到被她跟踪,哪怕是梁齐因也一样,季时傿一路畅通无阻地跟在梁齐因身后走出了定阳街,随后意料之外的,又意料之中的,梁齐因并没有进宫。

这王八蛋,胆大包天,真敢撒谎!

梁齐因径直出了城,想来翰林院大概也没什么活计需要他一个修撰亲自出城去办,季时傿原本以为他要去嵩鹿山,转念一想,若是去嵩鹿山,何必总是瞒着她,果然,梁齐因从山脚路过后,转而拐到了另一条路。

山道上渐渐出现行人,两侧树林茂密,季时傿抬起头,忽然意识到这是哪儿,山脚下有座小佛像,从城门出,路过嵩鹿山,梁齐因要去的地方是京郊白鹿寺。

越往上香客越多,很快梁齐因的身影便混在其中,季时傿停驻在白鹿寺门前,越来越想不通他到底要干什么了。

来都来了,虽然找不见他的人影,季时傿也不打算折返,她在寺中无所事事逛了一圈,顺带上了个香。白鹿寺很出名,来这里的香客数不胜数,只不过前两年先帝崇尚道教,继而掀起了一股风潮,世家门阀自然追随皇室,以至于白鹿寺清冷了一阵子,来此的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

季时傿并未在白鹿寺大殿看见梁齐因,心中不免奇怪,来佛寺不上香他来干什么,正准备出去找的时候,忽然听到一旁路过的香客道:“你说的那个先生今日来了吗?”

“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