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79节(1 / 1)

作品:《穿越为兄

大热天的女生就爱吃个凉粉,凉皮,凉面,麻辣烫这些的,宁一诺和苏旭俩是爱喝汤,各种热汤喝下去,不仅胃里舒服,而且让身体出点汗,舒缓一下成天在空调教室里的那股子凉意儿,整个人也是舒服的不行。

苏旭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也怪不得能将苏旭也熏陶成书呆子,一家子人都很注重养生,过的很规律,跟老头子一样。

宁一诺的作息还是各种地习惯倒是和苏旭挺合拍的,这两人之间的关系就更亲密了,大有好基友一辈子的趋势。

去了文科班的方华不知道接触了些啥乱七八糟的人和讯息,浑身上下散发着八卦和腐女的气息,“基友”这个词也是她普及给宁一诺和苏旭的,实在是令人恶寒。

尽管换了班级,不过方华和丁唯一的友谊竟然保持了下来,这两人几乎也是黏糊在一起的,吃饭逛街的,唯独上课能将二人给分开,女孩子的友谊呀!

偶尔遇上了他们四个人也会一起吃个饭,聊会儿,一般都是两个方华说,苏旭很是认真地赞同或者反驳,宁一诺偶尔应和两句。

话最少的是丁唯一,漫不经心地样子也不知道她有没有在听,反正小姑娘家有任性的权利,也由得她去。

不过这种情况不会太多,明知道见面会有些尴尬,宁一诺也没有受虐的倾向,索性地离着远点儿比较好。

当然纯属偶遇他也不会拒绝的,本来就是同学,也真没必要躲着藏着的,他坦荡大方的紧。

看着丁唯一的样子,也不是那种小心眼的人,不会将以前的那些事情放在心上就对了。况且高三了,谁还有时间去瞎折腾那些有的没的。

现在是一切朝高考看,一切向着成绩看的时候。

这样想想宁一诺更坦然了。

暑假近两月的时间放假十天,各科的老师给了一大堆的试卷带回去做,即便是这样,大家还是欢欣鼓舞的,严重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受虐狂!

明明剥夺假期的是他们呀!

宁妈妈看着儿子又高了,又瘦了,简直要心疼死了,宁一诺的东西太多,宁妈妈也舍不得儿子去挤公交,就来接他了。

试卷集合起来有一寸多,能不心疼自己么?

高考脱层皮这种事情看来是寻常,好在已经经历过一次了,尽管不记得高考试题,也没觉得哪类型的题目眼熟,不过宁一诺也不胆怯,总归他的成绩也足够自己去上他理想中的大学了。

况且还有保送呢,怕啥?

这样安慰自己一通,果然更不会紧张了,毕竟再怎么着也不过是一次考试而已。

放假十天,宁一诺倒也好好儿地休息了两天,让自己好好儿地放松了一下,游泳呀,跑步这些的体育锻炼总是能让人神清气爽的。

尽管如此,他还是觉得回家才是让自己心灵上真正放松的原因,尽管这个家有很多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可也能让自己踏实下来,能让人彻底轻松起来。

因为儿子回来的缘故,宁妈妈这些日子减少了去店里的时间,然后在家里煲汤炖肉的,就是想给宁一诺好好儿补补。

每天的蛋加奶这是必不可少的,外加上顿顿吃肉,宁一诺总觉得自己胖了,腰上有肉了,他这么随口一说,宁妈妈果然高兴的很,看来自己的功夫没白费就对了。

孩子辛苦,家长也得保障好后勤,这是老宁家的第一个大学生,能不好好儿伺候着么?

至于这以后,老宁家到底能有几个大学生,肯定也不如这个金贵。

宁一诺倒是来者不拒,吃的欢实,不过慢慢地加大了自己的运动量,难道真要成个大胖子呀?

他保持了这么多年的好身材难道就要毁于一旦么?

这十天的时间他还抽出了两天回老家陪陪宁奶奶,每天下午抽空儿去趟干爷家,也省的老头儿年纪大了寂寞。

老头儿虽然嘴上嫌弃宁一诺婆妈,不是做大事儿的,不过能看出来他心情很不错,误打误撞地收了这门干亲,他是一点儿也不后悔,甚至还相当庆幸自己当初的好运了。

老头也不是没有学生,可是学生和宁一诺是没办法比的,感情和投入是不同的,老头儿现在是彻底地退休了,年纪大了,腿脚还不错,可是视力和听力下降的厉害,老头儿总担心自己会耽误了病人。

所以尽管医院不想放他走,可也没谁能真的拦的住这个倔脾气的老头儿就对了。

老头儿的脾气虽然火爆,可人活的通透,完全没有退休综合征啥的,反而是比以前更豁达了。

宁一诺担心他退休了闲出毛病来,就撺掇他将自己的医术和行医心得写下来,以后出版了也算是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

老头儿虽然不觉得自己是可以著书言说的大家,不过也承认宁一诺所言,中医越来越没落,老祖宗的好东西大家都丢的差不多了,他身为老前辈,是有这个义务的。而且老头也没有鄙帚自珍的心思,单单是他这大半辈子的行医心得就是一笔财富。

中医重实践,老头儿遇到的患者不是个小数目,见过的疑难杂症也是不少,这些东西写出来说不定就能让不少人受益。

老头儿也算是找到了自己的新事业,戴着老花镜开始研究这书该怎么写了。

这之后,他出版了一本又一本的书籍,甚至那种地摊货《老中医教你该怎么喂养孩子》、《小儿常见病的家庭预防和治疗》之类的老头儿也写了好几本,这种反而比他正儿八经,费了诸多心思写出来的专业书籍卖的更好。

老头儿吹胡子瞪眼睛地嫌弃那些人不识货,简直岂有此理,有辱斯文。

宁一诺就安慰他,受众不同,当初写这些书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让普通人,尤其是宝妈这些人看的,老头儿才回嗔作喜,不自己生闷气了。

当然,其实宁一诺并没有那么大的能量能影响老头儿到这个地步,而是某个医学院将老头儿写的书当成了教材来使用,这才是他不计较那些人不识货的真正原因。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老头儿坚信自己是一块儿大大的金子,别人识货这是理所当然的。

宁一诺也各种赞同,和后世那些沽名钓誉的叫兽砖家相比,老头儿的确当得起大家一说。

虽然在外人跟前许是不会流露出这样得意的一面来,不过在宁一诺跟前就不一定了,这个小毛孩儿,尽管他从来都没有小看,可还是让老人家刮目相看,盖因老头这些书籍的出版,甚至是被推荐到医学院,都是他瞎折腾出来的,老头儿医术了得,不过其他的人情世故方面就略略有些不通了,顽固的要死,觉得自己的东西出色,总会有识货的人在。

殊不知如今的这个社会么,不说也罢。

不过能让老头儿欢喜地度过晚年,宁一诺觉得自己费心筹划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尽管这些人脉,钱财方面宁一诺没有,可并不代表宁家也没有,毕竟是儿子第一次办这种大事情,宁爸爸为了锻炼和支持儿子,简直不惜钱财,他现在花个十头八万的能把这事儿办圆满了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更何况钱财并不是最重要的,要紧的是给儿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口头上说的再多也没用,到底能力如何,当然是要看实际操作的。

这次的结果宁爸爸表示满意。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放假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宁一诺和宁秀也到了该回校的时候了,宁妈妈不放心,继续大包小包地准备了不少,求个心理安慰。

宁爸爸最俗,也最踏实,给的是钱,生活费每月一千之外,这次又塞给他五千,买资料呀,吃好点儿的,别亏待自己这些的。

宁一诺听了之后点点头,也不推辞,直接收下了。

老子要给儿子钱,天经地义的。

回到学校之后,宁妈妈又是各种的絮叨,好好儿学习,可别跟着那些坏孩子瞎混,他们一辈子也就那样了,难道宁一诺也要跟着一起完蛋么?

宁一诺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鉴于现在上网玩游戏的情况盛行,宁妈妈看着家里的电脑就有些担心,万一儿子也沉迷网络可怎么是好?

据说这就跟毒瘾似的,有人为了给孩子戒网瘾,还把孩子送去封闭营啥的,总之电视上的新闻让人触目惊心。

“妈,别瞎想了,电脑我就查查资料啥的,有密码的,秀儿也不知道,现在这么忙,谁还哪儿有功夫瞎胡闹?”

被儿子给戳穿了心思,宁妈妈这心里就有些讪讪的,这个儿子,她一贯是放心的,不过是被别人家的熊孩子给看害怕了,所以才会这么紧张。

“我没瞎想,不过是觉得你们太忙,这电脑也是闲搁着,这不是白生灰么。得,我也不啰嗦了,也是十五六岁的大小伙子了,我再啰嗦也没意思,是不是?”

宁妈妈请将不如激将,对着宁一诺道。

宁一诺摇摇头,没有再和宁妈妈纠缠,这种事情上面,和女人纠缠殊为不智,闭嘴方是良策。

果然,宁妈妈也不纠结这事儿,大致地收拾了一通之后,转身走人了。

她继续留着也没意思,不管是家里还是店里的都忙的很,没自己可玩儿不转,因为宁奶奶的身体缘故,家里请了个保姆,做饭收拾房子,照顾老人的都算是有了操持,宁妈妈的空闲时间就更多了。

不过婆婆贺寿,要过七十大寿,这好些事情就得她来办,外人不好拿主意,宁爸爸太忙,再说他一向在家务事儿上是甩手掌柜的,宁妈妈还是信不过丈夫的办事能力的。

万一搞砸了到时候丢人的肯定是自己,别人肯定是不会说丈夫丁点儿不好的。

宁妈妈也是好强的性子,既然要办,花了一样的钱,干嘛还要让人说嘴呢。

基本上所有的事情她都是自己要亲自去查看一遍的,预定饭店,定寿桃这些的基本上都是宁妈妈自己一手在准备的。

至于到底要请那些人,座次该怎么安排的倒是不用她操心,自然有宁爸爸和宁小叔两人操持。

外面大场面上的事情宁妈妈不大能弄的清楚,也懒得去管就对了。

宁爸爸也是因为知道老娘的心思之后,专门地帮她重新买了新的棺木,刷了油漆搁在透风的地方,省的虫蛀水湿的。

至于墓地,宁爸爸暂时还没和老娘达成一致,他原本想着在县城公墓买上一块儿地,到时候直接葬在县城多好,年节下也方便拜祭,不过宁奶奶不愿意,落叶归根,哪怕老家再怎么不好,那也是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不愿意死了也流落在外头。

本地人有个讲究,如果死在外面了,那就不能埋到村里,必须在老人咽气之前送进村里才行。

宁爸爸对于老家的各种条件完全没信心,哪怕是找个医生,买片药都困难的地方,万一有个好歹的,还真不是一般的不方便。

好在宁奶奶自己主动地将这事儿给搁置了,尽管口头上一直说着自己“该死了”这些的话,可谁不怕死?

宁奶奶觉得还没到要决定这个事情的时候呢,暂且就不提了,她不想聊,恨不得自家老娘长命百岁的宁爸爸当然是不会主动提起的就对了。

第99章 舅爷爷

六十九办七十大寿, 也是本地的风俗,冲喜过坎儿。

宁奶奶自己也重视,听了儿子的劝解之后, 打算将远在千里之外的娘家兄弟妹子地都接来好好儿见见, 团聚团聚。

尽管现在的条件好了很多,可是宁奶奶的娘家远在西北的深山老林里, 路途遥远不说, 主要的是路况糟糕的不行, 山路十八弯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看的人都是心惊胆战的, 更别说是开车去了。

这次宁爸爸先拍了电报回去给自家舅舅,让他在附近的县城等着,自己两口子亲自去请。

这也是预为之举,毕竟宁奶奶真的过世的话,这白事上肯定要通知娘家的,总不能这之前十头八年的没走动,突然地去请舅舅家,脾气不好的指不定就指着鼻子给你骂出去了, 就算是脾气好的, 这心里指不定也是各种不情不愿呢。

哪儿就能有这么敷衍的外甥?既然你不拿我们当回事儿, 也甭指望我们拿你们当回事儿了。

白事上要看舅舅家的势, 你也甭指望了。打发两个小辈儿过去晃悠上一圈儿就算是好的了,阖族的男女,尤其是嫡亲的兄弟姊妹的想都让出现, 简直是做梦呢。

自打宁奶奶过了六十大寿之后,宁爸爸就和就和舅舅家的走动越来越多了。这也是没办法,不然的话宁一诺相信宁爸爸和没见过几面的舅舅能有多深的感情,远亲不如近邻,这也不是随便张口说说的。

不过既然没辙么,那就好好儿地走动吧。

舅爷爷家那是真穷,到了10年之后,他家才通了电话,手机进了他们的山沟沟里,彻底就没信号了,你可以拿着当手表使。想打电话也可以,就跟电视里演的那样,爬一两个小时的山之后再东转动,西转转地到处找信号。

国家级贫困山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想想都让人觉得可怕。

不过舅爷爷是个好强的,老革命出身的他安贫乐道,并不以贫穷可耻,还不许儿孙投机取巧,需得老实本分过日子才行。

舅爷爷几十年前也是个大人物,在革、命时期曾经给中央的大人物做过警卫员,不过后来大人物给打倒了,他出事之前将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放走了,告诫他们低调生活,别胡乱出头。

辗转回到了家乡的舅爷爷谨守老领导的遗言,待在乡下务农就是大半辈子的时间,哪怕后来平、反了,恢复了以前的待遇,舅爷爷也没离开家乡。对于自己经历过的那些风波,老人家从来不提,讳莫如深,宁一诺也不过是从宁奶奶,宁爸爸的嘴里听了个只字片语的。

老人家的一辈子就是这么朴素过来的,只听着老领导的,至于别的,日子能过的下去就成,他以前吃糠咽菜的,现在的生活已经好的不得了了,还强求些什么呢?

舅爷爷的两个儿子都是很老实的那种人,将宁家当成是亲戚往来的,人情世故方面做得极好,丁点儿宁家的便宜也不沾,他家送来的野菜,苦荞这些都是宁奶奶惦念的家乡味儿。

反倒是因为这样,宁爸爸对于自己的舅家颇为照顾,两个表弟也是经常地接济,彼此之间的距离虽然远,可关系却一定比和宁一诺的舅家牛家更亲近。

宁爸爸看重的就是这种对等的往来,而不是将自己当成冤大头,一味地只晓得索取,不知道付出的那种举动。

钱多钱少的他也不愿意计较太多,可谁也不愿意给人当人傻子和冤大头的。

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宁奶奶这些日子正是欢喜的时候呢,没有丁点儿的病容,哪儿瞅着就像是要死的人了?

宁妈妈觉得婆婆矫情的很,不就是折腾自家两口子么,千里迢迢开车跑上一趟,虽然是两个人开车,不过也够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