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076:志愿兵役制;从军火热(1 / 1)

作品:《陛下息怒

东山元年,六月十日

苏东于太极殿行天子令,颁布军武改革之制,南朝陈从六月十日起,开始实行志愿兵役制,并实施军户制,增加军户籍,鼓励百姓从军,并鼓励百姓志愿兵更改户籍为军户籍。

军户制又称军户之家制,一家之中凡有一人从军,成为志愿兵,并将户籍改为军户籍,这一家无论贫瘠贵贱,门第皆升为军户之家,军户之家乃是光荣之家,便如同士子家族一样,军户之家在南朝陈享受特殊的尊荣,并且军户之家每年都可以领取朝廷的一定量军户饷俸。

贫困家庭中一旦有人从军,成为志愿兵,那其家庭便如同鱼跃龙门,家中门第从此升为军户之家,不仅可以摆脱歧视、压迫,而且还成为了光荣之家,享受的朝廷的军户饷俸,摆脱饥肠辘辘的苦难生活。

军户籍,顾名思义,志愿兵将户籍挪至军队之中,成为军籍志愿兵,军籍志愿兵乃是职业军人,从此以后便生活在军队之中,以兵营为家,以沙场作战为业。

志愿兵募招的年龄限制在十八岁至四十八岁之间,仅限男性,志愿兵服役年限采取自愿。

但,凡耐受不住军旅生活苦闷而主动申请退役,或者是因大过而被退役者,家中门第在退役之后去除军户之家,未来不再享受朝廷优待,也不再按年领取朝廷为军户之家分发的军户饷俸。

凡因战争致残,无法再上沙场而退役者,或是在战场之上牺牲的烈士,其父母妻儿可以终身享受军户之家的优待,并且继续按年领取朝廷分发的军户饷俸,并冠以功勋之家、烈士功勋之家的称号。

推行军户饷俸制度,以年为单位,为军户籍志愿兵个人或其军户之家分发军户饷俸。

步卒一年九千六百铢五铢钱,相当于十两白银。

伍长一年一万四千铢五铢钱,相当于十五两白银,和南朝陈从九品朝廷命官的年俸一样。

从九品百夫长一年一万九千铢五铢钱,相当于二十两白银,和南朝陈正九品朝廷命官的年俸一样。

以此类推

苏东为让南朝陈百姓志愿从军,让职业军人成为新风向,迅速扩大南朝陈军队数量,特以重饷诱之。

从饷俸的差别上便可以看出,职业军人的饷俸乃是南朝陈所有职业中饷俸最高的,甚至比朝廷命官的饷俸都要统一高出一个档次。

苏东来自后世,知晓人活着为了什么,为名、为钱。

21世纪的中国为什么很多人都愿意当兵?很多人都愿意考军官?除过男儿之心,想报效祖国之外,也是因为中国优待军人,中人不仅享受尊荣,而且工资还高。

在国家的好制度下,当然会有源源不断的兵源踊跃上前。

苏东借鉴其法,在这个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里,只靠着军户之家的荣誉还掀不起风浪来,所以苏东才会以重饷诱之。

步卒一年十两白银,在这个白银黄金特别值钱的时代里,一年十两白银,那可是相当于一年七万两千人民币,也就是月薪六千人民币。

初入军营,在管吃管住的情况下,一月便可以尽赚六千,这是什么样的待遇?要知道这可是没有任何教育程度要求的,哪怕是乞丐都可以!而且稍微努力一下,成为伍长、百夫长,那就是年薪十万,年薪十五万

这样的待遇,饶是苏东自己都心动不已,若他只是一个寻常百姓的话,他肯定也会选择从军。

当初苏东在制定军户饷俸制度时,还曾受到三高官官以及朝堂文臣的反对,尚书令袁宪便认为,将士的饷俸高于同品级朝廷命官饷俸一个档次,这是重武轻文的行为。

这样的制度一旦颁布,便会使南朝陈一目望去满是兵勇,不利于文科举乃至文化的发展,天下的文人、学子也会对此心生不满。

但苏东却力排众议,将军户饷俸制度制定并推行出来。

苏东心中清楚,在当下这个时代里,强大的军武力量才是一个国家稳固的保障所在,没有强大的军武力量支撑,文化纵是发展的再好,那也只会随着大战的失败,王朝的更迭而回归为零。

军武改革制度一经发布,便是席卷朝野,优待的政策和诱人的制度以及丰厚的饷俸,让百姓们欢呼雀跃,纷纷前来,请求从军。

因为志愿兵役制是初置,苏东尚且不知效果如何,所以他并未在全国推行,暂时只在京都建康一州范围内试行。

苏东命燕云上将沈思旗主管志愿兵募召一事,并在建康城东、南、西、北四坊中心设置募兵点。

苏东本以为百姓还需要一段时间反应,详细斟酌之后才会有所行动,但让苏东没有想到的是,在军武改革制度颁布的第一天里,四个坊市的募兵点便已被前来请求从军的百姓所挤爆。

短短一天,四个坊市总共募兵将近一万余!

这样的数字让苏东震撼,这才一天时间啊,建康城内便有一万名青壮百姓要从军做军籍志愿兵,这若再过上几日,光是建康一州,恐怕都能募兵五万了吧?!

“这样不行”

一看申请从军人数过多,苏东连忙下令,命沈思旗对于前来申请从军的百姓进行遴选,务必要选择其中身强体健的,凡身体有残疾,或者智力有问题,或者瘦骨嶙峋者,皆不适合为兵,皆不选择。而且,每家的男丁,只允许一人从军。

苏东理想的募兵数量是一州两万人,南朝陈而今有四十四个州,纵是一州募兵两万人,四十四个州下来也有将近九十万!

九十万大军啊,那可是远胜于隋朝的兵力,在经过训练之后,已足以驰聘整个亚洲。

而若不加节制,一州募兵五万人,那四十四州下来有将近二百二十万兵士,人人皆兵,这样不仅朝廷养活不起,而且也会使民间男丁缺少,到时候庄稼谁来收?军粮从哪里来?女人谁来抚慰?后代又从哪里来?南朝陈岂不是没有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