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四十二章 兵临城下(1 / 1)

作品:《重生三国之我是郭嘉

()脚下踩着厚厚的积雪,踏在前往北城的街道上,只有寒冷与静谧随着雪花一起飘落着。追莽荒纪,还得上眼快。郭嘉一袭白衫行走在凛冽的北风中,却感受不到丝毫的寒意。自重生以来,他感到自己的体质似乎每一天都在变化,更令他吃惊的是,他鬓下那根根花白的头发似乎也在一天天的变黑!

或许,这是上天对我的补偿吧……郭嘉在心底暗暗想道。对于这些诡异的现象,郭嘉百思不得其解之后,也就不再纠结了。毕竟,这对他来说这不是一件坏事。既然如此,他又何必庸人自扰呢?

张?在郭嘉的身后紧紧地跟着,青甲之上落满了雪花。跟着前方的身影一路从许都走来,张?感到,似乎自己从前的戎马半生还不如这次短暂的北征来得精彩。他张?绝不是那种有勇无谋的汉子,当年他归降曹操,曹操当时就夸赞他的归降为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俨然将他比喻成了自己的韩信。可即使如他,到现在还是没有看清楚郭嘉将步度根的大军引到河内城下的意图。他可不认为张辽的那一万黑甲骑兵从侧方迂回过来就能够彻底击溃胡人的四十万大军。虽然那一万黑甲骑兵个个以一当十,可是,毕竟兵力悬殊的太大了。

大都督一定有后手!望着前方的那道清逸的身影,张?暗自琢磨道。

“张将军,你说咱们城中的六万大军这一次能够抵挡多长时间?”在前方走着的郭嘉突然转身,笑着问沉思的张?。

听到郭嘉发问,张?沉吟了一阵子,接着他皱起眉头,面带隐忧地说:“大都督,倘若没有下这场大雪,我城内军民团结一心,他草原骑兵原本就不善于攻城,而且还缺少攻城器械,估计咱们抵挡到来年都不成问题。可是……如今天降大雪,城内的粮草本来就不多,再加上冬衣短缺,我怕这次连坚守一个月都成问题啊……”

“一个月……”郭嘉背过身子,喃喃道:“一个月,足够了!”

就在此时,南城的方向,一名士兵骑着战马匆忙朝着郭嘉这里赶了过来,待到来到郭嘉的面前之后,那名士兵跪到地上禀报道:“启禀大都督,丞相派人从许都送来了十万套冬衣,如今,运送冬衣的队伍正在南城外,还请大都督派人前去接收。”

听到那名士兵的话,郭嘉顿时大喜,他望向张?,张?也是脸上含笑对郭嘉说:“大都督,丞相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嗯。”郭嘉笑着点了点头,对张?说:“张将军,你带些人手前去接收吧,先将那些冬衣搬到郡守府,再让郡守府的官吏给郡城里的百姓分发下去。”郭嘉还记得城内百姓给他的士兵捐衣时的情景,那股暖意直到现在还温暖着他的心。

“末将领命!”张?抱拳而退,与那名士兵昂首阔步地朝着南城门外走去。

郭嘉望着南方笑了笑,接着又踏着积雪朝着北方走去。

河内郡城的城墙在郭嘉的吩咐下已经被加厚了许多,城下的绊马坑、壕沟、陷阱早已经掘好。此刻,王通正在城门上检查士兵的作业,褚泊远、赵子期与陈元朗三名都尉立在王通的身后,见郭嘉来了,他们唤了一下王通,看向郭嘉的目光里满是敬意。

四人本想下城楼相迎,却被郭嘉制止。郭嘉登上城楼,见王通脸上的笑容里暗藏深意,顿时老脸顿时一红。王通望见,又是朗声大笑,令身后的三名都尉莫名其妙。

“呃……王大人,工事修筑的怎么样了?”郭嘉摸了摸加固了许多的城墙,暗自点了点头,并以此来掩饰自己的尴尬之色。

王通也感到自己有些过火了,但看到郭嘉面无愠色,不禁又暗赞了一声。他身子微躬,对郭嘉汇报道:“启禀大都督,按照大都督的命令,郡城的城墙已经加厚完毕。北城、西城外的壕沟等工事也挖掘好了,只是南城与东城外还没有来得及修建……”

“已经不错了。”郭嘉笑着点了点头,继续说:“王大人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做成这样,想必又劳心了。”

听到郭嘉的话,王通感到心里一暖。郭嘉说的没错,这些时日他忙着为郭嘉打造披甲,还要顾及河北岸百姓的撤退,再加上城池的加固,他都感到自己的一把老骨头有些吃不消了。毕竟,他已经过了花甲之年,这个年纪在乱世之中本来就能够算得上高寿了。

“能够为大都督分担,老夫的这一把老骨头感到有使不完的劲啊……”通过这些时日的相处,王通早已经将郭嘉当成了自己的子侄辈,而郭嘉也处处待他以长辈之礼,所以王通在称谓上也就随和了一些,除非在禀报军务上。

郭嘉不语,只是心里却感到很愧疚。让王通一把年纪整日的东奔西跑,他很是过意不去。

“大都督是不是感到对老夫歉疚?”王通一大把年纪,一眼便看穿了郭嘉的心思。他拍了拍郭嘉的肩膀,望向北方,淡声说道:“老夫生于建康二年,那一年,孝顺皇帝登基不久,便开始封赏宦官。最终,宦官与外戚梁冀狼狈为奸,横行朝野、鱼肉百姓,由此,大汉开始日渐衰退。”讲到这里,王通的脸上有了悲愤之色:“粱冀横行朝野,朝野上下无人敢得罪他。孝质皇帝仅仅因为指责他是一个‘跋扈的将军’,最终竟然被粱冀给活活的毒死!……冤孽啊,自从粱冀之后,老夫经历了八朝天子,天子换了又换,大汉却乱了更乱!”

听到王通的话,郭嘉点了点头。中国的十大奸贼庆父、赵高、梁冀、董卓、来俊臣、李林甫、秦桧、严嵩、魏忠贤、和?十人之中,粱冀便赫然在列。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大汉的祸乱始于桓灵二帝,其实不然。大汉的祸乱,更确切的说是始于东汉的孝和皇帝。汉和帝虽然政绩斐然并有开疆拓土之功,可他却自始至终偏信宦官。从那个时候起,大汉的祸根其实便已经种下。

王通看了郭嘉一眼,接着说:“再后来,袁绍拥兵冀州,并向南扩张,我虽然知道袁绍此人狼子野心,可为了保河内的一方百姓,最终也屈服于他,仍然被委任郡太守之职。曹丞相击败了袁绍之后,我无奈之下又再一次向丞相低头。丞相并没有因此而看不起我,反而对我大加赏赐……”王通看了一眼腰间所佩的山玄玉,有些感激地说:“丞相大兴屯田制度,在丞相的治理下,百姓们虽然清苦了一些,却不至于被饿死。这种生活,比起以往,不知道好上了多少啊……大都督,你说丞相如此对老夫,老夫能不对丞相生死相报吗?”

郭嘉点了点头,什么都不说了。面对这样的一位老人,他能够说些什么?

“如果能够让河内的百姓免于战祸,老夫就是即刻去死也心甘情愿啊……”王通看着遥远的北方,那里开始有浓烟与红色的火光冲天而起。

“终于来了啊……”郭嘉极目朝着北方望去,他看到北方阴暗的天空开始变得越发浑浊,并不时有一道道寒芒被反射到天空上,说不出的诡异与寒冷。

郭嘉拔出腰间的宝剑,对着身后的三名都尉下令道:“褚泊远、赵子期、陈元朗三将听令!”

“末将在!”三人带甲跪到地上,脸上都有一股兴奋之意。当日郭嘉来到河内的时候,三人便有意随着郭嘉前去北方痛杀胡狗,但他们都被郭嘉交代下了任务。他们虽然一腔灭胡的热血,却也不盲目冲动,如今他们终于能够在痛杀胡人了,自然是热血上涌。

郭嘉打量了一下跪在地上的三人,暗自点了点头。三人里,陈元朗老成稳重,褚泊远锐气十足,而赵子期则是有着如同李典将军一般的儒雅,浑身上下透露着一股儒将之气!

“陈元朗带兵一万五千据守西门,赵子期带兵一万守东门,南门由褚泊远领兵五千前去戒严,若发现有敌兵迂回到那里,火速派人前来告知!传我号令,各城门的守城将士全面戒严,准备迎战!”郭嘉对着三将下令道。

“领命!”三人豪迈地吼了一声,火速赶往了了各个城门。

与此同时,张?也从南门外赶了回来,看到北方的火光之后,张?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终于还是来了……”

“来了,战便是。”郭嘉的眼神突然变得寒冷起来。他死死地盯着雪海中如同黑色的波浪一般席卷而来的大军,在心里默念道:“步度根,既然你那么想活捉丞相,那我这次便将你给活捉!”想到这里,郭嘉对一旁的张?下令道:“张将军,准备迎战吧!”

“末将得令!”张?身子一躬,便绰着自己的长枪走到了那两万多名守城将士之中。

黑色的波浪越来越近,无数的战马踏着地上的积雪朝着河内郡城狂卷而来,漫天都是被马蹄扬起的雪屑。而在那千军万马之中,一名身披金甲的彪悍胡人在几十人的簇拥下走到前方来,赫然是鲜卑的大酋首――步度根!

----------

接着去写第二章。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