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57节(1 / 1)

作品:《古代升官日常

张彦瑾则觉得黄修均和宇文上恺思想太过保守,三人商讨了好多天都没有定下结论。

到最后,三人干脆各退一步。

“既然你执意坚持如此,不如我按照你的设计把图画下来,咱们上报朝廷,让皇上下结论如何?”宇文上恺无奈地看着张彦瑾道。

黄修均也点点头,颇为无奈道:“目前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张彦瑾这几日和黄修均,还有宇文上恺两人讨论半晌无果,也是无奈不已,此时见宇文上恺如此说,也就点头同意了,毕竟等到他们规划图设计出来之后,还是要上报朝廷,等到皇上同意之后,才能去户部申请饷银。

再者,他想要在中州发展商圈的想法对于大魏朝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他必须要给皇上报备。再怎么说,在这个时代皇上都是老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人家地盘上动土,怎么能不告知主人一声?

不出三天的功夫,宇文上恺就和黄修均一起,按照张彦瑾的构想,把洛阳、开封、郑州这几座较大城市的修建图纸画了出来,交给了张彦瑾。

张彦瑾则收拾东西,马不停蹄赶往长安城。

从他们三人刚来到中州到现在,皇上虽然没有问及过关于中州重建的事情,可实际上,他一直在暗中关注。

在听到李明锐说张彦瑾他们去了之后,没有忙着其他事情,而是先把整个中州都走了一遍,重新测绘地图,他的心里踏实了不少。

毕竟中州一个州的重建并不是小事,张彦瑾以前也就是显露出过建厂的才能而已,一个厂和一个地区的重建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这也是他为何一直默默关注着张彦瑾他们在中州做了什么的原因。

张彦瑾不停歇地赶路,他到长安城以后已经是傍晚时分,他休息一夜之后,第二天就跟着张仲谦一起上朝去了。

虽说他是地方官员,必须等到特定的日子才能上朝,可是中州重建乃是大事,不能与常日而语,再者,他有爵位,上朝也说得过去。

张仲谦望着自己皮肤晒得黝黑的侄子,恍然间想起两年前那个奶油小生的文弱侄子,竟然有种恍若隔世的错觉,甚至觉得现在的张彦瑾和那时候的张彦瑾比起来,简直就就是判若两人。

在听张彦瑾说了他来到长安城要面见皇上的原因之后,张仲谦也对张彦瑾堪称大胆的想法迟疑了,不过他并没有直接否定张彦瑾的想法,而是道:“你有想法是好,可也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一会上朝之后,你的汇报定然会引起百官讨论,到时候切记不可焦躁,要善听善信。”

张彦瑾对于张仲谦的念叨依旧和以前一样,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过他表面上却是十分谦虚恭顺。

他知道这是张仲谦在为他好,可是老一辈的话有时候有他们的思想局限性,那就要择言听之了。

果然如张仲谦所说,张彦瑾在把他在中州的构想说出来之后,是满朝文武皆哗然,纷纷认为张彦瑾这是年少轻狂,想法也是轻狂,不切实际。

“臣认为此法太过于幼稚轻狂,也太过可笑。”陈国公直接站出来反道:“一万亩肥沃土地用来种花,简直是无稽之谈,浪费土地不说,伤害农业根本,与我朝国策相违背。”

他横了张彦瑾一眼,继续道:“再者,洛阳城规划的街道竟然是以前街道的两倍之宽,着实是浪费铺排,到时候行人稀少,店铺冷清,车马寥落 ,总之,就是铺张浪费,奢靡无度!”

韩国公也站出来道:“臣也觉得这构想乃是无稽之谈,就说这城区的商铺吧,街道处处都可以作为商铺,居然还要规划专门的商区,简直就是浪费铺排!”

谏议大夫刘岩时也站出来道:“启禀皇上,臣虽然不懂城郭规划,可也觉得中州牧张彦瑾的想法太过于轻狂,或许他有经商的才能,可经商上的一些小聪明怎么能用到中州重建上面呢?如此下去,只会让中州变得更为糟糕,故而臣认为,皇上还需择合适之人来规划中州,切不可听信虚空之言,导致浪费。”

张彦瑾望着大殿中央刘岩时的背影,并没有直接站出来反驳,他在等待这些大臣们把他们反对的话全部说出来之后,他再一一进行反驳。

看来他今天也要来一个舌战群雄了,张彦瑾自嘲的想着。

不过他对刘岩时耿直的性子还是有些佩服的,可以说,全大魏朝廷上上下下,也就只有刘岩时敢如此了。

刘岩时刚刚的话,摆明了就是在说皇上当时任用他任用错误了,现在悔改还来得及。

“臣也认为此法不可行。”其他大臣也跟着出来反对道:“中州刚刚经历重创,百废待兴,损失严重,在这种时候,还怎么能如此铺排浪费,影响根本?还请皇上任用合适之人重建中州才好。”

第79章

瑞国公周勤虽然没有说什么, 可心里却十分不屑。他让张彦瑾负责重建中州, 就是想要捧杀张彦瑾, 没想到这小子果然经不起捧,才到中州就开始翘尾巴了, 想出这么铺排浪费, 不切实际的构想来。

现在满朝文武都知道这小子不过是有一点小聪明而已,甚至就是个没脑子,经不起捧的棒槌了, 他看以后张仲谦还要怎么得意。

再老练的人对于和自己同等地位的人也有忌惮,也会不由自主的把自己和他相比较。为人谨遵中庸之道, 不断为朝廷立功的张仲谦就成了周勤的比较对象。

即使张仲谦根本没有想要和他作对的意思,可周勤心里还是无法淡然对待这个和自己不是一路人的国公张仲谦。

当然, 这里面也有张彦瑾不断和他们周家发生摩擦有关。

不过他并没有站出来直接反驳张彦瑾, 毕竟当初是他一力举荐张彦瑾为中州重建的负责人的,他现在站出来说什么都不合适。更何况已经有陈国公、韩国公、谏议大夫刘岩时这些人来弹劾张彦瑾了。

他现在已经能想象来一会儿皇上肯定会迫于满朝文武百官的压力,罢黜张彦瑾的情景了,毕竟张彦瑾这想法实在是太离经叛道了。

在众大臣都说完之后,皇上看了一眼始终一语不发的张彦瑾道:“张彦瑾, 你怎么看?”

他看向张彦瑾的眼神摆明了就是你提出的构想, 引起大家这么多的反对, 你来解决。

实际上,他听了张彦瑾刚刚的构想之后,也有些惊讶,不过他并没有直接反对, 而是想要听一听张彦瑾如此构想背后的原因,毕竟事事都处于变化当中,不能总以老旧观念来对待。

再者就是,张彦瑾带给他的惊喜实在是太多了,他对张彦瑾已经有了一定的信任基础了。

张彦瑾站出来道:“刚刚各位大臣提出来的问题很多,请皇上允许臣一一解答。”

皇上颔首应允之后,张彦瑾便道:“首先是陈国公提出来的种花问题。”

他看着陈国公道:“臣曾用一个月的时间走访了中州各地,在走访到洛阳的时候,臣又走访了洛阳当地的村民,经过观察发现,洛阳山川形胜,地脉以花最宜,牡丹尤为让人惊奇,每年来洛阳赏花之人数不胜数,现在我大魏朝打通了河西走廊,也就是拓宽了西边商路,又有南洋海外这条商路,甚至可以把海外的花种引入洛阳进行栽培,届时奇花繁多,贩卖到各地去,又会给洛阳的老百姓的带来多少收入?”

更重要的是,他还想要在洛阳开香水厂子,这时代还没有人用香水,等到到时候他把销路打开,又能赚多少钱?简直就是数不胜数。

“说得轻巧,要是销售不出去又该如何?每年损失的粮食谁来负责?”陈国公没有办法反驳,只能如此道。

张彦瑾看了陈国公一眼道:“凡是都没有绝对肯定,若是因为有风险就不敢做,束手束尾如同蛇鼠一般,墨守成规,那我大魏朝廷又该如何发展?”

陈国公气得胡子都快要翘起来了,他瞪着张彦瑾道:“你居然敢说我是蛇鼠?你……”

他堂堂国公,居然被一个小辈在朝堂上如此侮辱,他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

张彦瑾微微一笑,打断陈国公的话道:“我只是举个例子,为了更生动一些而已,陈国公莫要动气啊。”

陈国公见张彦瑾语气还比较诚恳,也不想和张彦瑾继续计较,免得失了自己作为国公的体面。

可等到他随后一想,就意识到张彦瑾刚刚根本就不是在和他道歉,而是还在说他像蛇鼠!

张彦瑾小儿!陈国公几乎都要咬碎了他那口黄牙!可现在话题已经过去,他也没有办法继续和张彦瑾计较,他怎么都没有想到,他有一天居然被张彦瑾小儿摆了一道。

那边一直没有说话的赵国公诸迟恭几乎都快要笑出声来,他为人粗犷,整不来陈国公韩国公那些虚的,故而心里也有些看不惯他们,此时看到陈国公被张彦瑾涮了,他自然免不了偷着乐了。

这边的张彦瑾已经开始就陈国公提出的铺排问题说了起来。

“在臣看来,陈国公所提的街道太宽,过于铺排浪费和韩国公所提的商贸区域规划无用都是一类问题。”

张彦瑾对着皇上一拱手道:“从目前洛阳的发展来看,似乎确实是如此,可是臣想说,洛阳重建,开封重建,郑州重建乃至整个中州重建,都不仅仅是作为现在这个时段来使用的,而是要在以后的三年、五年、十年,乃至上百年都可以使用的。”

户部尚书陈德让在心里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他作为户部尚书,自然是最为清楚中州修建那么大,依照中州的百姓数量,根本是不可能使用那么大的地方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刚刚很多大臣都提出来的,修建那么大纯属铺排浪费。

他觉得张彦瑾还是太年轻稚嫩 ,做事情太过于想当然。

前几次的成功,恐怕也是侥幸成功,并不是凭借着他真实的本事成功的。

他有些疑惑地看了张仲谦一眼,有些奇怪张仲谦怎么没有把其中的利害关系告知张彦瑾,任由张彦瑾在朝堂之上胡来?

黄修均和宇文上恺在他的印象之中都是稳重务实之人,怎么这两个人就没有劝一劝张彦瑾不要让他胡来吗?不过他转念一想,按照张彦瑾的性子,就是他们两人想要劝说,也劝说不住吧?如此一来,才应该有了今天张彦瑾专门到朝堂上,把自己的构想汇报给陛下这么一出事吧。

不是张仲谦不劝张彦瑾,而是在这两年以来,依照他对张彦瑾的了解,他觉得张彦瑾长大了,已经不是需要他护在羽翼之下的小孩子了,他需要给张彦瑾一些锻炼的机会。

果不其然,韩国公立马站出来笑着道:“张尚书可知中州人口有多少就敢如此妄言?”

他甩了一下宽大的袖袍道:“中州40万里,拥有人口数量是三百万户,仅仅三百万户的人口何须如此大的地方?再者,中州占地数量乃是本朝第十九位,每年的粮食产量十分可观,仅仅洛阳你就要两万亩土地来种植花朵,你这难道不是浪费粮食吗?”

韩国公的语气咄咄逼人,可以说是每一句都敲击在张彦瑾构想的弱点之上,大家都纷纷看着张彦瑾,张彦瑾还没有说话,他们就已经在心底觉得张彦瑾输了。

可张彦瑾却不紧不慢道:“敢问韩国公在我大魏朝开国初期中州的人口是多少?现在中州的人口又是多少?”

没有等韩国公回答,张彦瑾就直接说道:“当初大魏开国初期中州的人口数量只有一百五十万户,可现在已经有了三百万户,韩国公还觉得人口会一直保持不变吗?”

韩国公显然没有想到张彦瑾会这么说,他粗黑的眉毛直接拧在了一起道:“饶是如此,人口再增长到五百多万户也需要达到数年之后,等到那个时候还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达到那么多的数量,难道你就要为了区区一个不切实际的数字,现在就要大肆大兴土木,浪费人力财力物力做这些铺排吗?”

“韩国公此言差异。”张彦瑾直接否定了韩国公的话道:“何须数年?洛阳城一旦重新修建起来,使用三年之后,这些商贸之地便会发挥充分的作用。”

正说着,他就大步走到了大殿中央所挂的洛阳城地图,他指着上面洛阳和长安城相连的官道说道:“洛阳,位于中州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洛阳。与长安城以京洛大道相连,从长安城往西而去,必定要经过洛阳。”

知情的几人跟着张彦瑾所指之处一看,心中都为一震。

张彦瑾所指出的向西而去,可不仅仅是指从长安城到洛阳这一段,而是从长安城,经过洛阳,到河西走廊,也就是说,张彦瑾是瞄准了河西走廊那边的区域,想要在那边做生意。

皇上听了张彦瑾所说,心中是不断称赞,事实上,从张仲谦得胜归来之后,突厥一族就彻底偃旗息鼓,甚至还专门派使者过来说要归顺大魏朝廷,而他和张仲谦,陈德让这几位大臣已经开始私下里讨论河西走廊的商贸问题了。

毕竟当初不惜与突厥一族打一场消耗战,就是为了打开这边的商贸,扩展土地,发展大魏经济和疆土领域,此时已经打开了,怎么能放着这块肥肉不利用?

他没有想到,张彦瑾也是如此有远见,在现在就看到了洛阳以后的发展,毕竟河西走廊的驿站还没有设置,现在的河西走廊不过就是一片群山包围的绿地而已,完全没有显露出一点商机。

皇上心中越发觉得张彦瑾在商业上的敏锐嗅觉远非常人所及,便开始琢磨张彦瑾说在洛阳种植花朵的可行性起来。

户部陈德让看到张彦瑾已经把目光瞄准了河西走廊以西的区域,也是一愣,心中不禁暗暗咂舌,觉得张彦瑾或许并非他刚刚所想,毕竟他是知道皇上想要在河西走廊设置驿站,让来往商旅可以顺利通行,然后把大魏朝生产的东西贩卖过去的。

其他朝臣并不知道皇上已经开始筹划在河西走廊设置县郡以及驿站的事情了,只觉得拓展河西走廊是为了扩大大魏领土,所以对张彦瑾所说还是不以为然。

张彦瑾也不在意,毕竟他此番来不是为了劝这些朝臣们同意的,这天下是大魏朝的天下,也就是当朝皇帝说了算的,他只要保证皇上能听懂,并且为他所描绘的宏图感到心动即可。

第80章

张彦瑾手指一转, 又来到和洛阳和黄河相接之处道:“水路四通八达, 可以专门在这里开设漕运, 如此一来,从长安辗转到洛阳的商旅们, 就可以通过漕运将自己的货物送到海外去, 海外的商人来到我大魏朝经商也可以沿着水路一路快速到达洛阳,启禀皇上,这也就是为何臣要专门设置商圈的原因。”

他转过身, 朝着皇上一拱手道:“再者,中州经济发展缓慢, 商贸不振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想要让中州经济兴盛, 必定要大肆发展商贸, 一旦漕运修建好了,东西商贸完全打开,来往商人络绎不绝,这些商贸区域又怎么会无用?”

“商贸发展起来势必会引得百工兴起,届时街道两旁商铺熙熙攘攘, 又哪里会留给来往的商旅, 故而必须给这些商旅留出充足的地方, 能让他们在此经商,做交易,如此一来,洛阳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都会, 发展他真正的作用,为我大魏朝的繁荣增砖添瓦。”

张彦瑾将自己的理由娓娓道来,最后总结道:“此法便是筑巢引凤。”

“好一个筑巢引凤之法!”户部尚书陈德凝视地图半晌,一改之前对张彦瑾否定的态度,忍不住大声称赞道:“启禀皇上,臣认为张彦瑾所说构想可行!”

他作为户部尚书,对朝廷的经济尤为注重,故而朝廷当中和经济相关的策略他心中都十分清楚,将河西走廊放在一边不说,自从张彦瑾下南洋回来,他就开始计算每年和南洋海外的交易会给大魏朝带来多少收益了,最后估算下来,利益是相当可观,故而皇上十分重视这一块。

陈德让一出口,再次引起了满朝文武的议论,谁都知道陈德让性子温吞,做事深谋远虑,从来不会武断行事,可他这一次却直接当堂赞赏人人否定的张彦瑾,这怎么能不让众人震惊?

陈国公、韩国公,还有刘岩时他们快速在心中琢磨张彦瑾所陈述的理由,想要在其中找出不切实际的漏洞来攻击,却发现张彦瑾的话都是有理有据,以事实为依据,根本无从反驳。

“德让何出此言?”皇上淡淡一笑,示意陈德让说下去。

陈德让已经明白了皇上这是心中也赞许了张彦瑾的做法,便开口道:“长安和洛阳以官道相连接,路途非但近,而且安全方便。若是海外商旅和西域商旅来我大魏朝,或者说是我大魏朝的商旅去海外和西域,路途都会经过洛阳,如此一来,洛阳规模扩建十分必要,更重要的是,与经济相对应的规模会加速当地商贸的发展,等到洛阳重建完成,便会和长安城形成帮衬关系,这样一来,两地经济商贸都更加繁荣发达。”

在陈述完自己的理由之后,陈德让才道:“故而臣认为张彦瑾所提构想十分有价值,会让我大魏朝的经济加速发展,以张彦瑾的构想规划洛阳城区建设十分必要。”

“虽说来往商旅频繁会带动中州上商贸,可臣认为洛阳凭借种花往出销售,并不实际,风险太大。”陈国公和韩国公一看无法从构想上打压张彦瑾了,就开始从张彦瑾提出的政策上打压张彦瑾,想要挽回一些面子来。

张彦瑾今天说得如此有理有据,还引得陈德让当朝叫好,这着实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启禀皇上,臣愿意用重金购买下臣所圈的两万亩土地。”

张彦瑾正是想要如此,他很清楚,牡丹花对于洛阳来说算什么,在后世,牡丹花不仅给洛阳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甚至还成了洛阳的标志,既然陈国公和韩国公说风险大,他就顺势买下这些土地,然后在上面种植牡丹,一想到到时候的所得的利益,张彦瑾就忍不住想笑。