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26)(1 / 1)

作品:《明月席地而坐(重生)

他看向聂秋,见他一脸困惑,于是说道:你是初学,现在估计是不大看得明白,回去自己再慢慢琢磨我这番演示还是为了照顾你才做得这么慢的,若是放在平日里,不过弹指间我便能推算出来了。越学到后面,步骤就越少,也更准确,甚至不需要借助外物。

徐阆说完,将桌面上的十八枚玉一般圆润的黑石子打乱了,尽数拨到手心里,石子碰撞间发出了细碎的清脆声响,像雨滴打在屋檐上的声音。然后又不知道从哪里摸出来一本皱巴巴没有封皮的书,将两样东西都拿给了聂秋。

这本书是我以前写的,你且拿回去记。

聂秋略略一翻,郑重其事地将这两样东西都收好了。

徐阆舒展开瘦巴巴的双臂,十分惬意地伸了一个懒腰,徒弟,现在还是青天白日,那小鬼多半也不会出现,你要是急着找它,等到夜里我再与你同路去。

好,师父现在住在何处?聂秋问道。

徐阆却是没回答这个问题,反而是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你今晚上过去就能看见我。

至此,基本上就已经把事情解决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也只有等到晚上和徐阆去他所说的小鬼的地方,才能拨开眼前遮挡住视线的迷雾了。

聂秋把徐阆送下楼,见他大摇大摆离去之后,正要转身回房,却瞥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方岐生,黄盛,还有

从聂秋的角度虽然只看得见此人的背影,但却能看出这是一个身高八尺的壮汉,身上的肌肉虬结,即使穿的衣服并不单薄,也能够清晰地看出底下鼓起的坚实肌肉一起一伏。

不知为何,聂秋竟觉得这个背影看起来很眼熟,却一时记不起是从什么地方见过了。

他正要离开,方岐生却先一步看见了他。

聂秋。

聂秋的步子一停,朝方岐生的方向看去。

三人原本是坐在黄盛之前坐的那桌位子上,方岐生看见聂秋后,便喊了他一声,示意他等一下,而其他两人闻声也顺着方岐生的视线看了过来。

当那张熟悉得不能更熟悉的脸转过来的时候,聂秋的手不自觉地紧了紧。

没想到,方岐生的师叔竟然就是

青龙门门主,岁阴阔斧,安丕才!

第33章 、寻人

惊讶归惊讶, 聂秋却没有把情绪表现出来。

也是,此处是距离青龙门不远的霞雁城,而青龙门与魔教总舵一直都维持着良好的关系, 如果说青龙门门主安丕才就是方岐生的师叔,仔细一想,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方岐生起身将剑匣背上, 和安丕才说了几句话后便走了过来。

而安丕才只是略略扫了聂秋一眼,就将视线挪开,继续与黄盛低声交谈起来。

方岐生走到聂秋面前, 头微微一侧, 介绍道:我师叔。

聂秋点点头, 不再和他聊两句吗?

也没什么可谈的,他主要是来找黄盛,顺道也知会我一声罢了。

正说着,聂秋已经跟着方岐生的步子踏出了客栈的大门。

倒是你, 和徐阆在上面都聊了些什么?方岐生问道。

聂秋将凌烟湖一事,连同刚刚发生的事, 都和方岐生讲了一遍,就见他皱着眉头, 似乎有些不解, 你为什么拜他为师?他看起来他想了一下,倒也没有想出个合适的词儿来。

大抵是不正经、不靠谱一类的词吧。

直觉。聂秋解释道, 不过,拜他为师, 左右我也没有吃亏。

方岐生点了点头,也对。今晚上要我和你一起去吗?

若你不嫌麻烦,那肯定再好不过了。

此时正是阳光最盛的时候, 却又不显得炎热,照在身上只让人觉得温暖。

霞雁城自建城以来便有种植柳树的习俗,不止是凌烟湖,连街旁都种上了大大小小的柳树,柳条在微风中飘扬,浅绿的树叶发出了沙沙的声响。

聂秋却丝毫没有被这种安静祥和的景象所打动,反而觉得心底压上了一块石头一般。

如果安丕才就是方岐生的师叔,那么一切都说得通了。

那时候他为何要搅乱武林大会,夺走象征着武林头筹的玉剑,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冷着一张脸,将那柄玉剑从中斩断;为何要当众向温展行、向正道宣战;为何要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与其他教派联合,也要将正道中老一辈的那些人给清扫一遍

原因就在此,因为被温展行暗中刺杀的那个人,是青龙门门主,方岐生的师叔。

方岐生和安丕才的关系应该是很好的,毕竟之前黄盛告诉他安丕才来霞雁城一事的时候,方岐生一瞬间释然的表情是不作伪的尽管也有忧虑,不过这大概是和安丕才刚刚和他、黄盛这一对师兄弟说的那件事有关。

所以当方岐生收到安丕才的死讯时才会那么愤怒。

聂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呼吸间是一股清新的、温柔缠绵的阳光气息。

他想起自己那时候拔出含霜,毫不犹豫地挡住方岐生刺向温展行的那一剑,就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比宿醉后醒来时头疼欲裂的感觉还要更严重一些。

虽说魔教对外一直放出的消息是方岐生杀了上任教主,但是,就方岐生一路上提到自己师父时的神态和语气来看,这条消息肯定不是真的。

因为他分明是把师父师叔都当作家人来看待的。

聂秋是被聂迟捡回去的,这么多年以来,他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聂家度过的,有一半的时间是在沉云阁度过的,然而和聂家人却没有沉云阁的那些同门弟子来得更亲。

沉云阁覆灭后,聂秋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回到了聂家,然后便是高烧不断,差点烧坏了脑子,把身体也拖垮了,连着大半年的时间里,只要情绪稍有激动,就会咳嗽不止。

虽然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如今再回想起那件事时,聂秋仍觉得心口有钝痛感。

他尚不能放下仇恨,也没想过要放下,所以和当今太子做了一个交易,等到彻彻底底地解决完此事之后,方才觉得大仇已报,然而心里始终是空了一块,再也无法填补了。

所以,那时候的方岐生,是什么感觉?

一想到这里,聂秋就恨自己当时为何要替温展行挡上那一剑。

原本有怨有报,他又为何要插手此事?

树影婆娑,聂秋转过头看向方岐生的侧脸,细碎的光芒从柳树的枝桠间洒在他面颊上,少了那份煞气,多了一份柔和,看起来也和寻常的十九岁少年人没什么两样。

你心情很好?他轻轻问道。

方岐生偏过脸看他,眉宇间神采飞扬,步尘容没有说错,我一直在找的那个人就快要找到了。我师叔来就是告诉我这个的。

他顿了顿,问道:对了,我是不是还没告诉你我为何要来西北?

见聂秋摇了摇头,方岐生便说道:我是为了找我师叔才来的,他本来是住在这霞雁城之外的大漠深处,今天是来霞雁城采购货物的。说起来,如果之前没有遇上步家的事情,我早一两日到,先一步进入大漠找他,或许就刚好和他错过了。

聂秋道:那你既然已经见到了他,之后打算去哪里?

接下来,方岐生应该是去位于沼泽之地的白虎门,聂秋这话实际上是明知故问了。

果然,方岐生答道:向北,策马行驶两日左右,就能到了。

我来这西北之地,倒是没有别的心思,就是为了游山玩水的,再过几天,我也要离开霞雁城,沿着原路回皇城了。聂秋说道,看来我们将要分道扬镳了。

我暂时还不急着离开,这几日在霞雁城还有事情要处理。等你要离开的时候,你提前和我说一声,我去送送你。

聂秋点头应了下来。

他们沿着街边的垂柳,在温暖的旭日阳光下散步闲谈,街上的行人不多,枝头有零星几只鸟儿在叽叽喳喳地低语,都镀上了一层浅浅的金光,构成了一幅安静祥和的画面。

回客栈后,聂秋拿着徐阆给他的那本旧书,看了一个下午的时间。

等到夜幕低垂之际,房内的光线渐渐暗了下来,拿着书的青年才如梦初醒。

徐阆写的这本书,文字有些晦涩难懂,但是一旦读明白之后,之前的疑问就能够立刻被解答,而且聂秋按照书中的说法,拿着那十八枚黑石子推演了一番,挑了一些简单的东西来算,算出来的结果果然是和真实发生的一模一样。

可谓是玄妙至极。

所以聂秋就这样一边读一边推算,不知不觉中,竟然就看到了这个时候。

他轻轻合上书,把它放在了桌面上,这才感觉到了疲惫,伸开双臂舒展了一下身体。

不知道方岐生现在人在何处。

聂秋脑中灵光一现,忽然起了兴致,将桌上的黑色石子打乱了,重新排列。

半炷香后,看着那些石子组成的卦象,聂秋起身走到房门前,伸手将门打开,探出半个身子一看,就看见方岐生正从远处的木质楼梯向上走来。

看见聂秋忽然出现在了自己的视线中,方岐生也是一愣。

他下意识地朝自己身后望了望,发现身后没人,这才又看向聂秋,你知道我来了?

聂家的家规甚严,纵然小孩子天性如此,但聂秋以前却从未向别人炫耀过自己的天赋。

如今,实际已经二十四岁的聂秋却忽然觉得心口处像是被羽毛轻轻刮蹭了一下似的。

方岐生的这个下意识的反应,实在是太能勾起一个初学者初获成就时的欢喜了。

聂秋眯起眼睛,微微勾起唇角,露齿一笑,你快过来。

方岐生不明就里的跟着进了聂秋的房间,顺手将门关上了,等到聂秋将身子一侧,他这才看到桌面上摆着的十多个漆黑的石子,还有一本十分破旧的书籍。

这就是徐阆教你的东西吗?

嗯,可以大概判断一个东西的方位,死物可以,活人亦可以。

还真是个方便的能力。方岐生沉思片刻,若是百里之外,或者更远的地方,也能够算出来吗?

如果比较近,就不需要媒介,如果比较远,或者是追求精准的话,就需要有媒介。聂秋说道,我是用的你这段时间一直贴身存放的这个锦囊作为媒介看卦象的。

确实,这些石子的中间正放着一个没有装任何东西的锦囊,和徐阆之前给聂秋演示的那个方法是一模一样的。

生辰八字可以吗?

可以。你是想要知道一个人的方位吗?

聂秋刚说完,便想起方岐生之前提到的一直在找的那个人。

可是,他不是说安丕才已经给他和黄盛带来消息了吗?

见方岐生点了点头,聂秋说道:不过,我现在才刚接触此道,或许算出来的结果也不够准确,如果你想要具体的方位,不如等到今晚上的时候,我去找师父帮你算上一卦?

方岐生却说道:不必,我还信不过他。你就当作是练习,随意一算就好。

话已至此,聂秋也不和方岐生推脱了。

书上的文字不多,却句句精准,聂秋看了一下午,也不过才看完借物卜卦的方法,以生辰八字来算卦的方法只把关键的那些粗略地读过了一遍,所以并不熟练。

他将皱巴巴的书翻到那一页,根据方岐生和他说的这个生辰八字,开始推算了起来。

甲子年。手指将第一颗石子推向东南方位,第二颗推向对应的西北角。

丙申月。石子在桌面上簌簌地滑动,将其他几个方位补全。

辛丑日。伸出双手,桌面上的十八颗石子像活过来的似的,时而穿插,时而交叠。

壬寅时

聂秋正要将最后一颗石子推向正中时,动作却忽然一停。

眼前的桌面逐渐扭曲,指尖的那枚冰凉石子像融化在了空气中似的,忽然消失了。

阴暗,潮湿。

布满蜘蛛网的墙壁,燃尽的油灯。

绕过前人尸骨遍布的陷阱,沿着黑暗的道路向更深处走去。

鞋底磨破了,脚掌走出了血,腹中空荡荡的,只能靠啃食那些骸骨维持生命。

血从口中、眼中、鼻腔中涌出,滴在地上,血腥味招来了黑暗中的生物。

没有出口。

黑暗是无尽的,唯一能够到达的地方就是两座巨大的石碑。

从很高的地方透下来的光打在石碑上,显出圣洁的感觉。

左边的那座写着光风霁月四个大字,右边的那座上面的字却被时间抹去了,看不清楚。

浅浅的呼吸声在空旷且安静的黑暗中回荡。

背上负着一柄剑的男人若有所感地回头,用那双极深的眼窝向后看来。

在他动了动嘴唇的那一瞬,聂秋骤然回到了现实中。

他的指腹下还压着最后一颗石子。

聂秋定了定神,将那枚黑色的石子推向正中间

木桌猛地摇晃起来,桌面上的十八枚石子在空中弹跳了一下,随即重新掉在了桌上,还有几个不慎摔下了木桌,掉在了地上,淅淅沥沥的,像大雨打在屋檐上的声音。

聂秋的手僵在了空中。

刚才那些石子就像是有了生命一样,堪堪从他的指缝间擦过。

他看向方岐生,你看见了吗?

方岐生无言,只是点了点头。

两人面面相觑,顿时陷入了迷茫和震惊中。

片刻后,聂秋将十八枚石子重新捡起,收好,这才说道:我刚刚看到了一些片段。

什么片段?

一个男人,好像是被困在了一个地方

聂秋回忆着,将看见的地方描述给了方岐生。

方岐生若有所思。

虽说,方岐生并没有告诉聂秋他要找的人是谁,但是刚刚在聂秋眼前一闪而过的片段中,那个背负着一柄剑,遥遥向回望的男人,分明是他的师父,上任魔教教主,常锦煜。

原来如此。

常锦煜不是被方岐生所杀,而是失踪了!

所以,前世中,方岐生基本上都是单独出行,行踪不定,几乎不参与任何大型的正邪纷争,原来不是因为别的原因,正是因为他在找常锦煜若是魔教教主失踪的消息放出去了,不知道魔教会动荡成什么样,也不知道正派会不会趁机施压,所以方岐生迫不得已,才放出了假消息,而当自己稳住了魔教的局势后,这才开始寻找起了常锦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